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71566/0-17267058448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71566/0-17267058448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情境,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上承《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为下一课《探寻新航路》提供了精神支持。随着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在西欧开始出现,同时农业领域出现了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之后思想领域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本课属于思想史范畴,理论性强,知识点较枯燥,不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理解主干知识,轻松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相关材料及教师讲解,知道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但丁、达·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思想内涵,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进而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落实唯物史观。
2.通过赏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和名画,培养学生鉴赏文学和绘画作品的能力,从而感受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正确认识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了解,以及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的价值和尊严,树立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信念和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落实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实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长篇诗作《神曲》、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二)工具
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历史学家认为14—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认为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
二、预习检查
1.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三、学习任务一
文艺复兴的背景
教师提问: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后扩展至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其背景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65页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自主完成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意大利具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提取重点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想要享受当下的生活,赚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应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
学生回答: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发起了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实质)
教师活动:介绍但丁及其长篇诗作《神曲》,引导学生思考《神曲》表达了但丁的什么思想。
学生回答:但丁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在诗中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教师补充:恩格斯评价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讲解作品的特点。
教师补充: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教师提问: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是“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哪些?这些作品反映了什么?
学生回答:《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教师总结: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探究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文艺复兴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反对教会“神权至上”的斗争,创造了新的时代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文主义精神,理解其内涵。
五、学习任务三
文艺复兴的意义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概括文艺复兴的意义。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桎梏……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二 它(文艺复兴)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从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文艺复兴也是科学的伟大复兴。它把人们从上千年的封建枷锁和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重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人自身,因而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为人类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钱学森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概括文艺复兴的意义。
学生回答:(1)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2)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意义,同时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六、过程性评价
《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
发生于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对教会神学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和惊世的艺术品,如但丁、达·芬奇等借助作品唤醒人性,解放思想,宣扬人文主义精神。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虽已落幕,但影响十分深远。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概况,代表人及作品,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体例,本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本单元第五单元在整本书中的地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当堂演练,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