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展开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借助地球仪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自转的现象,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及其地理现象。
难点: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自转的特点和现象,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及周期,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也比较抽象,要借助地球仪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公转的现象,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现象。
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公转的特点和现象,我们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及周期,由于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五带。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当我国最东端的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我国最西端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却还是繁星满天,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及现象。
结合时间差异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古代的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期的争论。阅读教材第22页“思与学”部分,了解古人对地球自转的认识。
学生:阅读,讨论分析。
教师: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第21页,分析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3分钟)
2.请同学演示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运动方向是什么样的?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2.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
1.昼夜现象的产生
教师:阅读教材,分析为什么会有昼夜。
学生: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黑夜,是夜半球,这就产生了昼夜。
2.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
教师:B地是不是永远处于黑夜?这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不会,随着地球自转,B地转到有太阳光的一面就是白天。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教师:假如地球停止自转,还存在昼夜现象,但是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产生。
教师:当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还会使得不同经度地区时间产生差异。对比A地和B地,谁先日出。
学生:A地。
教师总结: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说来,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早,这就产生了时间差异。完成教材第23页活动第2题。
学生:林林位于妈妈的西面,二者经度不同,因此产生了时间差异。
教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实例。
学生:各抒己见。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球在转动,是一个普通常识,但是证明地球在转,却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总结地球运动方向。
结合问答法和演示法,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度。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展示生活中地理现象:天安门国旗升起时间为何每天都不同?为探究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阅读教材第23页,完成下表。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特征
学生:
旋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特征
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教师补充:地轴倾斜角度是66.5°。由于地球特殊的运动形态,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1.季节变化
教师:同桌为一组,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表:
节气
时间
直射纬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通过观察动画演示,相对直观地了解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进行公转运动的形态特点、绕转中心、周期等,明白地球时刻在运动,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
通过模拟演示和阅读,培养地理实践力和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
节气
时间
直射纬线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夏至
6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教师:阅读教材第24页,说出季节的变化。
学生: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1)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
(2)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3)北半球的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一天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
5.五带的划分
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说出五带的划分依据及范围。
利用示意图,深化拓展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学生:
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范围:
热带
0°—南北纬23.5°
北温带
23.5°N—66.5°N
南温带
23.5°S—66.5°S
北寒带
66.5°N—90°N
南寒带
66.5°S—90°S
6.五带的特征
教师:极昼又称为永昼或是午夜太阳,是指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天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也就是说昼长等于24小时。极昼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一极就会出现极昼现象,反之则出现极夜。阅读教材第24页,分析五带的特征。
学生: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
以问答形式促使学生阅读教材,获取信息。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等奖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