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5334/0-17270888104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5334/0-17270888104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5334/0-1727088810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5334/1-1727088812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5334/1-1727088812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5334/1-17270888121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七章有机化合物-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第七章有机化合物-高一化学同步教学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化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核心素养检测)高一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u-64 Ca-40 S-32 Cl-35.5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2023高一下·内蒙古赤峰·期末)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棉花、羊毛、蛋丝和麻属于天然纤维,其中的动物纤维属于蛋白质B.淀粉、油脂、蛋白质均能在人体内水解,从而提供人类活动需要的物质或能量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冷却液少许滴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没有产生银镜,则说明淀粉没有水解D.取某溶液少许在试管中,加入几滴浓硝酸出现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为黄色,证明溶液中含有蛋白质【答案】 C【解析】 A.棉花、麻是植物上的,蚕丝和羊毛是动物上的,故都属于天然纤维,A正确; B.淀粉是多糖、油脂是酯、蛋白质是多肽高聚物,都可以水解且供能,B正确;C.滴加银氨溶液之前,需要将水解液由酸性调节为碱性,否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错误;D.加入浓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蛋白质变性;加热后沉淀变黄,属于蛋白质的特征显色反应,故可以证明溶液中含有蛋白质,D正确; 故选C。2.(2023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乙醇、乙酸、乙酸乙酯B.丙烯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最多有7个C.植物油和天然橡胶均能使溴水褪色D.CCl4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答案】 D【解析】 A.乙醇与Na2CO3溶液互溶,乙酸反应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因此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以上三者,A正确;B.丙烯的结构为 ,最多7个原子共平面,B正确;C.植物油和天然橡胶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溴水褪色,C正确;D.空间填充模型表达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原子的相对大小,Cl原子的半径大于C,因此正确模型为 ,D错误;答案选D。3.(2024 高一西安校考第二次月考)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答案】 D【解析】 A.甲为甲烷,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正确;B.乙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B正确;C.丙为苯,苯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C正确;D.丁为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不是稀硫酸,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4.(2024·全国新课标)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答案】 D【解析】 A.动物的毛、皮、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B.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碳的单质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仍不褪色,B正确;C.竹子可用于造纸,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其造的纸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C正确;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是硅酸盐,D错误;故选D。5.(2023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我国传统酿醋工艺主要包括以下过程:①“蒸”——将大米、高粱、小米等原料蒸熟后放至冷却;②“酵”——拌曲入坛发酵,使淀粉经糖化发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作用下生成乙酸;③“沥”——除去醋坛底层的糟,此时可以闻到酒和醋混合在一起的香味;④“陈”——将醋陈放1~3年,可增强其风味中的果香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酵”的过程中涉及水解和氧化反应B.粮食中的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乙酸可以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陈”的过程香味增强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酯类物质【答案】 B【解析】A.淀粉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B错误;C.乙酸酸性强于碳酸,故乙酸与水垢反应,C正确;D.酯类物质有果香味,则“陈”的过程香味增强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酯类物质,D正确;故答案为:B。6.(2023 高二下·陕西西安·期末)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B.B C.C D.D【答案】 A【解析】 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A正确;B.乙醇与钠反应没有水与钠反应剧烈,说明乙醇—OH中H的活泼性比水中的H的活泼性弱,B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乙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D错误;故选A。7.(2023高一下·山东济宁·期末)能使叶子脱落而得名的脱落酸,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B.一定条件下1mol 脱落酸最多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1mol 脱落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2.4L CO2(标准状况)D.一定条件下脱落酸可生成多种加聚产物【答案】 B【解析】A.分子中含有羰基、羟基、羧基3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B.碳碳双键、酮羰基能和氢气加成,则一定条件下1mol 脱落酸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mol 脱落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为22.4L CO2(标准状况),C正确;D.分子中含有3个不同位置的碳碳双键,则一定条件下脱落酸可生成多种加聚产物,D正确;故选B。8.