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特征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特征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特征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特征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特征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特征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过去冬油菜的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
    1.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的差异体现了( )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与过去比,冬、春油菜区分界线的变化及成因分别是( )
    A.界线南移,全球变暖B.界线南移,地膜覆盖
    C.界线北移,南水北调D.界线北移,品种优化
    位于我国广东省的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保护区内山顶(海拔约1587米)、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与森林的混生带,被称为“假林线”。研究表明,石门台“假林线”的形成与山顶效应(山顶环境条件不利于森林发育的现象)关系密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假林线附近的林冠层致密、低矮、侧枝扭曲,其原因主要是该地( )
    A.风力强劲B.太阳辐射强烈C.气候干冷D.土层厚而贫瘠
    4.受山顶效应影响,假林线以上的植被( )
    A.以乔木为主B.群落结构简单C.幼苗死亡率较高D.生物量较高
    海南岛西部从洋浦直到莺歌海的沿海平地、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地上,分布着一片长约170km、宽3~20km的沙漠化土地,这里曾经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草原分布区。下图为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出现的狭长沙漠化土地景观,反映了陆地自然环境(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6.该地曾经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最重要因素组合是( )
    A.大气环流+洋流影响B.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C.地形起伏+人类活动D.洋流影响+人类活动
    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岛屿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
    8.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
    A.鱼类死亡分解B.植物死亡分解C.鸟粪D.珊瑚、贝壳碎屑
    贵州梵净山是中国武陵山脉的主峰(2493米),地质年龄超过10亿年。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显著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类活动干扰少②纬度低,水热条件好
    ③山体高差大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目前,梵净山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 )
    A.治理严重水土流失B.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C.保护森林生态系统D.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11.读我国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图(下图),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该山峰南北坡雪线高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B.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
    C.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D.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
    纳板河(图a)位于西双版纳(图b)境内,流域内旱雨季节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纳板河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主要有自然带Ⅰ、Ⅱ两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自然带Ⅱ的名称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3.自然带Ⅰ、Ⅱ分异规律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祁连山区南坡的优势树种为青海云杉,但历史上云杉林被破坏严重。为尽快恢复生态,林业工作人员在祁连山南坡大量种植青海云杉,但存活率极低。后来先种植祁连圆柏,再在圆柏林中种植云杉,则大幅提高了其存活率。下表为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的生长特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云杉林在祁连山南坡低海拔地段混交林中生长更好,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地方性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5.圆柏林中种植青海云杉存活率高是因为祁连圆柏改变了当地的( )
    A.热量条件B.光照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
    16.随着后期人为干预减少,祁连山南坡的次生云杉圆柏混交林自然演替可能会( )
    A.保持云杉圆柏混交林不变B.向单一的青海云杉林演变
    C.向单一的祁连圆柏林演变D.向复杂的落叶阔叶林演变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土壤主要的矿物质来源是( )
    A.生物B.地下水C.人工施肥D.成土母质
    18.下列地形中土壤最厚的是( )
    A.山顶B.山脊C.山麓D.山崖
    为研究废弃旧矿区不同土地恢复利用方式的治理效果,某学者对云南个旧市某重金属废弃尾矿片区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见下表),四个采样点的光热水条件相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中的干土质量。
