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摸底测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85544/0-17270937854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摸底测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85544/0-17270937855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摸底测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85544/0-17270937855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摸底测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摸底测试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恰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约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分之二,约为大气碳库的2倍、巨大的土壤碳库通过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大气CO2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是指土壤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速度。图为不同地区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平均有机碳矿化速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
①成土母质、有机质含量②温度、湿度③植被种类、土壤层厚度④土壤pH值、透气性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2. 与北方相比,南方山脉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 )
A. 土壤粘重、酸性较强B. 温度较高,蒸发旺盛
C. 雨季过长,湿度较大D. 云雾缭绕,光照不足
3. 为提高北方温带森林土壤碳原储量,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定期增值农家肥②严禁占用森林生态用地,防止土地退化③优化树种选择,制定合理的轮伐期④增加植被的密闭度
A. ①②B. ③④
C. ②③D. ①④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质,与有机碳矿化速率关系不大,①错误;由图可知,南方和北方的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差异明显,南方和北方温度、湿度差异较大,且温度,湿度影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②正确;植被种类、土壤层厚度主要影响有机碳的数量,对有机碳矿化速率影响不大,③错误;土壤的PH值、透气性都会影响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与北方相比,南方山脉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土壤黏重,酸性较强,微生物活动弱,降低了有机碳矿化速率,A正确;温度高、湿度大应该加快有机碳矿化速率,BC错误;雨雾缭绕,光照不足,枯落物容易腐烂,也可能会加剧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为提高北方温带森林土壤碳原储量,采取的措施有严禁占用森林生态用地,保护土壤肥力,防止土地退化,②正确;优化树种选择,选择固碳较好的树种,制定合理的轮伐期,采育并举,③正确;定期增值农家肥,成本高,不具有可操作性,①错误;单纯增加植被密闭度,采光效果变差,部分植物光合作用受影响,可能会降低土壤碳原储量,且增加植被密闭度也是对森林的干扰,也难以实行,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成和发育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甲地地势陡峻,其主要原因是( )
A. 断裂发育,断层坍塌B. 陡峭耸立,山高谷深
C. 地壳抬升,岩石坚硬D. 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5. 乙地沉积大量卵砾石,说明该地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磨蚀作用B. 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力搬运作用D. 冰川刨蚀作用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甲地两侧是断层面,甲是断裂上升的岩块,两侧岩块下降,加上断层坍塌导致甲地地势陡峻,A正确。图中没有海拔高度,右侧海拔不高,河谷不深,B错误。岩石坚硬与地势陡峻关联性不大,C错误。花岗岩是侵入岩,图中没有火山喷发,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乙地沉积大量卵砾石,卵砾石是河流搬运作用下,沿途岩石不断摩擦,在河流流速减慢的地区沉积下来的,B正确。流水磨蚀作用只是把棱角分明的变成比较光滑的石块,但是要沉积大量卵砾石应该是流水沉积作用,A错误。卵砾石主要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和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据媒体报道,2024年4月9日,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管道工程在新疆全面开工。该工程将分批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2108千米。以清洁能器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图示意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管道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6. 影响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管道环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 河流B. 绿洲
C. 城镇D. 耕地
7. 该管道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新疆( )
A. 推进循环绿色经济的发展B. 治理沙漠,遏制土地荒漠化
C. 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D. 调节气候,扩大植被覆盖率
【答案】6. C 7. C
【解析】
【6题详解】
