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5页。
语 文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指定位置粘贴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应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到答题卡上,且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们认为,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只是要把义放在首位,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墨子那里,“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二者是统一的。这里有一个对于“利”的不同理解的问题。孔子和孟子所谓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
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很明显,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所以,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如此。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墨子认为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任何人只有维护并实现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
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至于不“亏人”、不“损人”的“自利”,他不仅不反对,而且加以保护。这里的界限就看是不是自食其力。被墨子视为“赖其力者”,都该有应得的“自利”。反之,“不与其劳,获其实”,诸如偷人桃李、抢人马牛等,那就是“亏人”而“自利”,是不仁不义的行为。这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劳动者的功利观和道德观。墨子这种先人后己,先“利人”然后“人亦从而利之”的思想,一方面表明了劳动者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个体劳动者依赖集体力量以保护“自利”的思想反映。
墨子既重利,又贵义,把义看作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为义可以获利,“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既肯定了“利”是目的,又倡导贵“义”,维护了道德的尊严,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这种追求义利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不像其他学派那样要么重义轻利,要么贵利贱义,而是追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
(摘编自《墨子重天下之利,从“兼相爱,交相利”解读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
材料二:
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这也就是说,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止楚攻宋的义事,正是墨家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示例。
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其实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也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周顾民利的一种抗议。墨家所述的“兼爱”等说,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一般的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公输》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强调技术之“巧”的根本就在于其能“利于人”。在墨家看来,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墨子》中的城守诸篇所记载的守城之术,也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来。
(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儒家的“天下为公”和墨家的“天下之利”谈的都是“利”,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都为人们所赞同。
B.墨子在止楚攻宋一事中,反对楚国发动战争,体现了墨子之德,而能够制止楚国攻打宋国,则体现了其才。
C.偷人桃李、抢人马牛等不仁不义的行为,都具有“亏人”而“自利”的思想,墨家认为这一思想是人们不“兼爱”的思想根源。
D.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和实践都在强调爱民、利民,反对只有“巧”之名而无“利”之实的技术创制活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墨子看来,“利”是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为“兼爱”,所以“利”就有利他的行为特征。
B.儒家所认为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因此应该被摈弃。
C.墨子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合理的,不“亏人”的“自利”也不应该被反对。
D.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墨家一方面为统治者树立了古时圣王形象,另一方面又对暴君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
3、下列发明,不符合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的发明的一项是 ( )(3分)
A.黄道婆发明了在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车。
B.马钧发明了“龙骨水车”,结构新颖简便,省力,效率高。
C.秦朝时期,人们用黄金打造了一只大雁,像活的一般,能在天空翱翔。
D.郭守敬发明了一种类似浑仪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4、两则材料谈的都是墨家的义利观,二者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4分)
5、材料一中提到“它(墨子义利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今社会的义利关系。(6分)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无价之宝
肖建国
羊城西门的如意茶庄有两个伙计,一老一少。老的叫黄师傅,负责店里的买卖。少的叫阿康,是个杂工,只是每天皱眉多,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阿康心里知道黄师傅有些能耐,以前老东家在世时很倚重黄师傅,客商来时必让黄师傅烹茶鉴茶。只见他随手舀出一勺茶叶放在壶内加水烹煮,眯着双眼,盯着壶内的水泡,只一会热气升腾满室飘香,便倒出一盅,放到鼻端,用力一嗅,随后细咂一口,跟着报出:武夷头水岩茶、安溪明前铁观音、福州香片六月白、杭州龙井……
现在老东家下世了,少东家做主了,如意茶庄的生意也一年不如一年,如意茶庄不得不精减人员,只卖些茶叶茶具维持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少东家自当家后,就有点嫌黄师傅碍眼。黄师傅背驼了,头发也白了,除了眼睛,身子骨也一年不如一年。少东家的这种想法竟被阿康看穿了。
一日,趁黄师傅不在。阿康就向少东家提出:他想跟黄师傅换换位置,工钱只拿黄师傅的一半就行。少东家有些犹豫,怕阿康不懂行情。阿康说:“做买卖这活,全靠眼睛灵活,俩钱买三钱卖,薄利多销,胜似利高。”
黄师傅一回来,看阿康脱了粗布短褂,穿上长衫在店里招呼客人,黄师傅心里明白,这少东家是变着法儿在撵自己走呢。阿康原本的活计是收垃圾、搬煤球,拖地板、烧茶炉,干的活是又脏又重,换位半个月下来,黄师傅就病倒了。等黄师傅病愈后一结帐,不但几个月的工钱被扣完,反而欠下少东家20个大洋。少东家显得挺仁义,说:“看在你跟我们家几十年的份上,这些欠的钱就不要了,病好后,你早日返乡吧。”
黄师傅很平静地看着少东家说:“欠钱是要还的,否则我就是死了也不会安心的。这样,你的店再让我打理几天,我若能多卖出钱来,就算还债和路费如何?”
