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旨在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培养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注意文中的特殊表达,将自主学习与相互交流结合起来,从课内阅读往课外阅读拓展。对习作部分,教师要找准定位,重在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有兴趣写,有信心写,应尽量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学生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习作学习,实现与二年级写话的自然衔接、平稳过渡。
教材分析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边疆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很高兴和大家共同踏上新的语文之旅!在旅途开始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那些自己看到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照”下来放到我们的摘抄本上,大家随时比一比,看看谁是“最佳摄影师”,好吗?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准备摘抄本。大家还可以好好给它打扮打扮哟!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第一单元的学习了。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课文内容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和学习生活。我们今天的第二个任务就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也是我们第一单元的重点学习任务。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我国民族的图片或视频等,展示多彩民族。利用课后资料袋,补充介绍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提示:可提前布置学生制作民族头饰或搜集资料,选学生代表完成民族介绍。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教学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识字方法:学习“艳、静、粗”这些生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坝、绒、洁、凤”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注意对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进行区分并组词。指导归类识字、积累。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晨、汉、艳、服、装、静”等,指导生字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评价朗读情况,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相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鲜艳、绚丽多彩”等,顺势完成“鲜艳的服装”等短语归类识记。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逐段圈画每一段的主要信息。
提示: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什么+怎么样”的方式圈画。
(2)出示填空,交流完成: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
(3)顺势集体完成结构层次划分。(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自然段。)
4.组织朗读比赛,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来。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课后思考题:这是一所 的小学,我是从文中 这一句里感受到的。
过渡: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们觉得这所学校怎么样?大家可以跟我们自己的校园生活比一比,找一找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之处。比如说我们穿的服装、学校的环境、使用的教具、学生们的活动,等等,有哪些不一样呢?你觉得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呢?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也可以摘抄课外你觉得“新鲜”的词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
文
大青树下的
小学
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边朗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找出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能说一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2-3课时
花的学校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诗人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想象画面,入境朗读,体会把花当作人写的好处;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情境中仿写句子。
2课时
不懂就要问
本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要表达看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1-2课时
口
语
交
际
我的暑假生活
说一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讲经历的事时,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
选择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懂得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
1课时
习
作
猜猜他是谁
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介绍某位同学;注意行文格式。
2课时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观察、发现一些成语的构词特点;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重音;运用对新鲜词句的感悟,学会取名字;积累古诗。
2课时
词句段运用
积累带有身体部位名称的成语,练习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试着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日积月累
背诵并积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重难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难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生字认读,读准字音,情景朗读,感知文本,课堂展示,学写生字,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字词,展示导入,课文赏析与交流,展示分享,表达练习,感悟体验,推荐阅读,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