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沿线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尽量穿过城镇,环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城镇,C正确。天然气管道环状布局和河流、绿洲、耕地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些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该管道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新疆城镇居民使用天然气,改善民生,减少植被砍伐,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通天然气后对循环绿色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A错误。该管道工程建成可能破坏植被,遏制土地荒漠化效果较差,B错误。该管道工程建成后,只能对局部地区产生影响,不会调节气候,D错误。故选C。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高原面积辽阔。1975年独立前曾有“非洲粮仓”的美誉,主要种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麦、土豆、豆类等作物。如今的安哥拉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全国40%的需求,严重依赖粮食进口。为重建“非洲粮仓”,我国与安哥拉开展了长期合作,并作出重大贡献。图为安哥拉地形与水系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安哥拉重建“非洲粮仓”的有利条件有( )
①热带草原气候,水热组合较好②水稻土培育时间长,肥力较高③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④高原地形地势平缓,便于耕作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③④D. ①②④
9. 中国为安哥拉“非洲粮仓”重建作出的贡就是( )
A. 带来先进耕作技术、资金和良种B. 改良耕地、建设高标准的农田
C. 雇佣当地劳动力,扩大农场规模D. 兴修水利工程,建设护田林网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安哥拉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热组合较好,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境内以高原为主,地势平缓,便于耕作;河流水系发育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①③④正确。当地水稻种植历史不长,水稻土培育时间短,②错误。B正确。故选B。
【9题详解】
该国虽然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但是其粮食产量只能满足40%的需求,主要是由于该国为非洲发展中国家,最可能缺乏资金、技术和优良的品种,而我国农业科技先进,故我国为安哥拉“非洲粮仓”重建作出的贡就是带来先进耕作技术、资金和良种,提高产量,A正确。“改良耕地、建设高标准的农田”、“兴修水利工程,建设护田林网”、“雇佣当地劳动力,扩大农场规模”对“非洲粮仓”重建不起主要影响,BCD错误。故选A。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2020年中国迁移人口规模年均增长5.48%,我国中小城市既有在大量人口迁出(人口流失),存在一定比例的人口回流,下表为2010~2020年我国大中小城市人口迁移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0. 中小城市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 )
A. 蓬勃发展的新乡村B. 历史悠久的小城镇
C. 环境优美的古聚落D.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11. 近年来,回流中小城市的人口大多为( )
A. 高教育素质的人口B. 老龄化劳动力
C.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D. 退休闲杂人员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中小城市人口为寻求较好的就业机会、较高的经济收入,多数迁移到东南沿海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D正确。蓬勃发展的新乡村、历史悠久的小城镇、环境优美的古聚落可以吸引部分人口迁入,但不是中小城市人口迁移主要的目的地,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近年来,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竞争激烈, 而近年来中小城市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和个人开始看到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选择回流到这些地区,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回流,A正确。老龄化劳动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退休闲杂人员会少量回流中小城市,BCD错误。故选A。
黄河气旋是生成于河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锋面气旋,全平均可出现。但以夏季居多,约占全年总次数的80%、黄河气旋对华北和东北南部天气影响很大。下图示意某日黄河气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黄河气旋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黄土高原气温偏高B. 副高移至华北和东北
C. 寒潮气象灾害消失D. 黄河中下游进入雨季
13. 图示黄河气旋的主要云雨区位于( )
A. 气旋中心B. 气旋东部暖锋区
C. 气旋边缘D. 气旋西部冷锋区
14. 冬春季节,黄河气旋中心所经之处可能带来( )
A. 龙卷风天气B. 沙尘暴天气
C. 干热风天气D. 晴朗的天气
【答案】12. A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黄河气旋是生成于河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锋面气旋,锋面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因此寒潮气象灾害(带来冷空气)消失不利于锋面气旋形成,C错误。黄土高原气温偏高,形成低气压中心,低压槽利于气流相遇,利于形成锋面气旋,A正确。副高盛行下沉气流,气旋是上升气流,因此副高移至华北和东北不利于黄河气旋形成,B错误。黄河气旋形成利于黄河中下游降水,黄河中下游进入雨季不是黄河气旋的成因,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图中黄河气旋是生成于河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锋面气旋,黄河西北有高压中心,黄河气旋是低压,图中冷锋位于两个气压中心之间,气压差较大,风力较大,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较明显,形成的降水较多;D正确。暖锋两侧等压线较稀疏,风力弱,暖气团抬升不明显,降水少于冷锋,B错误。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带来降水,但是不如冷锋降水多,A错误。气旋边缘等压线稀疏,风力弱,暖气团抬升弱,降水少,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冬春季节,北方比较干燥,暖气团水汽少,暖气团抬升不易形成降水,黄河气旋中心所经之处,带来大风会扬起地面的沙尘形成沙尘暴天气,不是晴朗的天气,B正确,D错误。龙卷风的产生条件包括近地面的风切变和显著的垂直运动、不稳定能量,黄河气旋中心所经之处不会带来龙卷风天气,A错误。冬春季节黄河流域气温较低,很少出现干热风天气,C错误。故选B。
许多旅行家热衷于日出、日落景观的拍摄。图为某旅行家在南半球某地拍摄的冬日树影。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树影的朝向可能是( )
A. 东北或西南B. 东南或西北
C. 西南或东南D. 西北或东北
16. 该旅行家计划半年之后,来到此地拍摄一辆日落树影景观,拍摄时间( )
A. 推迟B. 提前
