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积累: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欺侮(qī wǔ) 羁绊(jī) 渺远(miǎ) 乌蓬 草长莺飞
B.瞳仁(tóng) 震撼(hàn) 蓦然(mò) 撺掇 人情世顾
C.辐射(fú) 亢奋(kàng) 斡旋(wò) 磅礴 海枯石烂
D.踊跃(yǒng) 束缚(fù) 潺潺(cán) 怅惘 风雪载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音字形。
A.乌蓬——乌篷;
B.人情世顾——人情世故;
D.潺潺(cán)——chán;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B.《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
C.运动后要充分恢复,可进行拉伸放松,不能戛然而止,否则可能产生心慌、晕倒等不良反应。
D.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世上的每一种植物都会经历不同阶段,成熟凋谢,周而复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多用于形容思想观念的革新。此处形容同学们听懂了一个题目,不符合语义;
B.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形容乐曲,不符合语义;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此处形容运动后不作拉伸便停止,不符合语义;
D.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此处形容成熟凋谢的自然规律会不断循环,符合语境;
故选D。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代,桃符正式改称春联,有种说法是,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②到了清代,对联和楹联创作蔚为大观,可题咏山川名胜、歌颂风物岁时,还可写为格言抒发议论。
③对联的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它起源于桃符,最初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④可以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对联的传承,我们就可以叩问过去、聆听现在、期许未来。
⑤如今每逢年关将近,多地举办对联比赛,以欢乐祥和的祝福为主基调,反映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②⑤④
C.③②⑤①④D.⑤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选项可知,语段是从历史的角度谈对联的文化内涵,句与句之间有时间承接顺序。③句从“起源于桃符”和“最初”可知,应排第一位;①句谈的是“明代”应排第二位;②句“清代”应排第三位;⑤句“如今”应排第四为;④句“可以说……”有总括全文的作用,应排最后;因此排序为:③①②⑤④。
故选B。
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就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修改:将“就”改为“才”。
B.通过观看《觉醒年代》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使我们了解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修改:删去“通过”或“使”。
C.为进一步把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的心田,教育部印发并制定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修改:将“印发”和“制定”换位。
D.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能够建成并放电,靠的是我国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取得的。修改:删去“科研团队”后面的“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D.句式杂糅,删去“取得的”;
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我之乐尔。”
(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注】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
B.处处志之 志:记号
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改变
D.而屡易其号 屡:多次
6.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聊以志我之乐尔
A.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B.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C.卷石底以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一种小说体裁,以叙事为主。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准备辞官定居颍水之后,后者用于他在滁州任知州时。
C.甲文桃花源中的人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寄托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出对即将到来的辞官后闲适生活的向往。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答案】5.B 6.A 7.D
8.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9.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解析】
【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B.句意为:处处做上标记。“志”:做标记;
故选B。
【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聊以志我之乐尔: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以:连词,用来;
A.句意为: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以:连词,用来;
B.句意为: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以: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C.句意为:石头底部向上翻卷露出水面。以:相对于“而”,表修饰;
D.句意为: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幽。以:连词,因为;
故选A。
【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C.“不足为外人道也”意思是:(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这几个字表现了桃源人不想被打扰的心理;而非“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故选D。
【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要词语有:
云:说。先世:先辈。率:带领。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复:再。遂:于是。间隔:隔绝。
【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的意思是: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以吾一翁”为主语,后断开;“老于此五物之间”谓语,后断开;“是岂不为六一乎”这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因此正确的断句是: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参考译文】
【甲】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乙】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松
韩溉
倚空高槛①冷无尘,往事闲征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②云。