(2024·全国甲卷)我国化学工作者开发了一种回收利用聚乳酸(PLA)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其转化路线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LA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降解反应B.MP的化学名称是丙酸甲酯C.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羧基的有3种D.MMA可加聚生成高分子【答案】 C【解析】 A.根据PLA的结构简式,聚乳酸是其分子中的羧基与另一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反应聚合得到的,含有酯基结构,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降解反应,A正确;B.根据MP的结果,MP可视为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因此其化学名称为丙酸甲酯,B正确;C.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羧基的有2种,分别为正丁酸和异丁酸,C错误;D.MMA中含有双键结构,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D正确;故答案选C。9.(20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质的油脂带有一种难闻的“哈喇”味,不能食用,因此市售食用油中普遍加入抗氧化剂,以确保食品安全B.硫化后的橡胶适合制造轮胎,加入炭黑可提高轮胎的耐磨性C.合理用药必须在医生、药师指导下,只需考虑药物作用1个因素即可D.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答案】 C【解析】 A.变质的油脂带有一种难闻的“哈喇”味,不能食用,因此市售食用油中普遍加入抗氧化剂,以确保食品安全,A正确;B.硫化后的橡胶适合制造轮胎,加入炭黑可提高轮胎的耐磨性,B正确;C.合理用药必须在医生、药师指导下,要考虑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这四大要素,C错误;D.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D正确; 故选C。10.(2023高一下·山西忻州·期末)氟利昂-12是甲烷的氯、氟代物,其分子式为CF2Cl2,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F2Cl2中含有官能团B.CF2Cl2属于烃类C.CF2Cl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D.CF2Cl2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答案】 A【解析】 A.CF2Cl2中含有官能团:-Cl和-F,A正确;B.CF2Cl2中含C、Cl、F元素,仅含C、H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属于烃,故CF2Cl2不属于烃,B错误;C.CH4为正四面体构型,CH2Cl2有一种同分异构体,故CF2Cl2也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C错误;D.CH4为正四面体构型,故CF2Cl2为四面体构型,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错误;故选A。11.(2023高一下·河南商丘·期末)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 B.B C.C D.D【答案】 A【解析】 A.CaO与水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A正确;B.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CO2,会引入新杂质,B错误;C.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不能分离,C错误;D.CO2与二氧化硫均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D错误;故选A。12.(2023高一下·广西百色·期末)甜橙醇的结构如下。下列有关甜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B.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C.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D.1mol甜橙醇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以和2mol氢气发生反应【答案】 B【解析】 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4H26O,故A正确;B.该物质含有甲基、亚甲基,具有类似于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B错误;C.该物质含有羟基、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故C正确;D.每分子甜橙醇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1mol甜橙醇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以和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选:B。13.(2024 第二次月考)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苯所含碳碳双键数目为0.3NA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AC.标准状况下,11.2 L溴乙烷所含分子数为0.5NAD.26g乙炔和苯乙烯的混合物,含有原子总数为6NA【答案】 B【解析】 A.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错误;B.28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乙烯的结构简式可知,1mol乙烯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6NA,正确;C.标况下,溴乙烷不是气态,故无法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错误;D.乙炔和苯乙烯的实验式均为CH,即26g乙炔和苯乙烯的混合物相当于2molCH,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NA,错误,答案选B。14.(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是常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础原料,由此三种有机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能为A.B.C.D.【答案】 C【解析】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按照如下顺序发生加聚反应可能得到,nCH2=CH2+nCH2=CH-CH=CH2+ n;A.1,3—丁二烯参与加聚反应以1,4加成为基础,故链接中有双键存在,并且不可能在链端,A错误;B.1,3—丁二烯参与加聚反应以1,4加成为基础,故链接中有双键存在,B错误;C.根据分析由此三种有机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能为,C正确;D.丙烯参与加聚反应,甲基应作为支链写出,D错误;故选C。15.(20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食品用合成香料—丙烯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可用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合成: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A.由乙烯生成有机物A:B.由丙烯生成有机物B:C.有机物A与B反应:D.丙烯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反应:【答案】 B【解析】 丙烯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乙烯和M反应生成A,A和B发生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根据碳原子个数知,B为CH2=CHCOOH、A为CH3CH2OH,M为H2O。A.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有机物A:,A正确;B.