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4页,两道大题,共2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全卷共4页,两道大题,共25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长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人类与类人猿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B. 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C. 人类的起源与环境变化无关
D. 人类与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答案】D
【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A.实际上,人类和类人猿(如黑猩猩、大猩猩等)有共同的祖先,那就是森林古猿。在距今约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向进化,一部分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部分则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生活,逐渐进化成了人类。因此,不能说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而是说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A错误。
B.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四大类人猿之一,它们是现存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人和现代类人猿DNA的差别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B错误。
C.由于气候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森林古猿逐渐演变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故人类的起源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C错误。
D.人类和类人猿都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在距今约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洲等地区的热带丛林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生存压力的增加,森林古猿逐渐分化成了两个方向:一部分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部分则进化成了人类,D正确。
故选D。
2. 李华今年15岁,喉结变突出,声音变得低沉,还长出胡须和腋毛等。引起他的这些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分别是( )
A. 睾丸生长激素B. 睾丸雄性激素
C. 子宫雌性激素D. 卵巢雌性激素
【答案】B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和前列腺、阴茎等。
【详解】A.“睾丸”主要分泌的是雄性激素(如睾酮),而不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主要由脑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它对整个身体的生长和发育都有影响,但不直接负责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A不符合题意。
B.喉结变突出,声音变得低沉,还长出胡须和腋毛等,这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征。男性的第二性征是由雄性激素调节产生的,雄性激素是由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产生的,B符合题意。
C.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与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无关。此外,雌性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由女性的卵巢分泌,它们对女性的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起重要作用,但与男性的生理发育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分泌雌性激素。这些激素对女性的生理和生殖健康至关重要,但与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能在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
B. ②不含细胞核,能吞噬病菌
C. ③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D. ④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答案】B
【分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血浆。
【详解】A.①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且体积较小。这些特点使得红细胞能够在毛细血管中灵活地单行通过,从而有效地运输氧气,A正确。
B.②白细胞含有细胞核,吞噬入侵的病菌时,会穿过毛细血管壁,B错误。
C.③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细胞成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和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如凝血酶等,从而加速凝血过程,C正确。
D.④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它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多种物质,以及血浆蛋白、激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D正确。
故选B。
4.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于2021年5月31日提出,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艾荆州同学的妈妈欲为其再生一个妹妹,因为输卵管堵塞,一直没有成功。输卵管堵塞造成的后果是( )
A. 不能产生卵细胞B. 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C. 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D. 胚胎发育得不到营养
【答案】C
【分析】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
【详解】AB.卵巢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可以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堵塞对卵巢无影响,A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输卵管堵塞造成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结合,无法形成受精卵。也就是说不能自然受孕,C符合题意。
D.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食谱设计大赛,同学们都化身营养师,展示自己的午餐食谱,你认为营养最合理的是( )
A. 馒头、红烧鸡腿、回锅肉、鱼头汤
B. 面包、炒白菜、炒花菜、紫菜汤
C. 汉堡、炸鸡腿、煎牛排、乌鸡汤
D. 米饭、炖牛肉、炒花菜、排骨汤
【答案】D
【分析】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详解】A.馒头主要提供淀粉,红烧鸡腿、回锅肉、鱼头汤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缺失维生素,A不符合题意。
B.面包主要提供淀粉,炒白菜、炒花菜、紫菜汤主要提供的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缺少蛋白质和脂肪,B不符合题意。
C.汉堡主要提供淀粉,炸鸡腿、煎牛排、乌鸡汤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缺失维生素,C不符合题意。
D.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炒花菜主要提供维生素,炖牛肉和排骨汤主要提供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全面,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中医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切脉”中的脉指的是( )
A. 动脉B. 静脉
C. 毛细血管D. 以上皆可
【答案】A
【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位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详解】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动脉虽然大多数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如手腕部的桡动脉、颈部的颈动脉。如中医的“切脉”,按摸到的血管就是桡动脉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极薄,血流速度最慢,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 某病人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维持呼吸。如图是插入式呼吸机的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会增加
B. 控温器相当于呼吸道温暖空气的功能
C. 当血液流经肺部后会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 过滤器相当于呼吸道内纤毛等结构的清洁功能
【答案】A
【分析】(1)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2)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
【详解】A.患者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氧气含量减少,A错误。
B.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因此控温器相当于呼吸道温暖空气的功能,B正确。
C.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正确。
D.呼吸纤毛主要是由呼吸道上皮细胞构成的,可以起到清除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物质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空气中的杂质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过滤器相当于呼吸道内纤毛等结构的清洁功能,D正确。