莫向东园③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注】①高槛(jiàn):高处的栏杆。②紫府:道教称仙人所居,代指仙人。③东园:泛指园圃。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冷”字表现出栏杆位置之高,“无尘”从侧面表现出风之大,使栏杆纤尘不染。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极具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一种清冷、凄凉的意境之中。
C.尾联通过劝告松树不要与桃李在园圃里争春,意在突出诗人宽容豁达的美好品质。
D.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质朴自然,意蕴丰厚,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11.请赏析颈联“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的表达效果。
【答案】10.C
11.颈联中诗人将“啼猿”“归鹤”这两种意象与“松”进行类比,意在表明松的品性高洁傲岸,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就像“啼猿”“归鹤”有适合自己的处所一样,隐含诗人的孤高自赏之意。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
C.尾联“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的意思是:咱青松翠柏和桃李不是一类就别比了,春天还是容不下松树啊。诗人借松树来喻指那些不事权贵、不从媚俗的君子,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选项“在突出诗人宽容豁达的美好品质”表述不正确;
故选C。
【1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的意思是:猿猴期待久违的春雨,晚归的仙鹤伴随紫府暮云。这里的“啼猿”“归鹤”有适合自己的处所,以此来类比“松”,“松”虽然不为春天所容,但它自有它的归宿,有适合它生长的地方,表达诗人孤高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12.下面是小宁同学制作的古诗文学习卡片,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答案】(1)窈窕淑女 (2)悄怆幽邃 (3)欲济无舟楫 (4)天涯若比邻
(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三、综合运用:共8分。
13.下列对《经典常谈》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按照“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的原则撰写了一部名著。
B.《经典常谈》体现了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而且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C.《经典常谈》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小说集。
D.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阅读《经典常谈》就适合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C.“精彩的小说集”表述有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故选C。
14.班级举办了“绿色青海•低碳生活”主题班会,以下是小宁选取的徒步旅游话题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西宁周边,乡村游、民俗游、休闲游、生态游等丰富的旅游路线,让青海旅游从大景区到小乡村不断延伸。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的“慕容古镇”里,400多年历史的酿酒坊美酒飘香,一块块梯田充满希望,一座座老宅古色古香。
材料二:
龙羊峡生态旅游度假景区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景区面积600余平方公里,龙羊峡长40公里,黄河穿越其间,河谷宽9公里,河谷两岸岩石为沉积岩,谷内沟壑纵横、奇峰险石,形成了“奇、幽、深、异、险、密”的景观特点。
材料三:
红军沟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亚尔堂乡东部,即子木达沟,红军长征经过班玛县时多次来往于此沟,群众改子木达沟为红军沟,以示纪念。现已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班玛县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红军沟内有红军亭、红军桥、红军泉、红军哨所、红军写下的标语、红军墓等红色遗址遗迹。
(1)小宁根据材料一,完成了“徒步旅游”景点推荐卡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材料二、三将推荐卡补充完整。
“徒步旅游”景点推荐卡
(2)下图是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请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
(3)班级有很多同学经常忘记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如果请你劝导他们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你该如何劝导?
【答案】(1)①可赏谷内沟壑纵横、奇峰险石的独特景观;可感黄河穿越龙羊峡的磅礴气势。(只要表述“龙羊峡”景区特点的内容即可得分)②重走红军亭、红军桥、红军泉、红军哨所、红军墓等红色遗址遗迹,重读红军写下的标语,唤醒我们心中的爱国激情。
(2)示例:从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低碳生活方式非常了解,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对低碳生活方式不了解(或“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低碳生活方式非常了解的占比最大,不了解的占比最小”)。
(3)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不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这样的行为不仅不文明,还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践行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让我们一起改掉不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坏习惯吧!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材料二中的“龙羊峡生态旅游度假景区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景区面积600余平方公里,龙羊峡长40公里,黄河穿越其间,河谷宽9公里,河谷两岸岩石为沉积岩,谷内沟壑纵横、奇峰险石,形成了‘奇、幽、深、异、险、密’的景观特点”可知,推荐理由可以是:可感黄河穿越龙羊峡的磅礴气势,可赏谷内沟壑纵横、奇峰险石的独特景观;
②空:依据材料三中“红军长征经过班玛县时多次来往于此沟,群众改子木达沟为红军沟,以示纪念。现已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班玛县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红军沟内有红军亭、红军桥、红军泉、红军哨所、红军写下的标语、红军墓等红色遗址遗迹”可知,推荐理由可以是:重走红军亭、红军桥、红军泉、红军哨所、红军墓等红色遗址遗迹,重读红军写下的标语,唤醒我们心中的爱国激情。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认真观察题干中的统计图,分析比对有关数据,得出相应结论即可。
依据圆形图中“非常了解”占比为63%,可以概括为:大部分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方式非常了解;依据“一般了解”占比为25%和“不了解”占比为12%,可以概括为:只有少数同学一般了解或不了解。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劝说他人,要以理服人,注意用语文明礼貌。