丙烯发生催化氧化生成有机物B:,B错误;C.有机物A与B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C正确;D.丙烯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故选B。16.(20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方法:分别加入Na2CO3溶液B.确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方法:用一定量的乙醇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C.鉴别己烷、己烯、乙酸、CCl4四种无色液体的方法:分别加入溴水D.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气体的方法:通过酸性KMnO4溶液洗气【答案】 D【解析】 A.乙醇与Na2CO3不反应,混合后互溶不分层,乙酸能和Na2CO3反应并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与Na2CO3溶液不反应,混合后分层且乙酸乙酯在上,故可用Na2CO3来鉴别,A不符合题意;B.乙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中的氢原子能被金属钠置换出来,用一定量的乙醇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通过氢气的产生量可以确定乙醇中的羟基个数,进而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B不符合题意;C.己烷与溴水不反应,相当于萃取,溴和己烷在上层,为橙红色,水在下层;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乙酸与溴水不反应,二者混溶;CCl4和溴水不反应,相当于萃取,溴和CCl4在下层,为橙红色,水在上层;现象各不相同,可以溴水把它们鉴别开来,C不符合题意;D.SO2气体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SO42-而被除去,但乙烯也同时被氧化成了二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的,D符合题意; 故选D。二、填空题(共3题,共计40分)17.(2023高一下·辽宁阜新·期末,12分)某同学为制取乙酸乙酯,在试管a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1)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 。A.NaHCO3 B.Na2CO3 C.NaOH D.NaCl(2)实验完成后,试管b的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若分离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漏斗 B.蒸馏烧瓶 C.分液漏斗 D.蒸发皿(3)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是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加聚反应 D.氧化反应(4)在制取乙酸乙酯中,有关浓硫酸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 B.吸水剂 C.脱水剂 D.提高反应速率(5)试管b中溶液的作用是 。①吸收乙醇 ②中和乙酸 ③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6)乙酸在酯化反应中断键方式是 。A.a处 B.b处 C.c处 D.b或c处【答案】 (1)B (2)C (3)A (4)C (5)D (6)B【解析】(1)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所以试管b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故答案为B;(2)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用分液法分离,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C;(3)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故答案为A;(4)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吸水剂,故答案为C;(5)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所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D;(6)有机酸和醇反应生成酯时,酸脱羟基醇脱氢,酸中断的是C—O键,故答案为B。18.(2023高一下·安徽滁州·期末,14分)(Ⅰ)有机化合物甲()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1)甲的分子式为 ,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1mol甲与Na反应消耗Na的物质的量为 mol。(3)甲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已知葡萄糖在乳酸菌的催化作用下,可以生成乳酸,其分子式是C3H6O3 。(4)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化学方程式 。(5)无色透明的乳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够在加热、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乙酸进行酯化反应,乳酸中还含有一个甲基(-CH3),则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6)写出钠与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C6H11BrO3 溴原子、羟基、羧基 (2)2 (3)C6H12O62C3H6O3 (5) (6)【解析】(1)由有机化合物甲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6H11BrO3;含有的官能团有:溴原子、羟基、羧基;(2)有机物甲中的羟基和羧基都能与金属钠反应,1mol甲含有1mol羟基和1mol羧基,所以1mol甲消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3)有机物甲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化学方程式为:;(4)葡萄糖在乳酸菌作用下生成乳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3H6O3;(5)无色透明的乳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乳酸含有羧基,能够在加热、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乙酸进行酯化反应,说明含有羟基,乳酸中还含有一个甲基(-CH3),则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6)乳酸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H3CHOHCOOH→CH3CHONaCOONa+H2↑。19.(20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14分)有机物种类繁多,请以你对有机物的认识填空:(1)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氯气和液氯②D和T③和④和⑤和 ⑥和 (2)按系统命名法, 的名称为 。(3)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最多有 个碳原子共平面。(4)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 ),该物质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种。(5) 的单体是 。(6)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含两个环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答案】 (1)③ ⑤⑥ (2)2,2,7-三甲基-6-乙基辛烷 (3)14 (4)4和 (6) 【解析】(1)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③和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选③;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⑤ 和 、⑥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选⑤⑥。