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读思结合,整体把握,课堂回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学习课文第1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有跟随爸爸妈妈出去旅行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呢?(乘飞机、坐高铁、自驾出行……)同学们出行的工具真多呀!其实,植物也能旅行,它们怎么去旅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植物“旅行”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朗读提示:重读“植物、办法”两个词语。
(2)引导质疑:看了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植物妈妈的办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叫“植物妈妈”?植物妈妈在做什么时有办法?课文会写哪些植物妈妈?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过渡: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学生,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着课件,听老师读一读。
1.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豌豆传播种子的配乐动画,教师伴随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学: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语: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豌豆。学生齐读词语。
4.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比比谁的方法好。
(3)小组内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其贴上小星星;没达到要求的,再把课文多读几遍。
5.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正音。
预设: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读的是“……”,我好像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摸到了……
6.检测预习情况,教学生字。
(1)出示课件,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识字认词,交流识记会认字的方法。
①学生畅谈:我会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记“植、如、纷、啪、粗”字;我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炸、识、底”等字;我在老师的备课本上认识了“备”这个字。
②其他识记方法。考虑到学生对“得(dé)、备、刺、离”比较生疏,因此可以多读读“就得(děi)、得(dé)到、准备、带刺、离开”5个词语。还可以在新语境中巩固字音,比如,读读“非得、还得、可得”“得到、得意、心得”“跳得高、长得美、写得好”“备课、完备、备用”“鱼刺、小刺、刺耳”“海底、到底、底下”“离别、离奇、距离”;读准轻声词语“知识、认识、见识”,还可以再读读“识字、识别、常识”。
③学习课文中的多音字。
a.(课件出示句子)让学生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啊!
预设:先认识“得”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
b.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多音字(“为、降、乘”等),做上记号,并给这些多音字组词。
预设:要重点练习读准多音字“为、得”,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
7.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1)让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的结构特点,想想怎样把字写漂亮。
(2)请5名平时书写比较规范的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的田字格(课前画好)里范写,其他学生在书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3)指导学生书写。
①重点指导“它、娃、更”的笔顺。“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娃”的右边由两个“土”组成;“更”的第六笔是竖撇。
②指导“法”和“识”的书写。“法”和“识”属于左窄右宽的字形,书写时右部的“去”和“只”都应稍侵入田字格的左半格,要写得舒展一些。同时,这两个字的底部左右旁齐平,因此收笔都要写得利落、干脆。
③因为笔画的长短疏密不同,书写“娃”时注意横间距相等,长短不取齐。“如”和“娃”都是女字旁,因为“如”右边是“口”,笔画少,竖短、形方,所以女字旁要大些。“如、知”都是右边有“口”,右边“口”和左边“口”写法上略有不同:左“口”小,居上中部,如“吓、呀”;右“口”稍大,居中下部,如“如、知”。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怎么分辨“它、她、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6)学生练写,同桌互评。教师挑选优秀书写作品投影,师生共评,学生再练写。
8.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三、读思结合,整体把握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的句式汇报。
3.学习课文第1节。
过渡:孩子长大了,都要离开妈妈,四海为家。人和牛马都有脚,可是植物怎么离开妈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1)师生交流。
①什么是旅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旅行过吗?去的哪里?(如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等。)怎么去的呢?(乘飞机、坐火车、自驾游。)
②“孩子”指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长大”指的是什么?(种子成熟了。)
③孩子们为什么要告别妈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四海为家”。(种子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到处都是它们的家。)
④这里植物的种子去旅行是出去玩吗?(不是,是种子被传播到各个地方。)这些孩子远行前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对于离开妈妈独自旅行,孩子们又会有哪些憧憬呢?(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问句的读法,读出疑问的语气。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
(4)学生畅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对志在四方、独立生活的憧憬与期盼。)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目标
1.会认“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
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10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
炸开”用词的准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
传播种子的方法。(重点)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难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植物妈妈有办法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新课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3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3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揭题,质疑问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再读课文,整体感悟,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