如:同学们,大家好!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是一种美德。关灯和关水龙头不仅仅是为了节省钱,更重要的是节约电和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水资源浪费。现代社会能源紧缺,理应倡导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一同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为环保、节能做贡献。大家说我说得对吗?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拖延症,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形式。而且拖延症者会因为要开始或者要完成某个任务或决定而感到焦虑,从而将拖延作为应付这种焦虑情绪的形式。
拖延症心理学研究表明,拖延原因包括评价焦虑、完美主义、难做决策、依赖和寻求帮助、厌恶任务和低耐挫折力,低自尊、懒惰、缺乏果断、害怕成功、不良的时间管理、对控制的反抗、冒险、同伴影响,其中两个主要原因是害怕失败和厌恶任务。
比如,有的人缺乏自信心,会在做一件事之前先预想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失败结果,继而担心自己能否胜任,于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以为拖下去就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一次次的拖延又会使得个体出现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比如深深的自责、内疚、烦躁,则进一步导致拖延症的加深。
不过,要明确的是:拖延症并不是病。大家常常会有误解:一是认为拖延症是懒惰的副产物。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一些人的拖延,但并不全面。即便是聪慧、勤奋的人也会因为懒惰以外的原因不得不拖延。另一个误解则是将拖延症归因于糟糕的时间管理。其实即便待办事项一大堆,有拖延症的人还是会选择不去做。
(摘编自中国网心理中国,2024年2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表示,他在日常的教学和咨询中,就碰到了多种类型的拖延症学生。
一是期限拖延。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停留在想象的阶段,直到截止日期才被迫开始。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人看到工作或任务的截止日期还比较远,就会拖到截止日才手忙脚乱开始做。
二是分心拖延。主要表现为,当个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被其他事情或者事物吸引,从而转移精力或者注意力的情况,比如有同学领到了课题作业后,原本设定三天完成,可是这三天里,他不断地被手机游戏和电视剧等吸引。
三是自设障碍拖延。自设障碍拖延主要表现为,当个人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总是找其他借口不做当下事情的情况。比如有的同学面对作业任务,总是抱着完美主义想法,希望可以一次性地做好,但屡屡推翻设想,到最后也是磕磕巴巴才完成。
材料三:
材料四:
如何告别拖延症?首先,学会使用“原谅定律”,宽恕自己。拖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人非圣贤,大家不要过度苛责自己,偶尔拖延无伤大雅。
其次,尝试拒绝完美主义。有人会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投入过多的精力、时间,不仅自己身心压力大,还很可能因此延误时机。
第三,设立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小目标,学会犒赏自己。很多人会给自己制定非常具体但操作性不高的目标,这类目标预期过高,不妨“放过”自己,给原来的目标“缩缩水”,同时给自己设立一个犒赏机制,比如奖励自己看一集电视剧、喝一杯奶茶等。
(节选自《咸宁日报》,2024年3月1日,有删改)
15.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起作用。
16.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以上哪一则材料的补充材料?请说明理由。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磨练自我觉察,意识到自己的拖延行为。意识到自己的“拖延症”后,就要提醒自己奉行立即行动的哲学。同时,要在高效与拖延之间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忍耐力不够或者持久性不够,该怎么办?很简单,锻炼,直到形成记忆效应。接纳自己是很重要的一环。要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你是可以不断进步的,这时候你发现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成效。最后一步,自我实现。在你认为有价值的领域,卓有成效地探寻自身能力的极限。
17.小宁因为拖延没有完成假期作业,经老师谈话教育后,她决心摆脱自己在做作业上的拖延症,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给小宁提三条建议。
【答案】15.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拖延症的表现与本质加以揭示,从而让读者更科学、更准确地了解拖延症的外在呈现与内在机理,展现了拖延症的危害性。
16.可作为材料四的补充材料,根据材料四中“如何告别拖延症?”“首先⋯⋯其次⋯⋯第三……”可知,材料四围绕着解决拖延症的主题展开,补充材料则通过觉察、行动、调节、接纳自己和自我实现五个步骤来解决拖延症,与材料四主题相符合。
17.①调整心态,先从自责、沮丧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正确、客观地面对拖延问题。②在做作业时不用力求一步到位,作业是查漏补缺的工具,完成后再检查改正,效果更好。③设定合理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科目的作业就用零食或休息时间奖励一下自己。
【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材料一第一段“拖延症,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这句话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句话对拖延症的表现与本质加以揭示,从而让读者更科学、更准确地了解拖延症的外在呈现与内在机理,展现了拖延症的危害性。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内容的理解。
根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磨练自我觉察……同时,要在高效与拖延之间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忍耐力不够或者持久性不够,该怎么办?很简单,锻炼,直到形成记忆效应。接纳自己是很重要的一环。要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你是可以不断进步的,这时候你发现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成效。最后一步,自我实现。在你认为有价值的领域,卓有成效地探寻自身能力的极限”可知,补充材料则通过觉察、行动、调节、接纳自己和自我实现五个步骤来解决拖延症,给我们指出了解决拖延症的具体做法。根据材料四中“如何告别拖延症?”“首先……其次……第三……”可知,材料四围绕着解决拖延症的主题展开,这则补充材料与材料四主题相符合,所以可作为材料四的补充材料。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建议与启示。
①根据材料四第一段“首先,学会使用‘原谅定律’,宽恕自己”可以做到:调整心态,先从自责、沮丧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正确、客观地面对拖延问题。②根据材料四第二段“其次,尝试拒绝完美主义”可以做到:在做作业时不用力求一步到位,作业是查漏补缺的工具,完成后再检查改正,效果更好。③根据材料四第三段“第三,设立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小目标,学会犒赏自己”可以做到:设定合理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科目的作业就用零食或休息时间奖励一下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贵翔
①“飞鸽”牌自行车全国驰名,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是需要凭票购买的抢手货。
②那一年,我即将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能在上班后有辆新自行车,成了我的最大愿望。一天傍晚,我正在家看书,父亲从外面兴冲冲地回来,喊我快到胡同口去搬自行车。我一听,即兴奋地往外跑,可心里也犯嘀咕,买了新车推进来不就得了,干嘛还到胡同口去搬呢?
