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01
    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02
    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03
    还剩7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共78页。


    A.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②的调节来实现的
    B.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它们的中枢都在大脑
    C.通过途径④的调节使膀胱缩小,从而促进排尿
    D.图甲的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而图乙的排尿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2.(2023秋•南通月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e两点电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
    B.b、d两点膜内Na+浓度相等
    C.bc段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D.刺激强度越大,c点的电位越大
    3.(2023•东宝区校级模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4.(2022秋•船山区校级期末)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如图1中两点距离ab=cd,分别在a:b、c、d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图2中①~③表示测得的其中部分电流表偏转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或b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均为①
    B.②不同于①是因为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
    C.刺激d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
    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某一点电流表可能不偏转
    5.(2023秋•东莞市月考)谷氨酸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释放、回收的途径如图所示。EAAT是谷氨酸转运蛋白,物质X可提高EAAT活性,物质Y可提高谷氨酸受体离子通道复合物的数量。谷氨酸堆积在突触间隙会导致神经元受损,引发相关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A为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只介导了图中神经元A、B之间的信息交流
    B.据图可推测突触小泡膜上可能存在EAAT将细胞质基质中的谷氨酸运至突触小泡中储存
    C.神经元A、B的信号转换形式相反,且谷氨酸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不耗能
    D.物质X和Y可分别促进谷氨酸的回收和神经元B将谷氨酸吸收至胞内
    6.(2022秋•河北区期末)如表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4个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到小肠肠腔
    B.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化学调节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的靶器官是胰腺
    D.①与②、②与④对比均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7.(2023秋•海安市校级月考)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除被褥的厚薄等因素外,睡姿对温度的保持也有积极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会因睡姿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B.睡眠时,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来提供热量
    C.寒冷环境下睡眠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会发生变化
    D.“蜷缩型”和“伸展型”睡姿分别有利于增加产热、增加散热
    8.(2023秋•连江县校级月考)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B.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只作用于胰腺的胰岛细胞
    C.谈论食物引起胰液分泌,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但也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9.(2023秋•镇海区校级月考)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心脏会因自身免疫而受到损伤,从而患风湿性心脏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湿性心脏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
    B.每个B淋巴细胞表面都有针对该链球菌抗原分子的相应受体
    C.该链球菌的抗原分子不能直接被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
    D.该链球菌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可攻击心脏瓣膜细胞使其裂解
    10.(2023•河南二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肺功能会受损,在新冠病毒的预防上,mRNA疫苗被寄予厚望。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被注射进入人体后,被人体细胞吞噬,在体内合成抗原蛋白,从而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会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染色体组DNA上,危险性极高
    B.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蛋白并将其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
    C.疫苗接种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仍发病,说明体内没有发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没有产生抗体
    D.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
    11.(2022秋•慈溪市期末)实验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并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一段时间后测定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相同
    B.乙组小鼠血糖升高,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和合成糖原的量增多
    C.乙组小鼠肾小管管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小鼠的排尿量增加
    D.该实验证明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B细胞使其不能分泌胰岛素
    12.(2022秋•大荔县期末)如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③表示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C.④表示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
    D.⑤表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13.(2023秋•海门市月考)如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能够非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B.细胞②和细胞③生成、成熟的场所完全相同
    C.细胞④是浆细胞,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物质甲和乙均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病原体
    14.(2022秋•海伦市校级期末)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浆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15.(2023秋•海淀区月考)如图为相互联系的两个神经元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时,两个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B.由于Na+内流而产生的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图示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且只能从②→①传递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3秋•海陵区校级月考)随着科技和医疗的发展,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如图是一种自扩增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疫苗通常是利用病原体经人工 方法而制成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种疫苗实质上是 。
    (2)自扩增mRNA中存在起始密码的区域有 和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
    (3)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经过识别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
    (4)从存在部位分析,过程④所用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⑥所用核糖体 。上述两过程中,核糖体在自扩增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选填“3′→5′”或“5′→3”)。
    (5)核糖体上合成的抗原肽经过 (细胞器)修饰加工后输送出细胞,可诱导人体产生 。
    (6)与传统疫苗相比,自扩增mRNA疫苗效果更好的原因是 。
    17.(2023秋•宝山区校级月考)体液调节,图1、图2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二醇属于 类化合物,在女性体内其分泌受 、 (填内分泌腺名称)的调控,这种自上而下的调控称为 调节。
    (2)根据图1,1000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 。
    (3)由图1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 。
    (4)根据图2,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 (多选)。
    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
    B.收缩肌群对葡萄糖的利用量增加
    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5)根据图2,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 ,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
    (6)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请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说明其生理意义在于 。
    (7)据图3分析,胰岛素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制是 。
    (8)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 (多选)。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18.(2022秋•德城区校级期末)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和高盐饮食可能会引起糖尿病、动脉硬化、血压升高等不健康现象。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以下问题:
    (1)进食时食糜(从胃离开进入小肠的半固体物质)呈酸性,其会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食糜促进促胰液素分泌的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体液调节。胰液进入小肠中会中和盐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小肠中消化酶作用的pH。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测:小肠下段 (填“富含”或“缺乏”)S细胞。
    (2)早期科学家已经了解到胰脏能分泌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但是将胰脏制成研磨液注入狗体内却不能降低血糖。胰脏研磨液不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 。
    (3)高盐饮食导致血钠含量升高,则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减少。高盐饮食还会导致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ADH)作用机理如图甲,请据图解释尿量减少现象 。
    (4)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据图乙推测人体过量饮酒后血压会暂时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9.(2023秋•武汉月考)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当兴奋在神经纤维e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
    (2)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的结构名称是 。
    (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B细胞合成,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经 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A上的 (填数字),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不能由A传到B的原因是 。
    (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 (细胞器)直接提供能量。“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20.(2023秋•合肥月考)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如图表示感染、寒冷、精神因素等引起机体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人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种类有 (答出2种即可)。
    (2)图中寒冷、精神因素等引起垂体分泌ACTH是 调节的结果。
    (3)寒冷刺激引发下丘脑分泌CRH的过程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方向分别是 (填“单向、单向”“双向、单向”或“单向、双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未兴奋部位转变成兴奋部位的原因是 ;兴奋在突触处有神经递质参与的传递,信号的转换情况是 。
    (4)正常人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结合图示,从糖皮质激素的产生和消耗两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是 。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年10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3秋•东莞市月考)如图中的甲(肌肉收缩等运动)、乙(膀胱)分别是健康成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两个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②的调节来实现的
    B.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它们的中枢都在大脑
    C.通过途径④的调节使膀胱缩小,从而促进排尿
    D.图甲的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而图乙的排尿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分为大脑、小脑、下丘脑、脑干等,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2、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答】解:A、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因为途径①代表小脑或脑干通过脊髓控制肌肉收缩等运动,人体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A错误;
