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元素和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O)=16 Ar(Na)=23 Ar(S)=32 Ar(Cl)=35.5 Ar(Ca)=40 Ar(Cr)=52 Ar(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按对应的题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1. 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择笔刻字B. 燃脂制墨C. 裁剪宣纸 D. 砚台研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择笔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燃脂制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选项符合题意;
C、裁剪宣纸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砚台研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态氮B. 加碘盐C. 食用醋D. 高钙奶
【答案】A
【解析】
【分析】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
【详解】A、液态氮只含氮气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选项正确;
B、加碘盐含有盐、碘,不属于纯净物,B选项错误;
C、食用醋含有醋酸、水,不属于纯净物,C选项错误;
D、高钙奶含有水、蛋白质、油脂、钙的化合物等物质,不属于纯净物,D选项错误。
故选:A。
3. 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B. 茶油C. 蔗糖D. 泥沙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错误;
B、茶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D、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错误;
故选C。
4. 某运动功能饮料含有下列营养素,其中主要用于补充能量的是( )
A. 水B. 矿物质C. 葡萄糖D. 维生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属于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属于油脂)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矿物质、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故选C。
5.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生成的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 CO2B. H2OC. O2D. N2
【答案】C
【解析】
【详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氧气能供给呼吸。故选C。
6. 对于认识原子基本结构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牛顿B. 诺贝尔C. 拉瓦锡D. 卢瑟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故错误;
B、诺贝尔做出了发明炸药等贡献,故错误;
C、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故错误;
D、卢瑟福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人类认识原子结构作出巨大贡献,正确。
故选D。
7. 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MgOB. CaCO3
C. NaHCO3D. Al(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MgO属于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此选项正确;
B、CaCO3属于盐,此选项不正确;
C、NaHCO3属于盐,此选项不正确;
D、Al(OH)3属于碱,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8. 某科技团队设想利用物质溶解时的降温效果,打造无电力冷却系统,他们选择的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NH4NO3B. NaOHC. NaClD. Mn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符合题意;
B、NaOH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MnO2难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氧元素和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原子质量不同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D. 质子数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所以氧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综上所述:选择D。
10.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步骤①B. 步骤②C. 步骤③D. 步骤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加热时碳酸分解,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所以实验中不合理的步骤是步骤3,故选C。
11. “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B. CO还原Fe2O3时先通CO再加热
C.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食用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有害人体健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CO还原Fe2O3时先通CO再加热,以防加热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时发生爆炸,此选项符合题意;
C.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 水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水是常用溶剂,能溶解所有物质
C. 电器着火时可以用水直接浇灭D. 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气体是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选项错误;
B、水是常用溶剂,但水不能溶解所有物质,如碳酸钙不溶于水,B选项错误;
C、电器着火时不可以用水直接浇灭,否则容易触电,C选项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D选项正确。
故选:D。
13. 某化肥厂将一种化肥和尿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成为复合肥,该化肥不可能是( )
A. KClB. C. NH4NO3D. K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尿素CO(NH2)2和KCl中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尿素CO(NH2)2和【Ca3(PO4)2】中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C、尿素CO(NH2)2和NH4NO3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D、尿素CO(NH2)2和K2CO3中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据《自然》报道,锿只能通过专门的核反应堆微量生产。锿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锿属于非金属元素B. 一个锿原子的质量为252 g
C. 锿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9D. 锿在自然界以单质形态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锿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
B、由锿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锿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而不是锿原子的质量,故B不正确;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锿原子的原子序数为99,则质子数为99,核外电子数为99,故C正确;
D、锿只能通过专门的核反应堆微量生产,则锿在自然界不是以单质形态存在,故D不正确。故选C。
15.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家庭电路中用铜丝作导线—单质铜具有导电性
B. 干冰制造舞台云雾—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生石灰做干燥剂—CaO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D.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a(OH)2能与酸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家庭电路中用铜丝作导线,单质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说法正确;
B、干冰制造舞台云雾,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成水雾,制造舞台云雾,说法错误;
C、生石灰做干燥剂,CaO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可用走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说法正确;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Ca(OH)2能与酸中和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B。
