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6页。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请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注意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土豆中的淀粉是由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进而被运输到块茎中。土豆植株中能运输淀粉的结构是( )
A. 筛管B. 导管C. 木质部D. 形成层
【答案】A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形成层中有分生组织,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
【详解】由分析可知,筛管是植物维管束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到根等器官,所以土豆植株中能运输淀粉的结构是筛管,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 下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表皮上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状态多分布在下表皮
B. ②状态多分布在上表皮
C. ①状态利于水由气孔进入叶片
D. ②状态不利于水和无机盐运输
【答案】D
【分析】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①气孔张开、②气孔关闭。
【详解】AB.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有许多的气孔,下表皮的气孔要比上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的张开与闭合与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故AB错误。
CD.①状态气孔张开,利于水由气孔排出, ②状态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不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血管是血流的管道。如图为三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B. 在四肢处,②中常具有静脉瓣
C. ③内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D. 血液流动的方向为②→③→①
【答案】D
【分析】①动脉血管较厚、弹性大,属于动脉,②管腔大,管壁较薄,弹性小,属于静脉,③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属于毛细血管。
【详解】A.①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A正确。
B.在四肢处,②静脉中常具有静脉瓣,B正确。
C.③毛细血管内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C正确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①→③→②,D错误。
故选D。
4.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完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脏搏动为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
B. 主要是白细胞来运输氧气
C. 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答案】B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搏动为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故A正确。
B.血液中主要是红细胞来运输氧气,故B错误。
C.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能防止血液倒流,故C正确。
D.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故D正确。
故选B。
5. 某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急需输血挽救生命。该产妇为 B 型血,则医生应给她输入( )
A. 父母的血B. 兄妹的血C. 子女的血D. 同型血
【答案】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详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子女、兄妹、父母的血不一定为同型血。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其中遵循气体扩散原理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
A. ①和②B. ②和④C. ③和④D. ①和③
【答案】C
【分析】如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全过程包括:①表示外界气体进入呼吸道;②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③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过程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过程③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 人体吸入、呼出气体中各成分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吸入的是氧气,呼出是二氧化碳
B.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C. 呼出气体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主要由细胞产生
D. 呼出气体中减少的氧气是在气管中消耗了
【答案】C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为;
【详解】A.据表中数据可见:人体吸入的气体不全是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据表中数据可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少于氧气,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呼出气体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主要由组织细胞产生,故C正确。
D.呼出气体中减少的氧气是在组织细胞中消耗了,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用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2)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A能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A不符合题意。
B.B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B不符合题意。
C.C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不符合题意。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图D能够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符合题意。
故选D。
9. 粮食储存时应控制环境条件来降低呼吸作用。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 潮湿B. 低温
C.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D. 通风
【答案】A
【分析】粮食在贮藏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要消耗种子内储存有机物,因此在粮食贮藏过程中要设法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贮藏种子的最适条件是干燥、低温和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种子缺氧,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有可能渡过最长时间的休眠期。
【详解】利用低温、干燥贮存条件,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粮食储存时间。实验证实,低 温、低湿以及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为理想的贮存条件。因此干燥、低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是储存种子的适宜的环境条件,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如图是人和两种动物的呼吸器官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蛙的肺,容量有限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B. 乙为人的肺,由细支气管分支和肺泡组成