    B、由图甲可知,肌肉收缩等运动的调节直接受脊髓低级中枢的调节,同时还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对脊髓的分级调节,此时高级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等多种,因此它们的中枢不全在大脑,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膀胱的扩大和缩小,途径③为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途径④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C正确;
    D、图乙中,大脑通过脊髓对排尿活动进行调节,因此排尿受意识支配,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2023秋•南通月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e两点电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
    B.b、d两点膜内Na+浓度相等
    C.bc段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D.刺激强度越大,c点的电位越大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A、a点为维持静息电位,e点为恢复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A正确;
    B、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开放,K+内流,因此b、d两点膜内Na+浓度不相等,B错误;
    C、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
    D、动作电位大小与钠离子浓度差有关,而与刺激的强度无关,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2023•东宝区校级模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无论是脑神经还是脊神经,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支配神经,内脏支配神经包括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解答】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B错误;
    C、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内脏器官的作用是拮抗(相反)的,C正确;
    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内脏器官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加快加强,肺的通气量增大,以适应人体剧烈活动的需要。相反,当人由剧烈运动转变为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变慢变弱,肺的通气量减小,以便适应人体在安静状态时的需要,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和植物神经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4.(2022秋•船山区校级期末)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如图1中两点距离ab=cd,分别在a:b、c、d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图2中①~③表示测得的其中部分电流表偏转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或b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均为①
    B.②不同于①是因为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
    C.刺激d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
    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某一点电流表可能不偏转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图中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
    【解答】解:A、刺激a点,兴奋首先到达电流表左侧接头,而刺激b点兴奋首先到达的是电流表右侧的接头,因此两次刺激电流表的电流指针的偏转方向是不同的,A错误;
    B、对比②与①,都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②的两次偏转间隔时间长于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是因为刺激c点后,突触间化学信号的释放及在突触间隙间的扩散需要耗费时间,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B正确;
    C、刺激d点,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因此电流表只偏转一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C正确;
    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电流表两个接头的中点,电流表不偏转,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实验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5.(2023秋•东莞市月考)谷氨酸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释放、回收的途径如图所示。EAAT是谷氨酸转运蛋白,物质X可提高EAAT活性,物质Y可提高谷氨酸受体离子通道复合物的数量。谷氨酸堆积在突触间隙会导致神经元受损,引发相关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A为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只介导了图中神经元A、B之间的信息交流
    B.据图可推测突触小泡膜上可能存在EAAT将细胞质基质中的谷氨酸运至突触小泡中储存
    C.神经元A、B的信号转换形式相反,且谷氨酸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不耗能
    D.物质X和Y可分别促进谷氨酸的回收和神经元B将谷氨酸吸收至胞内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完成信息传递,然后被回收或降解。
    【解答】解:A、神经胶质细胞无谷氨酸受体,仅参与谷氨酸回收,即神经元A为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只介导了图中神经元A、B之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谷氨酸可从细胞质基质转运至突触小泡中,可能由突触小泡膜上的EAAT参与,B正确;
    C、神经元A、B的信号转换形式分别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电信号,谷氨酸在二者之间的扩散不耗能,C正确;
    D、神经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吸收至胞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2秋•河北区期末)如表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4个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到小肠肠腔
    B.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化学调节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的靶器官是胰腺
    D.①与②、②与④对比均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考点】激素的发现和研究实例.
    【专题】教材经典实验;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分析实验:1、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
    2、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解答】解:A、胰腺中消化腺属于外分泌腺,有导管通向小肠肠腔,其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到小肠肠腔,A正确;
    B、该实验只能证明胰液的分泌受到小肠黏膜所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不能证明有神经调节的作用,B错误;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激素,其靶器官为胰腺,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
    D、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及相关实验分析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7.(2023秋•海安市校级月考)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除被褥的厚薄等因素外,睡姿对温度的保持也有积极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会因睡姿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B.睡眠时,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来提供热量
    C.寒冷环境下睡眠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会发生变化
    D.“蜷缩型”和“伸展型”睡姿分别有利于增加产热、增加散热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信息转化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B
    【分析】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正常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不会因睡姿的不同而发生改变,A错误;
    B、睡眠时属于安静状态,人体主要是通过肝脏、脑等器官的活动来提供能量,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因此在寒冷环境下睡觉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适度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错误;
    D、“蜷缩型”和“伸展型”睡姿分别有利于减少散热和增加散热,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3秋•连江县校级月考)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B.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只作用于胰腺的胰岛细胞
    C.谈论食物引起胰液分泌,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但也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考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谈论食物间接刺激神经中枢,而胃体扩张直接刺激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迷走神经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同时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也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答】解:A、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耗,A正确;
    B、图中小肠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并非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腺对胰液的分泌,体现了小肠细胞和胰腺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
    C、谈论食物引起胰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正确;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但也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为情景,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有通过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9.(2023秋•镇海区校级月考)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心脏会因自身免疫而受到损伤,从而患风湿性心脏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湿性心脏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
    B.每个B淋巴细胞表面都有针对该链球菌抗原分子的相应受体
    C.该链球菌的抗原分子不能直接被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
    D.该链球菌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可攻击心脏瓣膜细胞使其裂解
    【考点】免疫失调.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答案】D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解答】解:A、风湿性心脏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特定B淋巴细胞表面才有针对该链球菌抗原分子的相应受体,B错误;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均可直接识别被吞噬细胞处理过的抗原,C错误;
    D、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该链球菌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可攻击心脏瓣膜细胞,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2023•河南二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肺功能会受损,在新冠病毒的预防上,mRNA疫苗被寄予厚望。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被注射进入人体后,被人体细胞吞噬,在体内合成抗原蛋白,从而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会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染色体组DNA上,危险性极高
    B.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蛋白并将其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
    C.疫苗接种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仍发病,说明体内没有发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没有产生抗体
    D.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
    【考点】免疫学的应用;免疫系统的功能.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答案】D
    【分析】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人们常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来制备疫苗,既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又不会导致机体患病。针对新冠病毒,也可以利用其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来制备mRNA疫苗。这种mRNA被注射进入人体后,被人体细胞吞噬,在体内合成抗原蛋白,从而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
    【解答】解:A、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不会发生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A错误;
    B、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
    C、接种疫苗后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但是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可能新冠病毒发生了变异,导致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识别变异的病毒而不是体内没有发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没有产生抗体,C错误;
    D、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进而发挥疫苗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信息,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能从题干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1.(2022秋•慈溪市期末)实验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并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一段时间后测定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相同
    B.乙组小鼠血糖升高,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和合成糖原的量增多
    C.乙组小鼠肾小管管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小鼠的排尿量增加
    D.该实验证明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B细胞使其不能分泌胰岛素
    【考点】血糖平衡调节.
