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第二课时),共22页。
古诗词三首3第二课时语文 六年级 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朗读本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课文xiàn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风吹草低见牛羊chán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左收右让,注意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què 左窄右宽,横画错落有致。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使左右部件联成整体。夜里经过黄沙岭时创作的一首词上阙大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下阙大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合作探究 1.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汇报交流看到以动衬静听到闻到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1.正当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中时,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等他猛抬头,发生了什么呢?自主学习 2.词人此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汇报交流意外惊喜 回忆一下,陆游写的哪句诗表达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句说一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寂寞孤独喜悦欢快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宁静喜悦结构梳理看到听到闻到明月鸣蝉说丰年蛙声一片稻花香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 在闲居时,夜晚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作者从 、 和 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这首词语言质朴,构思巧妙,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 、优美如画,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经典佳作。辛弃疾视觉听觉嗅觉主题概括恬静自然与“月”有关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拓展延伸一、补全诗句。1.野旷天低树, 。2. ,听取蛙声一片。3.黑云翻墨未遮山, 。江清月近人稻花香里说丰年白雨跳珠乱入船课堂演练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阙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 背诵本课古诗词。 2.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