C. 丙为鸟的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 甲、乙、丙三者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甲是两栖动物的肺;乙是人的肺;丙是鸟类的肺。
【详解】A.两栖动物(如青蛙)的肺仅是一对简单的薄壁囊,还要靠皮肤辅助呼吸,A正确。
B.细支气管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B正确。
C.鸟类在飞翔时,采取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即双重呼吸,提高了飞行时的摄氧能力。参与该呼吸方式的器官主要是气囊和肺,其中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错误。
D.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D正确。
11. 下列关于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
B. 尿液可排出人体代谢废物
C. 尿液的成分来自于肾动脉中的血液
D.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都是连续的
【答案】D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详解】A.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肾脏是由皮质、髓质和肾盂构成的,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故A正确。
B.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排尿可以排出废物,故B正确。
C.肾动脉中的血液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的重吸收,最后剩下的物质就是尿液,因此尿液的成分全部来自于肾动脉中的血液,故C正确。
D.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故D错误。
故选D。
12. 下图为肾脏内部结构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
B. 图中①②都是动脉血管
C. ③内形成的液体就是尿液
D. ④的作用具有选择性
【答案】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3)图中,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
【详解】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包括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故A正确。
B.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都是动脉血管,故B正确。
C.③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故C错误。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可见,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故D正确。
故选C。
13. 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会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 )
A. 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B.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 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D. 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答案】B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详解】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从尿液的形成到尿液的排出的器官依次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故选B
14. 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 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带走身体部分热量,可以调节体温
C. 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代谢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盐平衡
D. 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答案】C
【分析】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尿液分泌量减少,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详解】A.由图可知,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故A正确。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故B正确。
C.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因为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可以排出水、尿素、无机盐等废物,故C错误。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故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对人体皮肤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外界刺激B. 排出二氧化碳
C. 保护D. 排汗
【答案】B
【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详解】A.皮肤内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故A正确。
B.皮肤不能排出二氧化碳,故B错误。
C.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具有保护作用,故C正确。
D.皮肤通过汗腺分泌和排出汗液,所以具有排泄功能,故D正确。
故选B。
16.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神经元B. 神经纤维C. 神经中枢D. 反射弧
【答案】A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故A符合题意。
B.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故B不符合题意。
C.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生理活动的部位,叫做神经中枢,故C不符合题意。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心脏的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能够控制心跳的节律,同时脑也可以作用在窦房结上调节心率,负责调节心率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层B. 小脑C. 脑干D. 垂体
【答案】C
【分析】(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详解】脑干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神经系统中,专门负责调节心率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 某同学不小心被钉子扎到手,迅速缩手。如图所示为完成该反射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效应器,能够对钉子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 ③是神经中枢,痛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C. 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D. 该反射活动为简单反射,利于自我保护
【答案】D
【分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解答即可。
【详解】A.图中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误。
B.③是神经中枢,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B错误。
C.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C错误。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该反射活动为简单反射,利于自我保护,D正确。
故选D。
19. 研究人员在给狗喂食前先摇铃再喂食,最终建立了在不喂食的情况下,狗听到铃声也可以产生唾液的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B. 铃声对于狗的唾液分泌是无关刺激
C. 要将铃声和给狗喂食反复多次结合
D. 当这种反射建立后就可以永久保持
【答案】D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A正确。
B.狗在进食时分泌唾液,只摇铃不给狗喂食,狗不分泌唾液;这说明铃声的刺激对于狗分泌唾液来说是一种无关的刺激,摇铃与唾液分泌无关系,B正确。