    【专题】数据表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C
    【分析】1、自变量是可以人为直接改变或施加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只能观察或测量获得。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解答】解:A、实验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取平均值,可以防止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A错误;
    B、根据乙组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组小鼠患糖尿病,组织细胞对糖类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能力下降,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和合成糖原的量下降,B错误;
    C、从表中分析,乙组尿中含糖,则肾小管管液中的原尿渗透液压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量减少,导致小鼠排尿量增加,C正确;
    D、从题干中只能分析出链脲佐菌素可导致小鼠患糖尿病,但是无法判断该物质是破坏胰岛B细胞还是破坏胰岛素的受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2.(2022秋•大荔县期末)如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③表示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C.④表示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
    D.⑤表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B
    【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A、①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③表示汗液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B错误;
    C、④表示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C正确;
    D、⑤表示由神经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经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不受神经直接支配,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3.(2023秋•海门市月考)如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能够非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B.细胞②和细胞③生成、成熟的场所完全相同
    C.细胞④是浆细胞,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物质甲和乙均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病原体
    【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该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浆细胞,甲为细胞因子,乙为抗体。
    【解答】解:A、细胞①抗原呈递细胞,能够非特异性识别、处理病原体,A正确;
    B、细胞②和细胞③分别为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两者发育的场所相同都是骨髓,但成熟的场所不同,B错误;
    C、细胞④是浆细胞,在初次免疫过程中只能由③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在二次免疫过程中也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错误;
    D、甲是细胞因子,能增强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不能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而乙是抗体,能识别并结合病原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2秋•海伦市校级期末)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浆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A、细胞毒性T细胞使得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
    B、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B正确;
    C、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C正确;
    D、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B细胞也会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器的协调合作,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2023秋•海淀区月考)如图为相互联系的两个神经元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时,两个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B.由于Na+内流而产生的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图示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且只能从②→①传递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神经递质共有两种类型,兴奋型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所以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A、静息状态,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A正确;
    B、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而产生兴奋,该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B正确;
    C、结合题图可知,图示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呈现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即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C正确;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且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只能从①→②传递,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3秋•海陵区校级月考)随着科技和医疗的发展,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如图是一种自扩增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疫苗通常是利用病原体经人工 灭活或减毒 方法而制成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种疫苗实质上是 抗原 。
    (2)自扩增mRNA中存在起始密码的区域有 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 和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
    (3)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 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经过识别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
    (4)从存在部位分析,过程④所用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⑥所用核糖体 先是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后来附着到内质网上 。上述两过程中,核糖体在自扩增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5'→3' (选填“3′→5′”或“5′→3”)。
    (5)核糖体上合成的抗原肽经过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细胞器)修饰加工后输送出细胞,可诱导人体产生 抗体和记忆细胞(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
    (6)与传统疫苗相比,自扩增mRNA疫苗效果更好的原因是 可多次激发机体的免疫过程,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
    【考点】免疫学的应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专题】生物膜系统;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免疫调节.
    【答案】(1)灭活或减毒 抗原
    (2)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
    (3)需要 (一定的)流动性
    (4)先是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后来附着到内质网上 5'→3'
    (5)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抗体和记忆细胞(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6)可多次激发机体的免疫过程,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分析】用于免疫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选用抗原性和毒性都较强的细菌菌株和病毒毒株,经人工培养后再将其杀死而制成的疫苗;减毒活疫苗是用人工的方法使病原体减毒或从自然界筛选某病原体的无毒或微毒株而制成的疫苗。
    【解答】解:(1)用于免疫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传统疫苗通常是利用病原体经人工灭活或减毒方法而制成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种疫苗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该种疫苗实质上是抗原。
    (2)由图可知,自扩增mRNA中存在起始密码的区域有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RNA能够进行自我扩增)和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
    (3)据图示可以看出,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经过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4)过程⑥合成的蛋白质(抗原肽)送出细胞,故过程⑥所用核糖体先是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后来附着到内质网上。根据题图中肽链的长度判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3'。
    (5)抗原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后输送出细胞,抗原肽分泌出细胞后可作为抗原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6)与传统疫苗相比,自扩增mRNA疫苗可多次激发机体的免疫过程,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比传统疫苗的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
    (1)灭活或减毒 抗原
    (2)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
    (3)需要 (一定的)流动性
    (4)先是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后来附着到内质网上 5'→3'
    (5)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抗体和记忆细胞(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6)可多次激发机体的免疫过程,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以疫苗制备为背景,综合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作答。
    17.(2023秋•宝山区校级月考)体液调节,图1、图2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二醇属于 固醇 类化合物,在女性体内其分泌受 下丘脑 、 垂体 (填内分泌腺名称)的调控,这种自上而下的调控称为 分级 调节。
    (2)根据图1,1000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 升高 。
    (3)由图1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 生理期和运动 。
    (4)根据图2,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 AB (多选)。
    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
    B.收缩肌群对葡萄糖的利用量增加
    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5)根据图2,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 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
    (6)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请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说明其生理意义在于 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
    (7)据图3分析,胰岛素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制是 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进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有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 。
    (8)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 ABC (多选)。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考点】血糖平衡调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1)固醇 下丘脑 垂体 分级
    (2)升高
    (3)生理期和运动
    (4)AB
    (5)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7)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进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有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
    (8)ABC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促进一方面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形成非糖类物质,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解答】解:(1)雌二醇是一种雌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脂质(固醇),其分泌过程受到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控,即这种自上而下的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2)由图1可知,无论是卵泡期,还是黄体期,1000m持续全速游泳后,雌二醇激素水平都升高。
    (3)由图1可知,卵泡期和生理期、运动前后,雌二醇激素含量都不同,说明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生理期和运动。