    19.采样点③地的含水率远低于①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低差异B.矿物堆积差异C.土层厚度差异D.利用方式差异
    20.造成采样点①②地土壤性状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A.培植年限B.风向C.成土母质D.温差
    21.由材料可知,尾矿片区人工干预再利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是()
    A.改良土壤透气性B.提高矿物质含量C.平衡土壤酸碱度D.降解土壤污染物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干物质量,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生产中重要的水消耗环节,大气环境、土壤、植物和基因等的影响都会影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下图为内蒙古科尔沁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数据采样时间为9:00—16:00),采样植物群落基本为单一类草本植物群落。
    22.图示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表现为( )
    A.日出后不久出现最大值B.12:00前后波动最大
    C.上午变化值小于下午D.午后持续降低且变小
    23.影响5月18日水分利用效率值的主要因素是( )
    A.植物群落B.土壤性质C.气候条件D.基因类型
    24.选择图示时间段作为研究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较强B.植物郁闭度较好
    C.水分消耗量较少D.干物质量变化大
    伊犁草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畜牧业基地和现代化畜牧业试点,其独特的地形地势使得伊犁河谷成为全国闻名的优质牧场。在过去几十年,草场质量大面积退化,致使生物灾害(虫害、鼠害和毒草害)频发。据调查,生物灾害分布受海拔、坡度影响较大,坡向影响不显著,生物灾害在坡度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坡度6°—15°的缓坡。下图为不同海拔下草原生物灾害危害面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推测伊犁草原草场质量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开垦②城镇建设占用
    ③生态环境变化④生物灾害频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6.影响1300—1500m之间生物灾害危害总面积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海拔B.坡度C.坡向D.光照
    27.关于伊犁草原生物灾害危害面积分布特点与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鼠害:较低海拔极少—人工干预影响增强
    ②鼠害:较高海拔突出—物种入侵条件优越
    ③虫害:中低海拔突出—草类茂盛、土层厚
    ④毒草害:较高海拔少—生境严苛,气温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芦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适应不同的生境。研究发现,盐清生境下芦苇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花序生物量以及地下部分生物量都显著低于普通沙地生长的芦苇。下表示意我国西北某地区两种类型(盐碱沙地、普通沙地)样地中芦苇年龄从I(幼)至Ⅵ(老)各年龄段植株的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题。
    28.相较于盐碱沙地,普通沙地的芦苇( )
    A.植株更矮更纤细B.更适应此环境C.中年植株占比大D.植株总数较多
    29.盐渍生境下芦苇的叶生物量显著低于普通沙地,可以( )
    A.降低养分吸收B.抵抗风沙侵袭C.加快排盐速度D.减少水分流失
    30.推测盐碱沙地、普通沙地中的芦苇,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
    A.盐碱沙地芦苇衰退B.盐碱沙地芦苇稳定
    C.普通沙地芦苇休眠D.普通沙地芦苇旺盛
    二、材料分析题
    3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草原灌丛化是指草原生态系统中灌木或木本植物的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的现象。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从干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生态系统较为脆弱。1970年盐池县开始大量种植灌木用以防风固沙和草原生态恢复,该地形成了半草原—半灌丛的特殊自然景观。下图为盐池县1958—2018年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和人工灌丛化的灌—草复合系统的总碳储量变化对比图。
    描述盐池县1958-2018年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和人工灌丛化的灌—草复合系统的总碳储量变化特点,并分析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引起总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当地植被的返青期(即春季植被生长的开始日期)多出现在4月底到5月初,近年来该国植被返青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下图示意2000~2020年当地植被返青前(即上年11月—当年4月)最高温、最低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其中虚线表示变化趋势。
    (1)描述2000~2020年蒙古国植被返青前气温变化的特点。
    (2)说明2000~2020年蒙古国植被返青前气温变化导致植被返青期提前的原因。
    (3)研究发现,临近植被返青期时,蒙古国最高温升高会推迟返青期,最低温升高则会使返青期提前,试分析原因。
    (4)有观点认为蒙古国植被返青前图示气候变化可减弱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加岛地处挪威中部,每年夏季吸引欧绒鸭到此筑巢繁殖,拉南为维加岛最大的筑巢地。欧绒鸭巢通常筑于背风地带的浮木或草堆下,筑巢期间从胸部拔下精致的羽毛铺垫在巢里。欧绒鸭巢穴通常与其天敌海鸥巢穴紧邻,借海鸥之力抵御更强大的贼鸥、北极狐。雏鸭出壳后会被带领在巢穴附近下海学习捕食技巧。自19世纪起,当地农民收集巢穴中的羽毛生产羽绒制品,并为欧绒鸭搭建小型“房屋”供欧绒鸭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绒鸭已经逐渐习惯了住人造的小型“房屋”。2004年维加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羽绒收集与生产受到严格规范限制。维加岛的羽绒产品价格昂贵,畅销全球。图1示意维加岛的位置,图2为小型“房屋”的景观。
    (1)分析拉南成为维加岛最大的欧绒鸭筑巢地的条件。
    (2)简述当地农民为欧绒鸭搭建小型“房屋”的作用。