这几天,少东家怀着好奇的心情早早起了床,来到了店里,就见黄师傅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衫,精神抖擞地和阿康站到了一起。
到了第四天下午,来了一个鹰勾鼻子蓝眼睛的洋买办。少东家认识,这个洋人叫吉姆逊,是个有名的中国通。吉姆逊先闻茶叶,再看茶具,看完一圈,嘴里直叫NO。跟在他屁股后面的阿康忙把吉姆逊领到了精品小柜前,吉姆逊挨个拿起,敲了敲,闻了闻,又用手背在壶底来回摩擦几遍,然后大大咧咧地说:“这些声杂、味腥、有毛刺,我需要真正的宜兴陶器。”几句话,全说到点子上了。阿康蔫了,少东家也无语。吉姆逊轻蔑地一笑,就要跨出门去。就在这时,黄师傅说了一声:请留步。吉姆逊转过头来,很纳闷地看着黄师傅。黄师傅笑着问:“吉先生,要是好壶,你可出得起价钱?”吉姆逊指指外面的洋车,得意地说:“钱是不成问题的。”
黄师傅转身进屋拿出一把壶来。
吉姆逊一看,眼里就放出两道蓝光。这是一把紫砂小壶,形同鼓肚,耳把浑圆,肩起腹收。壶身轻而平滑,上面细细刻有二十四行行草。壶底篆刻五个小字:“平生一片心。”吉姆逊用中指的戒指轻叩壶身,随即发出清脆之音。他又用手背轻拂壶口,除了有平滑如玉的感觉外,还带有一丝凉气侵人肌肤。吉姆逊看完,良久才说:“这是一把曼生壶。”
听吉姆逊这么一说,连少东家都吃了一惊。曼生是乾隆年间宰相陈鸿寿的名号,他一生爱茶爱壶,曾亲手绘制十八壶式,乾隆赞不绝口,但流传下来的壶式却极少。难道这真是一把价值不菲的“宝壶”?
黄师傅却说:“吉先生,你只看对了一半,这是一把‘三绝壶’。其一绝就是你看到的,这是曼生壶式,确确实实为陈鸿寿所绘;其二绝就是上面的诗是唐朝诗人卢仝所做的‘七碗茶诗’。这‘七碗茶诗’虽被文人、雅士广泛传颂,可谁也没见过卢仝的真迹。没想到到了清朝,这手迹却落到了宜兴制陶大师叶时春手里。他一看到卢仝的手迹,不禁拍案叫绝,这些字可谓铁画银勾,力道逼人,于是,叶时春选用了曼生的壶式,把卢仝的字成倍缩小,一刀一刀地刻在壶上。这把壶集了曼生的款、卢仝的诗、叶时春的手才得以问世,故称‘三绝壶’。”
一席话,听得几个人都如同天书,不知是真是假。吉姆逊更是张大了嘴巴,要求用茶一试。这是检验好壶最有效的办法。
黄师傅舀出一勺茶叶,放在壶内,加水烹煮。他眯着湿润的双眼,亲自掌握火候,不时调大调小,不一会儿,热气升腾,茶味从壶嘴喷出,刹那间满室飘香,众人却闻得一声低低的叹息。黄师傅倒了一盅递给吉姆逊,吉姆逊慢慢品尝了一下,只觉一道热浪过后,腹腔甘甜,口舌生津,不禁连声赞道:“好茶!好壶!”
吉姆逊一下子就掏出一千块钱来放到了柜台上。这下把少东家和阿康都喜得头脑发晕了。黄师傅倒不见得怎么高兴,反而问吉姆逊:“你出这么多钱,不怕被我骗了?”
