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
展开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们以读图为主线。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掌握中国气温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温度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掌握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干湿地区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够简单地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理解其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难点:1.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成因。
2.理解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知道了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和对熟制、农作物的影响,知道了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其对农业及天然植被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们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线。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掌握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分布、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夏季风对中国降水和雨带的影响及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2.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难点: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掌握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两个气候特征,掌握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界线、冬夏季风的概况,掌握了我国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和雨带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优缺点及我国气候大陆性特征的原因和表现。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读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和阅读教材内容,掌握我国多特殊天气和多气象灾害的具体知识。通过合作探究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特殊天气、气象灾害及其危害,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特殊天气、气象灾害及其危害,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掌握了我国的主要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和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地区及危害和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的分布及危害,初步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气候的要素是什么?
学生: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七年级的知识,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性和关联性。
1.中国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
教师:读图2-22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图例,在图中描出0℃等温线,看一看它与哪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吻合。
(2)对比图例,在图中读出我国最高温所在地及其气温度数、最低温所在地及其气温度数,并计算气温差是多少。
(3)根据气温差,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4)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学生1:描出0℃等温线,它大致和秦岭—淮河一线吻合。
学生2:冬季,我国最高温在海南省,气温高于16℃,最低温在黑龙江省的漠河市,气温低于-24℃,可得出气温差大于40℃。
通过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总结气温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学生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海南省气温最高,越往北气温越低,漠河市气温最低。
学生4:读图可知,从海南到漠河,等温线基本和纬线的分布一致,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纬度差异大。
教师点拨: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差异大,冬季风起到加剧的作用。
教师:读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例,算一算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
(2)在图中读出我国最高温和最低温所在地。
(3)读图,总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4)想一想,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的原因。
学生1:7月,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气温约20℃,南方大片区域的气温约28℃,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8℃。
学生2:最高温在我国南方地区和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低温在青藏高原。
教师点拨:读图,我们可以看出高温区在南方地区的范围较大,但从地形、植被和天气状况看,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势低,周围高山环绕,不利于散热,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降水量少,天气晴朗;而我国南方地区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 是我国的三大林
通过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总结气温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区之一,夏季多雨。因此,夏季吐鲁番盆地的气温最高,青藏高原和高大的山系处气温最低,原因是海拔高。
学生3:除青藏高原和高大的山系处,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教师:用图示法总结夏季南北温差不大的原因。
教师:读图2-24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 为主要指标,从北到南,习惯上将中国划分为 、 、 、 、 五个温度带和 。
(2)秦岭—淮河线是 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温度带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温带
一年一熟
、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一年一熟
、玉米、大豆、甜菜等
暖温带
或一年两熟
、玉米、甘薯、花生等
亚热带
一年 熟到 熟
、油菜、甘薯、茶叶等
热带
一年三熟
、热带作物等
通过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生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理解温度带对农作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2.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教师:读图2-25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参照图例,在图中描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看看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和哪条地理界线基本一致。
(2)读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分析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
(4)仔细读图,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哪?
学生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和秦岭—淮河线基本一致。
学生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学生3:主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国东南沿海距离海洋近,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远。
学生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教师:读图2-26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广州、武汉、乌鲁木齐3个城市年降水量的大小,说出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空间分布趋势。
(2)看一看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3)比较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雨季的长短。
学生1:广州4—9月份降水超过100mm,5—8月份降水超过200mm,降水量最多;武汉4—8月份降水超过100mm,只有6月份降水超过200mm,降水量比广州少;乌鲁木齐全年没有一个月降水超过100mm,降水量最少。因此,可得出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学生通过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归纳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生2:广州4—9月份降水超过100mm;武汉4—8月份降水超过100mm,哈尔滨7—8月份降水超过100mm,因此可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教师点拨:雨季是指一年中降水相对集中的季节。
学生3:广州雨季最长,武汉次之,哈尔滨最短。
教师追问: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4: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教师:读图2-27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当地 和 有关。
(2)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 、 、 和 四类干湿地区。
(3)秦岭—淮河一线是 与 的分界线。
(4)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天然植被。
干湿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地区
东北地区、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
森林
半湿润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等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草原
干旱地区
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等
荒漠草原、
荒漠
学生通过读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理解干湿地区对农业和植被的影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
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气候的要素是什么?