    (4)A、1000m持续全速游泳中,血糖含量下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因而胰岛素含量下降,A正确;
    B、运动过程肌肉细胞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收缩肌群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B正确;
    C、胰岛素能调节血糖平衡,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但不能为运动提供能量,C错误;
    D、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相关神经、也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多,D错误。
    故选:AB。
    (5)1000m持续全速游泳过程中,葡萄糖大量消耗,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6)GLUT1~3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7)图3中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GLUT4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增加,其作为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进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有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
    (8)A、若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则会导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A正确;
    B、若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会使胰岛素含量下降,使胰岛素不能有效降低血糖,进而引发糖尿病,B正确;
    C、若信号转导蛋白缺失,则会影响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也会引发糖尿病,C正确;
    D、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不能升高血糖,所以不会引发糖尿病,D错误。
    故选:ABC。
    故答案为:
    (1)固醇 下丘脑 垂体 分级
    (2)升高
    (3)生理期和运动
    (4)AB
    (5)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7)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进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有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
    (8)ABC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022秋•德城区校级期末)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和高盐饮食可能会引起糖尿病、动脉硬化、血压升高等不健康现象。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以下问题:
    (1)进食时食糜(从胃离开进入小肠的半固体物质)呈酸性,其会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食糜促进促胰液素分泌的过程 不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体液调节。胰液进入小肠中会中和盐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小肠中消化酶作用的pH。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测:小肠下段 缺乏 (填“富含”或“缺乏”)S细胞。
    (2)早期科学家已经了解到胰脏能分泌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但是将胰脏制成研磨液注入狗体内却不能降低血糖。胰脏研磨液不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 胰脏研磨液中含有胰蛋白酶(消化酶),能够将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胰岛素分解掉 。
    (3)高盐饮食导致血钠含量升高,则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醛固酮 减少。高盐饮食还会导致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ADH)作用机理如图甲,请据图解释尿量减少现象 高盐饮食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垂体释放ADH,ADH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使产生更多的水通道蛋白,进而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
    (4)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据图乙推测人体过量饮酒后血压会暂时 降低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血糖平衡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1)不属于 缺乏
    (2)胰脏研磨液中含有胰蛋白酶(消化酶),能够将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胰岛素分解掉
    (3)醛固酮 高盐饮食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垂体释放ADH,ADH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使产生更多的水通道蛋白,进而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4)降低
    【分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2、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Na+)的重吸收和钾离子(K+)的分泌。
    【解答】解:(1)由于食糜刺激S细胞并不是盐酸(胃酸)借助体液运输实现的,所以不属于体液调节。由于胰液进入小肠中会中和盐酸,因此小肠下段缺乏刺激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的酸性环境,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可以推测,小肠下端缺乏S细胞。
    (2)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会分泌胰液(消化液),而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会将蛋白质分解,所以使用胰脏制备的研磨液中的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破坏,不能降低血糖。
    (3)高盐饮食导致血钠含量升高,则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高盐饮食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垂体释放ADH,ADH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使之产生更多的水通道蛋白,进而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4)据图分析,抗利尿激素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已知过量的乙醇会抑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则过量饮酒会抑制毛细血管收缩,血压会暂时降低。
    故答案为:
    (1)不属于 缺乏
    (2)胰脏研磨液中含有胰蛋白酶(消化酶),能够将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胰岛素分解掉
    (3)醛固酮 高盐饮食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垂体释放ADH,ADH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使产生更多的水通道蛋白,进而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4)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19.(2023秋•武汉月考)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当兴奋在神经纤维e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外负内正 。
    (2)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感受器 ,乙图的结构名称是 突触 。
    (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B细胞合成,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经 胞吐 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A上的 ① (填数字),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兴奋不能由A传到B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 线粒体 (细胞器)直接提供能量。“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外负内正
    (2)感受器 突触
    (3)胞吐 ①兴奋或抑制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线粒体 蛋白质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d是突触结构。
    乙图为突触结构,其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①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②是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③细胞膜,④细胞质,⑤是突触小泡,⑥是髓鞘,⑦是线粒体。
    【解答】解:(1)当兴奋在神经纤维 e 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表现外负内正,呈为动作电位。
    (2)甲图中f连接的是传入神经(其上含有神经节结构),故f代表的是感受器,乙图为突触结构。
    (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B细胞合成,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经,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即A上的受体①上,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故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不能由B(突触后膜)传到A(突触前膜)。
    (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线粒体直接提供能量。“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部位是核糖体。
    故答案为:
    (1)外负内正
    (2)感受器 突触
    (3)胞吐 ①兴奋或抑制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线粒体 蛋白质
    【点评】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和突触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考生熟记反射弧的结构,熟记突触的类型,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0.(2023秋•合肥月考)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如图表示感染、寒冷、精神因素等引起机体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人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种类有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答出2种即可)。
    (2)图中寒冷、精神因素等引起垂体分泌ACTH是 神经—体液 调节的结果。
    (3)寒冷刺激引发下丘脑分泌CRH的过程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方向分别是 单向、单向 (填“单向、单向”“双向、单向”或“单向、双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未兴奋部位转变成兴奋部位的原因是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使未兴奋部位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Na+内流 ;兴奋在突触处有神经递质参与的传递,信号的转换情况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4)正常人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结合图示,从糖皮质激素的产生和消耗两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是 糖皮质激素的产生既存在分级调节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糖皮质激素过度分泌;糖皮质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活 。
    【考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2)神经—体液
    (3)单向、单向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使未兴奋部位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Na+内流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糖皮质激素的产生既存在分级调节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糖皮质激素过度分泌;糖皮质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活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解答】解:(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细胞因子的种类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2)图中寒冷、精神因素等引起垂体分泌ACTH涉及神经系统和相关激素,即该调节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
    (3)寒冷刺激引发下丘脑分泌CRH的过程中是在反射弧中进行的,此时兴奋传导和传递的方向均为单向。由于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导致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使未兴奋部位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Na+内流,从而使未兴奋部位转变成兴奋部位。突触处信号的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故糖皮质激素的产生既存在分级调节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糖皮质激素过度分泌;且其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可保持含量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2)神经—体液
    (3)单向、单向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使未兴奋部位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Na+内流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糖皮质激素的产生既存在分级调节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糖皮质激素过度分泌;糖皮质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考点卡片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的认识】
    1、细胞膜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
