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教学设计
展开1.物理观念:
(1)了解声音的研究对音乐和建筑的影响。
(2)知道超声和次声及超声与次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噪声及其来源,知道如何控制和减弱噪声。
2.科学思维: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音乐、建筑与声音。2.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
教学难点:1.超声和次声在生活和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利用波形图区分乐音与噪声。
多媒体、示波器等。
一、情景引入
为什么美妙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为什么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声音与音乐
播放一些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如热烈奔放的《丹凤朝阳》、缠绵凄凉的《苏武牧羊》、舒缓柔和的《月光曲》、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等,让学生从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结合课本,让学生了解声音与音乐的关系。
探究点二:声音与建筑
介绍有关声音与古代建筑图片资料,介绍现代建筑中采用吸声材料、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方式,增强音响效果及学习所涉及的声学知识。
思考:在秋游时,你站在大山之间大喊一声,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多次再现,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声音发生了多次反射。
阅读教材P43“双耳效应”的内容,了解双耳效应。
探究点三:超声与次声
介绍超声和次声的有关资料,了解超声、次声的特点、应用以及次声的危害等。
阅读课本P44,思考下列问题。
(1)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
(2)超声和次声的定义?
(3)超声和次声的特点、应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
(1)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
(2)把振动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作超声;把振动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作次声。
(3)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能够传递信息,可以用声呐来判定物体的位置、特征、超声诊断及超声盲人探路等。超声波作为一种能量形式,能够传递能量,可进行工业超声处理加工(如清洗、焊接、钻孔和粉碎),超声医疗,超声处理种子等。次声波能预测地震、台风: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时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教师播放一些关于超声和次声应用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探究点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感受噪声
课前收集或录制一些噪声,如: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自由市场里嘈杂的声音、电锯声、鞭炮声等。
2.什么是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利用波形图区分乐音与噪声
根据下图中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C。
4.认识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1)噪声的来源: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2)人所处的理想声音环境是白天不高于55 dB,夜间不高于45 dB。超过70 dB,人就会心烦意乱,神经紧张,导致学习与工作的效率下降。若长期在80~100 dB的声音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听觉就会迟钝,甚至耳朵变聋。噪声还能诱发多种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阅读教材P45第三段内容,了解我国在噪声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
5.介绍噪声监测器
6.寻找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噪声产生和传播的过程,即声源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听到声音。
减弱方法:消声、吸声和隔声的方法控制和减少噪声。
7.实际生活是怎样控制噪声的?
例: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或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例:在高架道路和住宅区内设置隔音板和种草、植树。
例: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装有吸声材料或让工人戴上消音耳塞。
板书设计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声音与音乐
2.声音与建筑
3.超声与次声
(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2)超声与次声的特点及应用。
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乐音和噪声的概念及区别。
(2)噪声的波形图。
(3)噪声来源、强弱等级及其危害。
(4)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控制噪声。
本节课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可通过播放录像等方式把学生引领入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中,录像能给人以真实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分析、归纳出各知识点。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预测在各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捕捉亮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5.2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26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2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5.1 物体的质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26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1 物体的质量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4.2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259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2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