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初中湘教版(2024)第一节 农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2024)第一节 农业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们以“自主学习+读图”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农业的广义定义,并能说出不同部门的主要产品;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农业的发展;通过读图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3.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4.能够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三、学习任务二
四、学习任务三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掌握了农业的定义,了解了农业的不同部门及主要产品;了解了农业发展的成就,中国农业生产地区的分布趋于合理及生产条件的改善;掌握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七、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畜牧业的分布
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们以“自主学习+探究”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经济作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类、四大牧区的分布及其优良畜种、农耕区畜牧业的分布特点。通过探究,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总结归纳农业发展。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2.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中国畜牧业的分类及其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中国畜牧业的分类及其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三、学习任务二
四、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经济作物的类型和掌握了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掌握了畜牧业的分类、四大牧区的分布及其优良畜种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分布。
六、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民以食为天”一句道出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来源于哪个部门呢?
学生:种地。
教师:我们平时说的种地,其实是种植业,是农业的狭义概念,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农业》。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1.农业的定义
教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读图4-1,说说什么是农业,有什么产品。
学生1:第一幅图是种庄稼,主要产品是粮食。
学生2:第二幅图是种果树,主要产品是水果。
学生3:第三幅图是放牧,主要产品是肉、奶。
学生4:第四幅图是捕鱼,主要产品是鱼。
教师总结:这四幅图解释了农业的广义定义。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物,如作为主食的小麦和水稻等,大家喜欢的各种水果、肉、蛋、奶及各种水产品和海产品。
2.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地区发展的农业部门不同,我们应该怎么做?(主要从地形因素分析)
学生: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适宜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盆地;林业适宜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和丘陵;畜牧业适宜的地形主要是西部和北部的高原山地;渔业主要是沿海、沿河和湖泊地区。
教师:遵循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这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地理条件,我们还应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比如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农民的技术水平、交通运输等。总之,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描述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
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阅读教材第84、85页,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什么的国家?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
(3)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有什么变化?
(4)中国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变化?
学生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学生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3: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①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②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③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④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城郊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学生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①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使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②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③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也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了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教师:农业科技的典范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为中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创造了条件,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教学
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读图4-7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4-8和图4-9,并阅读教材第86、87页,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4-8和图4-9,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
(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想一想,北方与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各是什么?
(3)读图4-7,说一说粮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特点。
(4)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
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地区,国家建立了商品粮基地。在图中标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
学生1:图4-8中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是米饭;图4-9中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是面食。
学生2:北方居民以面食为主,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南方居民以米饭为主,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学生3:读图4-7,小麦的主要产区是北方,但北方也有种水稻的地方;水稻的主要产区是南方,而南方也有种小麦的地方。
教师:仔细读图例,小麦有两个符号,区别是什么?
学生:小麦有两种,一种是春小麦,一种是冬小麦。
教师: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布在我国哪里?
学生: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甘肃和新疆也有零星分布;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有分布,青海和西藏也有零星分布。
教师点拨:春小麦和冬小麦是根据不同的播种期划分的。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对越冬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教学
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农业包括哪些部门?
(3)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学生1: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学生2: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学生3:北方—小麦;南方—水稻。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1.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教师:阅读教材第88页,读图4-10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经济作物的种类。
(2)经济作物的特点。
(3)纤维作物——棉花的分布特点。
(4)我国的油料作物及其分布。
(5)我国的糖料作物及其分布。
(6)我国的饮料作物及其分布。
学生1: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学生2: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学生3: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区,新疆是中国主要的长绒棉产区。
学生4:我国的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和花生。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分布较为普通,山东、河南两地相对集中。
学生5:我国的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和甜菜,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
学生6: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主要产茶省有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在描述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
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2.畜牧业分布
教师: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一。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阅读教材第89页,读图4-11中国畜牧业分布、图4-12、图4-13,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4-12、图4-13,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牧区畜牧业的景观,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农耕区畜牧业的景观?
(2)试从主要畜产品、饲养牲畜的主要方式、饲料来源三个方面,比较中国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的差异。
(3)读图4-11,说出我国的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
(4)读图4-11,说出我国农耕区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学生1:图4-12反映的是中国牧区畜牧业的景观,图4-13反映的是中国农耕区畜牧业的景观。
学生2:牧区畜牧业主要饲养羊、牛、马等牲畜,获得肉、奶、皮、毛等畜产品,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饲料主要来源于天然草场;农耕区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牛和家禽等,获得肉、奶、蛋、禽等畜产品,饲养方式以圈养为主,饲料主要来自当地种植业产品。
学生3: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伊犁马、哈萨克羊;青海牧区:青海牦牛;西藏牧区:西藏牦牛、藏南绵羊。
学生4:中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占全国总数的80%,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
教师补充: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学生通过读图和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中国南方有甲、 乙两个村庄, 家家户户都有在自己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种植李树的传统,两村农田普遍种植油菜。
甲村利用油菜、 李树花期相近的特点, 积极发展观光农业。 3月份, 油菜花、 李花次第开放, 金黄的油菜花胜似 “金海”,雪白的李花宛若 “雪山”,两者交相辉映,形成“金海雪山”壮丽景观;7月份,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 沉甸甸的甜脆李子挂满枝头。 甲村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景赏花、 摘果品果, “农家乐” 生意火爆, 农产品一直畅销。
乙村则通过出售菜籽油和鲜李来赚取收入,有的年份还会遭遇农产品滞销积压的尴尬。
(1)为什么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
(2)议一议,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学生1:甲村和乙村均可通过出售菜籽油和鲜李获得收入,除此之外,甲村还利用油菜和李树观景赏花、 摘果品果获得了旅游收入,因此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
学生2: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大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投入,从而获得更优质、高产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景观优势发展相关的加工业和旅游观光业,从而提高农业效益。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学会分析资料,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第一节 农业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知传授,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