    (3)说明维加岛羽绒产品价格昂贵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知,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的差异为由南向北逐渐变晚,可知油菜花开花日期差异主要是热量的不同导致,纬度越高热量越少,热量越少则油菜花开花越晚,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指的是海拔的差异使水热状况产生差异,不符合题意,A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小尺度的分异规律,而我国东部是一片大范围地区,B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整体降水均比较多,干湿度差异较从沿海向内陆变化小,D错误。本题应选C。
    2.答案:D
    解析:据题分析,过去冬油菜的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目前分界线主要在华北地区,分界线向北移动,由此可知AB两项均向南移动,AB均错误,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供水不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北方温度低的问题,C错误;考虑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从黑龙江到海南均可种植,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不同地区品种的油菜进行技术改良,使其适应性更强,D正确。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性分异规律。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植被的分布。由材料可知,山顶效应是山顶环境条件不利于森林发育的现象,假林线以上森林乔木难以存活,A错误;但是亚热带地区的山顶(山脊)处水热、土壤等条件仍能满足草类大量生长,因此假林线以上植被以草本为主,群落结构简单,B正确;乔木幼苗死亡率较高,草本幼苗死亡率低,C错误;植被以草本为主,生物量较低,D错误。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自然带是热带季雨林带,但西部沿海地区出现狭长沙漠化土地景观,反映了陆地自然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南北更替,A错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B错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更替,C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景观形成的因素。海南岛西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受中部地形的影响,形成雨影效应,降水少,气流下沉增温,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B正确;洋流、人类活动对热带稀树草原的形成影响较小,A、C、D错误。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含盐量的因素。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据图可知,鸟类排泄的鸟粪堆积、分解,使磷进入土壤。南海诸岛鸟类较多,鸟粪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磷,经过漫长积累,逐渐形成了富磷土壤,C正确,A、B、D错误。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梵净山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少,生态环境好,①④正确;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其纬度低,水热条件好,②正确;贵州梵净山是中国武陵山脉的主峰(2493米),山体高差大,③正确。因此A、B、C错误,D正确。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11.答案:A
    解析:针叶林生长所需的水分比草原、草甸等多,该山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说明北坡降水比南坡多,且北坡为阴坡,气温比南坡低,因此北坡雪线高度低于南坡。A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判读。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纳板河流域位于热带地区,且该地区旱雨季节明显,说明该地区低海拔河谷地区的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即自然带I为热带季雨林带,B错误;当地的纬度较低,不会发育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错误;自然带Ⅱ海拔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自然带I较差,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即自然带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一般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A错误。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自然带I、Ⅱ分别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热带季雨林带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地,其分异规律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A、C、D错误。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性分异规律。云杉林在祁连山南坡低海拔地段混交林中生长更好,是因为在圆柏的遮蔽下有树荫,云杉幼树喜阴,更适合生长,因此是地方性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由前面分析可知,在圆柏的遮蔽下有树荫,云杉幼树喜阴,更适合生长,圆柏改变了光照条件,B正确;种植圆柏对于改变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影响较小,A、C、D错误。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植被的演替。从表中可以看出,云杉最高植株约是圆柏的两倍,云杉15~30岁顶部喜阳、侧面喜阴,30岁以上喜阳,可以推测未来云杉会大大高于圆柏,圆柏光照条件受到了限制,由此喜阳忌阴的圆柏生长缓慢甚至消亡。故B正确,A、C、D错误。
    1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提供土壤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影响土壤的质地,D正确;生物、地下水均不能为土壤提供矿物质,AB错误;人工施肥也不是土壤主要的矿物质来源,C错误。故选D。
    18.答案:C
