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74386/0-17267932790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74386/0-1726793279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74386/0-17267932793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教学课件+练习+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
[基础检查]
1.(2023·广东新高考学科综合素养评价高三期末考)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之一。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在进化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影响无机环境的进化和发展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从而进化成新物种
C.寒武纪海洋生物大爆发的原因很可能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出现密切
相关
D.化石、比较解剖学等的研究是人们认识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
答案:B
2.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是( )
A.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解析:不是所有的生殖隔离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A项不符合题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不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符合题意;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一些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优势,这说明( )
A.适应的相对性 B.双方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C.双方在生存斗争中不分胜负 D.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解析:双方在生存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适应性都在提高,A项错误;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项正确;双方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适应、协同进化,C项错误;自然选择仍起作用,D项错误。
答案:B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D.小麦吸浆虫在接触农药后能产生耐药性的个体,农药的使用能增强小麦吸浆虫的耐药性
解析:小麦吸浆虫在接触农药之前已经存在耐药和不耐药的变异,农药的使用对小麦吸浆虫的耐药性进行了选择,D项错误。
答案:D
5.达尔文发现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生活着15种龟类(简称“岛龟”),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保留着南美大陆西海岸陆地龟类的痕迹(简称“大陆龟”),研究发现这15种岛龟就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如图所示,图甲是描述岛龟演化的模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大陆龟刚开始分布到甲、乙两岛时,岛屿之间辽阔的海洋相当于 隔离;每个岛上的环境都不同,所以 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经过长期进化,分布在不同海岛上的岛龟的基因库发生很大的差异,最终出现 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岛龟1和岛龟2的形成。
(3)岛龟脚趾的连趾(ww)和分趾(WW、Ww)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人为将岛龟1迁入乙岛,追踪调查50年间W和w的基因频率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乙岛上的岛龟1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说明上述性状中_______ 更适应乙岛的环境。
解析:(1)当同一物种分开形成两个种群时,二者之间存在的是地理隔离;由于每个岛上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从而导致进化的方向也不同。(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种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出现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的形成。(3)通过图乙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可知,岛龟1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变大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适应环境的。
答案:(1)地理 自然选择 (2)种群 生殖 (3)是 连趾
[拓展应用]
6.(2023·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猎豹和羚羊之间是捕食关系,这两个物种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猎豹发达的肌肉决定了羚羊变异的方向
B.这种捕食关系对羚羊的进化是不利的
C.跑得更快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这种“军备竞赛”体现了协同进化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猎豹对羚羊的变异起到选择作用,A项错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条件是生殖隔离,C项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猎豹和羚羊之间的“军备竞赛”体现了协同进化,D项正确。
答案:D
7.(2023·广东四校联考)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当蜜蜂飞到另一朵花上时,花粉就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从而完成传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鼠尾草的特征决定了蜜蜂的变异方向
B.蜜蜂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C.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产生的花粉更多
D.鼠尾草与蜜蜂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8.一万多年前,某地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此后,气候变化,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中生活的鳉鱼(分别称为a、b、c、d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下图为该地一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湖中的所有鳉鱼为一个 ,它是生物进化的 。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 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4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来自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 ,它们属于2个 ;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如果C湖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 (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该种群 (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
解析:(1)A湖中的所有鳉鱼是同一个物种,它们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来自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2个不同的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3)根据A的基因频率为50%,可知群体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假设开始鳉鱼的种群数量为200个(AA为50个,Aa为100个,aa为50个),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AA的数量为55个,Aa的数量为110个,aa的数量为45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110+55×2(55+110+45)×2×100%≈52.4%。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各个基因型的个体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没有形成新物种。
答案:(1)种群 基本单位 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殖隔离 物种 遗传
(3)52.4% 有 没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精品课后复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测试题,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