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精品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78315/0-17268740382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不懂就要问》精品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78315/0-1726874038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展开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简介其生平事迹,导入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伟人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谁能帮我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事迹?(学生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并圈出生字新词。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学习“背、圈、挨”这几个多音字时,注意不同读音的不同意思,以及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情况;学习“诵、戒、厉、呆”时,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指导归类识字。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示例:(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孙中山)不怕挨打,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不懂就要问,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方法拓展:我们在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出自己感到新鲜的词句。
2.小组讨论圈画的词句并交流感到疑惑的地方。
3.集体汇报展示,品析美文,答疑解惑。
(1)什么叫“私塾”?“私塾”的教学与现在的学校教学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相机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重点句。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通过找反义词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造句运用。)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通过朗读体会“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的。联系实际,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是怎样的?)
过渡:是呀,老师会责怪我吗?会训斥我说这是与课本无关的内容吗?会责骂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吗?会发现我听讲时偷偷开小差了吗?会因此而惩罚我吗?所以,我才要“壮着胆子”问。而孙中山呢,他也是怕被老师训斥,怕被老师打呀,况且这之前还没有一位同学敢向老师提问呢!这种明知道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提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呀!
(3)当孙中山提问以后,先生和同学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从第3~6自然段中找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说一说。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重点句。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摇头晃脑”可以做动作进行理解。“鸦雀无声”可以利用描述或造句来领会。“霎时”表示时间很短,一瞬间、一刹那的工夫。)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拿着戒尺”“厉声”来体会先生的严厉。“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背诵得很流利,他十分聪颖善学。)
方法拓展:写同学、先生前后反应的变化,这是一种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认真、执着的态度。
(4)孙中山是怎么回答同学们的问话的?从他的回答中你有哪些感悟?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重点句。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引导学生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提出质疑:“不懂就问”是不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马上问呢?学生自由表述。)
4.观察课本插画,指导朗读。
预设: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明确:(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自由讨论: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学习经验分享给同学们?
3.指名发言,教师相机总结归纳。
4.指导学生摘抄、积累格言。选一则自己喜欢的读书格言,做成书签勉励自己。
示例:(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3)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4)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小练笔。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勤学好问的精神。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不懂就要问》是本册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从内容上说,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低于精读课文,只要能够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即可。从方法上说,主要靠学生自己把握课文内容,并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习得一些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设计时,我主要运用了三个策略。
一、质疑启思。小学中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在培养中,因此我提出的问题大致是按照课文顺序来的,反映在“自主学习卡”中,首先便是从“私塾”与现代教学方式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确背景,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连续提出了几个重点问题,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点拨指导,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检查读书的效果。此外,不单单我来提问,我还鼓励同学们自己质疑。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激发了学生钻研的乐趣。学生为寻找问题而绞尽脑汁,老师则从说教中解脱出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而这也恰好契合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实践运用。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学校”甄选出来的,不管是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是对课文中心的把握,都能够很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适当进行语言的运用活动,如造句、用课文中的词句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等等。再就是围绕让学生有“新鲜感”的词句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基本上都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能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朗读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是教学要求,我认为它也是帮助学生领会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本课的心理活动、人物语言较多,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朗读时,学生抓住了先生的“严厉”、同学们的“不敢”、孙中山的“壮着胆子”,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声音表演。借由这种表演情境,学生自然体会出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和方法。教学目标
1.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重点)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要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重难点)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重点)
统编版(2024)不懂就要问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a href="/yw/tb_c145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不懂就要问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教学解读,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5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生字认读,死记硬背,不懂就问,学贵有疑,能力提升,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a href="/yw/tb_c145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要求,预学汇报,巩固字词,明确学习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交流看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633f99c0b075e38f5ace03cbecdd91f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