    解析:陡峭的山崖,地势较高的山顶、山脊,因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会加速地表物质的迁移,土层较薄;地势低洼的山麓低地,常常因沉积物的堆积形成较厚的士层。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答案:D
    解析:采样点③是蔬菜种植,蔬菜神植过程中会有频察的灌溉、翻耕等活动,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散失,导致含水率降低。相比之下,①②是人工恢复林,植被对土壤水分的保持作用更强,减少了水分的散失,所以利用方式的不同是导致含水率差异的主要原因,D正确。题目中明确表示四个采样点的光热水条件相近,意味着地势差异不大,A错误。矿物堆积更多影响的是土壤的肥力、矿物质组成等,对水分含量的直接影响较小,B错误。题目中未给出相关信息表明土层厚度差异是导致含水率不同的原因,且即使土层厚度不同,也不一定能造成如此大的含水率差別,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C错误。故选D。
    20.答案:A
    解析:如果培植年限不同,新培植的人工恢复林可能土壤结构还不够完善,保水能力相对较弱;而培植年限长的,土壤的改良和发育更成熟,保水、保肥等性能可能更好,从而导致土壞性状的差异,A正确。风向一般对较大范围的区域气候和环境有影响,但对于在相近光热水条件下的小范围采样点④②来说,风向不是造成其土壞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B错误。在同一尾矿片区,成土母质通常是相同的,不会因为这个因素导致两个采样点的土壞性状有明显不同,C错误。题目中明确表示四个采样点的光热水条件相近,说明温差不大,D错误。故选A。
    21.答案:A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人工恢复林的容重相对较小,容重小意味着土壤孔随度大,透气性好,所以人工干预再利用改良了土壤透气性,A正确。材料中没有给出关于人工干预导致矿物质含量提高.平衡土壤酸碱度、降解土壤污染物的相关数据或描述,BCD错误。故选A。
    22.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日出前后达到最大值,故A正确;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12:00前后波动最小,故B错误;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整体上上午数值波动相对较大,下午波动相对较小,故C错误;图示中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下午先降低后又有所升高,故D错误。故选A。
    23.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生产中重要的水消耗环节,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在5月份升温速度较快,降水较少,虽光照条件较好,但水分条件较差,植物生长较慢,产生的干物质少,因此水分利用效率值最低,气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故C正确;土壤性质和基因类型不容易改变,是稳定的,故BD错误;植物群落采样数据为单一类草本植物群落,研究过程中,植物群落类型没有改变,故A错误。故选C。
    24.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干物质量,科尔沁草甸从5月份至7月份之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较大,草甸干物质量变化较大,较容易观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故D正确;图示时间段,光照条件变化较小,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较大,故A错误;图示时间段草甸生长速度快,耗水量较大,故C错误;应是植物的郁闭度变化较为明显,不是郁闭度较好,5月份草甸的郁闭度较差,故B错误。故选D。
    25.答案:A
    解析:伊犁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业发展规模扩大,过度传统放牧、草地开垦等会引起草场质量退化,①正确;城镇建设会占用一定的草场面积且对周边草场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这显然不是造成草场质量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全球变暖将会使蒸发和蒸腾作用加剧,使得土壤含水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草场质量退化,③正确;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受损,使得草原有害物种的生境适应度提升,致使生物灾害频发,所以生物灾害频发是草场质量退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26.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1300—1500m之间生物灾害的危害总面积总体上相较上下海拔上的小,尤其是鼠害面积处于一个波谷,极有可能受该地坡度的影响,如坡度较小,地势很平缓,土壤水分下渗较多,含水率较高,不利于鼠类动物打洞,使得鼠害危害面积较小,B正确;无法得到海拔越高或越低,生物灾害危害总面积越大或越小,光照亦如此,A、D错误;坡向应该对整个坡面都会产生影响而不是局地区域,C错误。故选B。
    27.答案:C
    解析:据图草原鼠害危害面积有两块集中区,分别是在海拔900—1300m和1700—2100m的区间,由于伊犁河谷草原广布,草原类型丰富,地势高低悬殊,海拔较低区(900m以下)草原被人造地表侵吞或被开垦农田现象明显,激烈的人地矛盾侵扰这一范围内草原,人工干预较强,生物灾害不突出;海拔较高地区草原生境脆弱,该区域高寒,生活资料较少,较高的海拔造成的高寒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和入侵物种有较强的阻断力,鼠害不突出,①正确,②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
    28.答案:C
    解析:据表分析可知,相较于盐碱沙地,普通沙地的芦苇中年植株龄级为35株,龄级为39株,约占植株总数的48%,故普通沙地的芦苇中年植株占比大;盐碱沙地的芦苇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低于普通沙地,因而盐碱沙地的芦苇,植株更矮更纤细;计算可知盐碱沙地的芦苇植株总数为373株,远大于普通沙地芦苇总数(154株),可见盐碱沙地的芦苇更适应盐碱的生境。
    29.答案:D
    解析:据材料分析可知,盐渍生境下芦苇的叶生物量显著低于普通沙地,说明芦苇的叶片面积较小;此盐碱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芦苇叶片面积小,可以减少水分流失,为植株生长保存水分。
    30.答案:B
    解析:据表分析可知,盐碱沙地的芦苇植株总数多,自I龄级至龄级植株数量逐渐减少,属于增长型,且盐渍生境芦苇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少,更适应盐碱的生境,故未来盐碱地芦苇呈稳定甚至旺盛发展的趋势;普通沙地的芦苇植株总数远小于盐碱沙地,且中年植株占比大,幼龄植株占比小,说明未来普通沙地的芦苇会因幼苗数量少,而出现衰退现象。
