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 铁B. 玻璃C. 海波D. 冰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铁属于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玻璃属于非晶体,故B符合题意;
C.海波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属于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A. 日 B. 小时 C. 分 D. 秒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s.日、小时、分为常用单位,故D正确为答案.
3. 导游讲解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导游讲解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听见导游的讲解,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 以下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太阳升起B. 枯叶飘落C. 海水奔腾D. 心潮澎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太阳升起,是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枯叶飘落,树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是海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心潮澎湃,是心理活动,不是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船B. 山C. 流水D. 河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运动的知识可知,以船为参照物,山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以水、河岸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选择参照物时,一般不选择自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 佩戴耳塞B. 禁止鸣笛
C.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 在学校周围植树造林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佩戴耳塞,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禁止鸣笛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头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学校周围植树造林,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某百米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前50m内的平均速度为8m/s,后50m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8.88m/sB. 8.89m/sC. 9m/sD. 9.1m/s
【答案】B
【解析】
【详解】前50m的运动时间
后50m运动的时间
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B。
8. 地震时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
A. 不具有能量B. 为超声波
C. 振动频率低于20HzD. 不能在空气中传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如下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 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 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D.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5s内,A的平均速度
5s内,B的平均速度
5s内,A、B的平均速度不同,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t=0时刻,A距离O点0m处,即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0~5s内,B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1m/s;0~3s内,A静止,3~5s内,A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运动速度
则从第3s开始vA>vB。由图像可知,在第5s时,A、B均距离O点10m,所以此时A、B相遇,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B是在距离O点5m处开始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C。
10. 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 水温度降低B. 冰的温度不变
C. 水变少了D. 冰变多了
【答案】CD
【解析】
【详解】题目中明确提到,保温杯是绝热的,即保温杯内的水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同时,冰的温度远低于0℃,而水的初始温度为0℃。因此,当冰放入水中后,热量会从水传递给冰,使冰的温度升高而水由于放出了热量,会有一部分水凝固成冰,使水变少而冰变多。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即为冰水混合物,因此水的温度将保持在0℃而不再降低。故A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
故选C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第11~17小题每空1分,第18小题9分,共50分。
11. 如图是某建筑工地扬尘、噪声监测设备。
(1)PM2.5指直径不大于2.5______(填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颗粒物;
(2)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噪声104.0的数字,其单位是______;
(3)若显示数字为0.0,则此时______声音,该装置______吸收和减弱噪声作用;(选填“有”或“没有”)
(4)建筑工地周围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1)μm (2)dB
(3) ①. 有 ②. 没有
(4)传播过程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微小颗粒物的聚集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PM2.5是指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
【小问2详解】
噪声监测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104.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分贝(dB),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
【小问3详解】
[1][2]0分贝是人所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若显示数字为0.0,则此时有声音,它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没有吸收和减弱噪声的作用。
【小问4详解】
减弱噪声途径: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建筑工地周围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 周末,小刚一家驾车外出游玩,他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小刚告诉妈妈,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离汽车______m;
(2)行驶中,小刚看到如图所示路标,知道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______,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净月最快需要______min;
(3)如果以爸爸开的车为参照物,小刚和妈妈都是______的。
【答案】(1) ①. 超声波 ②. 1.7
(2) ①. 60km/h ②. 12
(3)静止
【解析】
【小问1详解】
[1]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2]声音传播的路程
则障碍物到汽车的距离
【小问2详解】
[1][2]由图知道,汽车此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60km/h,标志牌到净月的路程s=12km,则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净月最快需要的最短时间
【小问3详解】
由以爸爸开的车为参照物,小刚和妈妈相对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13. 小红在物理课上学习了许多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下面是她的一些练习记录。
(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______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2)如图乙,机械秒表显示的是小红测量一位同学跑完400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s。
(3)小红感冒时测量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_℃。
【答案】(1) ①. 1.20 ②.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99.8 (3)37.8
【解析】
【小问1详解】
[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物体的长度
3.20cm-2.00cm=1.20cm
[2]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来尽量消除由于刻度尺读数、物体放置位置等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
【小问2详解】
由图乙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9.8s,即秒表的读数
t=15min9.8s=99.8s
【小问3详解】
由图丙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7.8℃。
14.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______,这说明______,泡沫小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听到的声音将______,由此推理可知:______;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说明声音的______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4)如图丁A、B是钢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后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______是响度较大时产生的波形。
