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不懂就要问》名师精品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不懂就要问》名师精品教案第1页
    《不懂就要问》名师精品教案第2页
    《不懂就要问》名师精品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不懂就要问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不懂就要问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教学解读,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本教学解读
    《不懂就要问》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本里的意思,不怕先生责罚,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故事简单,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体会孙中山可贵的求知精神。
    1.关注阅读提示。
    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略读课主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把从精读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本课第一次出现“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提示了阅读的方式,“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提示了阅读的内容和指向。在正式学习前,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是极为重要的。
    2.明确略读方法。
    课后两个学习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的两个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按要求进行。初读时,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教学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查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聚焦“孙中山与众不同”这一核心观点交流体会。
    3.识字写字。
    本课为略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字。在12个要求认读的字中,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要进行强调。“背、圈”是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从字义的理解上进行区分,通过组词来读准。“挨”在本课中不作为多音字出现,但“挨打”学生容易读错,因此也要进行强调。
    “诵、例、段、糊、涂、呆、戒、厉、楚”可以结合文章理解进行随文识字。
    4.理解运用。
    本课故事简单,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在找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时,放手让学生在文中圈找,然后全班交流。“私塾、照例、要时、鸦雀无声”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猜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来理解。“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这样的场景,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再通过朗读理解。“戒尺”一词可以通过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本文的难点是孙中山说的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可通过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品味同学们的反应和先生态度的转变来理解。理解在那个时代,孙中山能够说出“不懂就要问”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对于本课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像“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样的句子,亦可引导学生将其积累在书签等处,作为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私塾、戒尺”等词语,想象那个时代学生读书的场景,表达自己的感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孙中山为了弄懂知识而不怕挨打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了解课型,明确要求
    1.走近人物,了解功绩。
    出示孙中山照片和《新三字经》节选:孙中山,倡共和,废帝制,载史册。
    简单了解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孙中山先生带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王朝,他为了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领导的革命活动虽然遭受多次失败,但他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推动了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2.关注课型,了解学法。
    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是第一次学习略读。略读课文该怎么读?课文提示了两大法宝。这两大法宝在课文什么地方?
    提示:两大法宝在课后“泡泡”提示里,一是“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二是“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3.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要点:(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2)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块二 聚焦“事件”,交流看法
    1.认识生字。
    (1)多音字:背、圈。
    提示: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背”,读作“bēi”时,可以组词“背着”“背包”等,读作“bèi”时可以组词“背书”“后背”“背心”等;“圈”,读作“quān”时,可以组词“圆圈”“圈子”等,读作“juàn”时,可以组词“羊圈”“猪圈”。
    (2)容易读错的字:挨。
    提示:不用当作多音字来讲,通过反复朗读来加深印象。
    2.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可结合二年级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的方法,来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不要过高,学生能基本说清楚就可以。
    如: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先生只让学生背书,不讲书中的意思。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就壮着胆子请先生给他讲书里的意思。同学们吓呆了,先生也厉声质问他是否已会背。看着能熟练背诵的孙中山,先生收起了戒尺,详细讲了书中的道理。同学对孙中山冒着挨打的风险提问表示不解,孙中山认为为了弄清楚道理,挨打也是值得的。
    (2)借助方法,同桌互讲。
    3.再次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与众不同?在书上做好标记,用简单的词语概括。
    提示:孙中山有三点与众不同:一是学习出色,同学们还在摇头晃脑地念书,孙中山却早就可以流利背诵;二是求知欲强,“先生听了,连连点头”,但孙中山却不满足于糊里糊涂地背;三是敢于提问,孙中山为了弄清道理,虽然害怕却还是壮着胆子提问。
    4.借助活动,走进人物内心。
    活动设计:设计“最佳读心王”活动,体会孙中山的求知精神。
    步骤一:请学生从“孙中山、同学、先生”这几个人物中选一个角色,提一个和孙中山有关的问题
    步骤二:把问题进行归纳梳理。
    步骤三:问题提出者面向全班提问,其他同学书写关键词,用亮题板的形式进行回答。
    步骤四:交流讨论,感悟并明确孙中山先生的求知精神,评出“最佳读心王”。
    提示:要引导学生比较自己和同学的回答有什么异同,思考谁的回答更贴近人物的心理;
    在口头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完整性。
    问题及回答示例如下:
    板块三 聚焦“新鲜”,交流感受
    1.找有新鲜感的词句。
    (1)有新鲜感的词语。
    私塾:古时候的学校。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
    (2)有新鲜感的句子。
    ①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提示:读书咿咿呀呀像唱歌,和现在对学生的读书要求“不拖音、不唱读”完全不同;现在老师都会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前竟然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②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提示:现在老师鼓励学生提问,以前提问竟然都要“壮着胆子”
    ③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提示: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问,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以前,却是离经叛道的。
    ④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提示:向先生问问题竟然要挨打;孙中山冒着挨打的风险也要问问题。
    2.交流反馈。
    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理解。
    3.再读读这些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读了这些词语和句子,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感受?
    板块四 联结生活,回应故事
    1.联结生活。
    回忆自己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经历,用一小段话写下来。尽量让词句有新鲜感。
    2.积累语言。
    在书签上认真抄写“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把它作为提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三、教学资源链接
    拓展阅读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三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固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问题
    回答
    “孙中山,先生听了你的背诵连连点头,可见他很满意,为什么你还要问问题?”
    提示:因为“我”觉得糊里糊涂地背书没有什么用。
    “同学们,孙中山向先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被吓呆了?”
    提示:先生从来都不讲意思,也从来没有人敢问问题,孙中山这一问,肯定要被先生责罚了。
    “先生,您一开始厉声问孙中山,为什么后来却摆摆手让他坐下,并且认真讲解意思了呢?”
    提示:从来没有学生向我提问过,我想等他们长大总归是会懂的,不用着急。刚才孙中山向我提问,我以为他要捣乱,所以厉声问他,没想到他一字不漏地背出了那段书,看来是真的很想弄清楚书里的意思,所以才讲给大家听。
    “先生,你教书,为什么只让学生背诵,而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提示:书中的道理,我想学生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的。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教学解读,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习作:猜猜他是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习作:猜猜他是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教学解读,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生字认读,死记硬背,不懂就问,学贵有疑,能力提升,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