故选A。
8. 许多人习惯清晨到公园锻炼,然后再回家吃早餐。下列物质都能为他们提供能量的是( )
A. 水和蛋白质B. 糖类和脂肪
C. 脂肪和无机盐D. 糖类和维生素
【答案】B
【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
【详解】A.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介质。但它本身不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许多生命活动,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之一,但并非主要的能量来源,A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特别是葡萄糖,可以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但在需要时也可以被分解供能,B符合题意。
C.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能提供能量。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但不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但本身不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在学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了接力赛,在和队友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令声响后能在耳蜗处形成听觉
B. 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各项生理功能
C. 调节运动员心跳、呼吸的部位是脑干
D. 在跑步过程中,小脑保持身体平衡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A.发令声响后,声波首先被耳廓收集,然后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进一步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具体是传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然而,听觉并不是在耳蜗处形成的,而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耳蜗只是将声波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随后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解析和识别,从而形成听觉,A错误。
B.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其各项生理功能都需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等机制,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反应,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B正确。
C.脑干是生命中枢的所在地,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对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正确。
D.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在跑步过程中,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对身体的姿势和运动进行精细的调节和协调,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D正确。
故选A。
10. 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b为胃壁毛细血管网,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B. 若b为组织内毛细血管网,则a是小动脉,c是小静脉
C. 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a是小动脉,c是小静脉
【答案】C
【分析】一般的,根据图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a→b→c,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但注意,若b代表肾小球,则ac都是动脉血管。
【详解】A.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若b为胃壁毛细血管网,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A正确。
B.根据血液的流动方向是a→b→c,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所以,若b为组织内毛细血管网,则a是小动脉,c是小静脉,B正确。
C.肾小球的功能是过滤,形成原尿,其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并且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a,c内流的都是动脉血,C错误。
D.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故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图示中a为肺动脉分支,流动的是静脉血,c为肺静脉分支,流的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C。
11. 健康人的血液、血浆、尿液都有的成分是( )
A. 血细胞B. 大分子蛋白质C. 尿素D. 葡萄糖
【答案】C
【分析】尿液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尿液中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液中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血浆中没有血细胞,有大分子蛋白质、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因此,健康人的血液、血浆、尿液都有的成分是尿素,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有错误的是( )
A.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B.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膀胱→尿液
C. 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D.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些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流程图,涉及肺循环、反射弧结构、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视觉形成过程,思考解答。(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路线: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3)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4)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因此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A正确。
B.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B错误。
C.反射弧的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然后沿着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因此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正确。
D.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D正确。
故选B。
13. 雾化治疗是将药物变成雾状让患者吸进呼吸道及肺,通过雾化给药,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止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关于雾化治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胸廓扩张时药物被吸入呼吸道及肺
B. 呼气的过程中,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C. 药物吸入人体的过程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 药物依次经过呼吸道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答案】C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胸廓扩张时,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药物被吸入呼吸道及肺,A正确。
B.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B正确
C.药物吸入人体的过程中,膈肌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呼吸道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因此药物依次经过呼吸道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D正确。
故选C。
14.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原料主要是糯米,馅料主要是猪肉、绿豆、红枣等食材。如图为粽子中各成分的消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B. X代表粽子中含有的淀粉在口腔中分解为葡萄糖
C. Y代表粽子中的脂肪被胆汁中的酶乳化成微小颗粒
D. 粽子中的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全部分解为氨基酸
【答案】A
【分析】图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淀粉的消化曲线,Y脂肪的消化曲线。
【详解】A.D是小肠,脂肪、淀粉和蛋白质都在小肠消化完,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A正确。
B.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
C.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C错误。
D.蛋白质在胃内经过胃蛋白酶的作用,一部分被水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所有蛋白质都被水解成多肽,多肽再在肠肽酶的作用下最后水解成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15.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我是小医生”的游戏活动,“小医生”们过了一把医生的瘾。下列诊断不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2)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夜晚看不清东西(夜盲症);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佝偻病、骨质疏松症,B符合题意。
