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教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pptx
    • 课件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pptx
    • 教案
      15.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docx
    • 教案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教案.docx
    • 学案
      15.1《谏太宗十思疏》(正反对比论证)导学案(学生).docx
    • 音频
      15.1《谏太宗十思疏》音频.mp3
    • 视频
      15.1(公开课)(常规课)《谏太宗十思疏》视频导入.mp4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第1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第2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第3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第4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第5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第6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第7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PPT第8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第1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第2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第3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第4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第5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第6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第7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第8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第1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第2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第3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教案第1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教案第2页
    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教案第3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正反对比论证)导学案(学生)第1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正反对比论证)导学案(学生)第2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151《谏太宗十思疏》PPTpptx、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PPTpptx、15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docx、151公开课《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教案docx、151《谏太宗十思疏》正反对比论证导学案学生docx、151《谏太宗十思疏》音频mp3、151公开课常规课《谏太宗十思疏》视频导入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
    长:高大。形作动,长高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道德仁义。
    根本:树根。本义: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明哲:明智,贤能的人,形名。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管。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翻译: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以:同”而”,转折连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思考:证明了什么观点?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用相反或相对的两方面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对比,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突出,说服力更强。
    3.形式上的对比:一正一反、一实一虚内容上的对比:是与非、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
    《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抨击”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思考:第二段主要讲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思考:第四段主要讲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向命运屈服,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不,不会,如果那样他就只能是普通的残疾人而已!所以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例: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原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这正是由于他们对待谏言截然不同的态度。由此看来,“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论“从谏如流”》
    使用“对比论证”的原则?
    1.正反对比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边际。
    2.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要有可比性。
    3.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对比后要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模棱两可。
    1.观点:人要有涵养 有了涵养,面对批评和颜悦色,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在横线上补写一段文字,与前文段形成对比。
    (正面说理+反面说理)
    没有涵养,面对批评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一意孤行。
    2.观点: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了人们做人做事的方法,也就决定了自己的道路和命运。鸿门宴上,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刚愎自用,关键时刻又妇人之仁,以致放虎归山,留下后患; 不同的性格最终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一个自刎乌江,一个夺得天下。
    (论点+正例+反例+分析)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 善于用人,紧急关头当机立断, 最后成功逃走,保全自己。
    3.观点:勤能补拙 我国明代的张溥,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几遍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不难看出,先天“笨拙”但后天肯勤学苦练的人,终将会有所成就。而天赋出众但后天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的人,最终会庸碌一生。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相反,宋代的方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最终“泯然众人矣”!
    4.人需要学问,也需要道德 只有学问的人,易误入歧途;只有道德的人,道路曲折。当学问与道德同在时,人生的道路会变得光明。(论点) 秦桧身居一品,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他品行低劣,不顾大局,卖国求荣。于是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自己也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正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贤人,自己的学问可以说在当时已经是无人能比,可依旧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深受后人称赞。(反例)
    秦桧徒有学问,而道德缺失,使他的人生如同一张滴落墨汁的白纸,布满污点,被千秋万代唾骂。而孔子德才兼备,为他的人生增光添彩,被称为万世师表。可见,有了学问要关注道德的培养,有了道德可以辅助学问的增长,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析)
    1.(论点)+正例+反例+分析2.(论点)+正例+反面假设分析3.(论点)+反例+正面假设分析4.(论点)+同一例的正反面+分析5.(论点)+正面说理+反面说理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授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十思内容,劝谏艺术,两处正反对比,正反对比,载舟覆舟,君民关系舟与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走近作者,死后赠司空谥文贞,主要作品,《谏太宗十思疏》,背景追溯,基础梳理,1必浚其泉源,2人君当神器之重,3承天景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反论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第二段,水和舟,民和君,第三段,除十思外还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语言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