    2、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细胞膜的结构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
    题型一:细胞膜的结构
    典例1:(2014•江苏模拟)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 B.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①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 D.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分析:图中①为糖蛋白,②为磷脂分子,③为蛋白质,a为自由扩散,b为主动运输.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解答:A、a过程是自由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有关,故A错误;
    B、细胞分泌胰岛素方式为外排,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是主动运输,故B错误;
    C、糖蛋白功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故C正确;
    D、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
    典例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2S2 C.S1<2S2 D.S2<S1<2S2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因此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铺成单层的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但由于口腔上皮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还要一些细胞器也具有膜结构,因此上皮细胞中的脂质铺成单程的面积大于细胞膜面积的2倍,故S1>2S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题型二:细胞膜的流动性
    典例2: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 B.核糖体上合成的解旋酶进入细胞核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解答:A、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抗体为分泌蛋白,因此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有相关生物膜的融合,故A相关;
    B、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直接通过核孔,与生物膜无关,故B无关;
    C、质壁分离复原与渗透作用相关,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相关,故C相关;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发生细胞膜的分裂,与生物膜的流动性相关,故D相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题型三:细胞膜特点和功能综合
    典例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猪、猴的红细胞收集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研究,收集时要用到差速离心的方法
    B.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可推测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布
    C.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呈现暗一明一暗三层,说明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组成
    D.吞噬细胞起吞噬作用、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都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分析:细胞膜制备:(1)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其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原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3)方法:引流法或离心法.
    解答:A、实验室通常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采用的方法是引流法和离心法,故A错误;
    B、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尾,而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因此推测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呈双层排列,故B正确;
    C、电镜下,细胞膜的暗一明一暗结构,说明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故C错误;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点拨】细胞膜的成分
    蛋白质与细胞膜功能的关系
    (1)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
    (2)糖蛋白(也叫糖被)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3)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
    物质,以此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知识点的认识】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关概念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2)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的场所:细胞核
    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
    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
    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转录的步骤及过程图象:
    (3)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DNA(基因)上,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因此,转录形成mRNA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
    翻译的过程图象:
    (4)密码子: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
    密码子共有64种。
    UAA、UAG、UGA三个终止密码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其余的每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种。包括AUG、GUG两个起始密码。
    (6)tRNA:tRNA是在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一共有61种,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2、DNA与RNA的比较
    注解:细胞结构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内有(5种)碱基,有(8种)核苷酸。病毒只有(4种)碱基,有(4种)核苷酸。
    3、RNA的分类
    4、遗传信息、密码子(遗传密码)、反密码子的区别
    5、遗传密码的特性
    (1)密码子:有2个起始密码子(AUG GUG),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有3个终止密码子(UAA UAG UGA),没有对应的氨基酸,所以,在64个遗传密码子中,能决定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只有61个。
    (2)通用性: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
    (3)简并性:一种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的情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6、转录、翻译与DNA复制的比较
    7、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比较
    【命题方向】
    题型一:相关概念的考察
    典例1:(2014•烟台一模)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能够发生的是( )
    A.相同的RNA逆转录合成不同的DNA B.相同的DNA转录合成不同的RNA
    C.相同的密码子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分析: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不决定氨基酸,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搬运,但一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
    解答:A.相同的RNA逆转录合成相同的DNA,故A错误;
    B.相同的DNA在不同的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合成不同的RNA,故B正确;
    B.相同的密码子决定一种的氨基酸,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故C错误;
    D.相同的tRNA携带相同的氨基酸,也能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逆转录、细胞分化、密码子、转运RNA等相关知识,比较抽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题型二: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图示
    典例2:(2014•浙江一模)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分析:分析题图:甲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乙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丙中a链含有碱基T,属于DNA链,b链含有碱基U,属于RNA链。
    解答:A、图甲表示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图乙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A错误;
    B、图中催化图甲过程的酶1和酶2相同,都是DNA聚合酶;催化图乙过程的酶3是RNA聚合酶,B错误;
    C、图丙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链含有碱基T,属于DNA模板链,b链含有碱基U,属于RNA子链,C正确;
    D、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图,考查核酸的组成、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注意DNA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典例3:(2014•广东一模)如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核糖体从右往左移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①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⑥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解答:A、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可见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A正确;
    B、图示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B正确;
    C、②③④⑤都是以同一个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因此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相同,C错误;
    D、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⑥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熟记翻译的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数字的名称,并能准确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要求考生明确以同一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蛋白质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题型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典例3:(2014•虹口区一模)在某反应体系中,用固定序列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的合成,实验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细胞提取液,但必须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
    B.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UUC、UCU、CUU 和UUA、UAC、ACU、CUU
    C.通过实验二的结果推测: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能够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
    分析:分析表格: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实验一的密码子可能有三种,即UUC、UCU、CUU;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即UUA、UAC、ACU、CUU,但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只有3种,所以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解答:A、正常细胞内的DNA能转录合成mRNA,所以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mRNA,避免干扰实验,故A正确;
    B、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则实验一的密码子可能有三种,即UUC、UCU、CUU,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即UUA、UAC、ACU、CUU,故B正确;
    C、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而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只有3种,所以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故C正确;
    D、实验二的密码子中没有UUC,但生成的多肽中含有亮氨酸,所以不能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型四:tRNA相关的考察
    典例4:(2014•长宁区二模)图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RNA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B.一种tRNA只可以携带一种氨基酸
    C.人体细胞中的tRNA共有64种 D.图中c处表示密码子,可以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携带氨基酸的部位;b为局部双链结构中的氢键;c为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解答:A、tRNA是由多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也存在局部双链结构,A错误;
    B、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可以携带一种氨基酸,B正确;