C.先摇铃,再给狗食物,狗分泌唾液,铃声和喂食多次结合训练后,发现铃一响,即使不给狗食物,狗也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经成为喂食的信号,狗对铃声刺激形成了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铃声也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C正确。
D.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不断地强化,否则也会消退,D错误。
故选D。
20. 我们的眼睛能极目远眺、也能近察秋毫。人眼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的调节结构是( )
A. 角膜B. 瞳孔C. 视网膜D. 晶状体
【答案】D
【分析】眼球的结构:
【详解】人眼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的调节结构是晶状体。看近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物,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故选D。
21. 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 甲和丙B. 甲和丁C. 乙和丙D. 乙和丁
【答案】A
【分析】从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的形成过程分析作答。
【详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即图中甲,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丙,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折射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即图乙,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丁,故选A。
22. 使用耳机时间过长音量过大,容易损伤耳中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导致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A. 鼓膜B. 咽鼓管C. 半规管D. 耳蜗
【答案】D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鼓室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咽鼓管通到咽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详解】A.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不含对声波敏感的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不含对声波敏感的细胞,B不符合题意。
C.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不含对声波敏感的细胞,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保护听力,终身受益。下列做法能够保护听力的是
A. 长时间佩戴降噪耳机B. 周围有噪音提高音量
C 遇到巨大声响要张口D. 经常用挖耳勺掏耳垢
【答案】C
【分析】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护耳朵、保护听力,如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耳机的音量不要太大、防止耳朵进水等,分析解答
【详解】A.长时间佩戴降噪耳机会伤害鼓膜,影响听力,A不符合题意。
B.周围有噪音提高音量会损伤鼓膜,不利于保护听力,B不符合题意。
C.遇到巨大的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有利于保护听力,C符合题意。
D.为了耳朵的清洁,经常掏耳朵,会使耳部造成损伤,D不符合题意。
24. 比目鱼因双眼位于同侧而得名。刚孵化出来的幼鱼眼睛生在两侧,研究发现,在水中加入微量的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眼睛向同侧生长(如图)。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具有( )的作用。
A. 促进代谢B. 调节血糖浓度
C. 促进生长发育D.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答案】C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由图中实验可知,在水中加入微量的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眼睛向同侧生长(如图),生长发育加速了,可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故选C。
25. 下图为人体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
B. 促胰液激素是经过血液输送至胰腺
C. 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胰腺
D. 胰液的分泌只由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答案】D
【分析】(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细胞的分泌物,如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由图分析可知,胰液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糖类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能够分泌胰液。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A正确。
B.促胰液激素属于激素,激素是经过血液输送至胰腺,B正确。
C.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故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胰腺,C正确。
D.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由题图可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胰液的分泌,D错误。
故选D。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5分)
26. 绣球花花色丰富,在酸性土壤种植开蓝色花,土壤变碱性花色逐渐变红,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观花植物。
(1)绣球花处于花期时需水量大,被称为“花界抽水机”。大量的水分从绣球花的根部穿过层层细胞进入____,再通过茎最终运输到叶,以气体的形式散失,通过这一方式可以____植物体表面的温度。
(2)生活在酸性土壤中的绣球花极易吸收铝盐(无机盐)。铝盐在茎中的运输和水一样,需要依靠____作用作为动力,最终被运至花瓣细胞中形成亮蓝色的复合物。园林工作者依据这一原理,想通过改变土壤中铝盐的浓度来调控绣球花的颜色。实验结果如下图: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施加硫酸铝溶液浓度的增加,三个品种的绣球花的花色变化趋势是逐渐____,(变蓝/变红)。如果想获得蓝色的绣球花,可选择的品种及在花蕾期进行的正确操作组合是____。
A.品种1
B.品种2
C.品种3
D.酸性土壤
E.中性土壤
F.碱性土壤
G.0.1%硫酸铝溶液
H.0.3%硫酸铝溶液
I.0.5%硫酸铝溶液
(3)绣球花花期需及时浇水,但同时要选择吸水性不强的土壤,防止根部积水,以保证根的____作用,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①. 导管 ②. 降低
(2)①. 蒸腾 ②. 变蓝 ③. BDI
(3)呼吸
【分析】(1)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茎中有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由管状细胞上、下相连而成,贯穿于植物体各个器官内,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和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
【详解】(1)水分从绣球花的根部穿过层层细胞进入导管,再通过茎最终运输到叶,通过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散失,通过这一方式可以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
(2)铝盐在茎中的运输和水一样,需要依靠蒸腾作用作为动力。由柱形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施加硫酸铝溶液浓度的增加,三个品种的绣球花的花色变化趋势是逐渐变蓝。如果想获得蓝色的绣球花,可选择的品种是品种2,在酸性土壤中种植,及在花蕾期进行施加0.5%硫酸铝溶液,故选BDI。
(3)绣球花花期需及时浇水,但同时要选择吸水性不强的土壤,防止根部积水,以保证根的呼吸作用,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7.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冠状动脉是为心脏细胞供血的血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主要由____组织构成,心脏昼夜不停地跳动为血液循环持续提供动力。