16. 下列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氨气的化学式为NH3不是NH4。即该反应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够实现,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即该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实现,B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2(SO4)3,不是FeSO4。即该反应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够实现,C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常温条件下高锰酸钾不能分解。即该反应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够实现,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17. 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现象或效应,由此来判定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A. 通过酚酞变红色确认无色溶液的碱性
B. 通过H2O分子模型认识H2O分子结构
C. 用pH计的数值变化来确定酸碱中和是否恰好完成
D. 向软瓶中加入CO2和NaOH,依据形变判断能否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通过酚酞变红色确认无色溶液的碱性,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合题意;
B、通过H2O分子模型认识H2O分子结构是模型法,故B符合题意;
C、用pH计的数值变化来确定酸碱中和是否恰好完成,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不合题意;
D、向软瓶中加入CO和NaOH,依据塑料瓶的形变判断能否反应,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8. “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涉及到Na2CO3、NH4Cl、NaCl等物质,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CO3、NH4Cl、NaCl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除去NH4Cl中混有的少量NaCl,宜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 40℃时,将25克NH4Cl溶于50克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D. 40℃时,将Na2CO3溶液升温和降温都会降低溶液浓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氯化铵、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若氯化铵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铵,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9g,则5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则将25克NH4Cl溶于50克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最大,升温和降温时,溶解度均减小,则将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会使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但由于碳酸钠溶液可能没有饱和,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9. 在如图所示点滴板的①~⑥孔穴内分别放有①铁片;②铜片;③铁片;④酚酞溶液;⑤小苏打溶液;⑥ 溶液,向①中滴加 溶液,其他孔穴滴加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滴板的六个孔穴中无明显现象的是实验①②④⑥
B. ⑤中发生的反应为
C. 由实验①②可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D. 将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硫酸,仍会产生同样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中滴加硫酸锌溶液,锌比铁活泼,铁和硫酸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③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④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明显现象;⑤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俗称,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⑥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无明显现象,故点滴板的六个孔穴中无明显现象的是实验①②④⑥,符合题意;
B、⑤中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①中滴加硫酸锌溶液,铁和硫酸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铁活泼,②中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无法探究锌、铜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D、将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硫酸,②中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③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④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⑤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⑥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产生白色沉淀,故⑥中现象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加热后充分分解所得剩余固体为Na2CO3,常用于制作糕点、馒头的发泡剂。某同学为探究发酵粉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他取样品20.0g,用下图实验步骤进行探究(假设样品中除NaHCO3之外的其他成分加热不发生变化,也不与盐酸反应,直接进入固体B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热产生CO2的质量为3.1g B. 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7.5g
C. 固体B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85g D. 发酵粉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0%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热产生H2O和CO2的质量为20.0g-16.9g=3.1g,故A判断错误;
B、设加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解得x=5.3g,则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5.3g,故B判断错误;
C、由D分析可知,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为16.8g,杂质的质量为20.0g-16.9g=3.2g,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固体B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4.9g-3.2g=11.7g,故C判断错误;
D、分析,,,则可得如下关系,设发酵粉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z,,,z=16.8g,则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故D判断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豆腐是历史悠久美食。制作过程中需用到:①水;②铁刀;③黄豆;④氯化镁;⑤有机玻璃塑料隔板等。请依据其主要成分用序号进行填空。
(1)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
(2)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
(3)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
(4)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④ (2)⑤ (3)③ (4)②
【解析】(1)氯化镁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④;
(2)有机玻璃塑料属于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填:⑤;
(3)大豆种子中富含蛋白质,故富含蛋白质的是黄豆,故填:③;
(4)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填:②。
22. 嫦娥五号取回月壤样品。学习小组查得资料:嫦娥五号登月前,中科院研制模拟月壤,替代月壤进行月球探测的地面试验。模拟月与月壤中各成分的含量如图所示:
(1)月壤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Cr2O3中,Cr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Cr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3)月球处于超高真空环境,保存月壤样品时要避免接触的物质是___________ (填一种)。
(4)根据图中信息,中科院研制模拟月壤时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填一条)。
【答案】(1)二氧化硅
(2)①. +6 ②.
