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四川省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代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所规定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堂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生物、地理分值各为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同学们,开动脑筋,看清题目细心答题哦!
第I卷 选择题(40分)
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地区冲突不断,战事频繁,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中东局势动荡的原因很复杂,既有领土和水资源的矛盾,也有民族、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冲突,还有大国势力的介入等。即使在以和平为主题的当下,中东局势仍然非常紧张。图左示意“中东地区”,图右示意“麦地那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原因有( )
①领土争端②森林之争③宗教分歧④民族冲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麦地那的气候特征是( )
A. 终年炎热干燥 B. 冬季寒冷少雨
C. 终年温和湿润 D. 终年高温多雨
3. 世界上二十个最缺水的国家中有一半位于中东,水资源匮乏也是引发中东国家之间矛盾的重要因素,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是( )
A. 没有山脉分布,不易发育河流
B. 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
C. 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D. 半岛面积狭小,没有河流发育的空间
4. 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从其他地区调水 B. 融化雪水
C. 人工降雨 D. 淡化海水
5. 中东国家为摆脱以石油能源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采取积极措施加快经济转型,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发展沙漠旅游业 B. 发展水稻种植业
C. 发展乳畜业 D. 发展冰雪旅游业
【答案】1. C 2. A 3. C 4. D 5. A
【解析】
【1题详解】
中东地区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其战争与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包括地理位置重要,为领土之争;石油资源丰富,为资源之争;宗教民族冲突不断,①③④正确;中东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森林稀少,森林之争不是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原因,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麦地那气候图知,麦地那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A正确;冬季寒冷少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的特征,终年温和湿润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的是热带雨林气候,BCD排除。故选A。
【3题详解】
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的原因是阿拉伯半岛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C正确;没有山脉分布,不易发育河流;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半岛面积狭小,没有河流发育的空间等都不是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最合理的是淡化海水,D正确;该地融化雪水并不多,从其他地区调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工降雨只能一时解决干旱问题,ABC排除。故选D。
【5题详解】
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沙漠广布,可以发展沙漠旅游业,A正确;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并不具有优势,BC错误;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不适宜发展冰雪旅游业,D错误。故选A。
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迄今为止,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立了5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下图示意“南极地区科考站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秦岭站濒临( )
A. 大西洋 B. 印度洋 C. 太平洋 D. 北冰洋
7. 秦岭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
A. 12月—次年2月 B. 3月—5月
C. 6月—8月 D. 9月—11月
8. 施工人员在建设各考察站过程中可能遇到( )
A. 台风、暴雨与洪涝 B. 酷寒、干燥与烈风
C. 海啸、地震与火山 D. 干旱、低温与寒潮
9. 南极地区被称为“天然研究室”,以下研究行为不可取的是( )
A. 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B. 通过探明南极煤田储量,研究大量开采的可行性
C. 通过对冰川变化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D. 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6. C 7. A 8. B 9.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秦岭站濒临太平洋,是我国首个濒临太平洋扇区的科考站,故选C。
【7题详解】
12月—次年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而且是极昼期,有利于建站工作的开展,其余时间气候较寒冷,白昼时间较短,故选A。
【8题详解】
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气候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没有台风、暴雨与洪涝、寒潮等,AD错误、B正确。南极地区被冰川覆盖,没有海啸、火山,C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是极端寒冷的冰雪世界,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在南极可以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对冰川变化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可以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ACD做法可取,不符合题意。根据《南极条约》,南极只能进行科学研究目的,不能用于远洋捕捞作业、移民、开发南极矿产资源等,B做法不可取,符合题意。故选B。
图1示意“日本工业分布”,图2示意“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及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据图可知,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 资源贫乏 B. 劳动力丰富 C. 水资源匮乏 D. 科技力量薄弱
11. 日本工业区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 )
A. 季风气候,降水充足 B. 环境优美,污染较小
C. 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D. 优良港湾多,海运便利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加快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优势条件是( )
A. 劳动力和资源 B. 市场和原料 C. 能源和交通 D. 资金和技术
【答案】10. A 11. D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根据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及工业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图,可以判断出日本资源贫乏,工业原料主要靠进口,这是日本发展工业的最不利条件,故A正确。劳动力丰富是有利条件,日本水资源丰富,科技发达,排除BCD。故选A。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工业集中分布在海运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便于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品的出口,故D正确。与降水充足无关,工业区污染重,日本劳动力价格高,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海外投资,可以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能源、原料等矿产等资源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近年来,印度的软件产业令世界瞩目。印度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借助国民通用英语的语言优势,注重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承接西方跨国公司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开发,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供应国。下图示意“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迅速,被形象地称为( )
A. 世界加工厂 B. 世界信息中心
C. 世界办公室 D. 世界科研基地
14. 最早形成的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主要分布在班加罗尔、新德里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发展软件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英语普及 B. 劳动力成本高
C. 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D. 交通便利
15. 印度21世纪初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主要分布在( )
A. 东部沿海 B. 西部南部沿海 C. 大陆内部 D. 北部山区
【答案】13. C 14. B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BD错误、C正确。世界加工厂是中国,A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是:印度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印度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交通便利。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印度21世纪初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沿海,故选B。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场规模很大,经营主要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高度的机械化和科学的经营管理。美国本土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降水较为丰富,平原面积广大。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各项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图1示意“澳大利亚农业带及矿产分布”,图2示意“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两国都濒临的大洋是( )
A.印度洋 B. 太平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17. 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带的社会条件是( )
A. 气候湿热,适合牧草生长 B. 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
C. 临近五大湖区,水源充足 D. 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
18. 关于澳大利亚矿产资源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类丰富 B. 储量大