(2)心脏将从肺部流回的含氧丰富的____血通过左心室的收缩泵入____(血管),其中一部分血液经冠状动脉流向心脏的组织细胞。
(3)如果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会导致心肌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____,最终细胞缺少能量而坏死,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
(4)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往往还会引发心绞痛,此时可为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药物可以被舌下丰富的____血管吸收,经血液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____。最终到达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减轻患者症状。
(5)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一般是血管中沉积油脂类等物质,形成粥样斑块,随着斑块的扩大和增多,动脉管径变窄,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危及生命。这类患者要积极治疗,并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你对他们在生活上的建议是____。
【答案】(1)肌肉 (2)①. 动脉 ②. 主动脉 (3)氧气和有机物
(4)①. 毛细 ②. 右心房
(5)低盐低脂,适当运动
【分析】心肌梗塞又称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详解】(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的,左心室收缩,射血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结束体循环。心脏将从肺部流回的富含氧气的动脉血通过左心室的收缩泵入主动脉,其中一部分血液经冠状动脉流向心脏的组织细胞。
(3)如果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会导致心梗区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有机物,最终细胞缺少能量而坏死。
(4)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往往还会引发心绞痛,此时可为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药物可以被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经血液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依次经过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5)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一般是血管中沉积油脂类等物质,故建议这些患者饮食低盐低脂,适当运动等。
28. 长期在粉尘污染的场所工作的人易患尘肺,大量粉尘被吸入后在肺泡内沉积,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1)人体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
(2)粉尘随空气进入气管后,一部分会被气管内壁黏膜分泌的____黏住,并在气管内壁内表面的纤毛的摆动下,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但这种清理是有限的,大量粉尘最终会在肺泡内沉积,导致肺组织纤维化,这不仅使得肺通气量明显____(增加/减少),同时还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____。
(3)尘肺病人一方面需要积极地接受药物治疗,另外还需要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呼吸肌力量。即用鼻缓慢吸气,膈肌收缩,同时膈顶____,推挤胃肠等脏器,使腹部凸出: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腹部回缩,此时肺内气压____外界气压。
【答案】(1)清洁、温暖和湿润
(2)①. 黏液 ②. 减少 ③. 气体交换
(3)①. 下降 ②. 高于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详解】(1)呼吸道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进入呼吸道内的粉尘,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的腺细胞分泌黏液的作用下失去活性,与灰尘一起在纤毛的摆动下形成痰,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尘肺是长期吸入粉尘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容易患的职业病。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肺泡弹性下降,肺的通气量明显减少,导致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使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3)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29. 为探究肾脏功能,科学家运用微穿刺技术,以小鼠肾脏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小鼠离体肾脏仍具有生命活性,首先将肾脏置于特殊的容器中(见图一),并用浸泡了______(蒸馏水/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________,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
(2)在实体显微镜下,放大150倍后,能观察到肾脏浅层的肾小囊。科学家用毛细玻璃管刺入肾小囊并注入染液(见图二),染液随着原尿进入与其相连的[A]_______中。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A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某物质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为零,该物质是______(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说明该物质被________进入循环系统。
【答案】 ①. 生理盐水 ②. 神经 ③. 肾小管 ④. 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 ⑤. 葡萄糖 ⑥. 肾小管重新吸收
【分析】尿液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详解】(1)实验过程中用浸泡了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神经,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使小鼠离体肾脏仍具有生命活性,首先将肾脏置于特殊的容器中(见图一),并用浸泡了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神经,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
(2)图中A是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因此,在实体显微镜下,放大150倍后,能观察到肾脏浅层的肾小囊。科学家用毛细玻璃管刺入肾小囊并注入染液(见图二),染液随着原尿进入与其相连的A肾小管中。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在A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葡萄糖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为零原因是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30. 骨骼肌收缩时能够产生较多的热量,是产热的主要来源。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
(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体内的____接受低温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至下丘脑中的____,最终引起骨骼肌“寒战”(骨骼肌的不规则收缩),释放更多热能帮助体温回升。这一反射活动属于____反射。
(2)当人处于高温环境时,皮肤血管____排汗量增加,热量大量散失。
(3)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还可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促使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增加。因此体温的恒定是_ ___调节和__ _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由于细胞内的酶等物质需要一定的温度来维持结构稳定,因此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由此可知,维持体温恒定主要取决于生物个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冷觉感受器 ②. 体温调节中枢 ③. 非条件