吉姆逊直视了黄师傅一会,说:“你的眼睛告诉我,你是一个坦诚的人,这把壶若是真正的‘三绝壶’,那就是国宝了,像你这样的人也不会卖给我的。这把壶肯定就是赝品,但它仿造的工艺绝对值这个价钱。更主要的是,这把壶可以说是让我找到了了解你们中国茶文化的钥匙,这才是无价之宝。”
吉姆逊说完,驾着洋车走了。黄师傅也提起早已准备好的包裹,只拿了10个大洋就大踏步出门而去。好半天,少东家才醒悟过来,他忙叫阿康赶紧去追。阿康说:“洋人的汽车跑得那么快,怎么追得上?”少东家说:“你真是个笨蛋,我让你去追黄师傅,他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可门外早已不见了黄师傅的踪影了。 (有删改)
6、对文中买、卖、鉴“三绝壶”情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吉姆逊是热爱中国茶文化的中国通,他通过观陶器外形、辨陶器声音、甄陶器触感,判断出黄师傅拿来的是一把曼生壶。
B.黄师傅道出“三绝壶”背后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暗示后人需要不断发掘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领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C.吉姆逊离开茶庄前说的一段话侧面揭示了黄师傅这一人物形象所显示出的人格魅力,了解中国文化的吉姆逊认为他有爱国情怀。
D.吉姆逊愿意为赝品壶付一千大洋,黄师傅只拿走十个大洋便潇洒离开,暗示过分追逐商业利益会导致优秀文化的逐渐消失。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杂工阿康常皱着眉头,他的心事在黄师傅身上,虽然知道黄师傅深得已故东家倚重,但还是想和他换位置。
B.小说语言描写蕴含深意,少东家“显得仁义”的话语实则是赶黄师傅走,阿康的生意经则暗示他并不懂行。
C.少东家称黄师傅为真正的“无价之宝”,主要是少东家认为黄师傅能让茶庄生意钱财源源不断,起死回生。
D.吉姆逊看到曼生壶时“眼睛放出蓝光”运用了细节描写,他认为这只茶壶与精品小柜里的陶器不同,是把宝壶。
8、小说中画横线部分描写了黄师傅两次烹茶,动作相似,情感却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9、人物关系的发展演绎出小说主旨的多重意蕴。请以“黄师傅与吉姆逊”和“黄师傅与少东家”两组人物关系为例,分别分析背后的深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闽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漫微,正涂堕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余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节选自赵岐《孟子题辞》)
文本二: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0、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先王大道A陵迟隳废B异端C并起D若杨朱E墨翟放荡之言F以干时G惑H众者非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夙,会意字。除了有早晨的意义外,还有早起劳作,以示恭敬的意思。此处是早起之意。
B. 以为,把……作为。与《国风·卫风·氓》中“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以为”词意相同。
C. 倨,形声字。从人,居声。本义为傲慢。与成语“前倨后恭”中的“倨”词性和意义均相同。
D. 四海,天下。与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的“四海”词性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孟子著书7篇,其中既有集结达官显贵子弟公孙丑、万章这些人的疑难问答,也有亲自撰写行为规范之类的言论。
B. 孟子天生品质善良,少时因孟母而得以迁到良好教育环境中学习,长大后拜在孔子的孙子子思门下学习。
C. 孟子生于战国,当时各个国家往往凭借武力发动战争,以争夺利益,因此君主选才往往偏好擅长权术谋略的人士。
D. 孟子认为如果说一个人具有不忍人之心,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想与孩子父母拉关系,也不是想在乡邻中博取声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14、概括文本一和文本二中关于孟子思想的相同点,并结合文本简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踏歌词四首 刘禹锡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鹉坞鸣。
其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注:踏歌,是指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者多为青年男女,边跳边唱,并以脚踏步为节拍。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首诗写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
B.“春江月出大堤平”中的“平”字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和“潮平两岸阔”中的“平”有同工之妙。
C.“振袖倾鬟风露前”以“振袖、倾鬟”两个细节来写舞姿情态,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
D.这两首诗风格清新自然,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表达感情宛转曲折,含意丰富,情味悠长,耐人寻味。
16、这两首诗的结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
(2)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