③原来,父亲买来的是装在纸箱和麻袋里的自行车零件,组装后才是一辆自行车。一星期后,我从学校回来,期待中的“飞鸽”自行车已经停在了屋里!黑色的车架闪着亮光,车把、瓦圈锃亮,大链子盒,转铃都让我非常称心。我放下书包就把车推到马路上骑了一圈儿,脚蹬一踏,那叫一个轻快;转铃一按,那叫一个清脆。我终于有新车了,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由于离毕业尚有半年时间,我每天住校,新车就放在家里,只有周日出门骑上兜兜风。可令我没想到的是,这辆车在短短半年时间之后,就让父亲给“卖”了。
④那天,平时总对我板着脸的父亲,忽然和颜悦色地跟我说起了那辆自行车的事。原来,父亲单位有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家在外地的农村,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女朋友,老家也在农村,他的准岳父让他帮忙买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位大学生在城里人生地不熟,想买自行车可太难了!因此,他非常犯愁。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就打起了我那辆新车的“主意”,想成人之美,把这车转让给那个大学生。可父亲也心疼儿子,怕我失去刚到手的新车,心里不好接受。因此,父亲带有几分歉意地说出这个想法后,还承诺等我上班后一定想办法给我再买辆新自行车。
⑤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就这样离开了我。当然,父亲也没有食言,在我工作一年后颇费周折地给我买了辆新自行车。
⑥三年后,母亲患了重病,由于手术中失血较多,急需输血。当时各大医院的血源都较为紧张,母亲手术后的第二天,依然没有等来血源。看到面色憔悴,嘴唇发白的母亲躺在病床上,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我难过得一整天都没吃下一口饭。那天晚上,我一身疲惫地回到家。一进家门,父亲就兴奋地告诉我说“血源有了”,并让我明天上午早点去医院,盯着母亲输血的事。我顿感心里一阵轻松,饿劲儿也来了,吃了两个大馒头。
⑦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医院,但由于尚未查完房,只能在病房外等候。大约八点半,查房的主任一离开病房,我几步奔到母亲的病床前。见床头输液架上挂着的暗红色血浆袋只剩下半袋,新鲜的血液正输入母亲的体内。病床上,母亲虽然还闭着双眼,但脸上已经红润了许多。由于母亲术前身体较为健康,加上这次手术只是切除乳腺,没伤元气。她术后的虚弱都是因失血过多,因此在及时输血后恢复得很快,先是能坐起身来,进而便能下床行走。一家人都很开心。
⑧母亲出院后的一天,父亲问我:“你知道咱们为何这么快就得到血源了吗?”我一愣,说:“不知道。”父亲又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辆自行车吗?”我说:“当然记得啊。”父亲说:“这事就与那辆自行车有关。”
⑨原来,当年给准岳父买自行车的那个大学生,他爱人就在市中心血站工作,她听说我母亲做手术需要输血的消息,感念我父亲对他们婚姻大事的帮助,马上四处求援。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调配来了血浆,我母亲这才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得以较快地恢复健康。
⑩听完父亲的叙述,我感慨万千:没想到一个很小的举动,竟能让他们记忆如此深刻,并得到厚重的回报。父亲看出我的心思,又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受人之恩一定要懂得感恩,想着回报;但帮助过谁,用不着总记在心上!”
