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教案+练习
- 《将相和》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将相和》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认识“璧、臣”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4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负荆请罪”的视频片段,出示战国中晚期七国并立的图片,出示和氏璧、渑池会、负荆请罪的图片,出示蔺相如、廉颇的图片。
导语: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社会非常不稳定。当时的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由于他们二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赵国暂时得以保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看看他们之间曾经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提问:“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怎么理解“和”?
明确:“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教师由题目过渡到课文学习,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原著作者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公元前99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司马迁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他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记录所用的时间。
(2)将生字、新词、重点句子在文中标注出来。
(3)默读后尽量多地说说自己默读时获取的信息。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纠错,学生识记。(课件出示。)
需注意的字音:“蔺”和“廉”是边音的字,“诺”是鼻音的字;“臣”是翘舌音的字,“罪”是平舌音的字。
需注意的字形:“献”的左下部分的里面是“”不要写成“羊”;“诺”的右边是“若”,不要写成“苦”;“荆”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教师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生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默读时获取的主要信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1)全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人之间的故事。(20字左右。)
明确:全文主要写了廉颇(将)和蔺相如(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故事。
(2)全文围绕中心事件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每件事5个字左右。)
明确:三件事,即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3)每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提示:梳理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句,归纳概括。
2.理清思路,把握层次。
速读与思考:标上段序,弄清每件事的起止,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每层大意。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地保护了国宝和氏璧,立了大功。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写廉颇看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蔺相如为顾全大局避让他,廉颇深受感动,背上荆条登门请罪。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千百年来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廉颇和蔺相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作者是怎样刻画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下节课上,我们将重点探究这些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
臣”等14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重点)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
荆请罪”三个故事。(重难点)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重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获奖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理清脉络,概括段意,深入体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默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