金缮是一种 。日本工匠受中国漆艺和描金工艺启发,在陶瓷碎片的边缘处涂上清漆,将碎片黏合打磨,还原至器物原状。同时,在漆料将干未干时,沿裂隙走势以金粉或金箔进行覆盖装饰,最后整体晾晒风干。金缮工艺的核心在于工匠与自然的“合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善于利用自然。①称其为自然之美,是因为用金缮技艺的每一件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②毕竟,修补的位置和金线的走势均不是提前预知的,③而是由于碎裂处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此外,④器物何时会破损、因何破损也是随机的,这些都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
伴随着现代工艺的不断发展,金缮已经演化出了不同的流派,但 ,修残补缺仍然是金缮工艺的起点,顺应自然也依然是金缮工艺的灵魂和前提。经过金缮工艺修补过的器物, 。然而,器物身上耀眼的金色纹饰,又像在骄傲地讲述它亲历的挫败及如今的涅槃。究竟是完美更美,还是不完美更美?这似乎已经超脱了美学的范畴,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请依次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
漫漫旧州古道,踏足其上,用脚步丈量着历史,在过往的印记中感喟着旧日时光的深沉、厚重。古道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通向着未来,未来不可知,过去却可寻。沿着悠远古道,历史的车轮卷着烟尘滚滚而来,几多家国陈事掺杂着悲欢离合或湮没幻灭,从此______,或演绎传唱于街头巷陌,妇孺皆知,______成为不朽的传奇。
蓦然回首,在旧州浩繁的传奇篇章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纷至沓来,又______离去,惟有林冲在文人的翰墨里、在评书艺人的精彩评说中、在乡老的口耳闲谈中,熠熠生辉又慷慨悲歌,如一座不朽丰碑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心田。故事里的事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一切皆在信与不信间,但沧州人是信的。
正因如此,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至雪夜上梁山的精彩段落画面方能在施耐庵的笔下被永久地______在旧州风雪古道旁。( ),一个让英雄绝境逢生——斩断旧我、从此走向新我的地方。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销声匿迹 惊心动魄 倏忽 定格 B.销声匿迹 动人心魄 蓦然 定位
C.杳无踪影 惊心动魄 蓦然 定位 D.杳无踪影 动人心魄 倏忽 定格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遥望天地,前方江湖不远,还好中间有古沧州,后方无家可归
B.遥望天地,前方江湖不远,后方无家可归,中间还好有古沧州
C.遥望天地,后方无家可归,还好中间有古沧州,前方江湖不远
D.遥望天地,后方无家可归,前方江湖不远,还好中间有古沧州
2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湖上的天鹅,表面呈现的是平静而优雅,究其实,水面下的蹼却都在拼命地划水。
以上材料具有启发性,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答案
①全卷满分150分 ②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1、(3分)A、【解析】(1)A.“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错,由材料一第二段第一句“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可知;再由后文“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可知,儒家所说的“利”是个人之私利;而由“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可知,墨家所说的“利”是公利、他利。
2、(3分)B、【解析】“应该被摈弃”错,儒家对于“利”的学说在历史上有其作用,“应该被摈弃”之说没有历史地看问题,而且文中没有这样的暗示。。
3、(3分)C【解析】由材料二中“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可知,C项中的发明,和材料二中的公输削鹊一样,都是单纯为了展示技术之“巧”,而不是为了便利民生
4、(4分)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辩证地阐释墨家义利合一的义利观,认为墨家在主张义利统一的同时,不反对“自利”。②材料二侧重于从价值立场的层次探究墨家哲学的义利观,认为爱民、利民是墨家哲学的价值立场。
【解析】(4)①由“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不'损人’的'自利’,他不仅不反对,而且加以保护”可知,材料一侧重于辩证地阐释墨家义利合一的义利观,认为墨家在主张义利统一的同时,不反对“自利”。
②由“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可知,材料二侧重于从价值立场的层次探究墨家哲学的义利观,认为爱民、利民是墨家哲学的价值立场。
5、(6分)参考答案:①“利”是个人追求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脱离了“利”而谈“义”是空洞的、没有现实基础的,人们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是合理的。②“义”是社会稳定的砝码,应通过调动积极性等来发挥心理作用,脱离“义”的“利”是低级的,社会离不开“义”。③应坚持墨子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不管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都是失之偏颇的。