C. 无变化D. 不确定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为某旅行家在南半球某地拍摄的冬日树影是日出、日落景观,南半球冬季是北半球夏季,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日出、日落的树影应该朝向西南或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该旅行家计划半年之后,应该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由于南半球夏季昼长大于南半球冬季,日落时间会推迟,因此该旅行家计划半年之后,来到此地拍摄一辆日落树影景观,拍摄时间推迟,A正确。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专家搜集了青藏高原的8条主要河池、十几个站点、近60年的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数据,经整理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地大多数的河流输沙量显著增加,并提出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量、降水强度、冻土、冰川、植被等因素的变化,是引起青藏高原河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的基本结论。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说明降水强度与降水量增加导致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的原因。
(2)分析冰川融化、土壤解冻与雅鲁藏布江输沙量之间的关系。
(3)分析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1)降水强度增加,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降水量增加,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
(2)冰川融水径流会携带更多的泥沙进入到河水里,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冻土不断冻结、融化,导致土体疏松,易被侵蚀,输沙量增加;全球变暖,冻土解冻天数增加,松散土层加剧地表侵蚀,河流输沙量增大。
(3)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地退化,影响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河流输送泥沙通过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可形成冲积平原或三角洲,为下游工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土地资源;河流输送的泥沙蕴含丰富的有机质,通过流水沉积作用可以提高土质,增加粮食产量,维护下游粮食安全。
【解析】
【小问1详解】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大气降水和山地降水明显增加,且降水强度增大,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大,降水冲刷和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增强,水土流失现象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随着降水量的增大,河流径流量增加,土壤侵蚀能力增加,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
【小问2详解】
冰川运动过程中,对两侧和底部基岩不断侵蚀,产生大量碎屑,且碎眉物被冰川 融水搬运至冰川末端;冰川融化,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增加,携带较多泥沙、碎屑进入河流,河水浑浊度高,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土壤解冻,表层冻土土壤不断冻结和融化,土质变得疏松,抗侵蚀能力降低,易被侵蚀,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土壤冻结天数减少,冻土面积减小、解冻天数增加,松散土层的面积增加,加剧了区域地表的侵蚀,水土流失加剧,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是在降水量、降水强度、冻土、冰川川、植被等因素作用下流域内土壤侵蚀加剧导致的,水土流失加剧,会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土地退化,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地生产力 减低,影响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输送泥沙通过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可形成冲积平原或三角洲,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能够为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土地资源,有利于缓解下游地区的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河流输送的泥沙蕴含较为丰富的有机质,雅鲁藏布江输沙量增加,河流通过流水沉积作用,在下游河道沉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粮食产量,有利于维护下游地区的粮食安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智利中部,建于1541年2月12日,如今人口约580万,占全国人口的39.4%.作为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大区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加工工业,其中以纺织、服装、食品、酿酒、机械和冶金工业为主,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1.5%。圣地亚哥近一、二十年的发展特别迅速。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带来了世界现代都市的通病、下图示意圣地亚哥位置。
(1)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城市的区位优势。
(2)闲释智利工业集中于圣地亚哥的主要原因。
(3)推测圣地亚哥面临的城市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答案】(1)位于国土中段,有利于管理;地中海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濒临海洋,便于对外联系;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2)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位于首都,基础设施完善;是全国的交通运输中心,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工业基础较好。
(3)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治安混乱。解决对策:建设卫星城,疏解部分功能;迁移重污染企业;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行旧城改造。
【解析】
【小问1详解】
圣地亚哥位于国土中部,对国家的各个方位都有所兼顾,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圣地亚哥属地中海气候,与该国的南北两侧地区相比气候更加适合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圣地亚哥西临太平洋,依托便捷的海运便于对外联系;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和规模的扩大。