C.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在做“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所选小鱼尾鳍色素应该较少
B. 在观察过程中应保持棉絮的湿润
C. 实验结束后小鱼应该放回鱼缸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选择高倍镜
【答案】D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详解】A.实验所选小鱼尾鳍色素应该较少。这是因为如果尾鳍色素较多,会干扰对血液流动的观察,使得血管和血液流动变得难以清晰看到。因此,选择色素较少的小鱼尾鳍进行实验是合理的,A不符合题意。
B.在观察过程中应保持棉絮的湿润。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用湿润的棉絮包裹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只露出尾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因为小鱼是用鳃呼吸的,需要湿润的环境来保持鳃的湿润和正常功能,B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小鱼应该放回鱼缸。这是一个基本的实验伦理原则,即善待实验动物,避免对它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将小鱼放回鱼缸,让它们继续生活,C不符合题意。
D.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我们应该先使用低倍镜进行初步观察,找到需要观察的物像并调节到清晰。然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细节,再切换到高倍镜。如果一开始就使用高倍镜,可能会因为视野范围小、调节难度大而难以找到需要观察的物像,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
B. ②是输尿管,能输送尿液
C. ③是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D. 泌尿系统由①②③组成
【答案】D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它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A正确。
B.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确保尿液能够顺利排出,B正确。
C.膀胱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尿液,当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膀胱会发出信号,促使人体进行排尿,C正确。
D.泌尿系统不仅仅由肾脏(①)、输尿管(②)和膀胱(③)组成,它还包括④尿道这一重要部分。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最后通道,没有尿道,尿液将无法排出体外,D错误。
故选D。
18. 2024年5月2日凌晨,广东梅大高速公路路面发生塌方灾害,事故造成48人死亡,30人受伤,某A型血伤员急需大量输血,梅州市民连夜排队献血,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岁健康的梅州大爷可以献血
B. 在输血时,针头应该插入静脉血管
C. 该伤员需要输入大量的A型血
D. 在输血之前,应该做好血型鉴定检查
【答案】A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详解】A.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因此60岁健康的梅州大爷不可以献血,A错误。
B.输液以及抽取血液时都在静脉内进行,由此可知,在输血时,针头应该插入静脉血管管,B正确。
C.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该伤员是A型血,因此该伤员需要缓慢输入大量的A型血,C正确。
D.在输血之前,应该做好血型鉴定检查,避免血型不符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D正确。
故选A。
1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大家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B. 刚走出电影院时瞳孔会放大
C. 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矫正
D. 长时间看手机晶状体曲度会变小
【答案】C
【分析】眼球的结构:巩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瞳孔、视神经、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详解】A.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A错误。
B.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在暗处,瞳孔放大,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而到了明亮处瞳孔缩小,使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减少,B错误。
C.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C正确。
D.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眼睛中的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睫状肌发生持续痉挛,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正常状态,若此时再不注意,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这两种情况都导致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前方,造成近视。可见,长时间看手机晶状体曲度会增大,D错误。
故选C。
20.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做法不利于此目标实现的是( )
A. 退耕还草B. 风力发电
C. 植树造林D. 围湖造田
【答案】D
【分析】“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详解】A.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碳汇能力,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因此,退耕还林是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A正确。
B.风力发电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B正确。
C.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通过种植更多的树木,可以吸收自然界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C正确。
D.围湖造田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影响水生生物栖息地和自然水域的生态平衡,该做法不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 下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图所示当血液流经③___时,经其___作用进入到②中形成的液体称为___。
(2)据测定,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大约产生180升原尿,而最终形成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原尿流经___时,大部分的___、全部的___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3)尿液可作为农家肥,是因为尿液中主要含有无机盐和___等物质。
【答案】(1)①. 肾小球 ②. 过滤##滤过 ③. 原尿
(2)①. 肾小管 ②. 水 ③. 葡萄糖
(3)尿素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肾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管。
【详解】(1)由图及分析知,③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当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会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②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
(2)当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④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结合(2)可知,尿液中主要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尿素可以作为肥料给植物补充氮肥。
22. 第31届成都大运会上,在田径女子10000米决赛较量中,来自清华大学的贵州籍选手夏雨雨在最后一圈超越对手,以33分48秒35的成绩勇夺冠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赛一开始,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此反射类型是___,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___(填字母)。
(2)在此反射中,夏雨雨听到枪声的效应器是图中的___(填字母)。
(3)裁判员看到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物像是在___形成的。
(4)比赛最后冲刺的瞬间看台上的观众情绪激动并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___和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②. F
(2)D (3)视网膜
(4)①.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②. 激素调节##神经调节
【分析】(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3)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详解】(1)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的反射活动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实现,所以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即图中的F。
(2)结合分析可知,图中D是效应器,因此在此反射中,夏雨雨听到枪声的效应器是图中的D。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由此可知,裁判员看到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物像是在视网膜形成的。