【解析】①由材料一“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不'损人’的'自利’,他不仅不反对,而且加以保护”可知,“利”是个人追求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脱离了“利”而谈“义”是空洞的、没有现实基础的,人们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是合理的。
②由材料一“墨子既重利,又贵义,把义看作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材料二“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可知,“义”是社会稳定的砝码,应通过调动积极性等来发挥心理作用,脱离“义”的“利”是低级的,社会离不开“义”。
③由材料一“墨子既肯定了'利’是目的,又倡导贵'义’,维护了道德的尊严,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这种追求义利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不像其他学派那样要么重义轻利;要么贵利贱义,而是追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可知,应坚持墨子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不管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都是失之偏颇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6、(3分)D【解析】D.“过分追逐商业利益会导致优秀文化的逐渐消失”错,这一情节的目的是突显黄师傅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和发扬者,既有“不卖国宝”的爱国情怀,又有“不取不义之财”的高洁人格魅力。吉姆逊的一千大洋体现的是西方视角对中国茶文化非凡价值的肯定,并非显示商业利益。
7、(3分)C 【解析】C.“主要是少东家认为黄师傅能让茶庄生意钱财源源不断,起死回生”错,小说结尾处少东家称黄师傅为“无价之宝”是认识到了黄师傅身上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价值,“醒悟”一词也提示“无价之宝”的内涵并不是黄师傅能够为他们赚更多的钱。
8、(4分)参考答案: 第一次烹茶:①黄师傅“随手舀出一勺茶叶”“眯着双眼”盯着火候,彰显黄师傅对烹茶鉴茶的热爱和对自己高超技艺的自信。 第二次烹茶:②黄师傅“舀出一勺茶叶”“眯着含泪的双眼”更为精细地掌控火候,最后一声叹息,表现出黄师傅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在茶庄烹茶,饱含虔诚与遗憾不舍之情;③茶文化受到商业侵略,失去了纯粹,黄师傅为此感到痛心。
【解析】考生要结合黄师傅两次烹茶的不同情境分析其内心情感。
(1)分析黄师傅第一次烹茶时的心情,要结合“ 以前老东家在世时很倚重黄师傅,客商来时必让黄师傅烹茶鉴茶”这一前提,老东家对黄师傅的倚重,给了黄师傅很大的信心。“随手舀出一勺茶叶”“舀”“放”“眯着双眼”“盯着壶内的水泡”等词语,表明黄师傅对取茶、烹茶的熟练程度以及煮茶的自信;“放到鼻端,用力一嗅,随后细咂一口”表明黄师傅鉴茶的热爱和对自己高超的煮茶技艺的自信。
(2)分析黄师傅第二次烹茶时的心情,要结合少东家已经辞退了他这件事分析。当时少东家已经辞退了他,但是吉姆逊的到来给了黄师傅在如意茶庄最后一次煮茶的机会。虽然黄师傅和先前一样“舀出一勺茶叶”,但是他没有“随手”舀出;也是眯着双眼,但是双眼是“湿润”的,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黄师傅这一次更为精细地掌控火候——他“不时调大调小”;此处比第一次煮茶多了黄师傅的“一声低低的叹息”,表现出黄师傅最后一次在茶庄烹茶时饱含虔诚与遗憾不舍之情。黄师傅代表茶文化,他被排挤而不得不离开,所以“一声低低的叹息”表现出黄师傅对中国的茶文化正在受到商业侵略,即将失去纯粹的痛心之情。
9、(6分)参考答案:①黄师傅与吉姆逊是买卖关系,也是茶文化的共同爱好者。吉姆逊相信黄师傅的鉴宝能力并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魅力。 ②黄师傅与少东家是雇佣关系。少东家起初忽视黄师傅身上的文化价值,最后视其为“无价之宝”,表现了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精研。 ③两组人物关系揭示了人们要像黄师傅一样,深刻钻研、理解民族文化,做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解析】首先要理清两组人物是什么关系,然后其背后的深意。
(1)从“黄师傅笑着问:‘吉先生,要是好壶,你可出得起价钱?’吉姆逊指指外面的洋车,得意地说:‘钱是不成问题的’”可知,黄师傅与吉姆逊首先是买卖关系; 从“黄师傅转身进屋拿出一把壶来。吉姆逊一看,眼里就放出两道蓝光……良久才说:‘这是一把曼生壶’”、接着黄师傅讲述这把“三绝壶”的来历,以及他煮茶、吉姆逊品茶的情节可知,他们又是茶文化的共同爱好者。 从吉姆逊的话——“你的眼睛告诉我,你是一个坦诚的人,这把壶若是真正的‘三绝壶’,那就是国宝了,像你这样的人也不会卖给我的。这把壶肯定就是赝品,但它仿造的工艺绝对值这个价钱。更主要的是,这把壶可以说是让我找到了了解你们中国茶文化的钥匙,这才是无价之宝”可知,吉姆逊相信黄师傅的鉴宝能力,并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魅力。
(2)从“羊城西门的如意茶庄有两个伙计,一老一少。老的叫黄师傅”“少东家自当家后,就有点嫌黄师傅碍眼”可知,黄师傅与少东家是雇佣关系。 从“少东家自当家后,就有点嫌黄师傅碍眼”“师傅心里明白,这少东家是变着法儿在撵自己走呢”“少东家说:‘……我让你去追黄师傅,他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分析,少东家起初嫌弃黄师傅,认为他老了,他更不知道黄师傅身上的文化价值,想赶黄师傅走,但是后来他听了黄师傅讲的“三绝壶”的来历,终于认识到黄师傅身上有文化价值而不是商业价值,最终视黄师傅为“无价之宝”,这启示人们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精研。
