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4分,共40分。)
1. 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a是最基本的化学元素
B. 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依次是H2O、蛋白质
D. 活细胞中,数量最多元素是图2中的c
2. 为研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将长势相同的若干小麦幼苗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麦使用一定量的蒸馏水培养,乙组小麦使用等量且浓度适宜的无机盐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乙组小麦长势比甲组更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结果说明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B. 小麦幼苗吸收的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C. 小麦幼苗细胞合成叶绿素、核苷酸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
D. 若提高乙组无机盐溶液的浓度,则其小麦长势可能不如甲组
3. 如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M1产生的水多
B. 多肽链的数目及盘曲、折叠方式均可影响M3的结构
C. 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 将噬菌体的M4彻底水解,可得到5种碱基、2种五碳糖
4. 在生物学实验中,特定颜色的出现成为鉴定某种物质的重要依据。下列相关的实验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西瓜组织样液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的颜色可确定是否含有还原糖
B. 向DNA提取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蓝色
C. 向添加了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可根据紫色深浅情况确定氨基酸含量
D. 用显微镜观察被苏丹Ⅲ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临时装片可在细胞内看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5.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 植物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侧,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来,控制物质进出
B.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增大面积,有利于细胞呼吸第三阶段酶的附着
C. 叶绿体有两层膜,增加了色素的分布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D. 唾液腺细胞的细胞核中核仁较小,核孔较多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合成
6. 气孔是水分和气体进出植物叶片通道,由叶片表皮上的保卫细胞环绕而成。保卫细胞失水会导致气孔关闭,吸水会导致气孔开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卫细胞外侧壁较薄,其伸缩性大于内侧壁,吸水膨胀后气孔导度增大
B. 图乙气孔关闭至保卫细胞液泡体积不变时,仍有水分子进出液泡膜
C. 叶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具有较多的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 当光照逐渐增强时,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内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可导致气孔开放
7. 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 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还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能得到及时清除
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8. 在线粒体的呼吸链中,当电子从氧化底物传到分子氧生成H2O的过程中,伴有H+经蛋白复合体Ⅳ从内膜基质侧跨膜泵至内外膜之间的膜间腔,以维持一个强大的H+浓度梯度,经线粒体的ATP合成酶复合体合成ATP,同时发生质子漏(H+不通过ATP合成酶复合体而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回到基质),质子漏发生过程中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中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ATP数量取决于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
B. H+经蛋白复合体Ⅳ进入膜间腔与通过内膜脂双层回漏所需载体不同
C. 人在打寒颤的过程中线粒体内质子漏的速率可能会增加,细胞耗氧量增加
D. 线粒体内膜上反应释放的能量由于质子漏的发生使生成的ATP相对减少
9. 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被丙酮酸脱氢酶(PDH)催化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PDH的活性受代谢物和可逆磷酸化的双重调节。丙酮酸可抑制PDH激酶活性,而NADH则可抑制PDH磷酸酯酶活性,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酮酸分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
B. 丙酮酸可促进ATP末端的磷酸基团移至PDH
C. PDH去磷酸化可导至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D. 丙酮酸与其产物可形成反馈调节来调控有氧呼吸过程
10. 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 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C. 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D. 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1. ADH(乙醇脱氢酶)和LDH(乳酸脱氢酶) 是厌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代谢途径如图甲所示。Ca2+对淹水胁迫的辣椒幼苗根厌氧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E和LDH都能催化丙酮酸发生反应,说明LDH不具有专一性
B. 辣椒幼苗根每个细胞厌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或乙醇一种产物
C. Ca2+影响ADH、LDH 的活性,能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造成的伤害
D. ADH和LDH催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用于ATP的形成
12. 图甲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的A、C表示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B、D表示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
B. 图甲中B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图甲的B、C中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可用图乙的ab、efg段表示
D. 图甲的A、D中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分别用图乙的cd和hi段表示
13.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该动物的基因型为MmNn,测交后代中绝大多数个体为mmNn、Mmnn,极少数为MmNn、mmnn。若图中染色体上的编号1是基因M的位置,则基因 m、N、n 的位置依次为( )
A. 4、17、14B. 16、6、18C. 13、14、3D. 16、15、6
14. 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基因型为 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 AA∶Aa∶aa 的比例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含有a的花粉 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
B. 若 aa个体有 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2∶1
C. 若含有a的配子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4∶1
D. 若花粉有 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2∶1
15. 下图表示pBR322质粒和人生长激素基因所在片段的结构信息,将二者构建的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并进行筛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AmpR: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四环素抗性基因。
