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师备课专用教学设计(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 《礼记》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 《礼记》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共9页。
22 《礼记》二则1.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2.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第1课时 虽有嘉肴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你们知道“五经”分别指哪几部作品吗?(学生:《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中的《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礼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篇文章阐述了怎样的思想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了解作品。◎作品简介《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包括《曲礼》《檀弓》《礼运》《学记》《大学》《中庸》等四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相关链接《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2.目标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读准字音:嘉肴(jiāyáo) 弗食(fú) 教学相长(zhǎnɡ) 学学半(xiào)自强(qiǎnɡ) 兑命(yuè)读出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教导)◎古今异义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虽有至道(古义:最好的。今义:到。)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一词多义 学学学半(动词,同“敩”,教导)学学半(动词,学习)其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正色邪(连词,表示选择) 《北冥有鱼》至 虽有至道(形容词,最好的)寡助之至(名词,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 然后能自强也(动词,勉励)赏赐百千强(形容词,有余) 《木兰诗》善不知其善也(名词,好处)陈康肃公善射(动词,擅长) 《卖油翁》反然后能自反也(动词,反思、反省)窥谷忘反(动词,同“返”,返回) 《与朱元思书》◎文言句式判断句:教学相长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之此乎”)◎成语积累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鸡犬相闻、相映成趣 教学相长也(互相)◎理解文意。借助注释,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3.目标任务三:理读课文,体会情感。◎理清层次请同学们借助表示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是故”“故”。结论句:教学相长也。课文层次: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第三层:《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梳理论证思路。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梳理论述思路[参考答案]①“至道”之善 ②类比 ③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 ④教学相长◎体会情感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在文中标注那些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说说诵读它们时应注意的地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重读“虽”“弗”“不知”,读出分句内部的层次感(转折、假设),两个结句要读出惋惜、遗憾之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重读“不足”“困”,语速渐缓,表现出一种沉重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重读“自反”“自强”,语调略微上扬,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感。)故曰:教学相长也。(全文的中心,是层层推导得出的结论,重读“也”,拖长音读,读得语重心长。)《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读出一种欣喜的感觉。)4.目标任务四:品味技法,理解观点。◎品味技法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提示,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提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其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用“首先……接着……最后……”表述论述层次。首先用“嘉肴”“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关系来加以论证,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最后用《兑命》里“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理解观点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他人也很重要,因为教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的同时,也要积极和老师交流,和老师共同进步。三、作业布置背诵《虽有嘉肴》全文。第2课时 大道之行也一、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读准字音:天下为公(wéi)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矜(ɡuān) 男有分(fèn)读出节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通假字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专指儿子。)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今义:货物或商品。)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伤害,此处用作名词,害人的事。今义:偷东西的人。)◎一词多义修讲信修睦(动词,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长) 《核舟记》静以修身(动词,修养) 《诫子书》独矜、寡、孤、独、废疾者(形容词,老而无子)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只、仅仅)闭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闭塞)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归女有归(动词,女子出嫁)一屠晚归(动词,返回) 《狼》 天下为公(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为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 《桃花源记》 为宫室、器皿、人物(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核舟记》与 选贤与能(动词,同“举”,推举)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答谢中书书》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兴起) 衡于虑,而后作(动词,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亲 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子 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词类活用选贤与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品德高尚的人;能,才干出众的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用作名词。老,老年人;壮,中年人;幼,幼童)◎文言句式判断句:天下为公(“为”表判断)倒装句:不必藏于己(状语后置,即“不必于己藏”)◎成语积累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国家属于公众的,后来指一种权利平等的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种东西的功用。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深恶痛绝 货恶其弃于地也(动词,厌恶、憎恶)夜不闭户 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理解文意。借助注释,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2.目标任务二:理清层次,指导朗读。◎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梳理文章思路[参考答案]①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④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练读第二层,体会句式特点,思考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指导朗读:这一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五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句式特点:第二层都是排比、对偶句式。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由品读第一层和第三层,体会语气、语势。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3.目标任务三:比较阅读,理解思想。◎比较阅读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意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实现了吗?如何理解这种思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一种和平安定的局面,是对“大同”社会的一个总结,这个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因为小生产的物质基础不足以支撑“大同”社会的运转,还有搞阴谋、盗窃财物和作乱等奸邪之事。这种理想在当时虽不能实现,但它具有积极意义,是我们的精神财富。结束语:《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三、作业布置1.背诵《大道之行也》全文。2.依据课文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和《桃花源记》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联系现实,展开合理想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本课教学设计特别突出了诵读的设计,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读读讲讲,读读议议,读读说说,读准读顺,读通读懂,读出层次,读出情感,由易到难,逐步完成读音、断句、情感的递升。通过反复诵读走进课文,体会课文句式特点,感知课文的层次、语势,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体会其情感;同时特别注重对先贤圣哲的思想的领悟、反思及传承,勾连古今;通过比较阅读,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点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物质生活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对这五种人要提供生活保障。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珍惜劳动产品,但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思想观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百姓生活状态结论“大同”社会(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男有分,女有归。