(4)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比赛最后冲刺的瞬间看台上的观众情绪激动并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
23.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启动“心蕾”工程,已经为数千名来自四川、云南、陕西、西藏等地的先心病患者成功实施手术。这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民族大团结。先心病即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主要有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⑤为___(填名称),肌肉壁最厚,收缩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的距离最长。
(2)甲图所示为心室间隔缺损,病人的左右心室相连通,造成心脏内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导致血管[ ]___运向全身的血液含氧量低。
(3)手术前应该进行血常规化验,根据患者化验结果显示其身体有炎症,可能是图乙中___(填序号)数目增多,必须消炎后才能手术。
(4)护士从患者手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药物由甲图中[ ]___血管流入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5)如果丙图是该患者的肺部毛细血管网,则A处流的是___(“动脉血”或“静脉血”),血液流经B处时,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1)左心室 (2)①主动脉 (3)②
(4)⑥上腔静脉 (5)①. 静脉血 ②. 氧气
【分析】图甲: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⑥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⑨下腔静脉;图乙: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图丙: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
【详解】(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⑤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⑤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其肌肉壁最厚;所以甲图中的⑤为左心室。
(2)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⑤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左心室与①主动脉相连,因此心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容易造成心脏内左心室的动脉血和右心室的静脉血混合,减弱了①主动脉向全身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缺氧。
(3)②个体最大,是白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人体有炎症时,②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4)护士从患者手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体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患处毛细血管(炎症部位),因此药物由甲图中⑥上腔静脉血管流入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5)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A内流的是含氧量少的静脉血,C内流的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此可知,如果丙图是该患者的肺部毛细血管网,则A处流的是静脉血,血液流经B处时,氧气含量增加。
24. 清明粑是安顺特色小吃之一,主要原料是糯米粉,糯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糯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唾液对糯米粉的消化作用”,应选用(填试管编号)___进行对照实验。
(2)如果使用试管1号、3号、4号进行对照,则3号试管是否搅拌处应该填___(填“是”或“否”),所探究的问题是___。
(3)保温10分钟后,向4只试管各加入2滴碘液,预计变蓝的是___号试管,不变蓝的是___号试管。
【答案】(1)1、2 (2)①. 是 ②. 温度对糯米粉的消化作用
(3)①. 2、3、4 ②. 1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为了探究“唾液对糯米粉的消化作用”,我们需要设置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加入唾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且除了唾液这一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应选用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如果使用试管1号、3号、4号进行对照,我们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温度这一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3号试管是否搅拌处应该填“是”,以与1号试管保持一致。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1号(37℃)、3号(0℃)和4号(100℃)试管中糯米糊的消化情况,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只试管各加入2滴碘液。由于碘液与淀粉反应会变蓝,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糯米糊的消化情况。预计变蓝的是2号、3号和4号试管。其中,2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没有唾液进行消化,因此糯米糊中的淀粉仍然存在,加入碘液后会变蓝;3号和4号试管虽然加入了唾液,但由于温度不适宜(3号试管温度过低,4号试管温度过高),唾液中的淀粉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糯米糊中的淀粉也仍然存在,加入碘液后同样会变蓝。而1号试管中,由于温度适宜且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正常工作,将糯米糊中的淀粉消化成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因此加入碘液后不会变蓝。
25. 资料分析题
资料一:持续高响度的耳鸣可使患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等。研究发现,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受损,或与听觉神经病变有关:后又发现听觉中枢处于高兴奋状态也会耳鸣。
资料二:有研究指出,水杨酸钠(一种药物)会引发耳鸣。
资料三:有研究发现,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简写为:HSYA)能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
了验证此结论,研究人员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发育水平相同、听力正常的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成3组,每组8只小鼠。然后给三组小鼠分别注射不同针剂但剂量相同的生理盐水、水杨酸钠、水杨酸钠+HSYA混合剂。
步骤二:对各组小鼠注射相应针剂后,用16000Hz的噪音测试小鼠的听觉惊跳反应,听觉惊跳反应越强表示耳鸣越严重,结果如图二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一中提到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受损,或与听觉神经病变有关,其中听觉神经指的是图一中___(填数字)发生病变。
(2)根据步骤一,该实验设计方案相当于做___次重复实验,并且将24只小鼠随机分配的原因是___。
(3)根据图二的实验结果推测:在步骤一中给甲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___,给乙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___。
(4)根据图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答案】(1)⑤ (2)①. 8 ②. 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3)①. HSYA ②. 水杨酸钠+HSYA混合剂
(4)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可以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
【分析】图中:①是耳郭,②是半规管,③是前庭,④是耳蜗,⑤是听神经,⑥是咽鼓管,⑦是鼓膜。
【详解】(1)资料一中提到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耳蜗)受损,或与听觉神经病变有关,其中听觉神经指的是图一中⑤听神经发生病变。
(2)根据步骤一,选发育水平相同、听力正常的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成3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作为八个重复组,所以该实验设计了8个重复实验。
将24只小鼠随机分配的原因是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出现实验误差。
(3)研究证实HSYA能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甲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HSYA,乙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水杨酸钠+HSYA混合剂。
(4)比较图二,乙组的小鼠听觉惊跳反应明显比甲组低,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可以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
学生
症状
病因
A
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C
B
佝偻病
缺乏维生素A
C
侏儒症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加入糯米糊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加入物质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是
是
?
是
温度
37℃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2滴
组别
对照组
甲
乙
注射针剂
生理盐水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