【答案】(1) ①. 弹起 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 放大音叉的振动
(2) ①. 逐渐变小 ②. 真空不能传声
(3) ①. 音调 ②. 频率
(4)A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1][2][3]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小球的弹起反映了音叉的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采用了转换法。
【小问2详解】
[1][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罩内的传声介质变少,听到的声音将变小,由此推理可知:如果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罩内没有传声介质,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小问3详解】
[1][2]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即声源振动的频率变高,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即声音的音调变高,这说明了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小问4详解】
图B中的波形相对较为稀疏,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振幅明显小于图A。振幅大意味着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大,因此响度也就大。
15. 冬天到了,生活在赤峰地区的小明发现爸爸除了给汽车换上冬季坐垫外,还给汽车更换了防冻型玻璃水。
(1)现有如下图甲、乙两种防冻型玻璃水,它们的规格和参数如下表格中所示,根据赤峰当地的实际需要,你认为小明爸爸应该选择______(选填“甲”或“乙”)玻璃水;
(2)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因此小明知道了防冻型玻璃水的防冻原理是在水中加入了凝固点更低的酒精,从而降低了玻璃水的______;
(3)喜欢探究的小明还想知道如果在水中加入盐后凝固点是否会发生变化?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为此他找来一些实验器材:三只烧杯、水、盐、玻璃棒、三只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并按照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为获得不同浓度的盐水,小明在三只烧杯中装入同样多的水,分别加入______(选填“同样多”或“不同样多”)的盐,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让盐全部溶解,从而获得三杯浓度不同的盐水;
②在每个烧杯中都放一只温度计,然后将三个烧杯置于冰箱冷冻室内;
③记录三杯浓度不同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下表是小明同学记录的数据;
小明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小明根据该实验还能解释为什么下雪后,环卫工人会向没来得及清除积雪的路面上撒盐,撒盐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 ①. 甲 ②. 凝固点 ③. 不同样多 ④. 盐水的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⑤. 降低雪的熔点
【解析】
【详解】(1)[1]内蒙古赤峰冬天的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十八摄氏度至零下二十七摄氏度,因此为了防止玻璃水凝固,应该选择甲玻璃水。
(2)[2]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低,因此在水中加入酒精后会降低玻璃水的凝固点。
(3)[3]为使盐水的浓度不同,应在同样多的水中加入不同量的盐,使其全部溶解就能获得不同浓度的盐水。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盐水的浓度越大,盐水的凝固点越低。
(4)[5]雪熔化需要满足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而冬天下雪后气温较低,雪的熔点是0℃,雪不会熔化,往积雪中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使雪的熔点低于0℃,可以使雪在较低的气温下熔化。
16.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这是为了______。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冰块。
(2)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______℃,如果俯视读数,测量结果会偏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折线ABCD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冰是______体。第8min时,物质处于______态;冰熔化经历了______min。
(4)制冷时,用0℃的冰比用0℃的水效果好,是因为______。
【答案】(1) ①. 使冰均匀受热 ②. 小
(2) ①. 22 ②. 大
(3) ①. 晶 ②. 液 ③. 4
(4)0℃的冰熔化为0℃的水时要吸热
【解析】
【小问1详解】
[1][2]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用“水浴法”,是为了使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实验温度,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小的冰块,使其受热更加均匀,温度上升更快。
【小问2详解】
[1][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面在零上,因此读数为22℃,则此时物质的温度是22℃。如果俯视读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结果会偏大。
【小问3详解】
[1]图丙中BC段表示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由此可知冰是晶体。
[2][3]由丙图可知,冰第2min时开始熔化,第6min时熔化完毕,熔化经历了6min-2min=4min,因此第8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小问4详解】
0℃的水和0℃的冰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用0℃的冰冷却比用0℃的水效果好,是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还要吸收大量的热。
17.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方案;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听到声音的响度
B. 让人一边听,一边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小明选择方案,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4)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适当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声源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声源响度应__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
【答案】(1)机械闹钟
(2)B (3)泡沫塑料
(4) ①. 调小 ②. 大 ③. 保持不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音叉和闹钟都能够发出声音,但闹钟的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所以可以选择闹钟作为声源较为合适。
【小问2详解】
在第一种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
在第二个实验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的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
【小问3详解】
由实验数据知道,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
【小问4详解】
[1][2][3]声音的响度越大,相同介质中能够传播越远,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18. 如图甲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______;
(2)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m/s;
(3)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如图乙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则该同学的身高为______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6)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音乐与公路的结合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山东省某景区的“音乐公路”上,当汽车以3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匀速驶过时,车轮会在路面上“演奏”《歌唱祖国》。若其第一个音符“sl”的频率为392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间的距离是多少?______(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解题过程及最后结果)
【答案】(1)
(2)0.2 (3)小于
(4)大 (5)1.65
(6)
【解析】
【小问1详解】
要想测出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通过路程需要的时间,故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小问2详解】
小车在BC段的时间为
BC段路程为
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问3详解】
小车在AC段的时间为
AC段路程为
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即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小问4详解】
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时间偏小,根据可知平均速度偏大。
【小问5详解】
感应器距头顶的高度为
则身高为
【小问6详解】
汽车经过两凹槽之间的时间,汽车的速度为
则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间的距离为
规格与参数
甲
乙
容积(升)
1.35
1.3
凝固点
-40
-15
主要成分
水、酒精、活性剂
水、酒精、活性剂
盐水浓度
淡盐水
中等浓度盐水
浓盐水
凝固点/
-1
-3
-6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距离/m
1.5
3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