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1页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2页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等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等奖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年级
    高一年级
    科目
    地理
    课题
    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节中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这一知识以及阐释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节可以看作一则案例,进一步具体详细阐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节教材设置了两个标题阐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别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正面影响主要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由此影响了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负面影响则主要是太阳活动给地球上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于宇宙、太阳系和地球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有了正确的认知,本节是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做了一个更具体详细的阐述,学生有了第一节的基础,这一节学习是比较容易的。本节在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阐释问题,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结合资料,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和性质,说出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观察图片,描述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图文资料,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4、结合图文资料,认识太阳大气、太阳活动,说出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教学重难点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说出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
    新闻:北京能够欣赏到极光
    2024年5月11日夜间至12日凌晨,北京怀柔慕田峪、白河湾、喇叭沟门等地的上百名摄影爱好者罕见地拍到了极光,要知道在我国极光只有纬度最高的新疆阿勒泰、黑龙江漠河等地才能欣赏到。
    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星球,不断向外太空喷射带电粒子并形成太阳风。太阳风抵达地球轰击地球大气,产生极光。
    一般情况下,地球磁场会把太阳风导向地球两极。但如果抵达地球的太阳高能带电粒子特别强,有些高能带电粒子会在中、低纬度地区进入大气层,就有可能在中低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通过近期新闻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并引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话题(2分钟)
    任务一:我们对太阳了解多少?
    材料: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距离地球大约1.5亿公里。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0000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 K,而其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K。太阳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太阳通过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假设太阳和门一样高,那么地球只是五分硬币大小。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它的重力将太阳系联系在一起,太阳系中的一切都围绕着它旋转,包括行星、小行星、彗星,甚至微小的太空碎片。
    【自主学习】太阳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教师讲解:1.体积大、质量大、吸引其他天体围绕它运转
    2.太阳像一个炽热的“气体球”
    表面温度:6 000开;核心温度:1500万开
    主要成分:氢和氦
    3.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产生大量能量,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称为太阳辐射。
    【自主学习】1、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是什么?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里?其波长范围是多少?
    学生答案参考:1.波长范围:0.15μm-4μm。
    2.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0.4 μm-0.76 μm。
    教师讲解:太阳辐射能量只有22亿分之1,每分钟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
    【小组合作】第一组:描述我国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材料: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上空气稀薄,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一年中阴雨天多达250天-300天,形成了阴雨多、阳光少的气候特点。
    学生答案参考:我国太阳辐射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加。与海拔和天气有关。
    教师讲解: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球面的太阳辐射多。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云量大,日照时间短,导致太阳辐射少。
    【小组合作】第二组:描述世界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学生回答参考: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与纬度有关。
    教师讲解: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少,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多。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地球上生物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小结提升1:太阳辐射
    本环节主要依靠自主学习的形式,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材料和图片获取信息,了解到太阳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时长15分钟)
    任务二:太阳辐射对地球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地球上水的循环、各种生命活动、大气的运动都离不开太阳。是太阳塑造了生机勃勃的地球。
    材料: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但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
    材料:目前来说,科学家普遍认为煤是由远古时期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种固态化石燃料。而石油实际上也是由动植物遗体掩埋形成的,都是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生物作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
    【小组合作】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答案参考:太阳给植物生长提供了热量和光照。
    教师讲解: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太阳辐射,同时太阳辐射给我们提供了能量,直接利用如太阳能,间接利用如煤、石油、天然气。
    小结提升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本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体验,学生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一些有深入的认识(设计时长8分钟)
    任务三:是什么促使了地球上极光的产生?
    材料:作为一个气态星球,太阳可分为内外结构。内部产生的巨大能量传递到外层后,从光球层开始发出太阳光。太阳光球层可以看成一个发光壳,光球外边的部分对于光球发出的光线是透明的,我们称之为太阳大气;相反,光球层以内非透明区域则为太阳内部。我们对太阳的直接观测基本都是对太阳外部大气的观测。
    【小组合作】1、太阳大气可分为哪三层?尝试画出太阳大气层分布示意图。
    2、各层大气易出现什么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答案参考1.
