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 第4课 窦娥冤(节选)(8)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1034/0-17266695873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 第4课 窦娥冤(节选)(8)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1034/0-17266695874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及答案,共5页。
1.作者知识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遗失,现仅存18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被誉为“曲家圣人”,简称“曲圣”。此外,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关汉卿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1958年还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2.背景知识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进行着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以利于巩固其统治地位。当时,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贪污横行,冤案不计其数。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窦娥冤》的冤案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
3.知识链接——元杂剧
(1)结构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每个剧本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戏”或“旦本戏”。
(2)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称呼;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称呼。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官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
(3)剧本构成
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构成。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介即科范,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等。
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在后世的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别的人物自叙心里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4.读准字音
(1)埋怨(mán) (2)连累(lei)
(3)提防(dī) (4)盗跖(zhí)
(5)刽子手(ɡuì) (6)尸骸(hái)
(7)错勘(kān) (8)嗟怨(jiē)
(9)愆(qiān) (10)瀽(jiǎn)
一课时 谁“杀死”了窦娥?
学习目标 1.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作品主题。2.分析人物语言,深入理解窦娥的性格及其悲剧。3.探讨浪漫手法,体会艺术魅力。
《窦娥冤》是“元代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之首。如果你是一名法官,接到了关汉卿为窦娥写的伸冤状子。你想要找出凶手,为窦娥伸冤。请仔细阅读关汉卿的《窦娥冤》,看看是谁杀死了窦娥。
活动一 梳理跟窦娥有矛盾冲突的因素
1.结合本折及之前的情节(参见课文注释①),分析课文有哪些戏剧冲突,这些冲突是什么性质的冲突,有什么作用。
答案
2.作者借戏剧冲突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现封建社会中善良百姓的悲惨遭遇及反抗精神。②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司法制度的丑恶。③多个层面上的冲突,深刻地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自我解决的内在矛盾。
活动二 分析人物性格
3.请仔细阅读第三折内容,试着概括故事情节及窦娥的性格特征,填写下面的表格。
答案
4.《窦娥冤》的结尾写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作为法官,你并不相信这些超自然的情节,那么关汉卿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情节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三桩誓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官僚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②这三桩誓愿着力表现了窦娥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天动地的超自然的力量,表现了窦娥对死的不甘,对自己冤枉惨死、无处申冤的恨。③这三桩誓愿的实现,使戏剧主题更加深化,悲剧气氛更加浓烈,《窦娥冤》的“冤”字也就更为突出了。④这三桩誓愿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应验了。这虽违背常理,却合乎人情,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想要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意愿。
5.经过对案件的梳理,你认为谁是“杀死”窦娥的凶手呢?分析造成窦娥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杀死窦娥的凶手是多个人,张驴儿、桃杌(恶官)、赛卢医甚至蔡婆婆都应为窦娥的死负责。
(2)造成窦娥悲惨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文化及主人公自身的原因。①社会原因是主要原因,窦娥的悲剧是混乱的社会秩序以及混乱之下的乡绅恶霸、封建社会官吏的压迫、贪赃枉法、草菅人命造成的,所以,她的悲剧的根源是腐败的政治和黑暗的官场对她的迫害。②对封建文化宣扬的彼岸世界的迷信也是窦娥悲剧的一个无形的帮凶。窦娥不再相信现实社会能还她清白,因而寄托于鬼神,将自己对社会的满腔怨恨化为惊世骇俗的三桩誓愿,这都是出于迷信思想中对鬼神的敬畏和鬼神掌着生死及人间公平的幻想。③窦娥所承受的一系列苦难和她最终的毁灭,是出于其自身的信念和理想准则。窦娥在封建道德的濡养下长大,因此在其心中,传统的封建礼教和贞节观念是不可改变的,这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原因。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同情女性的作家,他们在文本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塑造了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请搜集文学史上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并和同学分享她们的抗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敢于违背父母之命,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抗争的对象不仅是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也是封建的理想生活和人生道路。
③《黄绣球》(汤颐琐著)中的黄绣球反抗的初衷不是为了个人的婚姻,而是为了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实现自我价值。
④《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为了反抗嫌贫爱富的父母,使自己的魂魄离开身体,追随王文举。
⑤《女驸马》中的冯素贞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状元。这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反抗。戏剧冲突
冲突性质
冲突作用
戏剧冲突
冲突性质
冲突作用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
底层百姓与社会上的地痞恶棍的冲突
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窦娥与太守的冲突
百姓与昏庸官府乃至腐败的司法制度的冲突
反映当时吏治的腐败和黑暗
窦娥与天地的冲突
内心道德观念的冲突
反映百姓善良而强烈的愿望
故事情节
性格特征
故事情节
性格特征
押赴刑场
刚烈、反抗
婆媳诀别
善良、孝顺
三桩誓愿
敢于反抗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手训练,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