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 第4课 窦娥冤(节选)(15)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1041/0-17266696044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 第4课 窦娥冤(节选)(15)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1041/0-17266696046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初读文本,研读文本,写作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背景探寻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进行残酷的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和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相关知识
1.元杂剧
元杂剧是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由于元杂剧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以一般讲到“杂剧”就是指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剧本结构有统一的体制,通常是一个楔子(少数剧本无楔子)加四折(也有更长的,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一本五折,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五本共二十一折加五个楔子)。楔子独立成戏,一般在开头,也有的在折与折之间,用来安静剧场,介绍剧情、角色或衔接剧情。四折戏的情节结构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每一折用一套曲子,曲数可多可少,每一套曲子都用同一宫调。
(2)内容:元杂剧的内容由曲词、宾白和科(介)组成。曲词是元杂剧的主体,都用北曲,主要作用是抒情,也起渲染场景和贯穿情节的作用。宾白含对白(对话)、独白、旁白、带白等。宾白主要起叙事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并塑造人物形象,有时还起逗笑的作用,可调节气氛,也可用来讽刺。宾白与主抒情的曲词两相配合,相得益彰。科(介)主要是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提示语。
(3)角色:①末类:男角,有正、副、外、小、大、二末等。②旦类:女角,有正、副、外、贴、大、小、老、花旦等。③净类:男女皆扮,为刚烈、凶恶或滑稽之角。④杂类:指以上三类角色之外的其他杂角,如驾为帝王,孤为官员,细酸为书生或秀才,禾为农人,孛老为老汉,卜儿为老妇,徕或徕儿为小厮,祗候为仆人,邦老为贼盗凶徒,曳剌为兵勇,等等,但“驾”“孤”“细酸”等乃金元市井语,非角色名称。
元杂剧全剧一般由一个角色(正末或正旦最为常见)一唱到底,正末主唱者为末本戏,正旦主唱者为旦本戏。
2.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3.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惠《幽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
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清忠谱》、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基础知识梳理
1.识字注音
(1)当垆( ) (2)田畴( ) (3)羹粥( ) (4)鳏寡孤独( )
(5)燕侣莺俦( ) (6)晦气( ) (7)恓惶( ) (8)祗候( )
(9)杳无音信( ) (10)罪愆( ) (11)尸骸( ) (12)古陌荒阡( )
2.积累词语
(1)举案齐眉: 。
(2)杳无音信: 。
(3)顺水推船: 。
3.辨析词义
(1)埋怨 抱怨
辨析:都有“不满”和“责怪”的意思。
埋怨: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抱怨:指心中怀有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
运用:出了问题要多想想自身原因,不能总是 别人,或者 社会不平等、不给你机会。
(2)姻缘 因缘
辨析:二者都有“缘分”的意思。
适用范围不同。
姻缘:指婚姻的缘分。
因缘:①佛学术语,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②缘分。
运用:①硕博 会是本公司独家专为本科以上高知群体打造的一档品牌相亲平台。
②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许多人耳熟能详;至于他与东南大学的一段 ,却知者甚少。
课堂探究
一、初读文本
1.请简要概括“楔子”部分的主要情节。
2.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词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文图解:
二、研读文本
1.第三折开场的这段独白有何作用?
2.【滚绣球】这支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3.窦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窦娥冤》对窦娥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什么意义?
4.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三、写作鉴赏
铺陈,又叫铺排,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它借助于淋漓尽致的细腻叙写,形成一定的语势,有效地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和情绪。一般包括景物铺陈渲染、细节铺陈渲染、情绪铺陈渲染。
1.景物铺陈渲染。景物铺陈渲染的景可以是眼前所见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如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景物和色彩上进行铺陈渲染,“黄鹂”“翠柳”搭配自然和谐,动静结合,给人以美感。
2.细节铺陈渲染。细节描写是指为了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以期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它的艺术特质表现在形象性、真实性、渲染性等方面,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品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的动作、神情,能增强人物的形象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3.情绪铺陈渲染。人物的行为往往与人物的情绪息息相关。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往往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1.【答案】lú chóu ɡēnɡ ɡuān chóu huì xī zhī yǎ qiān hái mò qiān
2.【答案】(1)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2)远得看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3)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式说话办事。
3.【答案】(1)埋怨 抱怨
【答案】(2)①姻缘 ②因缘
初读文本
1.【答案】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2.【答案】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 苌弘 杜宇 邹衍 东海孝妇
研读文本
1.【答案】开场的这段独白,写出了法场的阴森,渲染了一种肃杀、悲痛的气氛,为窦娥的出场做了铺垫。
2.【答案】主要运用了呼告、对偶的修辞手法,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使曲子具有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3.【解析】窦娥的性格特点要联系剧中的矛盾冲突来概括,具有的意义则要看作者通过窦娥这一人物形象揭露了怎样的黑暗现实。
【答案】《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坚强不屈的光辉女子形象。窦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点: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窦娥冤》这部作品通过塑造窦娥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在封建制度下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璀璨夺目的瑰宝。
4.【解析】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直接涉及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要紧扣这一点来谈见解。
【答案】(观点一)如果不这样处理,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惩治贪官,恐怕会陷入常规的因果报应的结局,就不能让读者体会到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此番誓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观点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窦娥冤》的话,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这一番誓愿究竟会造成多少人的伤亡,究竟会造成多大的财产损失,而只会为她的悲而悲,为她的恨而恨。“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多视角的。我们应以文学的态度去解读作品,否则难免会走错路,误解作品。【简历】关汉卿,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13世纪20年代前后到14世纪初之间。名不详,号已斋叟,字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曾任太医院尹。与戏曲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交游,系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最重要的作家。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
【评价】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元代杂剧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了解背景,知识链接,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共9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