(3)这两组人物之间不同的关系,揭示了小说主题分深刻意蕴,那就是人们要像黄师傅一样,深刻钻研、理解民族文化,做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理解(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3分) BDE 先王的治国之道渐趋衰败废弃,各种思想一并而起,像杨朱、墨翟这样放纵的言论来扰乱时事迷惑众人的并非其一。“陵迟隳废”的主语为“先王大道”,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废”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并起”得到主语为“异端”,中间不应断开,应在“起”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杨朱”“墨翟”同时做“放荡之言”的定语,表示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即在E处断开。
11、A(3分)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此处是早起之意”错误。应为“早年”;句意:早年失去父亲。
B.正确。均为“把……作为”;句意:认为这样的人才是贤能之士。/希望你不要生气,把秋天作为婚期。
C.正确。均为“傲慢”;句意:可以说正直而不傲慢。/以前傲慢,后来恭敬。
D.正确。“名词,天下/名词,国家”;句意:便足以安定天下。/偌大的国家,能有几个人呢?
12、A(3分) A.“其中既有集结达官显贵子弟公孙丑、万章这些人的疑难问答,也有亲自撰写行为规范之类的言论”错误。“高第”不是“达官显贵”的意思,是“成绩优秀”的意思。
13.、(8分)(1)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托之空言”省略句,用空话记载下来;“行事”,具体的历史事件;“著明”,明显。)
(2)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所以”,……的原因;“内”,通“纳”;“要誉”,博取名誉;“然”,这样。)
14、(3分) ①都主张施行仁、义、礼、智。②材料一中写到如果施行对文章中的主张的话就会使国家获得太平,卿大夫士效忠君主尊敬父亲,树立忠信之义,坚守志向砥砺节操的人推崇高尚的节操,抵抗虚浮的名利,而这些都是仁、义、礼、智的表现。③材料二中写到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由原文“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抗浮云”可知,材料一中孟子主张实行仁义道德,即仁;效忠君主,尊敬父亲,即礼;树立忠信之义,推崇高尚的节操,即义。 由原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可知,材料二中孟子主张施行仁、义、礼、智。)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孟子,是邹国仁人。孟子,名轲,他的字没有听说过。有人说:“孟子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因此(尽管)孟子在齐国为官,但他的母亲死后还是被安葬回了鲁国。春秋后期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的子孙,之后也因为国家衰落,分别到了其他国家。”孟子有善良的品质,早年失去父亲,幼时受到慈祥的母亲三迁之教。(孟子)长大以后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研究儒家学问,精通五经,尤其精通《诗经》和《尚书》。周王室衰微之际,诸侯国无所顾忌,发动战争争强称霸,相互侵夺土地;当时选取士人,致力于以权术谋略为首要,认为这样的人才是贤能之士。先王的治国之道渐趋衰败废弃,各种思想一并而起,像杨朱、墨翟这样放纵的言论来扰乱时事迷惑众人的并非其一。孟子忧伤尧、舜、汤、文、周公、孔子的事业将要没落衰微,正道受阻停滞,仁义荒废、懈怠,奸邪谄媚的小人竞相奔走,邪道取代正道。在这个时候,他就羡慕孔子周游各地忧心世事,于是用儒家思想游说于诸侯国想要周济百姓。然而,由于他不愿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当时的诸侯国国君都说他思想言行不合实际,始终没有人采纳他的观点。孟子也知道自己遭逢周王朝运数将尽,而汉王朝还没有兴起之际,出仕不能辅佐君主创造尧舜时代那样和乐昇平的盛世,退隐也不能让人们遵守夏、商、周三朝的遗风,为死在世上却默默无闻感到耻辱,因此留下合乎礼法之言传给后人。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于是,孟子退隐后,编次撰集所结交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弟子公孙丑、万章这些人的疑难问答,又亲自撰写行为规范之类的言论,撰写书籍七篇,共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八百六十五个字。包含天地,统摄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清清楚楚,无所不在。帝王公侯遵守它,就可以获得昌盛太平,称赞祖先功德;卿大夫士遵循它,就可以效忠君主尊敬父亲,树立忠信之义;坚守志向砥砺节操的人以它为表率,就可以推崇高尚的节操,抵抗虚浮的名利。孟子这样有风范的人往往寄情于物,用《二雅》来匡正言行,可以说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厌倦,是闻名于世、仅次于圣人而又学识很高的人。
文本二:(译文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或词,完成15——16题
15、(3分)C【解析】“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错,应为“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时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