(3)氧气##O2
(4)模拟月壤成分与月壤成分一致(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月壤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二氧化硅;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反应物CrO3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Cr的化合价为+6价;Cr的质量分数=;
(3)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月球处于超高真空环境,保存月壤样品时要避免接触的物质是氧气(O2);
(4)根据图中信息,中科院研制模拟月壤时考虑的因素是模拟月壤成分与月壤成分一致。
23. 露营已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下图是露营常用的几种用品。
(1)户外净水器中的碳纤维滤芯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露营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______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卡式炉是露营烹饪食物常采用的热源。炉中的小型燃料瓶中加压储存有液态丁烷(C4H10)。打开开关时,液态丁烷汽化喷出,其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
(4)自热米饭的发热包接触水就会放出大量的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写出产生热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过滤难溶性的杂质、吸附色素和异味
(2)有机物
(3)压强减小,丁烷分子间间隔增大
(4)
【解析】(1)碳纤维滤芯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同时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还起到了过滤难溶性的杂质的作用,故作用为:过滤难溶性的杂质、吸附色素和异味;
(2)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
(3)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液态丁烷加压储存于小型燃料瓶中,打开开关后,压强减小,丁烷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丁烷汽化喷出;
(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方程式为:。
24. 造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北宋诗人曾对“敲冰纸”写下“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的赞美诗句。下图为其中的举帘操作示意图。
(1)“寒溪”是制得质量上佳纸张的重要原因。因为冬天气温低,水中可溶性杂质溶解度变___________。
(2)“楮”指树皮,树皮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选填“淀粉”或“纤维素”)。
(3)“帘”是带筛网的捞纸工具,“举帘”工作原理与实验室中________(填一操作名称)相似。
(4)古代造纸工艺中常加入“碱液”蒸煮,有利于脱胶和分散纤维,你认为可能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食盐水B. 草木灰水C. 食醋D. 泥水
(5)人们常喷洒二乙基锌[Zn(C2H5)2]溶液来保护纸质文物。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乙烷(C2H6)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小 (2)纤维素
(3)过滤 (4)B (5)
【解析】(1)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冬天气温低,水中可溶性杂质溶解度变小会析出;
(2)树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3)“举帘”后可以使颗粒直径小的固体通过,颗粒直径大的固体通不过,则与实验室过滤操作的原理相似;
(4)A、食盐水的溶液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B、草木灰的溶液呈碱性,符合题意;
C、食醋的溶液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D、泥水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乙烷(C2H6)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金属氧化物为ZnO,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___________色火焰;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做的操作是___________(选填“熄灭酒精灯”、“停止通氧气”)。
(3)装置D的作用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验证硫粉燃烧产物,小组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实验开始时,点燃酒精灯前应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目的是___________。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g,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答案】(1)①. 明亮的蓝紫色 ②. 溶液褪色
(2)熄灭酒精灯
(3)
(4)排除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
(5)解:设理论上可氧气质量为x,
x=1.44g
答:理论上可生成1.44克氧气。
【解析】(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装置C中溶液褪色;
(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做的操作是熄灭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3)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开始时,点燃酒精灯前应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目的是要排除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可以在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与氧气无关;
(5)见答案。
26. 微粒的性质再探究。
【传统实验】
同学们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棉线事先用酚酞试液浸泡并干燥。一段时间后,干棉线没有明显变化,湿棉线fe段逐渐变红,fg段变色不明显。
(1)干棉线没有变红,说明_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不能使酚酞变红。使湿棉线上酚酞变红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2)湿棉线fe段和fg段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棉花上蘸取了某种试液能吸收少量氨气,目的是___________。
【数字化实验】
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微粒运动现象。控制浓氨水的温度在、时分别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图像。
(4)图2中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和“高于”)曲线2。
(6)实验结束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稀硫酸。
