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含解析)
展开[核心回顾]1.理顺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关系
2.从不同角度认识纯净物的分类
3.物质变化中的“二馏”“三色”“四解”和“十化”
微点拨: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②金属导电、蛋白质的盐析都是物理变化,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③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命题角度]角度1物质的组成及分类【典例】 (2022广东卷,3)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浙江1月选考)许多水果和花卉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含有酯。( )2.(2022广东韶关综合测试)长征火箭上所用的碳纤维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3.(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体育赛场上常用复方氯乙烷喷雾剂给运动员受伤处快速降温止痛,氯乙烷属于烃类物质。( )4.(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颜料中的红色成分为铁红,铁红的主要成分为Fe2O3。( )5.(2022辽宁抚顺模拟)“蜡炬成灰泪始干”,古代蜡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 )
提示 碳纤维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提示 古代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
角度2物质的变化【典例】 (2022湖南卷,1)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广东肇庆模拟)“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中含有3He,3He可以作为核聚变的材料,核聚变属于化学变化。( )2.(2022湖北武汉模拟)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3.(2022辽宁协作体模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
提示 核聚变发生了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4.(2022安徽皖北协作区模拟)中医药学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中药的萃取或浓缩均为物理变化。( )5.(2022广东梅州模拟)音乐焰火是光与音的完美结合,被人们称为“火之交响、光之芭蕾”。其中涉及的焰色试验属于化学变化。( )6.(2022河北邯郸模拟)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 )
提示 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
[核心回顾]1.熟悉常考化学用语及其规范使用(1)三种符号①元素符号:Na、S、Cl等②离子符号:Mg2+、Cl-等
(2)十种图示①化学式:NaCl、SiO2等②分子式:CO2、H2O等③实验式(最简式):CH、CH2等
2.用电子式表示两类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命题角度] 角度化学用语及规范使用【典例】 (2022浙江1月选考,5)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HC≡CH
角度拓展——判断正误
4.(2022辽宁大连模拟)基态Br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5。( )
3.(2022广东茂名二模)核电站铀核燃料中的235U和238U互为同位素。( )
提示 235U和238U是U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两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突破一 命题篇——
新教材新高考 生产、生活中的物质及变化 1.常见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物质的组成①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②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③煤的气化产物中含有CO、H2等;煤的液化可获得甲醇等液体燃料。④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和SiO2。⑤多糖(淀粉、纤维素等)、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物质的分类①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盐酸、氨水都是混合物。②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甲醇、乙醇是可再生能源。③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溶液呈碱性,但属于盐类,不属于碱。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如烃、卤代烃、醇、醛、酯等;酚类、羧酸等是电解质。
典例突破1(2022广东湛江一模)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人文底蕴丰厚,拥有佛山木版年画、禾楼舞、小榄菊花会和核雕等民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佛山木版年画用到多种颜料,所用颜料均为无机物B.禾楼舞庆祝水稻丰收,水稻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C.小榄菊花会花香四溢,体现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核雕是将果核雕成艺术品,所用刻蚀剂为氢氟酸
答案 B解析 木版年画用到的多种颜料包括有机颜料,A错误;水稻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淀粉属于糖类,B正确;花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这一观点,C错误;氢氟酸可用于腐蚀玻璃,不易腐蚀木材,D错误。
2.从三个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1)从宏观角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或离子的重新组合,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同位素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角度: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过程中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都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角度: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典例突破2(2022河北衡水调研)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B.“平面磨错令光净”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铁锈C.“铁上衣生”的原因是铁被O2氧化,发生化学变化D.中药材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
答案 C解析 “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体现铁的延展性,发生物理变化,A正确;钢铁表面有铁锈,“平面磨错令光净”是除去表面的铁锈,B正确;“铁上衣生”描述的是铁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发生化学变化,故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C错误,D正确。
新材料新情境 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新材料 2021年9月24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实验室中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过程,如图是合成过程相关反应路径(部分反应条件、产物等均已略去):
思考从物质组成角度看,CO2、H2O和H2O2都属于 、 ,CH3OH和HCHO都属于 ;根据图示写出CH3OH与O2反应生成HCHO的化学方程式: 。
典例突破3(2022广东广州二模)我国科学家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C.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D.淀粉是谷类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解析 CO2是无机化合物,淀粉是有机化合物,我国科学家能够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因此该过程中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A正确;在CO2中C元素化合价为+4价,在淀粉(C6H10O5)n中C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0价,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尽管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组成都表示为(C6H10O5)n,但n值不同,则二者的分子式不同,因此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淀粉是谷类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
典例突破4(2022广东揭阳一模)2021年我国科学家以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其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B.HCHO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化合物a属于羧酸,能与NaOH发生反应D.淀粉属于糖类,是一种有机高分子