    C、有3种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对应的tRNA,因此人体细胞中的tRNA共有61种,C错误;
    D、图中c处表示反密码子,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tRNA结构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tRNA分子的组成、种类及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密码子的概念,明确密码子在mRNA上,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题型五:基因表达中相关数量计算
    典例5:(2014•杨浦区一模)已知一信使RNA片段中有60个碱基,其中A和G共有28个,以此为模板转录形成的DNA分子中C和T的数目以及以该信使RNA翻译而成的肽链脱去的水分子的最大数目分别是( )
    A.28、60 B.32、20 C.60、19 D.60、50
    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而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所以A=T,C=G,则A+G=C+T,即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
    信使RNA上连续的三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而多肽链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的条数。
    解答:信使RNA共有60个碱基,则以此为模板转录形成的DNA中共有120个碱基。由于DNA分子中A=T、C=G,因此C+T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即DNA分子中C和T一共有60个。
    由于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因此氨基酸数=60÷3=20,多肽链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的条数=20﹣1=19。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转录的概念,能根据mRNA中碱基数目推断DNA中碱基数目;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分子中G和T的总数。
    【解题方法点拨】
    基因表达中相关数量计算
    1、基因中碱基数与mRNA中碱基数的关系
    转录时,组成基因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能转录,另一条链则不能转录。
    基因为双链结构而RNA为单链结构,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2。
    2、mRNA中碱基数与氨基酸的关系
    翻译过程中,信使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是 信使RNA碱基数目的1/3.列关系式如下:
    3、计算中“最多”和“最少”的分析
    (1)翻译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此准确地说,mRNA上的碱基数目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
    (2)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一些。
    (3)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
    如: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至少有2n个碱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n/3个氨基酸。
    (4)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肽链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3.神经系统的结构
    【知识点的认识】

    【命题方向】
    https:﹣7f95﹣4071﹣991e﹣00cbb993e0ef?yr=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大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组织
    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正确;
    C、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错误;
    D、神经元就是一个神经细胞,错误。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点拨】
    理解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知识点的认识】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
    (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提醒: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兴奋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3、兴奋:机体接受刺激后,由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命题方向】
    题型一:反射弧的组成和结构
    典例1:(2014•南京模拟)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错误的是( )
    A.a是效应器 B.c是突触 C.d是神经中枢 D.e是传出神经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f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A、与a相连的b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所以a是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A错误;
    B、c是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B正确;
    C、d是神经中枢,是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C正确;
    D、e是传出神经,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二:反射弧结构破坏的判断
    典例2:(2014•虹口区一模)观察牛蛙脊髓反射现象的实验中,破坏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处,再刺激右后肢,结果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右后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构均被破坏 B.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结构均完整
    C.若刺激左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D.右后肢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结构均完整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刺激右后肢,结果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左后肢的传出神经结构均完整;又由于右后肢不收缩,由说明右后肢的传出神经结构被破坏了;又共破坏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处,所以被破坏的很可能是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和左后肢的传入神经.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A、由于实验中只破坏了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处,现右后肢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很可能是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和左后肢的传入神经,A错误;
    B、左后肢收缩只能说明左后肢的传出神经结构完整,而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很可能被破坏了,B错误;
    C、由于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很可能被破坏了,所以刺激左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也不收缩,C错误;
    D、由于刺激右后肢,结果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结构均完整,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
    1、反射弧结构破坏的判断: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点的认识】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
    【命题方向】
    https:﹣50e1﹣488f﹣8b3f﹣df66ee5db1a6?yr=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的传导方向和神经元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B.在反射弧中,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双向传导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解答: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
    B、在反射弧中,由于涉及突触结构,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单向传递,B错误;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通过离子通道并且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
    D、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知识点的认识】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和特点:
    以电信号形式(也叫神经冲动)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中段时,可向两侧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突触的工作原理: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起电位变化,兴奋即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5)在突触结构中,信号形式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完成转换。
    【命题方向】
    https:﹣239e﹣40da﹣a8c4﹣eb39003c4e77
    如图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从轴突末梢释放依赖于①的流动性
    B.②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需要消耗ATP
    C.③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D.②与④结合后,会导致③的膜电位发生改变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A、②是神经递质,其从轴突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是通过胞吐方式实现的,依赖于①突触前膜的流动性,A正确;
    B、②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
    C、③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C正确;
    D、④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②神经递质与④结合后,会导致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掌握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知识点的认识】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
    ①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
    ②细胞膜内外离子由于Na+﹣K+泵的作用而呈现不均衡分布;
    ③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
    因此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它就是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
    (2)形成机制:峰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峰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从膜内泵出3个Na+,从膜外泵入2个K+.
    【命题方向】
    题型一: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
    典例1:(2014•宝山区二模)用图1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下列选项完全正确的是( )
    ①图2显示的是膜外电位
    ②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cd段
    ③a至b段为静息电位
    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
    A.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会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发生电位差,产生电流.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③从图甲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②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所以正确的是①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型二:膜电位变化示意图分析
    典例2:(2014•松江区二模)如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 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通过通道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
    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通过通道大量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
    C、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
    D、A处合成的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释放,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
    1、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关系:
    正常情况下,不管是静息状态还是受刺激后,膜外钠离子浓度都高于膜内,膜内钾离子浓度都高于膜外.因此,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钾离子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钠离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钾离子进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是否消耗ATP过程的判断:
    (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这个过程钾离子是通过钾离子通道出去的,不耗能,所以是协助扩散.
    (2)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是通过钠离子通道(相当于载体)进入膜内,不耗能,所以这个过程也是协助扩散.
    (3)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这个过程需要钠钾泵向外泵钠离子向内泵钾离子,需要耗能,是主动运输.