①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时,关闭活塞停止滴加。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氨分子 ②. OH-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4)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增大
(5)高于
(6)①. 瓶中溶液由红色刚刚 变为无色 ②.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③. NH3·H2O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和H2SO4解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1)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干棉线遇到氨气没有变红,说明氨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气溶于湿棉线上的水,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使酚酞变红,因此使湿棉线上酚酞变红的微粒是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湿棉线fe段在玻璃管的上部,fg段在下部,氨气首先进入fe段,因此一段时间后,湿棉线fe段逐渐变红,fg段变色不明显。
(3)氨气挥发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因此在实验时,棉花上蘸取了某种试液(如稀硫酸)能吸收少量氨气,目的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4)根据资料,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扩散到三颈烧瓶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分子能解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瓶内溶液中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电导率就越大。图2中,无论是曲线1还是曲线2,随着时间的推移,瓶内溶液的电导率都逐渐增大,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三颈烧瓶内溶液。故图2中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瓶内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增大。
(5)温度越高,浓氨水的挥发性越强,分子的运动越剧烈,进入三颈烧瓶内溶液中的氨分子就越多,溶液的电导率就越大,相同时间时曲线1比曲线2电导率大,说明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高于曲线2。
(6)①实验结束时,三颈烧瓶内为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溶液,因为其中滴有酚酞,所以溶液呈红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稀硫酸,稀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当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此时恰好完全反应,关闭活塞停止滴加。故填:瓶中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
②稀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H2SO4=(NH4)2SO4+2H2O。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的实质是:NH3·H2O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和H2SO4解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7. 钙基材料是良好的CO2吸附剂。以炼铁厂炉渣(主要成分是CaO、SiO2和Al2O3,SiO2不与盐酸反应)为原料,制备钙基材料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1)炉渣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过滤后滤渣中含有大量SiO2,说明SiO2___________(选填“难溶”或“易溶”)于水。
(3)“盐浸”不用盐酸进行酸浸,是因为盐酸还会与炉渣中的___________反应。
(4)炉渣和NH4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按质量比1:20混合进行盐浸,效果较好。若浸取5t的炉渣,理论上需___________tNH4Cl固体加水配制成该溶液。
(5)“焙烧”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在不同温度下,测得钙基材料对CO2吸附量的数据如下表。
①高炉煤气为炼铁过程中的副产品,含有多种成分。其中CO2含量约为15%,此外还含有25~30%的可燃性气体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由表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一点)。
(7)失效的CaO吸附剂经煅烧可再次投入使用,但经多次循环后,吸附效果仍会降低。固体结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分析CaO吸附剂效果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难溶
(3)氧化铝##三氧化二铝##Al2O3
(4)10
(5)
(6)①. CO ②. 相同条件下,吸附温度越高,钙基材料对CO2吸附量越大
(7)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CaO吸附剂的孔洞减少,不再疏松多孔
【解析】(1)炉渣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氯化铵溶液中含水,过滤后滤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说明二氧化硅难溶于水;
(3)炉渣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盐酸除了能与氧化钙反应,盐酸还能与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填:氧化铝;
(4)炉渣和NH4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按质量比1:20混合进行盐浸,效果较好,故若浸取5t的炉渣,理论上需氯化铵固体的质量为:;
(5)该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焙烧”涉及反应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①高炉炼铁过程中,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还含有25~30%的可燃性气体CO;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吸附温度越高,钙基材料对CO2吸附量越大;
(7)由图可知,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CaO吸附剂的孔洞减少,不再疏松多孔,故吸附效果降低。
28. 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依旧色彩艳丽,其关键在于使用了石青、石绿等传统颜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石青和石绿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①石绿又称孔雀石,也俗称铜绿;石青,又称蓝铜矿。
②石青和石绿的主要成分都可表示为。受热时会分解得到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且分解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任务一:探究石青和石绿的化学性质
(1)该画历经千年依旧色彩艳丽,说明石青、石绿常温时化学性质___________(选填“稳定”或“活泼”)。