(2)按系统命名法, 的最长碳链为8个C,2号碳2个甲基、7号碳1个甲基,6号碳1个乙基,名称为2,2,7-三甲基-6-乙基辛烷。(3)连接苯环和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共平面,碳碳三键两端的所有原子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则该分子中最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4)因分子存在三种不同的碳碳双键,如图所示 ;1分子物质与1分子Br2加成时,可以在①、②、③的位置上发生加成,也可以1分子Br2在①、②之间发生1,4-加成反应,故所得产物共有四种。(5)根据”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规律回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可得到的单体是和。(6)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含两个环的化合物,该反应方程式。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计12分)20.(2024高一下期中统考,12分)在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其反应为CH3CH2OHCH2=CH2↑+H2O。该实验常因温度控制不当而发生副反应生成SO2、CO2、水蒸气等。实验室设计如下实验装置以验证上述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含乙烯、SO2和水蒸气。限用试剂(试剂均足量):乙醇、浓硫酸、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1)仪器a的名称为 。(2)请根据实验的要求完成下列填空:①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D中的试剂为 。③E中的试剂为 ,其作用为 。④F中的试剂为 ,可能的实验现象为 。简述装置B置于装置A、C之间的理由: 。【答案】 (1)温度计 (2)固体粉末颜色变蓝 氢氧化钠溶液 品红溶液 检验SO2是否除尽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并分层(或溶液颜色变浅)(3)要检验水蒸气必须在洗气之前进行,否则进入洗气装置后将会带入水蒸气【解析】 因检验二氧化硫、乙烯都用到溶液,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会干扰水蒸气的检验,因此要先检验水蒸气,装置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硫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反应,会干扰乙烯的检验,因此要在检验二氧化硫后,除去二氧化硫,并验证二氧化硫被完全除去,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后,再检验乙烯,则装置C中装有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装置D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装置E中装有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装置F中装有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检验乙烯。(1)仪器a为温度计;(2)①无水硫酸铜与水变蓝,则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为固体粉末颜色变蓝;②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③由分析可知,装置E中装有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④装置F中装有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F中是溴水,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逐渐褪色并分层,若F中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3)因检验二氧化硫、乙烯都用到溶液,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会干扰水蒸气的检验,因此要先检验水蒸气,故装置B置于装置A、C之间。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选项物质所用试剂方法A乙醇(水)新制生石灰蒸馏B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C乙酸乙酯(乙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D CO2( SO2)饱和碳酸钠溶液过滤
高一化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核心素养检测)高一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u-64 Ca-40 S-32 Cl-35.5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2023高一下·内蒙古赤峰·期末)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棉花、羊毛、蛋丝和麻属于天然纤维,其中的动物纤维属于蛋白质B.淀粉、油脂、蛋白质均能在人体内水解,从而提供人类活动需要的物质或能量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冷却液少许滴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没有产生银镜,则说明淀粉没有水解D.取某溶液少许在试管中,加入几滴浓硝酸出现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为黄色,证明溶液中含有蛋白质【答案】 C【解析】 A.棉花、麻是植物上的,蚕丝和羊毛是动物上的,故都属于天然纤维,A正确; B.淀粉是多糖、油脂是酯、蛋白质是多肽高聚物,都可以水解且供能,B正确;C.滴加银氨溶液之前,需要将水解液由酸性调节为碱性,否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错误;D.加入浓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蛋白质变性;加热后沉淀变黄,属于蛋白质的特征显色反应,故可以证明溶液中含有蛋白质,D正确; 故选C。2.(2023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乙醇、乙酸、乙酸乙酯B.丙烯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最多有7个C.植物油和天然橡胶均能使溴水褪色D.CCl4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答案】 D【解析】 A.乙醇与Na2CO3溶液互溶,乙酸反应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因此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以上三者,A正确;B.丙烯的结构为 ,最多7个原子共平面,B正确;C.植物油和天然橡胶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溴水褪色,C正确;D.空间填充模型表达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原子的相对大小,Cl原子的半径大于C,因此正确模型为 ,D错误;答案选D。3.(2024 高一西安校考第二次月考)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答案】 D【解析】 A.甲为甲烷,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正确;B.乙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B正确;C.丙为苯,苯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C正确;D.丁为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不是稀硫酸,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4.(2024·全国新课标)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答案】 D【解析】 A.动物的毛、皮、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B.