    8.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知识点认识】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命题方向】
    https:﹣043a﹣49c8﹣85a5﹣01207934666c
    如图所示为排尿反射的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膀胱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憋尿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大脑皮层不参与排尿反射将无法进行
    C.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D.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时,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分析: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婴儿因大脑发育不完善,所以婴儿排尿无意识,常尿床。
    解答:A、根据图示分析,膀胱的活动受大脑、脊髓的分级调节,A正确;
    B、憋尿是有意识地不发生排尿反射,所以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但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所以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排尿反射也能完成,B错误;
    C、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调节,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即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具有调控作用,C正确;
    D、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舒张,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知识内容,主要是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学习时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过程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准确分析题中信息作答。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神经调节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人脑的其他功能
    【知识点的认识】
    1.类的记忆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出的建立有关。
    2.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可以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自我调适;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命题方向】
    https:﹣5652﹣48c9﹣a203﹣0061c9296ea0
    下列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大脑有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的功能
    ②抑郁症患者往往是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的浓度过高造成的
    ③患者若H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④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②③④
    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解答:①大脑有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的功能,①正确;
    ②抑郁症患者往往是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的浓度过少造成的,②错误;
    ③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③错误;
    ④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人脑其他功能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0.激素的发现和研究实例
    【知识点的认识】
    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做了如下实验:
    ①稀盐酸→小肠→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血液→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去除通往该段的神经)→分泌胰液;
    ④(稀盐酸+离体小肠黏膜)提取液→血液→分泌胰液。
    【命题方向】
    http:﹣049c﹣4340﹣af0a﹣3fe09bd3680f
    二十世纪初,科学家对狗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碱性多肽),实验的主要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第①组 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 胰腺分泌胰液
    第②组 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 胰腺不分泌胰液
    第③组 稀盐酸注入狗的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 胰腺分泌胰液
    第④组 刮下小肠黏膜加入稀盐酸研磨并制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 胰腺分泌胰液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了第④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促胰液素
    B.第①组和第③组对比,说明促胰液素的分泌不存在神经调节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比,说明小肠黏膜能产生某种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物质
    D.促胰液素和胰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相同,但两者不都通过体液运输
    分析:分析实验:实验①、②证明胰液的分泌与小肠肠腔有关,与血液无关;实验①、③证明胰液的分泌没有神经也可以,要证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还需要进一步实验;实验①、②、④证明胰液分泌与盐酸和小肠黏膜有关,说明促胰液素是在盐酸刺激下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它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答:A、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了第④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物质为促胰液素,A不符合题意;
    B、第①组和第③组的自变量为小肠神经的有关,二者的实验结果相同,说明促胰液素的分泌没有神经也可以进行,但要证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还需要进一步实验,B符合题意;
    C、第②组是将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而第④组是将刮下小肠黏膜加入稀盐酸研磨并制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结果是胰腺分泌胰液,说明小肠黏膜能产生某种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物质,C不符合题意;
    D、促胰液素和胰蛋白酶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参与,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需要通过导管分泌到消化道内,不需要通过体液运输,而促胰液素属于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的发现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激素的发现和研究实例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知识点的认识】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各激素的生理作用?
    【命题方向】
    http:﹣aff0﹣45e1﹣8b11﹣fbaaa29423b3?yr=
    下列关于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腺不仅能分泌多种消化酶,还能分泌多种激素
    B.下丘脑能分泌多种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
    C.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不能调节生长发育
    D.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激素如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最后以胞吐的形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
    分析: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有的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如垂体、甲状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如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
    解答:A、胰腺既有内分泌腺也有外分泌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其中的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促激素,B正确;
    C、垂体分泌的激素既可以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也可以直接调节生长发育如生长激素,C错误;
    D、内分泌腺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分泌出来,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分泌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胰腺、下丘脑以及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过程,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2.血糖平衡调节
    【知识点的认识】
    1、血糖的来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
    ②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③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
    2、血糖的去向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①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
    ②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
    ③脂肪组织和肝可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等。
    3、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哪些?降低血糖呢?
    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命题方向】
    http:﹣a989﹣414c﹣a5e3﹣734c45835f3e?yr=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
    C.血糖大量转化成脂肪,表明摄入的营养过剩
    D.人体内的胰岛素等多种激素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分析: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人体血糖的来源:①消化吸收,②肝糖原分解,③非糖物质转化;去路:①氧化分解,②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转化为非糖物质。
    解答:A、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主要来自于人体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B正确;
    C、血糖大量转化成脂肪,表明摄入的营养过剩,故应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C正确;
    D、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并区分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这两种调节血糖的激素的作用机制,属于中档题。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知识点的认识】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是人体散热和产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方式有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收缩)和行为性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生理性调节为基本的调节方式。
    (3)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下丘脑中也有少量分布。
    (4)人体体温调节机制:
    【命题方向】
    http:﹣63d3﹣408d﹣9bf6﹣cf7893ee1562?yr=
    2023年的春季,全国甲流大爆发。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的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发高烧时,可通过减少衣服来增加热量散失
    C.发高烧时,体温持续保持 39℃是因为产热大于散热
    D.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进行的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A、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A正确;
    B、发烧时,要增加散热,可以通过减少衣物和冷敷额头等办法来物理降温,B正确;
    C、发高烧时,体温持续保持 39℃,说明此时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如果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会继续上升,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人体体温调节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作用完成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基础知识。
    1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
    【知识点的认识】
    水盐平衡调节的感受器和中枢均位于下丘脑,饮水过多时的调节为:体内水多一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人体失水过多,进食过咸食物或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命题方向】
    http:﹣0846﹣4c4e﹣a8b6﹣052ad1d9c322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固醇类激素,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醛固酮的分泌主要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经肾上腺皮质分泌后,醛固酮通过 运输至全身,但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原因是 。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皮质瘤或肾上腺皮质异常增生造成的,患者表现为醛固酮分泌量增加。相比于健康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体内的肾素分泌量会 上(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 。
    (3)螺内酯是最为常用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治疗药物,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治疗机理可能是 。
    分析:激素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由特殊的内分泌腺生产出来以后进入到体液当中,运输到远处身体的器官,作用在特殊的靶细胞,这样引起身体各种各样的反应,帮助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
    解答:(1)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固醇类激素,属于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由于其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内,因此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2)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增加,进而导致体液量增加,引起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减少。
    (3)螺内酯的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因此其治疗机理可能是与醛固酮竞争受体,从而减弱或抑制醛固酮的作用。
    故答案为:
    (1)体液 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有醛固酮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2)减少 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增加,进而导致体液量增加,引起肾素分泌减少
    (3)与醛固酮竞争受体
    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基础知识。
    15.免疫系统的组成
    16.免疫系统的功能
    【知识点的认识】
    免疫系统的功能有:
    (1)免疫防御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 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命题方向】
    http:﹣c05f﹣4fa6﹣ac66﹣e36a2f8c2a28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卫、免疫清除和免疫监控
    B.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
    C.抗体、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解答:A、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防卫功能指的是第一、二、三道防线,监控并清除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A正确;
    B、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B细胞和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B正确;
    C、抗体、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溶菌酶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所以脾脏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辨析,整体较简单。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7.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类型:抗原→进入人体→
    (2)体液免疫过程:
    (3)细胞免疫过程: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18.免疫失调
    【知识点的认识】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具体有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等.
