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解析版).docx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原卷版)第1页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原卷版)第2页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原卷版)第3页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解析版)第1页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解析版)第2页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7 《拟行路难》(其四)-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27《拟行路难》其四原卷版docx、专题27《拟行路难》其四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默写闯关
    (一)挖空练习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南北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 )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 )( )不敢言。
    附:记忆导图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南北朝〕
    1.作者为何而愁?仕途坎坷,怀才不遇
    2.诗人如何写愁?
    借物比兴: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互文: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反问: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诗人如何解愁?借酒消愁 悲歌断愁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二)情境默写
    1.《拟行路难(其四)》中,“(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
    2.《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 ),( )?”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
    3.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写备感压抑、满腹痛苦不能言的名句是:“( )?( )。”
    二、阅读闯关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下列选项中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照以水流四方比喻因出身而贵贱不同,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的黑暗。
    B. “行”“叹”“坐”,鲍诗用三个词描写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的状态。
    C. 李白面对清酒珍馐无心进食,因为挂念着跋山涉水,去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
    D. 李诗反复出现“行路难”,并提出路在何方的疑问,表现了诗人的彷徨和痛苦。
    2. 李诗从情感到技巧都对鲍诗有所借鉴,也有所创新,请简要分析。
    (二)教考融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来
    李 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②。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③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④,恨血⑤千年土中碧。
    【注】①络纬:名叫纺织娘的小虫。②寒素简陋的院落,也指清贫的人。③香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④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⑤恨血:《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诗人以“壮士”自称,表达了高标自许的情怀,一个“苦”字,为全诗诗眼,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纺织娘的啼叫声声入耳,衬托出秋日夜晚的荒寒冷寂,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C. 诗人担心自己用竹简辛苦写成的书受人嫉妒而遭毁坏,因为像蠹虫一样粉噬贤者的坏人太多。
    D. 诗人的思想在这样枯寂黯然的夜里被牵扯着,他的肚肠都快要因此而愁直了,悲情溢于言表。
    2. 请参考情感抒发、手法技巧和意境风格三个角度,谈谈本诗和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八首(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②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汉代的金日磾和张汤家族。自汉武帝到汉平帝,金家七代为内侍,张汤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六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蹑”“沉”两个字有力地凸显了“世胄”和“英俊”截然不同的处境。
    B. 中间四句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已久。
    C. 最后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引用金日磾、张汤、冯唐的典故,内容由个别而至一般,并照应题目。
    D. 这首咏史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汉代史实来抒发诗人对晋朝现实的感慨,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4. 诗歌开头四句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它们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节选)
    李颀①
    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
    虽沾寸禄巳后时,徒欲出身事明主。
    柏梁赋诗不及宴,长楸走马谁相数?②
    敛迹俯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
    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兴来逸气如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
    别离短景何萧索,佳句相思能间作。
    举头遥望鲁阳山③,木叶纷纷向人落。
    【注】①李颀是唐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曾做过新乡县尉,因久不升迁,便愤而辞职,其从弟墨卿赠其送别之词,诗人作此诗以答之。②柏梁赋诗,传说汉武帝建成柏梁台后,下诏郡守一级的大臣能作七言诗的,可上台和皇帝联句赋诗。长楸走马,语出曹植诗句,指富贵之家子弟的放荡闲游生活。③鲁阳山:即鲁阳关,诗人出行必经之地。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概括叙述了诗人自己仕途的不得志,空有为国效力之心,自谦中不乏有嫌官小的牢骚。
    B. 五、六两句运用典故,述说自己地位卑下,为人轻视,表明自己仕途失意不是由于才疏学浅。
    C. “心自甘”与鲍照《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一样,都是作者认清现实之后表现出的旷达。
    D. “兴来”两句对从弟的诗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文思如千里长江奔腾入海时那样汪洋恣肆。
    6. 诗歌最后两句历来被人称赞,请从表现手法角度简要赏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黄鹤矶
    (南朝)鲍照①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②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③。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注]①鲍照,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刘宋大明六年秋,他随刘子顼赴荆州任所,途中登黄鹤矶。②夏,指夏水。③传说郑交甫于汉皋台遇二女,二女佩两大珠,交甫求得其珠,不久珠与二女皆不见。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落”二句视听结合,写出一派肃杀萧条的暮秋景象,境界开阔而又苍凉。
    B. “商”是五音之一,从语境看,“商弦”音调高亢而悲凉,很切合诗人的心境。
    C. “适郢”二句以对偶的形式概括交代了随友赴任荆州的行程,语言十分精练。
    D. 诗人最后倾诉,尽管旅途中衣食无忧,但仍然无法消除心中之忧,情味深沉。
    8.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在表达的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效果上各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一
    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注]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注]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凸显四件器物的精妙绝伦,五彩缤纷,先声夺人。
    B. 五六句写出红颜难驻、岁月迟暮,这一人生的悲哀不为美酒、雕琴消解。
    C. “裁悲”“减思”体现了作者对人们的劝慰,即要懂得节制和排遣悲伤。
    D. 本诗承接处自然妥帖、转折处突兀峭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心理。
    2. 请简述诗歌最后两句的作用。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②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样子。②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为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困难和离情别意。本诗仿照《行路难》而作。
    B. 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C.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D.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4. 对比本诗与《拟行路难(其四)》情感、手法上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十四)
    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注]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能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注] 窅窅,yǎ yǎ,遥远。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白首”与“少壮”相对照,“不得还”与“从军去”相呼应,表现老兵流离在外、白首难归的悲惨命运。
    B. 三、四两句,以“窅窅”形容驻地离故乡遥远,以“日夜隔”表明离乡之久,“音尘断绝”四字则写足了老兵对故乡日思夜念的原因。
    C. “将死”两句,写出老兵设想自己将客死异乡,却无法在死前与妻子再见上一面,突出了老兵归乡无期的绝望之情。
    D. 最后两句,老兵感叹自己身世坎坷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将心头无尽的愁思化为长长的慨叹,悲伤中蕴涵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6. “朔风”四句是如何表现思乡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十五)
    (南朝)鲍照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注]鲍照,出身卑贱,曾侍奉多位国君或诸侯但一直不被重视,最终于乱军中遇害。柏梁台,汉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门内。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开头连用两句“君不见”,通过古今对比,将如今清冷荒凉的景象与昔日的太平盛世形成了鲜明反差,怀古伤今。
    B. “歌妓舞女”是指蓄养于宫中的女乐,“今谁在”表明如今灯红酒绿的生活不复存在,这句诗表示帝王享乐的生活不能持久。
    C. 第四句一个“徒”字表示枉费心机,一个“我”字借宫女的口吻显得颇为冷竣,这句诗讽刺了当时世上追逐名利的奔竞之徒。
    D. 尾联中“黄垆”即黄泉,诗人认为纵使不追求世俗名利,也不应随酒逐乐、得快乐时且快乐,不要等到死时再空自叹息。
    8. 有观点认为,本诗过于侧重表达的自我悲观的消极情感,对此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酌


    相关试卷

    专题22 《无衣》-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22 《无衣》-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22《无衣》原卷版docx、专题22《无衣》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静女》-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21 《静女》-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21《静女》原卷版docx、专题21《静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礼运》-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14 《礼运》-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14《礼运》原卷版docx、专题14《礼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