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碳的单质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仍不褪色,B正确;C.竹子可用于造纸,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其造的纸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C正确;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是硅酸盐,D错误;故选D。5.(2023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我国传统酿醋工艺主要包括以下过程:①“蒸”——将大米、高粱、小米等原料蒸熟后放至冷却;②“酵”——拌曲入坛发酵,使淀粉经糖化发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作用下生成乙酸;③“沥”——除去醋坛底层的糟,此时可以闻到酒和醋混合在一起的香味;④“陈”——将醋陈放1~3年,可增强其风味中的果香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酵”的过程中涉及水解和氧化反应B.粮食中的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乙酸可以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陈”的过程香味增强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酯类物质【答案】 B【解析】A.淀粉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B错误;C.乙酸酸性强于碳酸,故乙酸与水垢反应,C正确;D.酯类物质有果香味,则“陈”的过程香味增强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酯类物质,D正确;故答案为:B。6.(2023 高二下·陕西西安·期末)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B.B C.C D.D【答案】 A【解析】 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A正确;B.乙醇与钠反应没有水与钠反应剧烈,说明乙醇—OH中H的活泼性比水中的H的活泼性弱,B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乙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D错误;故选A。7.(2023高一下·山东济宁·期末)能使叶子脱落而得名的脱落酸,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B.一定条件下1mol 脱落酸最多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1mol 脱落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2.4L CO2(标准状况)D.一定条件下脱落酸可生成多种加聚产物【答案】 B【解析】A.分子中含有羰基、羟基、羧基3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B.碳碳双键、酮羰基能和氢气加成,则一定条件下1mol 脱落酸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mol 脱落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为22.4L CO2(标准状况),C正确;D.分子中含有3个不同位置的碳碳双键,则一定条件下脱落酸可生成多种加聚产物,D正确;故选B。8.(2024·全国甲卷)我国化学工作者开发了一种回收利用聚乳酸(PLA)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其转化路线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LA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降解反应B.MP的化学名称是丙酸甲酯C.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羧基的有3种D.MMA可加聚生成高分子【答案】 C【解析】 A.根据PLA的结构简式,聚乳酸是其分子中的羧基与另一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反应聚合得到的,含有酯基结构,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降解反应,A正确;B.根据MP的结果,MP可视为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因此其化学名称为丙酸甲酯,B正确;C.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羧基的有2种,分别为正丁酸和异丁酸,C错误;D.MMA中含有双键结构,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D正确;故答案选C。9.(20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质的油脂带有一种难闻的“哈喇”味,不能食用,因此市售食用油中普遍加入抗氧化剂,以确保食品安全B.硫化后的橡胶适合制造轮胎,加入炭黑可提高轮胎的耐磨性C.合理用药必须在医生、药师指导下,只需考虑药物作用1个因素即可D.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答案】 C【解析】 A.变质的油脂带有一种难闻的“哈喇”味,不能食用,因此市售食用油中普遍加入抗氧化剂,以确保食品安全,A正确;B.硫化后的橡胶适合制造轮胎,加入炭黑可提高轮胎的耐磨性,B正确;C.合理用药必须在医生、药师指导下,要考虑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这四大要素,C错误;D.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D正确; 故选C。10.(2023高一下·山西忻州·期末)氟利昂-12是甲烷的氯、氟代物,其分子式为CF2Cl2,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F2Cl2中含有官能团B.CF2Cl2属于烃类C.CF2Cl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D.CF2Cl2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答案】 A【解析】 A.CF2Cl2中含有官能团:-Cl和-F,A正确;B.CF2Cl2中含C、Cl、F元素,仅含C、H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属于烃,故CF2Cl2不属于烃,B错误;C.CH4为正四面体构型,CH2Cl2有一种同分异构体,故CF2Cl2也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C错误;D.CH4为正四面体构型,故CF2Cl2为四面体构型,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错误;故选A。11.(2023高一下·河南商丘·期末)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 B.B C.C D.D【答案】 A【解析】 A.CaO与水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A正确;B.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CO2,会引入新杂质,B错误;C.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不能分离,C错误;D.CO2与二氧化硫均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D错误;故选A。12.(2023高一下·广西百色·期末)甜橙醇的结构如下。下列有关甜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B.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C.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D.1mol甜橙醇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以和2mol氢气发生反应【答案】 B【解析】 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4H26O,故A正确;B.该物质含有甲基、亚甲基,具有类似于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B错误;C.