    【命题方向】
    题型一:免疫缺陷病类型的判断
    典例1:(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它们依次属于( )
    ①过敏反应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1)中的抗体可以作用于正常红细胞,故属于自身免疫病;(2)中该儿童不能接触病原体,说明有免疫缺陷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腹泻,故属于过敏反应.
    解答:由题意可知,(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属于②自身免疫病,即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③免疫缺陷,即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①过敏反应,即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症,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成因,属于中档题.
    题型二:过敏反应
    典例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解答:A、过敏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抗体,说明该过程有淋巴细胞参与,A错误;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反应,B错误;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该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正确;
    D、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解题方法点拨】
    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9.免疫学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命题方向】
    http:﹣a6bb﹣4f48﹣aa27﹣b58dfbcf5515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C.艾滋病患者的HIV可通过母婴传播遗传给婴儿
    D.供者与受者主要的HLA必须完全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反应,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B正确;
    C、艾滋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通过母亲遗传给婴儿,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母婴垂直传播是艾滋病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它是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来传播的,C错误;
    D、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学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自身免疫病、过敏的致病机理,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解题思路点拨】
    掌握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狗的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注射
    实验结果
    甲组
    适量生理盐水
    血糖无变化
    尿中无葡萄糖
    体重不变
    乙组
    等量链脲佐菌素溶液
    血糖升高
    尿中含葡萄糖
    体重下降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狗的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注射
    实验结果
    甲组
    适量生理盐水
    血糖无变化
    尿中无葡萄糖
    体重不变
    乙组
    等量链脲佐菌素溶液
    血糖升高
    尿中含葡萄糖
    体重下降
    比较项目
    DNA
    RNA
    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G、C、T
    A、G、C、U
    空间结构
    规则的双链结构
    通常呈单链
    分布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分类
    ﹣﹣
    mRNA、tRNA、rRNA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
    1)作为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
    2)作为翻译的模板和搬运工
    3)参与核糖体的合成
    4)少数RNA有催化作用
    联系
    RNA由DNA转录产生,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R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RNA的遗传信息来自于DNA
    种类
    作用
    信使RNA
    mRNA
    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转运RNA
    tRNA
    运载氨基酸
    核糖体RNA
    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项目比较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密码子)
    反密码子
    概念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RNA病毒除外)
    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其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一个密码子
    tRNA一端与密码子对应的三个相邻碱基
    位置
    在DNA上(RNA病毒除外)
    在mRNA上
    在tRNA上
    作用
    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间接模板
    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直接模板
    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运载氨基酸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核糖体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四种核糖核苷酸
    二十种氨基酸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中的一条链
    mRNA
    条件
    解旋酶、DNA聚合酶ATP
    RNA聚合酶ATP
    酶、ATP、tRNA
    过程
    DNA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母链螺旋化
    DNA解旋,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单链,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
    以mRNA为模板,合成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
    模板去向
    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恢复原样,与非模板链重新组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全保留
    ①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
    ②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多肽链,提高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③翻译结束后,mRNA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产物
    两个双链DNA分子
    一条单链mRNA
    多肽
    产物去向
    传递到2个子细胞
    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组成细胞结构蛋白质或功能蛋白质
    意义
    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配对方式
    A﹣(T) T﹣(A)
    G﹣(C) C﹣(G)
    A﹣(U) T﹣(A)
    G﹣(C) C﹣(G)
    A﹣(U) U﹣(A)
    G﹣(C) C﹣(G)
    注意
    (1)对细胞结构生物而言,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而转录和翻译则发生 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生长等过程。 (2)DNA中含有T而无U,而RNA中含有U而无T,因此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研究DNA复制或转录过程。
    (3)在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比较项目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子
    反密码子
    位置
    DNA
    mRNA
    tRNA
    含义
    DNA上碱基对或脱氧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或提供 转录终止信号的3个相邻的碱基
    tRNA上的可以与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 3个碱基
    种类
    4n种
    (n为碱基对的数目)
    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有61种(还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
    61种
    作用
    间接决定蛋白质中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直接控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 顺序
    识别密码子
    相关特性
    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①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密码子的简并性);
    ②密码子在生物界是通用的,说明
    所有生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或 生命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一种tRNA只能识别和转 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 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 种tRNA转运
    联系
    (1)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通过转录,使遗传信息传递到 mRNA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上。
    (2)mRNA的密码子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反密码子则起到 翻译的作用。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实验一
    (UUC)n,即UUCUUC…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实验二
    (UUAC)n,即UUACUUAC…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被破坏的结构
    有无感觉
    有无效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作用部位
    主要生理作用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垂体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生长和发育,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肽
    肾上腺皮质
    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和发育,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肝脏等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收缩;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糖原的合成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皮质醇
    类固醇
    肾脏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胰岛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加速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含量
    睾丸
    雄激素
    类固醇
    全身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雄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卵巢
    雌激素
    全身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雌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孕激素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效应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关系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共23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共57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共2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