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教案+练习
-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将相和》精品教案(第一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合作交流,复述课文,深入阅读,研讨文本,整体感悟,深化认识,背诵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2.读写结合,用自己的话讲一个古代史书上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学生听写上节课中出示的词语卡中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结指导。
2.教师指名说出文中的三个故事的名称,探讨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明确:课文主要讲述了有关蔺相如和廉颇的三个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各有因果,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其中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这三个故事的共同结果是——将相和。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到“和”,他们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共同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换来了赵国的安宁,谱写了一段佳话。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他们的故事为什么影响深远?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古代的杰出将相。
二、合作交流,复述课文
1.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准备复述一个故事,并推举一人发言。
2.分工合作,弄清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生评价。
提示:让学生练习复述故事,一是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交流的环节,教师要适时巡视,指导疑难。在复述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复述故事,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展示;然后推荐复述得最好的学生代表展示。在师生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项,如“复述故事能手”“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等,以此激发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
三、深入阅读,研讨文本
(一)学习“完璧归赵”
1.故事的起因(第1~4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①赵王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他为什么着急?
②大臣给赵王出了个什么主意?他为什么出这样的主意?
③课文开头写赵王的表现和大臣给赵王出主意,对表现蔺相如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合作交流,在课本上圈画出相关语句。
(3)汇报展示,解决问题。
交流后明确: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后,恃强凌弱的秦王假意要以城换璧,赵王不想按照秦王的要求去做,又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来侵犯赵国。正在赵王不知所措的时候,大臣推举了勇敢机智的蔺相如来解决这个难题。这是“完璧归赵”故事的起因,从中可见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2.故事的发展(第5~8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5~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经过。
明确:奉命出使、进宫献宝、设计取回、完璧归赵、据理力争。(课件出示。)
3.故事的结局(第9自然段)。
明确:“完璧归赵”故事的结局是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思考:“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和“将相和”有什么关系呢?
(二)学习“渑池会面”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的结果。
明确:故事的起因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见;故事的经过是会见的过程中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要赵王为自己鼓瑟),蔺相如挺身而出,保护赵王(要秦王为赵王击缶);故事的结局是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让赵王回去。
2.分析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出示描写蔺相如的言行的语句。)
3.教师点拨疑难问题,助力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1)疑难一: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明确:蔺相如看到秦王用让赵王为他鼓瑟的方法来侮辱赵王,特别气愤,所以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以后,之所以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大将军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2)疑难二:大将军廉颇在渑池之会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初步概括廉颇的人物形象。
明确:秦王听说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说明廉颇英勇善战,就连秦王也惧怕他几分。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之间练习讲一讲“渑池会面”的故事。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会“渑池会面”这个故事和“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负荆请罪”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记录自己的感触。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5~17自然段,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明确:故事的起因是廉颇不服气,想羞辱蔺相如;经过是蔺相如处处回避退让;结果是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学生画出描写廉颇的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
明确: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3)学生朗读自己圈画的句子,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4)教师相机整理小结。
2.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负荆请罪”的故事。
3.学生回顾全文,讨论交流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
教师小结: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这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
四、整体感悟,深化认识
1.讨论交流,理清关系,探究原因。
(1)讨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能。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个完整曲折的故事。
(2)将相“和”与“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2.思考感悟,获得启发。
(1)思考将相和的原因,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
①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原因是什么?(明确: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上立了功。)
②廉颇心有怨气,原因是什么?(明确: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位居自己之上。)
③将相又和好了,原因是什么?(明确:蔺相如和廉颇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
④分别概括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明确: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廉颇是一个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爱国的人。)
⑤总结蔺相如和廉颇思想上的共同特征。(明确: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
(2)引导学生交流从“将相和”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积累。
2.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史记》的资料,激发阅读的兴趣。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篇幅较长。怎样做到“长文短教”,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首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取”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重点词句段;“舍”学生通过自学能读懂的课文内容;再根据学段要求和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特点,准确地选择每个故事中的重点句段进行语言训练;最后用小结性的语言进行串联提升,点明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分析将相由和到不和的具体原因。这样教学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走出了内容分析的套路。与此同时,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演一演”这种学习方式来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小组内先练习分角色演一演,然后在全班表演。学生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物形象,而且会获得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这种体验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获奖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精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读故事,分析人物形象,回顾全文,梳理故事之间的关系,拓展阅读,实践阅读策略,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默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