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76811/0-17268397624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76811/0-17268397625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76811/0-17268397625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甲: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B. 实验乙: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实验丙: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实验丁:扬声器前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A.实验甲: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据此进行推理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实验乙: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音调的高低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实验丙: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实验丁:喇叭发声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 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D.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冰箱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秋天,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 四个光学现象与图的小孔成像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
B. 影子的形成
C. 太阳灶烧水做饭
D. 海面上空“海市蜃楼”
【答案】B
【解析】A.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发出的光到达镜面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了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障碍物挡住后,在墙面上形成的阴影部分,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
C.太阳灶是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面镜都是因为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面上空“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折射,由于光线经过分布不均匀的空气时,导致光在其中传播发生了偏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我们常用的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5×102 mm
B. 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20 m/s
C. 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大约是500 g
D. 人们沐浴时的最佳温度为70 ℃
【答案】A
【解析】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我们常用的圆珠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约为15cm=1.5×102mm,故A正确;
B、一般运动员百米成绩大约是13s,平均速度,故B错误;
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左右,故C错误;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沐浴时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故D错误.
故选A.
5.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纸圈,其中“吸”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吸”原理相同的是( )
A.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吸”在墙上
B.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毛
C. 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
D. 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吸”在一起
【答案】B
【解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纸圈,是因为摩擦起电使玻璃棒上带上了电荷,玻璃棒是带电体,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A.吸盘式挂衣钩能够“吸”在墙上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和皮肤摩擦带上了电荷,所以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容易“吸”毛,故B符合题意;
C.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吸”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在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 中,各电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A. A1、A3示数不变,A2、V示数变小
B. A1、V示数不变,A2、A3示数变小
C. A1、A2、V示数不变,A3示数变小
D. A2、V示数不变,A1示数变小,A3示数变大
【答案】C
【解析】分析电流走向可知,本题电路为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量R2电流,电流表A2被短路,电流表A3测量干路总电流,电压表示数
U=U1=U2
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R1阻值变大,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及欧姆定律可得出相应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电流表A2被短路,电压表示数
U=U1=U2
故此两电表示数是不变的。电流表A1测量R2电流,故,因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不变,故电流表A1示数也是不变的。电流表A3测量干路电流,故,因R1滑片向右滑动,阻值变大,故R并也相应增大,由电流表A3示数变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 小高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灯L1短路B. 灯L2短路
C. 灯L1断路D. 灯L2断路
【答案】C
【解析】两个电灯是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后的电压,也为电源电压,电流表与L2串联,测量L2的电流,若一灯灭了,两表示数不变,说明电压表还能与电源相通,L2中还有电流,只有是L1不亮,它断路了.
故选C.
8. 图中装置中,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运动的原理制成的。
A.电磁继电器主要是利用电磁铁工作的,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扬声器是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
C.电磁感应是指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动圈式话筒工作过程是:声波振动→引起膜片振动→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切割永久磁体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经放大传给扬声器。由此可知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1.26×105 PaB. 1.10×105 Pa
C. 1.01×105 PaD. 0.96×105 Pa
【答案】B
【解析】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活塞所受摩擦力与大气压力方向向右,可得:
pS+f=m1g=9.8N;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活塞受摩擦力向左,受大气压力向右,可得:
pS-f=m2g=5.6N;
联解上述两个关系式,可得:
pS=7.7N,
故
p=1.10×105Pa,
故应选B。
10. 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甲、乙、丙都是实心圆柱体,所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由图知甲、乙、丙的高度为
且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由
可知三圆柱体的密度关系
由图知甲、乙的底面积
高度
所以
因为
所以甲乙圆柱体的质量关系
已知乙、丙的底面积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由
可知,乙丙圆柱体的质量关系
所以三圆柱体的质量关系
故A正确,BCD错。
故选A。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1. 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抽掉玻璃板后,观察到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均匀,这说明了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乙图中,两个铅块压在一起,下面悬挂钩码也不会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硝化棉被点燃,发生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 化相同
D. 丁图中,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答案】ABD
【解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其本身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后,观察到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均匀,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图乙中,两块表面干净的光滑铅块压紧后,在下面能够吊起一个钩码,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
C、图丙中,活塞向下运动,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硝化棉被点燃,发生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故C错误;
D、图丁中,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白雾,故D正确.
故选ABD.
12.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
B. 如果蜡烛向左移动,移动光屏接收到清晰的像变大
C.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 cm < f < 15 cm
D. 蜡烛不动,换用一只新的透镜仍放在图示位置,需要向左适当移动光屏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则新透镜的焦距小于原透镜的焦距
【答案】ACD
【解析】A.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所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如果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移动光屏接收到清晰的像变小,故B错误;
C.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故有
30cm>f,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