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1-17267980263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1-17267980264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1-17267980264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1-172679802652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1-172679802656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1-172679802659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1-172679802661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1-172679802663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设计:“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导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2-17267980289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学设计:“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导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2-17267980289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学设计:“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导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2-17267980290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导学案:“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导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3-1726798029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导学案:“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导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3-17267980297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讲稿:“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讲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0-17267979533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讲稿:“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讲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0-17267979534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讲稿:“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讲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4869/0-17267979534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必修上册部级精品课(PPT课件+配套教案)
-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6.1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部级精品课《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6.2苏辙的“归耕”情怀——《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品读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7汉魏时期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诗意表达——部级精品课《短歌行》《归园田居》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8.1恣意昂扬的生命高歌——部级精品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品读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8.2沉郁顿挫的人生注脚——部级精品课《登高》品读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课件“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pptx、教学设计“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导学案doc、导学案“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导学案docx、讲稿“忧”与“爱”探寻汉魏时期的精神归宿讲稿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自主诵读《短歌行》《归园田居》,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两首诗歌基础内容整理的表格,并记录下你的问题与困惑。
赤壁大战前夕宴饮宾客之时
及仕几隐官场黑暗最终辞官
围绕诗歌的“忧”与“爱”,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表达技巧,通过深入了解两位诗人所处困境及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探究两诗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归宿。
“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间之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为何而忧、如何写忧、忧之排遣
时光易逝;贤才难得;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求贤令》陈寿《三国志》 白骨露於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1)“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3)“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管子•形解》(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韩诗外传》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3)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杜康解忧贤才释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归去来兮辞》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晋书·陶潜传》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九日闲居》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苏轼评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乞食》陶渊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庄子·人世间》
陶渊明之“爱”→“归”
赤壁大战前夕 政治抱负、远大雄心 忧境
乱世之中、人到中年、人生困境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老庄思想远离官场、热爱田园歧途
曹操依靠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雄心,支撑起了自己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陶渊明依靠对自然田园的热爱,支撑了自己安然自立型的人格。他们在乱世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达到了自己理想的精神状态,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得到了足以释怀的力量。 在大局中关照生命,在困境中突破自我。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 曹操《短歌行》体现的是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而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的是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结合他们的作品,谈谈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
当代生活中的“陶渊明热”“归隐热”:
材料一:著名餐厅“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6000万租下破败古村,打造绝美世外桃源。 材料二:80后夫妻归隐终南山“青山、绿水、蓝瓦,品茶读书;布衫、草帽、小铲,采药看病。
材料三:李子柒:曾在城里卖过汉服,做过音乐人,最终,还是回到了绵阳老家,把归隐田园的情愫付诸行动。独自躬耕于山村之中。
材料四:《向往的生活》:由湖南卫视、浙江合心传媒联合推出的生活服务纪实节目。节目中主人公一起守拙归田园,为观众带来一幅“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温情待客、完美生态”的生活画面。
“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评价曹操“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评价陶渊明
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曹操,其大志,其有为之心令人叹服;归隐山林,独善其身,陶渊明的高洁品质也让人敬仰。积极入世,道路必定艰辛,必要承受普通人所不能承受之苦;独善其身,放下功名,保持自我本心,亦要耐得住寂寞乐得悠游。 两种选择不同,但相同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诗意,不留遗憾!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朱光潜
班级公众号开设“为你读诗”栏目,请任选一种方式向公众号投稿。(1)从《短歌行》《归园田居》中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诗,配乐朗诵。(2)从两首诗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两诗句,完成300字以内赏析文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汉魏时期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诗意表达部级精品课《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PPTpptx、汉魏时期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诗意表达部级精品课《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完整版教学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舆论导向性,针对性,直面现实,示例一,示例二,关联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优秀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我们要崇尚工匠精神,练习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