16、(6分)其一的结句以景结情,(1分)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只见红霞映树,只闻鹧鸪和鸣,(1分)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耐人寻味;(1分)
其三的结句侧面描写,(1分)次日清晨,游童在歌舞场地拾到姑娘遗落的花钿,(1分)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情味悠长。(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
18、(3分)【答案】①改为“用金缮技艺修补而成”;②改为“提前知道”,或去掉“提前”;③改为“由(根据)…决定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①句中“用金缮技艺的每一件器物”错,成分残缺,应改为“用金缮技艺修补而成的每一件器物”;第②句中“提前预知的”错,语义重复,应改为“提前知道”,或去掉“提前”;第③句中“由于...决定的”错,句式杂糅,改为“由(根据)…决定的。”
19、(6分)【答案】①陶瓷(器物)修补技术 ②无论艺术形式如何进步(无论流派如何发展) ③似乎已注定不再完美”。 第①空,根据后句“受中国漆艺和描金工艺启发”“在陶瓷碎片的边缘处涂上清漆,将碎片黏合打磨,还原至器物原状”和后面“”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金缮跟中国的漆艺和描金工艺一样,是一种在陶瓷上修补技术,故补写内容为“陶瓷(器物)修补技术” 第②空,根据“但”可知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再根据前句“伴随着现代工艺的不断发展,金缮已经演化出了不同的流派”可知,此处是说不管金缮技术演化出的流派有多进步,或其艺术形式怎样进步,修残补缺仍然是金缮工艺的起点,顺应自然依然是金缮工艺的灵魂和前提,故补写内容为“无论艺术形式如何进步(无论流派如何发展)” 第③空,由前句“经过金缮工艺修补过的器物”可知,此处是说修补过的器物似乎不再完美,补写内容为“似乎已注定不再完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
20、(3分)D【解析】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杳无踪影:一点踪迹都没有,指不知去向。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紧张。 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倏忽:很快地;忽然。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泛指确定在某种状态、格式、标准上。 定位: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
21、(3分)B【解析】依据方位顺序,先“前方”再“后方”,依据前后文,最后突出强调“中间”的古沧州,和后文的“一个让英雄绝境逢生一一斩断旧我、从此走向新我的地方”相衔接,所以选B项。
22、(5分)①把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林冲比作“不朽丰碑”,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林冲形象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与丰碑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相似性。③这个比喻的运用使林冲不同凡响的英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第1、2点各2分,第3点1分。)
四、写作(60分)
23、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试题借助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天鹅从水上看,从容悠闲,优雅淡定;但不被注意的是天鹅在水下的掌蹼正在拼命地划水,启发我们思考相应的人生哲理。其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也是呈现这种状态,他们表面上从容淡定,为人所艳羡;而背后的拼命付出、竭尽全力却鲜为人知。题目设置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思考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从容悠闲,优雅淡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拼尽全力、拼命付出的重要性,而不要只去羡慕他人的成功的光环、生活的舒适。考生可就其表面的从容淡定进行立意,如指出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应当多展示从容淡定的一面,不要动辄向人诉说自己生活的不易,否则只会招来厌弃,因为每个生命的背后都是辛辛苦苦地努力。我们需要展示的是自己的优雅从容,让生命充满阳光,让生活更加绚烂,也可就其在水底下拼命地划水进行立意,如说明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那些光鲜无比的荣耀,其实都是努力奋斗出来的。还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立意,即从容淡定的背后是拼命的努力等。立意:
(1)、想要过好生活,就要拼命努力, (2)、优雅需要底气,华丽来自实力。
(3)、展示从容淡定,无需炫耀苦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拉特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学情诊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