(2)舒张 (3)①. 神经 ②. 激素
(4)动态平衡
【分析】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骨骼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及其内的血管以及汗腺。正常情况下,当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稳定,必须增加散热量,所以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体温恒定,表明产热与散热相平衡。
【详解】(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体内的冷觉感受器接受低温刺激,沿传入神经传导至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系统引起骨骼肌“寒战”(骨骼肌的不规则收缩)。此时,骨骼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可以释放更多热能帮助体温回升。这一反射活动由下丘脑控制,未经过大脑皮层,所以属于非条件反射。
(2)当人处于高温环境时,皮肤血管舒张,由血管带到皮肤的热就多,同时排汗量增加,热量大量散失。
(3)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体温调节中枢还可通过增加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促使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增加。因此体温的恒定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由于细胞内的酶等物质需要一定的温度来维持结构稳定,因此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由此可知,维持体温恒定主要取决于生物个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31. 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影响着人的正常生活。
(1)胰岛素为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当其长期分泌不足时,会使血糖浓度持续____于正常值,就可能形成糖尿病。
(2)为研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简称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0只,随机____分成Ⅰ、Ⅱ、Ⅲ三组。
②如图1所示,首先需破坏Ⅱ组和Ⅲ组小鼠的胰岛,其目的是为了____。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处应注射____。
④实验结果如图2,Ⅲ组血糖含量比Ⅰ组____,但比Ⅱ组____。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____。
【答案】(1)高 (2)①. 平均 ②. 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对实验的干扰 ③. 等量生理盐水 ④. 高 ⑤. 低 ⑥. 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详解】(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为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它是由位于胰腺中散布的胰岛分泌的。当其分泌不足时,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其中一部分糖随尿液排出,从而使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代谢,使人体患糖尿病。
(2)①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故实验时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Ⅰ、Ⅱ、Ⅲ三组。
②破坏Ⅱ组和Ⅲ组小鼠的胰岛,其目的是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对实验的干扰。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故Ⅱ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花生根茎水煮液。
④实验结果如图2,Ⅲ组血糖含量高于Ⅰ组,低于Ⅱ组。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32.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如果把人看做是一台仪器,眼睛应该算得上是其中最精妙的部件。
人眼能看到物体,实际上是看到物体的反射光。光线通过相关结构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上有一个浅漏斗状的小凹陷区,叫做黄斑中心凹,那儿分布着丰富的视觉细胞,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视觉细胞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在明亮的环境里,主要由视锥细胞提供视觉功能,不同类型的视锥细胞使我们在明亮的环境能够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而视杆细胞只能感应光的明暗,不能感应光的色彩。视觉细胞内的膜结构上布满能够吸收光的视觉色素。视杆细胞上的视觉色素由光视蛋白和视黄醛分子构成,视黄醛分子来源于维生素A。而在视锥细胞中存在着其他三种不同的视觉色素。
我们看到的物体就是通过两种视觉细胞对光的感应实现的,比如当你阅读这篇文章时,就是位于视野中央区域的视锥细胞发挥作用,将接受的刺激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大脑进行处理,而余光所对应的区域几乎没有视锥细胞,全部都是视杆细胞,我们仅能看到模糊不清的图像。
人眼约有一亿多个视杆细胞和八百万个视锥细胞。这些视觉细胞死亡后不可再生,所以人眼的视觉细胞是人体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短波蓝光已成为视觉细胞的头号杀手之一,它能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使光敏感细胞凋亡。这种对人眼造成危害的蓝光,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显示屏、LED等所发出的光线中!
(1)物体反射的光线,最终落在____形成物像。当视觉细胞获得图像信息后。会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____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东周列国志》提到“此鸟为鸮,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根据文中信息推测,鸮的视觉细胞与人相比,____细胞相对较多。
(3)从文中信息可知,人体若缺乏____,则视黄醛减少,从而影响视杆细胞的功能,使人在黑暗环境中对光不敏感,形成夜盲症。
(4)你看完这篇文章,能读懂语句并能进行分析,除了视觉中枢,还有人类特有的____中枢在帮你完成。
(5)根据文中末段中给出的信息,请写出一条保护眼睛的具体措施____。
【答案】(1)①. 视网膜 ②. 大脑
(2)视杆细胞 (3)维生素A
(4)语言
(5)少看手机、少用电脑;选择适合照明设备;佩戴抗蓝光眼睛等
【分析】(1)眼球的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详解】(1)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该结构上对光敏感的细胞获得图象信息时,会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特定的区域,大脑处理相关信息,形成视觉。
(2)鹗鸮瞳孔很大,使光线益于入眼,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只有一种视觉色素,即视紫红质能辨明暗,不能辨细节和颜色)非常丰富,却不含视锥细胞(在强光刺激下方会被激活,有三种视觉色素,能辨细节和颜色),以至眼内成圆柱状(而非球状),对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夜间活动。
(3)若维生素A缺乏,则视黄醛分子减少,从而影响视杆细胞的功能,使人在黑暗环境中对光不敏感,形成夜盲症。
(4)看完这篇文章,能读懂语句并能进行分析,除了视觉中枢,还有语言中枢的参与,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
(5)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短波蓝光已成为视觉细胞的头号杀手之一,它能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使光敏感细胞凋亡。这种对人眼造成危害的蓝光,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LED等发出的光线中,因此为保护眼睛,应该少看手机、少用电脑;选择适合的照明设备;佩戴抗蓝光眼睛等。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气体
78
16
4
1.1
0.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血管是血流管道, 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血管是血流的管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