(节选自《燕赵老年报》,2023年03月17日,有删改)
18.为了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小宁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梳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下边空缺处补充完整。
19.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与改定稿,说说修改后的句子好在哪里。
(1)原稿:我放下书包就把车推到马路上骑了一圈儿,脚蹬一踏,那叫一个美;转铃一按,那叫一个响。
改定稿:我放下书包就把车推到马路上骑了一圈儿,脚蹬一踏,那叫一个轻快;转铃一按,那叫一个清脆。
(2)原稿:那天,平时总对我板着脸的父亲,忽然跟我说起了那辆自行车的事。
改定稿:那天,平时总对我板着脸的父亲,忽然和颜悦色地跟我说起了那辆自行车的事。
20.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
21.《社戏》结尾写道:“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中自行车于“我”来说拥有它是“内心最大的愿望”。一定有某种原因让这豆、这戏、这自行车变得如此特别。请结合本文探究其共同原因。
【答案】18.①高兴 ②父亲为了成人之美,转让了“我”的自行车 ③难过 ④母亲获得新鲜血液,身体恢复很快
19.(1)将“美”和“响”分别换成“轻快”和“清脆”,更加形象地烘托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体现出转铃的声音清楚悦耳,表现出“我”第一次骑新组装好的自行车时激动愉快的心情,而原句词语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2)加上“和颜悦色地”,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父亲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前句“板着脸”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决定将“我”的自行车转让给他人时对“我”的愧疚与心疼。
20.①父亲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面对单位里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父亲毅然决然地转让自行车,帮助他渡过难关。②父亲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他答应会给“我”买一辆新的自行车,就真的兑现了诺言。③父亲是一个疼爱儿子的人。他怕“我”失去刚到手的新车,心里不好受,就心平气和地和“我”说明原因,并承诺等“我”上班后一定想办法再给“我”买一辆自行车。
21.因为这些物品都蕴含着在特定的情境下特殊的意义。本文中,自行车是“我”小时候最渴望拥有的物件,然而父亲却“卖”掉了它,在母亲生病、需要输血的时候,又因为这辆自行车而获得帮助,这辆自行车教会了“我”要心存善念、懂得感恩。《社戏》中赞豆好、戏好,实际上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美丽风光、自由平等空气的热爱,对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善良、热情的赞颂,对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纯真童年的怀念。
【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根据第③段“我终于有新车了,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的内容可知,①空可填“高兴”;
根据第④段“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就打起了我那辆新车的‘主意’,想成人之美,把这车转让给那个大学生”的内容概括可知,②空可填“父亲为了成人之美,转让了‘我’的自行车”;
根据第⑥段“难过得一整天都没吃下一口饭”的内容可知,③空可填“难过”;
根据第⑨段“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调配来了血浆,我母亲这才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得以较快地恢复健康”的内容概括可知,④空可填“母亲获得新鲜血液,身体恢复很快”。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
(1)对比之后可知,改定稿将原稿中的将“美”和“响”分别换成“轻快”和“清脆”,分别分析这两处改动的优势即可。“轻快”本义指轻松愉快,不费劲,此处表现“我”第一次骑车时激动和愉快的心情,而“美”这一个词,只能表现出“我”内心的喜悦,无法表现出“我”动作的轻盈、顺畅,所以“轻快”一词更加形象;“清脆”本义是指声音悦耳动听,此处用来形容转铃的声音,除了包含“响”的特点外,还增加了“我”内心对自行车的喜爱,所以认为转铃的声音动听,更加突出“我”内心的激动。
(2)对比之后可知,改定稿在原稿中增加了“和颜悦色地”一词,这个词的本义是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此处用来形容父亲的态度温和亲切;增加这个词可以与前文“平时总对我板着脸的父亲”的内容形成对比,更加凸显当时父亲对“我”态度的转变。对于“我”即将因为他的决定而失去自行车这件事他产生了愧疚之情,出于对“我”的亏欠是他放低了姿态。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第④段“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就打起了我那辆新车的‘主意’,想成人之美,把这车转让给那个大学生”的内容可知,父亲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面对单位里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父亲毅然决然地转让自行车,帮助他渡过难关;
根据第④段“父亲带有几分歉意地说出这个想法后,还承诺等我上班后一定想办法给我再买辆新自行车”和第⑤段“父亲也没有食言,在我工作一年后颇费周折地给我买了辆新自行车”的内容可知,父亲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他答应会给“我”买一辆新的自行车,就真的兑现了诺言;