学生:气温和降水。
教师:请说明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温故而知新。
1.气候复杂多样
教师:读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 和 ,使气候具有 的特征之一。
(2)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 气候、 气候、 气候,因此, 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3)西北部大多为 气候。青藏高原是独特的 气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 气候特征。
(4)秦岭—淮河一线是 气候和 气候的分界线。
学生展示。
教师:完成教材第38、39页活动。
学生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学生2:
城市
项目
漠河
哈尔滨
喀什
拉萨
武汉
海口
温度带
5
4
3
6
2
1
干湿地区
A
B
D
C
A
A
气候类型
温带
季风
气候
温带
季风
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高山
高原
气候
亚热
带季
风气
候
热带
季风
气候
学生3:亚洲象生活的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野骆驼生活的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藏羚羊生活的地区是高山高原气候,终年低温。
学生4:读题中材料,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 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说明:(1)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
(2)农业多种经营,比如东部农耕区、西部牧区等。
(3)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差异大。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室内有火炕、地炉、火墙,有利于取暖保温。北方相对来说降水较少,房顶较平。中国南方的传统民居,多高大宽敞,墙体较薄,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透气、散热。南方相对来说降水较多,房顶坡度大,有利于雨水排泄。
通过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及原因,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完成活动题,进一步理解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2.季风气候显著
教师:学生读图2-30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并阅读教材第39~41页,回答下列问题。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概念。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该界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3)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4)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
(5)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6)夏季风的进退对中国雨带的影响。
学生1: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学生2: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该界线大致与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学生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
学生4: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偏南风(东南风、西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学生5: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通过读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掌握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概况、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和雨带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生6:夏季风的进退对中国雨带的影响。
时间
雨带的位置
4、5月
东南沿海一带
6—7月中旬
长江—淮河流域(梅雨)
7—8月
华北、东北地区(此时江淮地区发生伏旱)
9、10月
从东北、华北退回到东南沿海一带,之后退出中国
教师点拨:中国的气候也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1)原因: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
(2)表现: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
(3)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合作探究:
(1)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同纬度的非洲、西亚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
(2)我们的家乡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生1: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学生2:季风气候的不利影响是夏季风异常时,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使工农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遭受损害。
学生3:我的家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有时夏季风异常也会带来旱涝灾害。
学生通过对比中国长江以南和同纬度的西亚、非洲的气候,归纳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说说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
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气候的两个特征是什么?
学生: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教师:读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回顾以下知识点。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
(3)夏季风的失常造成的灾害。
(4)季风的优点。
学生一起回顾。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的关联性。
1.多特殊天气
教师:读图2-33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阅读教材第42~44页,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 、 、 、 等。
(2)寒潮
①寒潮指的是大范围的 活动。
②时间: 。
③天气现象: 、 、 ,有时还伴随 天气。
④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有 高原和 高原,原因是 。还有 盆地,原因是 。还有广东省、 、 ,原因是距离远。
(3)梅雨
①时间: 。
②发生地区: 。
(4)台风
①概念: 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②影响范围和时间:中国的 、广东、广西、台湾 、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 月为多。
(5)沙尘暴
①概念: 。
②时间: 。
③发生地区: 。
④沙尘暴形成的因素: 、 、 。
学生展示。
探究:寒潮、梅雨、台风和沙尘暴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学生自学和读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总结我国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的概况和危害,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生1: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甚至冻死体弱的牲畜。
教师追问:寒潮对北方的危害更大,还是对南方的危害更大?
多数学生会认为对北方的危害更大,因为寒潮对北方的降温作用比南方大。
教师引导:北方的冬季由于气温太低,不会有农业活动,所以冬季寒潮对北方的危害可以忽略,但是春季的寒潮会影响北方果树的花期。
学生2: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如果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学生3: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
教师: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台风带来的雨水可以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7、8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江淮地区进入旱季,此时正好是北方的伏天,因此称为伏旱。
学生4:沙尘暴天气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和动植物造成危害。
2.多气象灾害
(1)中国主要气象灾害有 、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2)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 季,多发生在中国 。
(3)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 、 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 旱情严重,而且在 区也频繁发生。
学生展示。
活动:学生完成教材第45页活动。
学生:我们位于华北地区,气象灾害主要是洪涝、干旱和沙尘暴。兴修水利设施可以减少干旱和洪涝的影响。我们多植树造林,可以减弱沙尘暴的影响。
教师:我们要通过读图,总结不同区域面临的主要灾害,比如南方地区主要是洪涝、干旱和台风等,北方和西北地区主要是寒潮、沙尘暴和干旱等。兴修水利设施可以减少干旱和洪涝的影响;对于台风,我们只能加强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应对沙尘暴,我们要体现中国特色,多方联动,在沙源地减少荒漠化现象,增加地表植被,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避免过度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加强监测预警。
学生通过完成活动题,归纳我国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及其危害,并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共2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节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