C. 多沿海分布 D. 主要供本地消费
19. 两国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有( )
①机械化程度都非常高②都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③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④都以农牧场方式经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读图可知,两国的农业生产都实现了( )
A. 绿色化 B. 机械化 C. 自动化 D. 专业化
【答案】16. B 17. B 18. D 19. C 20. D
【解析】
【16题详解】
美国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澳大利亚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两国共同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带的社会条件是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B正确。气候湿热,适合牧草生长、临近五大湖区,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属于自然条件,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多沿海分布,本国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国际市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9题详解】
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科技先进,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有①机械化程度都非常高、③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④都以农牧场方式经营,①③④正确。美国本土热带面积狭小,需要大量进口热带经济作物,②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图中看出,两国都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重点发展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专门化生产,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这充分体现了农业的地区生产专门化特点,D正确。图中不能体现绿色化、机械化和自动化,ABC错误,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60分)
说明:Ⅱ卷(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碳素笔或钢笔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答题框内,写在答题框外无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1.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气候分布”
材料二:油橄榄习性耐旱、喜长时间光照,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春小麦和冬小麦种植地区气候不同,播种、收获时间也不同。春小麦一般种植在冬季严寒地区,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冬小麦一般种植在冬季较为温和的地区,秋季播种,来年初夏收获。
(1)将与图中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填在括号里。
甲——( )乙——( )丙——( )
(2)结合资料,分析甲地畜牧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3)判断油橄榄分布在图中甲、乙、丙的哪一地并说出当地的气候特点。
(4)结合资料判断丙地种植的小麦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答案】(1)② ③ ③. ①
(2)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草场广阔。
(3)丙地。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冬小麦。丙地冬季气候温和。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低位于欧洲大陆的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丙地位于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图中①是地中海气候,对应丙,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甲,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乙。
【小问2详解】
甲地位于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热量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是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当地地形平坦,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小问3详解】
读材料二“油橄榄习性耐旱、喜长时间光照,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可知,油橄榄分布在图中的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小问4详解】
读材料二可知:小麦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之分,春小麦一般种植在冬季严寒地区,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冬小麦一般种植在冬季较为温和的地区,秋季播种,来年初夏收获。丙地纬度较低,冬季气候温和,适合种植冬小麦。
22. 马赛人是东非著名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最南到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S),最北到肯尼亚的基塔莱(1°N)。下图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及马赛人迁徙路线”。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非洲的纬度位置,说出非洲主要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哪个温度带?
(2)据图可知,非洲一共有几种气候____,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哪种气候类型____?
(3)推测马赛人游牧迁移的方向,每年5—10月向____(基塔莱/多多马)迁徙,11月—次年4月向____(基塔莱/多多马)迁徙。
(4)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也具有定期迁徙的习性,原因是什么?
【答案】(1)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
(2)五种 热带草原气候
(3)基塔莱 多多马
(4)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动物逐水草而迁徙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分析,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部和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
【小问2详解】
读图分析,非洲一共有几种气候五种气候,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哪种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小问3详解】
读图分析,基塔莱位于北半球,多多马位于南半球,每年5—10月多多马属于干季,降水少,11月—次年4月是基塔莱的干季。马赛人每年5—10月向基塔莱迁徙,11月—次年4月向多多马迁徙。
【小问4详解】
热带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具有定期迁徙的习性,究其原因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动物逐水草而迁徙。
23.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山川、河流相间分布,北部山区地势高峻,水流湍急,南部地区地势渐低,水流趋缓,分布着一系列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是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以湄公河下游流域为例,居民约占河畔4国人口的1/3,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
材料二:图1示意“中南半岛地形”,图2示意“曼谷气温和降水量资料”。
(1)找出中南半岛的两条主要河流,说出它们分别注入哪个大洋?
(2)结合图文材料,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
(3)根据曼谷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说出曼谷气候的主要特征。
(4)结合图文材料,说一说该地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5)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中南半岛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6)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中南半岛的城市沿河分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答案】(1)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注入太平洋(任选两个)。
(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
(5)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以及农业发达,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6)中南半岛的城市沿河分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易发生洪涝灾;容易对水体造成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包括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它们分别注入不同的海洋。 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注入了印度洋。 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则注入了太平洋。
【小问2详解】
中南半岛的山川河流大多发源于我国,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所以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曼谷为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为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小问4详解】
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水稻的种植和灌溉。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小问5详解】
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适合城市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水源充足,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河流不仅是重要的交通通道,还有助于发展内河航运,同时这些地区通常也是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小问6详解】
易发生洪涝灾害:中南半岛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不平均,雨季时河水暴涨,导致水患严重。 易对水体造成污染:由于中南半岛人口密度大,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地理][期末]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模拟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模拟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模拟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模拟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仁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2亿吨,同比增长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