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74850/0-17267977671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秋天的雨》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74850/0-17267977671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拓展阅读,赏析名段,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背诵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背诵第2自然段。
2.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方式理解“五彩缤纷”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3.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提示:参见“世纪英才好课件”词语听写。
2.复习三个总起句,朗读回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都是什么呢?看看第2到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什么?(总起句。)一起读一读。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品读秋雨的清凉、温柔。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2.集体交流,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秋雨打开了,我们走进了秋天。想象一下,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还有什么?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并引导他们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进行表述,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3.齐读第1自然段。
品读秋雨的五彩缤纷。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大方的秋雨姑娘把颜色都给了谁?在书上画一画,再交流反馈。
2.出示秋天色彩绚丽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预设:出示银杏、枫叶图片,让学生自由表达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像……”“一枚枚/一把把”“扇哪扇哪/飘哇飘哇”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再朗读体味。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预设:出示金色田野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想象。如:“秋风拂过,麦浪翻滚,像是在欢呼自己的成熟,像是在呼唤人们赶快来收割。”再朗读体味。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预设:利用“( )的菊花”填空,引导学生积累颜色词。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省略的内容。再朗读体味。
3.仿写训练。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并仿写。
4.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五彩缤纷”。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理解“五彩缤纷”,明确联系段落具体内容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出示百花、焰火等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意。
(3)查查词典,理解词意。
(4)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五彩缤纷”的景象或场面,明确联系生活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5.朗读并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
品读秋雨里好闻的气味。
1.学生自主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气味的词语。
2.指名朗读,师生交流画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读到这些词语时有什么感受。
3.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勾住”。
明确:香味无形,怎么能“勾住”脚步呢?因为香味太诱人了,引得人停住脚步舍不得离开。作者不直接写气味好闻,而是用一个“勾住”巧妙地体现了气味的好闻,让小朋友们都不由自主地朝着好闻的气味奔去。这样的表达更生动、更精彩。
4.想一想,秋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对秋天气味的喜爱之情。
品读秋雨吹起的喇叭声。
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秋雨吹响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对动植物们都说了些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动植物的表现体会它们为过冬积极准备的忙碌情形。同时抓住植物们的样子,体会秋天不同植物的特点。
3.学生齐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品读秋天给人的感受。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美丽、丰收、欢乐、繁忙……)
2.结合课文内容重点感受“丰收”“欢乐”:秋天有哪些丰收景象?小朋友们有哪些欢乐?
3.学生齐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后“阅读链接”材料。
2.阅读与交流。
(1)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田野上的景物、植物的种子、幼小的动物和候鸟。)找一找相关的句子。(注意第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对比阅读:短文和《秋天的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表述。)
小结:不管是描写秋雨,还是描写动植物的“迁徙”,实际上都是为了展现秋天的美丽、神秘。同学们,让我们也走进秋天的大自然,用自己善于发现的双眼去欣赏秋天别样的美景吧!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选择下列任务中的一项或几项完成后展示交流。
(1)写一写:秋天的雨,还有哪些神奇之处?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用相同的写法写几句话。
(2)画一画:你最喜欢文中秋天的哪幅画面?画下来吧!
(3)赞一赞:写一首小诗,说说你印象中的秋天,表达你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2.实践活动。
周末与父母一起去秋游,观察观察秋天的风景,感受感受秋天的气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一段话,以供下次分享。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第2自然段。
2.推荐阅读峻青的《秋色赋》。继续搜集、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丰富积累。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美,风景美,色彩美,表达的情感更美。在对美的感受中,我们也变美了。
本节课的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秋天的特点来学习各自然段:如秋雨的颜色,让学生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让学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时,说说秋天有哪些颜色,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此外,又指导他们结合图片、查字典、联系生活说词意,明确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不止一种,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实践做铺垫。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训练习作的好范文。课文中有多处比喻句、拟人句。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读好、理解好这些句子的妙处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训练让学生具体了解什么是比喻句和拟人句。其次,我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鼓励学生说说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哪些植物,这些植物又会怎样呢。学生得到启发,写出了不少好句子,交流的兴致很高,达到了从读到写的训练目标。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是辅导学生学好语言。语言的学习积累除了口头会讲以外,更重要的是会有条理地写下来,达到“开口语惊人,提笔文采现”的效果。但课堂教学确实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虽说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课堂让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课堂上的朗读却较之以往要逊色了些,这让我感到遗憾,我也一直在深思、探寻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和提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入,美读词语,关注整体,明确结构,研读文字,发现特点,明确方法,迁移自学,总结全文,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识记生字,积累词句,初读感知,品味秋雨,品读文本,品味秋雨,注重指导,规范写字,总结评价,回顾文本,安排作业,复习强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