人人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世外桃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2 《礼记》二则1.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2.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第1课时 虽有嘉肴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你们知道“五经”分别指哪几部作品吗?(学生:《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中的《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礼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篇文章阐述了怎样的思想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了解作品。◎作品简介《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包括《曲礼》《檀弓》《礼运》《学记》《大学》《中庸》等四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相关链接《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2.目标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读准字音:嘉肴(jiāyáo) 弗食(fú) 教学相长(zhǎnɡ) 学学半(xiào)自强(qiǎnɡ) 兑命(yuè)读出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教导)◎古今异义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虽有至道(古义:最好的。今义:到。)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一词多义 学学学半(动词,同“敩”,教导)学学半(动词,学习)其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正色邪(连词,表示选择) 《北冥有鱼》至 虽有至道(形容词,最好的)寡助之至(名词,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 然后能自强也(动词,勉励)赏赐百千强(形容词,有余) 《木兰诗》善不知其善也(名词,好处)陈康肃公善射(动词,擅长) 《卖油翁》反然后能自反也(动词,反思、反省)窥谷忘反(动词,同“返”,返回) 《与朱元思书》◎文言句式判断句:教学相长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之此乎”)◎成语积累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鸡犬相闻、相映成趣 教学相长也(互相)◎理解文意。借助注释,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3.目标任务三:理读课文,体会情感。◎理清层次请同学们借助表示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是故”“故”。结论句:教学相长也。课文层次: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第三层:《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梳理论证思路。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梳理论述思路[参考答案]①“至道”之善 ②类比 ③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 ④教学相长◎体会情感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在文中标注那些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说说诵读它们时应注意的地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重读“虽”“弗”“不知”,读出分句内部的层次感(转折、假设),两个结句要读出惋惜、遗憾之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重读“不足”“困”,语速渐缓,表现出一种沉重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重读“自反”“自强”,语调略微上扬,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感。)故曰:教学相长也。(全文的中心,是层层推导得出的结论,重读“也”,拖长音读,读得语重心长。)《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读出一种欣喜的感觉。)4.目标任务四:品味技法,理解观点。◎品味技法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提示,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提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其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用“首先……接着……最后……”表述论述层次。首先用“嘉肴”“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关系来加以论证,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最后用《兑命》里“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理解观点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他人也很重要,因为教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的同时,也要积极和老师交流,和老师共同进步。三、作业布置背诵《虽有嘉肴》全文。第2课时 大道之行也一、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读准字音:天下为公(wéi)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矜(ɡuān) 男有分(fèn)读出节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通假字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专指儿子。)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今义:货物或商品。)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伤害,此处用作名词,害人的事。今义:偷东西的人。)◎一词多义修讲信修睦(动词,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长) 《核舟记》静以修身(动词,修养) 《诫子书》独矜、寡、孤、独、废疾者(形容词,老而无子)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只、仅仅)闭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闭塞)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归女有归(动词,女子出嫁)一屠晚归(动词,返回) 《狼》 天下为公(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为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 《桃花源记》 为宫室、器皿、人物(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核舟记》与 选贤与能(动词,同“举”,推举)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答谢中书书》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兴起) 衡于虑,而后作(动词,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亲 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子 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词类活用选贤与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品德高尚的人;能,才干出众的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用作名词。老,老年人;壮,中年人;幼,幼童)◎文言句式判断句:天下为公(“为”表判断)倒装句:不必藏于己(状语后置,即“不必于己藏”)◎成语积累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国家属于公众的,后来指一种权利平等的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种东西的功用。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深恶痛绝 货恶其弃于地也(动词,厌恶、憎恶)夜不闭户 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理解文意。借助注释,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2.目标任务二:理清层次,指导朗读。◎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梳理文章思路[参考答案]①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④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练读第二层,体会句式特点,思考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指导朗读:这一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五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句式特点:第二层都是排比、对偶句式。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由品读第一层和第三层,体会语气、语势。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3.目标任务三:比较阅读,理解思想。◎比较阅读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意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实现了吗?如何理解这种思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一种和平安定的局面,是对“大同”社会的一个总结,这个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因为小生产的物质基础不足以支撑“大同”社会的运转,还有搞阴谋、盗窃财物和作乱等奸邪之事。这种理想在当时虽不能实现,但它具有积极意义,是我们的精神财富。结束语:《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三、作业布置1.背诵《大道之行也》全文。2.依据课文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和《桃花源记》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联系现实,展开合理想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本课教学设计特别突出了诵读的设计,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读读讲讲,读读议议,读读说说,读准读顺,读通读懂,读出层次,读出情感,由易到难,逐步完成读音、断句、情感的递升。通过反复诵读走进课文,体会课文句式特点,感知课文的层次、语势,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体会其情感;同时特别注重对先贤圣哲的思想的领悟、反思及传承,勾连古今;通过比较阅读,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点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物质生活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对这五种人要提供生活保障。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珍惜劳动产品,但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思想观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百姓生活状态结论“大同”社会(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男有分,女有归。人人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世外桃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