根据第④段“可父亲也心疼儿子,怕我失去刚到手的新车,心里不好接受。因此,父亲带有几分歉意地说出这个想法后,还承诺等我上班后一定想办法给我再买辆新自行车”的内容可知,父亲是一个疼爱儿子的人。他怕“我”失去刚到手的新车,心里不好受,就心平气和地和“我”说明原因,并承诺等“我”上班后一定想办法再给“我”买一辆自行车。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第②段“我即将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能在上班后有辆新自行车,成了我的最大愿望”和第③段“我终于有新车了,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的内容可知,因为当时自行车的紧俏,拥有一辆自行车是“我”最大的愿望,而当第一次得到自行车时“我”的激动和兴奋也可以看出“我”当时的欣喜;根据第④段“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就打起了我那辆新车的‘主意’,想成人之美,把这车转让给那个大学生”的内容可知,父亲因为想帮助别人,曾卖掉了“我”的自行车,但正是这两自行车间接帮助母亲度过了难关,根据第⑨段“当年给准岳父买自行车的那个大学生,他爱人就在市中心血站工作,她听说我母亲做手术需要输血的消息,感念我父亲对他们婚姻大事的帮助,马上四处求援”的内容可知,父亲对大学生的帮助,让大学生感恩,反过来在母亲病重时,给予母亲帮助,而这一切的媒介就是自行车,所以自行车的特别在于,它不仅仅是“我”渴望的物品,更是爱和感恩的象征,是这辆自行车教会了“我”要心存善念、懂得感恩;
《社戏》中的“豆”本身是很普通的“豆”,而“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那是在乡村和朋友一起吃的豆,一起看的戏。它们是“我”美好童年的象征,代表了“我”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表达“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所以这“豆”这“戏”编成了“好豆”和“好戏”。
据此可知,这些物品都蕴含着在特定的情境下特殊的意义,才成为特别的存在。
五、写作:共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3年《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之一就是“双向奔赴”。双向奔赴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多用于人与人之间,表达了人们相互爱慕、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无论是家人间的亲情还是朋友、同学间的美好友情,……唯有双向奔赴时才有意义。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请以“ 和
的双向奔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首先需要确定要“双向奔赴”的对象,可以是人、事物、目标、品质等等。选择一个具体、有意义的主题,这样可以使你的作文更加深入和有针对性。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善良与爱的双向奔赴”“我与梦想的双向奔赴”“坚持与成功的双向奔赴”等等。题目“双向奔赴”是关键词语,提示我们写作中要突出这种状态,要显示出决心和干劲。叙事过程中要靠为何及如何“双向奔赴”来吸引读者,写出复杂的心理和过程的波折,反映出奋斗追求路途中的曲折和艰辛,突出信念、梦想、毅力的重要性。
2.构思选材。本篇习作不要求文体,但是最适合写记叙文,可选择自己“奔赴理想、奔赴未来”的事例进行创作,可以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出发,描述与某个人、团体或目标的双向奔赴过程,可以讲述过去的经历如何影响现在的选择,以及未来的展望和努力方向。从不同地域、文化或环境的空间维度出发,探讨与他人或目标的双向奔赴。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人们或事物,阐述相互理解、合作和共同成长的重要性,从情感层面出发,描述与亲人、朋友、爱人或宠物的双向奔赴。可以讲术在感情关系中双方的付出、支持和成长,以及如何通过相互理解和关爱来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探讨与自我目标、梦想或挑战的双向奔赴,可以讲述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挫折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实现自我提升和突破。例如:自己是体育生,平时特别注重训练,自己挥酒汗水奔赴未来;自己成绩起伏,但是自己从未追求梦想的步伐,从基础抓起,一步步提高成绩等等。文章可采用“分一总”的结构行文,先叙述事件,结尾通过议论兼抒情的语句体现“奔赴”(奋斗、努力)的重要性,深化中心。出处
诗文
批注
《关雎》
(1)__________,君子好逑。
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
《小石潭记》
(2)凄神寒骨,__________。
环境太过凄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表达从政的心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
宽广的胸襟和深厚的友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____。
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磅礴
地点
推荐景点
推荐理由
西宁市湟中区
慕容古镇
徒步慕容古镇,品尝飘香美酒,观赏层层梯田和古色古香老宅,一定让您流连忘返。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龙羊峡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①
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
红军沟
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四句通过视角远近,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卷面书写,基础积累,四空,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