    2.光球层:太阳黑子;
    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
    教师讲解:
    光球层:太阳黑子,光球层上某些区域区域温度比周围低,颜色看上去深一些,称为太阳黑子。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色球层:耀斑,色球层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称为耀斑。长期的观测发现,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
    色球层:日珥,色球层上喷出的火舌,像太阳的耳朵一样,日珥爆发时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日冕层:日冕结构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它使大范围日冕受到扰动,破坏了太阳风的流动,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会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产生影响。
    小结提升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本环节主要探究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给出足够的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讨论,得出答案并在全班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13分钟)
    拓展探究:假如太阳消失
    太阳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目前太阳正处在壮年期。但是假如有一天太阳消失了,地球会怎么样?人类有应该怎样应对?
    本环节根据本节主情境给出拓展探究问题,学生课后探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1分钟)
    课堂演练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于我们以地球为家园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太熟悉、太亲切了。但当太阳活动剧烈时,航天、卫星、国防、通讯、导航定位、长距离管网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A.氢和氮B.氧和氦 C.氨和氧 D.氢和氦
    2.关于太阳的正确叙述是( )
    ①巨大炽热的气体球②主要成分是氢和氧③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④地球形成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天体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列关于太阳概况和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的物质状态为熔融状态 B.太阳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
    C.太阳辐射是风能、化石能源等的能量来源 D.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
    【答案】1.D 2.C 3.A
    【解析】1.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是由氢和氦组成的,氢原子核在此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原子核,损失部分质量,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能量的来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是由氢和氦组成的,氢原子核在此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原子核,损失部分质量,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能量的来源,①正确,②错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③错误;太阳是地球形成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天体,④正确。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物质状态不是熔融状态,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正确;太阳内部具有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氢原子核在此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原子核,损失部分质量,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能量的来源,该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风能来自于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地质时期的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因此太阳辐射是风能、化石能源等的能量来源,故该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表面(光球层)温度约为6000K,该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3)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4)矿物能、生物能、风能、水能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太阳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也不断地探索着太阳。图1是太阳大气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2023年4月21日~24日地球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图1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甲层是光球层,Q代表耀斑 B.乙层是色球层,N代表耀斑
    C.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黑子 D.丙层是日冕层,P代表日珥
    6.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
    ①北京可以看到极光现象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A 5.B 6.D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地质时期固定的太阳能,①正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动力,与太阳有关,植物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也离不开太阳能,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②错误;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③正确;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属于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5.读图可知,甲为光球层,Q代表黑子,A错误;乙为色球层,N代表耀斑,B正确;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日珥,C错误;丙为日冕层,P代表太阳风,D错误。故选B。
    6.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在极地等高纬度地区才看得到,北京纬度低,难以看到,①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使得地球上有些地方降水多,有些地方降水少,但不会使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错误;磁暴发生时,地球磁场会受到影响,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③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022年9月18日,在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荣获2022年度“世界航天奖”。国际宇航联合会表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为成功探索火星提供了创新性的选择。右图为我国行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7.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 )
    A.①金星B.②木星C.③水星D.④土星
    8.“天问一号”是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试验,探测团队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进行是为了避免( )
    A.地球极光干扰航天器指挥员视线B.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
    C.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D.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
    【答案】7.B 8.C
    【解析】7.在“揽星九天”标识中,①②③④分别位于距日由近及远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位置,则①为火星、②为木星,③为土星,④为天王星,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航天器发射的观测与观测技术、观测设备及观测点的天气等关系密切,受极光、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影响微弱,因此地球极光不会干扰航天器指挥员视线,也不是为了避免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的降水异常,AB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C正确;由于地球磁场和上空大气的影响,太阳风暴不能到达大气下层,更不能干扰发射场风速,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与地球: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诱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等。
    本环节主要设置经典的例题进行当堂考核,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设计时长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内容设计,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课题氛围较好,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本节课注重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没有关注到所有学生,同时时间关系,学生的展示和交流还不够充分。

    相关教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活动与地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精品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