    31.答案:特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缓慢增加;灌—草复合系统总碳储量在1970-1990年显著增加,在1990—2018年缓慢增加。原因: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引起的总碳储量变化与植被群落的演替有关,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后,植被群落由以草本为主转变为以灌木为主,总碳储量变大。
    解析:在分析盐池县1958—2018年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和人工灌丛化的灌—草复合系统的总碳储量变化特点时,需要分别描述其随时间变化的状况(提示:关键词可参考持续上升、持续降低、先增后减、先减后增等)。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后会出现植被群落由以草本为主转变为以灌木为主的现象,植被群落的演替导致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变大。
    32.答案:(1)气温呈上升趋势;白天(最高温)升温速度快;夜晚(最低温)升温速度慢;气温日较差增大。
    (2)气温升高,无霜期延长,植物生长期提前;冰雪和冻土融化时间提前,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返青期提前。
    (3)临近植被返青期(4月下旬),最高温升高,会使白天蒸发量增大,土壤水分不能满足植被返青需求;最低温升高,既能减少夜晚出现冻害的可能性,又能提供较多的冰雪融水,提高土壤含水量。
    (4)认同,返青前气温升高,植被返青期提前,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裸地减少,沙源地面积缩小。
    不认同,返青前降水减少,积雪量少;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提前,蒸发量增大;裸地增多,沙源地面积扩大。
    解析:
    33.答案:(1)(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维加岛受西风带控制,)拉南位于岛屿东北侧,避风条件好;距海洋近,便于欧绒鸭觅食和带领雏鸭下海;沼泽湿地植被生长繁盛,筑巢原料充足。
    (2)提供隐蔽、安全的栖息地,抵御(贼鸥、北极狐等)天敌;提供醒目的标志,降低寻找巢穴收集羽毛的难度;使巢穴里的羽毛免受风吹雨淋。
    (3)以天然欧绒鸭的羽毛作为原料,品质高;维加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严格,产量受限;搭建巢穴、收集羽毛等环节工作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产地位置偏远,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高。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维加岛位于极圈附近,处于西风带与副极地低压带的过渡地带,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维加岛受西风带控制,风力大,拉南位于维加岛岛屿东北侧,避风条件好;拉南离海较近,便于欧绒鸭觅食以及带领雏鸭下海学习捕食;读图可知,拉南附近有沼泽湿地,植被种类丰富,筑巢的原材料多。
    (2)相对于欧绒鸭巢,人类搭建的小型“房屋”,更为坚固,对欧绒鸭而言能抵御天敌,增加安全性;对人类活动而言,便于搜集与保护羽毛。
    (3)维加岛羽绒产品价格昂贵的原因可以从产量低、品质高、生产和运输成本高等角度分析。维加岛羽绒产品以天然欧绒鸭的羽毛作为原料,原料品质高;维加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羽绒收集与生产受到严格规范限制,产量受限;搭建巢穴、收集羽毛等环节工作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产地位置偏远,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高。
    树种
    适宜海拔
    最大值株高度
    习性
    青海云杉
    温带1600~3800m
    <23m
    15岁以下幼树喜阴,15~30岁顶部喜阳、侧面喜阴,30岁以上喜阳;生长缓慢,耐寒忌涝,耐旱耐瘠薄,喜中性土壤
    祁连圆柏
    温带2600~4000m
    <12m
    适应性强,喜阳忌阴,喜冷耐旱,生长速度快
    采样点
    利用方式
    表土含水率(%)
    容重(g/cm³)
    地表水渗漏速度(mm/min)

    人工恢复林
    13.03
    1.23
    7.16

    人工恢复林
    10.24
    1.21
    7.72

    蔬菜种植
    8.26
    1.16
    6.68

    尾矿堆积
    18.41
    1.35
    1.61
    植株年龄
    类别
    I龄级
    Ⅱ龄级
    Ⅲ龄级
    Ⅳ龄级
    V龄级
    Ⅵ龄级
    盐碱沙地(株)
    103
    82
    80
    50
    43
    15
    普通沙地(株)
    18
    29
    35
    39
    23
    10
    山顶或山脊处的强风、较低的气温、贫瘠且薄的土壤不利于森林的发育,林冠层致密、低矮、侧枝扭曲
    A正确
    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植被光合作用,植被应该生长更好
    B错误
    该地位于广东省的石门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并不干冷
    C错误
    山顶或山脊处的土层较薄
    D错误
    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A错误
    南海诸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较低
    B正确
    植物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盐度的影响较小
    C错误
    岛屿面积小,所以岛上各地距海均较近
    D错误
    梵净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
    A错误
    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但主要目的不是发展旅游业
    B错误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说明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C正确
    建立自然保护区具有科普教育意义,但主要目的不是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D错误

    相关试卷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乡村与城镇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乡村与城镇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的意义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的意义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