(2)取少量石绿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色。
(3)取少量石青粉末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变黑,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溶液变浑浊。该黑色固体为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石绿的制取
(4)实验室制原理:,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本草纲目》记载:铜得紫阳之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而生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铜形成石绿的过程:___________。
任务三:探究石青的组成
已知石青中x、y、z均为正整数,矿石中其它杂质受热不分解。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石青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入6.00g干燥样品。
③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④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⑤打开温控电加热器加热,加热至现象,停止加热。
⑥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⑦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装置C增重0.27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分析】
(6)装置A、C、D中,应该选用下图装置a的是___________(选填“A”、“C”或“D”),其余选择氢氧化钠固体和相应仪器。
(7)步骤⑤中的现象指的是___________。
(8)步骤③和步骤⑥的操作相同,但作用不同。缺少___________(选填“步骤③”或“步骤⑥”)会导致装置C,D的增重偏小。
(9)若实验中每一步吸收都是完全的,所有仪器、药品和操作都正确,则可测定石青[]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稳定
(2)蓝色
(3)氧化铜##CuO
(4)Na2CO3
(5)
(6)C
(7)B中样品全部变成黑色,C装置(即装置a)中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
(8)步骤⑥
(9)Cu3(OH)2(CO3)2
【解析】(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变成其它物质,其颜色不会发生变化。该画历经千年依旧色彩艳丽,说明石青、石绿常温时化学性质稳定。
(2)石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ux(OH)y(CO3)z,其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稀硫酸呈无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因此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根据资料,石青受热分解得到三种氧化物,且分解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石青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ux(OH)y(CO3)z,含有铜元素,石青粉末充分加热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变黑,含铜且呈黑色的氧化物是氧化铜固体。因此该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或CuO)。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已知物质中Cu、S、H、O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2、2、9,反应后物质中Cu、S、H、O、C、Na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2、2、15、2、4,因此反应前2X中含O、C、Na的原子个数分别是:6、2、4,X中含O、C、Na的原子个数分别是:3、1、2,所以X的化学式为:Na2CO3。
(5)根据资料,石绿又称孔雀石,俗称铜绿,其化学式为Cu2(OH)2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铜、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生成物是铜绿,化学方程式为:2Cu+CO2+H2O+O2=Cu2(OH)2CO3。
(6)探究石青的组成实验中需测量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a中盛放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测量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既能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吸收水分,所以实验中测量生成水质量的装置a必须在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前,故样品分解装置后连接的首先应该是装置a,装置A、C、D中,应该选用装置a的是:C。
(7)实验中必须是石青完全分解后才能停止加热,因为石青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如果实验中没有二氧化碳产生了,就说明石青完全分解,而证明二氧化碳不再产生的现象为装置a中没有气泡产生,同时固体颜色应该变为黑色。故步骤⑤中的现象是:B中样品全部变成黑色,C装置(即装置a)中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
(8)步骤⑥的作用是将反应产生且残留在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全部赶入C、D装置中,使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因此缺少步骤⑥,会导致装置C、D的增重偏小。
(9)由步骤⑦可知,装置C增重0.27g,说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0.27g;装置D增重1.32g,说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32g。根据资料,石青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ux(OH)y(CO3)z,受热时会分解得到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且分解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可假设石青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y、z的关系,,y=z,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可以得到关系:,设x=3,则y=2,z=2,故石青的化学式为:Cu3(OH)2(CO3)2。
吸附温度(℃)
钙基材料对CO2吸附量()
纯CO2
高炉煤气中CO2
400
31.0
21.2
450
60.0
28.6
500
115.4
60.7
550
122.6
105.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情况调研化学试卷(一模)(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情况调研化学试卷一模原卷版docx、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情况调研化学试卷一模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元素和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情况调研化学试卷(一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