该物质含有羟基、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故C正确;D.每分子甜橙醇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1mol甜橙醇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以和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选:B。13.(2024 第二次月考)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苯所含碳碳双键数目为0.3NA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AC.标准状况下,11.2 L溴乙烷所含分子数为0.5NAD.26g乙炔和苯乙烯的混合物,含有原子总数为6NA【答案】 B【解析】 A.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错误;B.28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乙烯的结构简式可知,1mol乙烯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6NA,正确;C.标况下,溴乙烷不是气态,故无法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错误;D.乙炔和苯乙烯的实验式均为CH,即26g乙炔和苯乙烯的混合物相当于2molCH,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NA,错误,答案选B。14.(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是常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础原料,由此三种有机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能为A.B.C.D.【答案】 C【解析】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按照如下顺序发生加聚反应可能得到,nCH2=CH2+nCH2=CH-CH=CH2+ n;A.1,3—丁二烯参与加聚反应以1,4加成为基础,故链接中有双键存在,并且不可能在链端,A错误;B.1,3—丁二烯参与加聚反应以1,4加成为基础,故链接中有双键存在,B错误;C.根据分析由此三种有机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能为,C正确;D.丙烯参与加聚反应,甲基应作为支链写出,D错误;故选C。15.(20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食品用合成香料—丙烯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可用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合成: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A.由乙烯生成有机物A:B.由丙烯生成有机物B:C.有机物A与B反应:D.丙烯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反应:【答案】 B【解析】 丙烯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乙烯和M反应生成A,A和B发生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根据碳原子个数知,B为CH2=CHCOOH、A为CH3CH2OH,M为H2O。A.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有机物A:,A正确;B.丙烯发生催化氧化生成有机物B:,B错误;C.有机物A与B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C正确;D.丙烯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故选B。16.(20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方法:分别加入Na2CO3溶液B.确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方法:用一定量的乙醇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C.鉴别己烷、己烯、乙酸、CCl4四种无色液体的方法:分别加入溴水D.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气体的方法:通过酸性KMnO4溶液洗气【答案】 D【解析】 A.乙醇与Na2CO3不反应,混合后互溶不分层,乙酸能和Na2CO3反应并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与Na2CO3溶液不反应,混合后分层且乙酸乙酯在上,故可用Na2CO3来鉴别,A不符合题意;B.乙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中的氢原子能被金属钠置换出来,用一定量的乙醇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通过氢气的产生量可以确定乙醇中的羟基个数,进而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B不符合题意;C.己烷与溴水不反应,相当于萃取,溴和己烷在上层,为橙红色,水在下层;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乙酸与溴水不反应,二者混溶;CCl4和溴水不反应,相当于萃取,溴和CCl4在下层,为橙红色,水在上层;现象各不相同,可以溴水把它们鉴别开来,C不符合题意;D.SO2气体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SO42-而被除去,但乙烯也同时被氧化成了二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的,D符合题意; 故选D。二、填空题(共3题,共计40分)17.(2023高一下·辽宁阜新·期末,12分)某同学为制取乙酸乙酯,在试管a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1)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 。A.NaHCO3 B.Na2CO3 C.NaOH D.NaCl(2)实验完成后,试管b的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若分离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漏斗 B.蒸馏烧瓶 C.分液漏斗 D.蒸发皿(3)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是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加聚反应 D.氧化反应(4)在制取乙酸乙酯中,有关浓硫酸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 B.吸水剂 C.脱水剂 D.提高反应速率(5)试管b中溶液的作用是 。①吸收乙醇 ②中和乙酸 ③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6)乙酸在酯化反应中断键方式是 。A.a处 B.b处 C.c处 D.b或c处【答案】 (1)B (2)C (3)A (4)C (5)D (6)B【解析】(1)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所以试管b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故答案为B;(2)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用分液法分离,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C;(3)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故答案为A;(4)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吸水剂,故答案为C;(5)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所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D;(6)有机酸和醇反应生成酯时,酸脱羟基醇脱氢,酸中断的是C—O键,故答案为B。18.(2023高一下·安徽滁州·期末,14分)(Ⅰ)有机化合物甲()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1)甲的分子式为 ,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1mol甲与Na反应消耗Na的物质的量为 mol。