答案 C解析 图中反应①为CO2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3OH和H2O,A正确; HCHO的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B正确;化合物a不属于羧酸,不能与NaOH发生反应,C错误;淀粉属于多糖,其化学式为(C6H10O5)n,淀粉是一种有机高分子,D正确。
典例突破5(2022安徽蚌埠一模)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实现人工合成淀粉的重大突破,为从二氧化碳制造淀粉“打开了一扇窗”,该项研究成果被誉为“0到1的原创性突破”。同时也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属于混合物B.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不需要其他反应物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污染,可有效促进“碳中和”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主要气体
答案 A解析 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分子式为(C6H10O5)n,聚合度n值不同,属于混合物,A正确;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而二氧化碳中无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需要含氢的其他反应物,B错误;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只是减少了SO2的排放,并没有减少CO2的排放,不能促进“碳中和”,C错误;二氧化碳一般不会导致酸雨,D错误。
——突破二 解题篇——
素养命题+题型突破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关注物质的元素组成,基于核心元素认识物质的性质,包括分析物质类别以及依据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等);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依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
典例突破1(2022辽宁抚顺一模)2022年2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了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C5~C11的烃)的装置。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属于纯净物B.汽油中含有C、H、O三种元素C.反应过程中CO2被还原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C解析 汽油(C5~C11的烃)是混合物,A错误;汽油是烃类,只含C、H元素,B错误;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过程中CO2被还原,C正确;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汽油是C5~C11的烃,故还应生成其他含氧化合物,不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方法点拨解答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类题目的思路:根据物质的用途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推测物质表现的性质,如氧化性(NaClO消毒)、还原性(还原铁粉)、吸水性(浓硫酸、碱石灰等)、弱碱性(氢氧化铝中和胃酸)等;从宏观角度(物质变化)和微观角度(化学键变化)认识物质的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针对训练1(2022广东韶关综合测试)韶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列描述中,没有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古道梅花,随风起舞,暗香浮动B.北江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C.醉美丹霞,阡陌交通,炊烟袅袅D.韶钢松山燃煤高效发电机组,用氨水捕获SO2,减少SO2排放
解析 梅花随风起舞,暗香浮动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炊烟是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用氨水捕获二氧化硫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2.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运用化学符号等手段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并形成“元素观”“微粒观”等化学观念。
典例突破2(2022广东惠州一模)下列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B.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方法点拨解答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类题目时,要明确各种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要求,知道使用过程出现的常见错误:①核素——将中子数(或质子数)当作质量数;②电子式——忽略未成键的孤电子对;混淆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忽视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等;③结构简式——省略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如乙烯的结构简式写成CH2CH2);忽视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NO2错写成—O2N。④键线式——混淆键线式结构中碳原子的数目;省略了官能团的表示等。
针对训练2(2022广东佛山第一次质量检测)2021年首次测量到系外行星HD209458b大气中氰化氢、氮和水蒸气等6种分子的光谱。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氰化氢的结构式:H—C≡NB.碳原子L层中的电子数:6
——突破三 热点专攻——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高考必备1.命题分析近两年,新高考广东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一般分值为2分,侧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材料、能源、环境等的关系。传统文化(古代诗歌、文献)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要求考生对其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作出合理的判断,传递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2.化学与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天然纤维(棉、麻等)、合成纤维(涤纶等)、合成橡胶等。(2)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以二氧化硅及硅酸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材料,因此又称硅酸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等。
5.古代经典史料中的化学(1)《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2)《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3)《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4)《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指K2CO3。
真题感悟1.(2022广东卷,2)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 D解析 氢气为还原性气体,A项错误;玻璃纤维属于人工制造的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析出晶体过程中包含物理变化,C项错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质子数均为92,二者互为同位素,D项正确。
2.(2022山东卷,1)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考向预测1.(化学与STSE)(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粤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了解与喜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粤绣所用的蚕丝线点燃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B.冲泡功夫茶时,茶汤中溶有的儿茶素(C15H14O6)是烃类物质C.民间技艺“飘色”中用作支撑“色梗”的钢条属于复合材料D.广东剪纸艺术所用纸的主要成分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点燃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 儿茶素(C15H14O6)中含氧元素,不是烃类物质,B错误;钢条属于金属材料,C错误;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
2.(化学与传统文化)(2022山东枣庄一模)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调研明晰考向,答案B,核心整合热点突破,准确分类,答案A,答案C,答案D,化学与环境,续上表,化学与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命题分析,易错辨析,答案D,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人体健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含解析),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核心考点聚焦,专项热考突破,专题体系构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答案C,答案A,答案D,化学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