【小问2详解】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人口约580万,众多的人口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与该国其他地区相比,首都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根据材料可知,该国首都为全国的交通中心,交通较为便利,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和工业制成品都要在此集散,便于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该国首都建立于1541年,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工业基础相对完善。
【小问3详解】
材料提到圣地亚哥近一、二十年的发展特别迅速,说明人口增加较快,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导致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解决对策:当地可建设卫星城,疏解部分集中在首都内的部分功能,以减少首都人口集中度;针对环境污染加剧问题,该国可以迁移出部分重污染企业,以减少对首都环境的污染;针对交通拥挤和住房困难问题,当地可实行旧城改造计划,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增加廉租房;针对城市治安混乱问题,可以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力度,实行积分落户等政策加以控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越南背靠山脉、面朝大海,多山地和小高原。沿海分布狭窄平原,长山山脉是中南半岛东部最主要的山脉。越南河流广布,全国10千米以上的河流多达2360条。越南自成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4个成员国以来,努力履行该公约的行动框架和成员国责任,积极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据自然资源和环境部2021年调查。越南土地退化面积近1200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35.74%,西北部山区、西部高原和南部沿海土地退化最严重,越南天然沙漠面积约400公顷。近40年来,沙漠化面积扩大。下图示意越南土地退化严重地区分布。
(1)比较分析西北部、西部高原和南部沿海土地退化的不同原因。
(2)推测越南天然沙漠的分布地区,说明沙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3)就越南有效遏制土地退化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西北部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强烈;经济落后,过度开垦致植被破坏。西部高原:气候干旱降水少;土壤贫瘠生态脆弱;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南部沿海:台风频繁侵蚀严重;经济活动频繁破坏生态;海水入侵致土壤盐渍化。
(2)分布地区:南部沿海。主要原因: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加剧盐渍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致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合理灌溉使土壤肥力下降。
(3)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制定严格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处罚;加大生态修复投入,恢复植被覆盖;推广可持续农业和畜牧业模式;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技术。
【解析】
【小问1详解】
西北部山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对地表冲刷强烈;经济相对落后,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如过度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西部高原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高原地区土壤较为贫瘠,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畜牧业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南部沿海受海洋影响,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对海岸地区侵蚀严重;经济活动频繁,如不合理的港口建设、工业开发等破坏生态环境;海水入侵导致土壤盐渍化。
【小问2详解】
越南天然沙漠可能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加剧土壤盐渍化,使可利用土地减少;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如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采地下水等,破坏生态平衡;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小问3详解】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鼓励民众参与土地保护行动。制定严格的土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破坏土地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大对生态修复的投入,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植被覆盖。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模式,如生态农业、轮牧等,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规划灌溉和工业用水,防止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在防治土地退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中小城市(个)
190
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个)
170
大城市(个)
101
人口流失的大城市(个)
4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新时代NT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入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河北省新时代NT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入学摸底测试地理答案pdf、河北省新时代NT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入学摸底测试地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地理 PDF版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