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73216/0-17267378031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73216/0-17267378031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73216/0-17267378032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73216/0-172673780324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73216/0-172673780327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73216/0-172673780329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73216/0-172673780333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73216/0-172673780337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41页。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之后的诗歌是近体诗。 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来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指的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有绝句、律诗两种。 绝句:四句(五言、七言)律诗:八句(五言、七言) (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二、四、六、八句尾字押韵,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须对仗。文体常识·词(1)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到宋代到达顶峰,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2)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就是歌词的意思,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3)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如:《渔家傲》、《沁园春》、《水调歌头》、《望江南》等。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què)(5)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6)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特点:侧重儿女情长,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豪放派的特点: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势恢弘,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不拘守音律。 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抑扬的声调; 释义:弄懂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感悟:感悟作者情感; 赏析:想象画面,品味语言(手法、效果); 如何赏诗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组诗。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huá zī wèi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庭院里一株珍奇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满茂密的花朵。 我攀着枝条,折下最好看的一枝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袖,但是,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手中。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明诗意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攀条:攀引枝条。荣:花。遗:读作wèi,给予,馈赠。句意: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明诗意请任选一两句诗,从字词、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三四两句暗示这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将人和花密切融合,将作者折花后却无法送达亲人手中的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此物何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为解脱相思之苦;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第一至四句描绘了春天庭院中妇人折花送给丈夫的场景。第五、六句描绘出了花的珍贵,暗示了人物的神情。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相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委婉含蓄,意蕴深刻。1.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2.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3.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4.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龟虽寿曹操【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今存二十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奋发激昂。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现有《曹操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téng j ì lì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年老的骏马虽然卧在马槽旁,但雄心壮志仍能奔驰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也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延年益寿。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志向吧。 明诗意 建安十二年(207)夏,五十三岁的曹操兴师北伐,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平定了北方乌桓,归途中写下一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北征胜利,仍然任重道远,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请任选一两句诗,从任一角度进行赏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依旧老当益壮、志存高远、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1.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2.表现人老了但是仍然有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作者认为只要人精神愉快,调养好身体,就能长寿的诗句: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4.《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赠从弟(其二)刘桢【刘桢】东汉末诗人,以五言诗著称。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刘桢zhēn sè líbǎi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高山上挺拔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如此地猛烈,而松枝如此地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明诗意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将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本性,突出松柏的坚贞品格,也借此表明对堂弟的无限期望。1.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 2.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韧精神的句子是 3.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梁甫行》三国 魏 曹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自曹丕上位后,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梁甫行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在险阻的山林里行动。简陋的柴门如此萧条,狐兔在房屋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恶劣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表达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1.直陈所见,如实记录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的诗句是: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2.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进一步抒发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感慨的诗句是: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3.感慨百姓有家不能居,只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的诗句是: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作业布置1.抄写古诗2遍2.背诵古诗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