A. 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的是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
B. 应选择的限制酶组合是酶F和酶G
C. pBR322质粒含有的AmpR基因和TetR基因都属于标记基因
D. 同时用三种限制酶处理图中质粒,完全反应后可得到4种长度D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60分)
16. 花生种子中储存的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植物细胞的一种细胞器)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其脂肪酸和甘油又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的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鲜油料种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花生种子中促进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酶是_____。
(2)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填“C”“N”或“O”)。真叶长出之后,干重增加,原因是_____。与萌发前相比,萌发中的花生种子细胞内,有机物种类的数量变化是_____。
(3)为了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需使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的切片进行染色,用其染色时,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而不是蒸馏水洗去浮色,这是因为_____,然后在_____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位于右上方的脂肪颗粒实际位置在_____。
(4)实验证明,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化学元素含量上最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_。
(5)在脂肪储存和转变成蔗糖的过程中,先后依赖于油体、乙醛酸循环体(植物细胞的一种细胞器)、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该实例可以说明,多种细胞器之间作用的特点是_____。
17. 为了探究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某实验小组用萌发的小麦种子进行了实验,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着色滴的移动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使用20%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物理因素对装置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的条件下,装置1中的着色滴移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装置2中着色滴向右移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装置1、装置2中的着色滴均向左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内的其他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实验装置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设置为(简单描述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已知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棕身(由基因H/h控制),翅形有长翅和残翅(由基因C/c控制)。现利用纯种果蝇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若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体色中_____为显性性状。
(2)据图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等位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若F2中出现_____,则可推断控制翅形的C、c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已知果蝇的Ⅲ号常染色体缺失一条(即Ⅲ号单体)仍能存活并能正常繁殖后代,单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移向一极;两条都缺失则无法存活。现有纯种灰身、棕身的Ⅲ号单体雌雄果蝇和染色体正常的棕身纯种雌雄果蝇,请选择合适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探究H/h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F1_____,则H/h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②若F1_____,则H/h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19. 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相关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纯合蓝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进行了如下两个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一:P:蓝色鹦鹉(♀)×黄色鹦鹉(♂)→F1:黄色鹦鹉(♀):绿色鹦鹉(♂)=1:1;
杂交实验二:P:黄色鹦鹉(♀)×蓝色鹦鹉(♂)→F1:绿色鹦鹉(♀):绿色鹦鹉(♂)=1:1。
回答下列问题:
(1)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交实验一中,F1雌性鹦鹉的基因型是_____,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不考虑性别)。
(3)杂交实验二中,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中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欲判断F2中某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可让其与多只_____(填表型)杂交,若后代只出现绿色和黄色鹦鹉,则可判断其基因型为_____。
(4)控制鹦鹉羽毛有条纹(D)和无条纹(d)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两只纯合鹦鹉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条纹,F₁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条纹:黄色无纹:白色条纹:白色无纹=7:1:3:1.推测F2出现该表型比可能是由于基因型为_____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若要验证上述推测,可进行的杂交实验是_____,预测该杂交实验的结果为_____。
20. 从红豆杉细胞中提取的紫杉醇是目前最好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为提高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的产量,研究人员构建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Bapt的超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红豆杉细胞,具体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紫杉醇是植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该物质是植物生命活动所____(填“必需”或“非必需”)的。生产紫杉醇的传统方法是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树叶中提取,这种方法的弊端是____(答出1种)。
(2)通过①过程获得的cDNA中的碱基序列与细胞中该基因的碱基序列是否完全相同?____(填“是”或“否”)。除了图中获得Bapt基因的方法外,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还有____(答出1种)。过程③需要的酶是____。
(3)图中将目的基因导入红豆杉细胞采取的方法是____,据此可知p1301载体上有一段特殊的DNA,该DNA可____。
(4)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说明p1301载体上含有____基因。最终为确定超表达Bapt基因的红豆杉细胞是否提高了紫杉醇的含量,需设计实验探究,请写出简要过程____。杂交组合1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2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3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答题卡docx、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生物试题docx、生物答题卡docx、生物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