(3)甲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已知葡萄糖在乳酸菌的催化作用下,可以生成乳酸,其分子式是C3H6O3 。(4)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化学方程式 。(5)无色透明的乳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够在加热、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乙酸进行酯化反应,乳酸中还含有一个甲基(-CH3),则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6)写出钠与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C6H11BrO3 溴原子、羟基、羧基 (2)2 (3)C6H12O62C3H6O3 (5) (6)【解析】(1)由有机化合物甲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6H11BrO3;含有的官能团有:溴原子、羟基、羧基;(2)有机物甲中的羟基和羧基都能与金属钠反应,1mol甲含有1mol羟基和1mol羧基,所以1mol甲消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3)有机物甲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化学方程式为:;(4)葡萄糖在乳酸菌作用下生成乳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3H6O3;(5)无色透明的乳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乳酸含有羧基,能够在加热、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乙酸进行酯化反应,说明含有羟基,乳酸中还含有一个甲基(-CH3),则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6)乳酸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H3CHOHCOOH→CH3CHONaCOONa+H2↑。19.(20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14分)有机物种类繁多,请以你对有机物的认识填空:(1)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氯气和液氯②D和T③和④和⑤和 ⑥和 (2)按系统命名法, 的名称为 。(3)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最多有 个碳原子共平面。(4)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 ),该物质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种。(5) 的单体是 。(6)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含两个环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答案】 (1)③ ⑤⑥ (2)2,2,7-三甲基-6-乙基辛烷 (3)14 (4)4和 (6) 【解析】(1)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③和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选③;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⑤ 和 、⑥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选⑤⑥。(2)按系统命名法, 的最长碳链为8个C,2号碳2个甲基、7号碳1个甲基,6号碳1个乙基,名称为2,2,7-三甲基-6-乙基辛烷。(3)连接苯环和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共平面,碳碳三键两端的所有原子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则该分子中最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4)因分子存在三种不同的碳碳双键,如图所示 ;1分子物质与1分子Br2加成时,可以在①、②、③的位置上发生加成,也可以1分子Br2在①、②之间发生1,4-加成反应,故所得产物共有四种。(5)根据”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规律回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可得到的单体是和。(6)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含两个环的化合物,该反应方程式。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计12分)20.(2024高一下期中统考,12分)在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其反应为CH3CH2OHCH2=CH2↑+H2O。该实验常因温度控制不当而发生副反应生成SO2、CO2、水蒸气等。实验室设计如下实验装置以验证上述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含乙烯、SO2和水蒸气。限用试剂(试剂均足量):乙醇、浓硫酸、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1)仪器a的名称为 。(2)请根据实验的要求完成下列填空:①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D中的试剂为 。③E中的试剂为 ,其作用为 。④F中的试剂为 ,可能的实验现象为 。简述装置B置于装置A、C之间的理由: 。【答案】 (1)温度计 (2)固体粉末颜色变蓝 氢氧化钠溶液 品红溶液 检验SO2是否除尽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并分层(或溶液颜色变浅)(3)要检验水蒸气必须在洗气之前进行,否则进入洗气装置后将会带入水蒸气【解析】 因检验二氧化硫、乙烯都用到溶液,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会干扰水蒸气的检验,因此要先检验水蒸气,装置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硫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反应,会干扰乙烯的检验,因此要在检验二氧化硫后,除去二氧化硫,并验证二氧化硫被完全除去,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后,再检验乙烯,则装置C中装有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装置D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装置E中装有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装置F中装有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检验乙烯。(1)仪器a为温度计;(2)①无水硫酸铜与水变蓝,则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为固体粉末颜色变蓝;②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③由分析可知,装置E中装有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④装置F中装有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F中是溴水,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逐渐褪色并分层,若F中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3)因检验二氧化硫、乙烯都用到溶液,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会干扰水蒸气的检验,因此要先检验水蒸气,故装置B置于装置A、C之间。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选项物质所用试剂方法A乙醇(水)新制生石灰蒸馏B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C乙酸乙酯(乙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D CO2( SO2)饱和碳酸钠溶液过滤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