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第1页
    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第2页
    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正确或符合题意)
    1.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这说明,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
    A.传说B.史料C.化石D.石器
    2. 右图中的彩陶颇具特色,同一考古遗址中还发现了粟的遗存。它们可用于研究( )
    A.元谋人B.北京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居外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艰苦奋斗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4.(史事判断)古代中国,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朝代更替的是(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周平王迁都
    D.国人暴动
    5.战国时期的特点是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下列典故与战国时期史实无关的是( )
    A.尊王攘夷B.纸上谈兵C.三家分晋D.朝秦暮楚
    6.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商鞅变法中的( )
    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
    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
    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8.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
    9.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
    A.经济繁荣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D.百姓安居
    10.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措施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
    C.设立郡县D.开凿灵渠
    11.(2022湖南怀化中考)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尊崇儒术”的提出
    C.刺史制度的建立
    D.“推恩令”的推行
    12.下列历史事件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直接相关的是( )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B.百家争鸣
    C.尊崇儒术
    D.焚书坑儒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选贤与能·天下为公】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首领是传位给贤德之人,这种首领的产生方式称为 。
    14.【百家争鸣·社会治理】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是 。
    15.【制度创新·继往开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 (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6.【休养生息·治世局面】西汉前期,出现了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府库充盈的统治局面,史称 。
    17.【统一铸币·经济控制】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起源,是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种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相适应的,分别产生了以小米和水稻为主的农业文化,从而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基础。
    ——李中华《中国文化通义》
    (1)距今约7 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哪种居民就已种植水稻?(1分)
    【制度篇】
    材料二 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制度。
    (2)禹的儿子启凭借家族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标志着什么制度的出现?(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2分)
    【改革篇】
    材料三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3)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商鞅变法留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工程篇】
    材料四 战国后期,秦国在发展经济中,注重兴修水利。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利用地势和河道,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4)材料四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什么?(1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10分,第20题11分,共21分)
    19.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起源篇】
    材料一 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以较大规模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1分)写出两个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典型遗址。(2分)
    【发展篇】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2分)
    【政策篇】
    材料三 (秦朝)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班固《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说明秦朝农民面临怎样的处境?(2分)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紧密地联为一体,夏、商以来林林总总的国、族一统于周天子。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2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1分)归纳该政治制度的作用。(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1分)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1分)比较以上治国措施所起作用的不同。(2分)
    (4)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1分)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A 6.C 7.C 8.B 9.B 10.A 11.D 12.C
    13.禅让制
    14.孟子
    15.郡县制
    16.文景之治
    17.五铢钱
    18.(1)河姆渡人。
    (2)制度:世袭制。行政制度:分封制。
    (3)目的:富国强兵。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但改革需要谋略和胆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言之有理即可)
    (4)都江堰。
    19.(1)标志: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的出现。遗址: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处境:赋役负担沉重。政策:休养生息。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要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仁政”;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重视兴修水利;等等。
    20.(1)①东周;②战国。建立者:周武王。
    (2)政治制度:分封制。作用: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3)措施:焚书坑儒。思想:儒家思想。不同:秦朝的措施破坏了文化传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而汉朝的措施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追求大一统。

    相关试卷

    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 (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