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5届江苏省高考模拟预测(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江苏省高考模拟预测(解析版),共26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密封线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宇宙的三要素,它们是系统且复杂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无力的原因是血钙过高,肌肉抽搐的原因是血钙过低
B. 细胞中的核酸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分别是2种和8种
C. 某些蛇毒中的碱性蛋白酶能催化膜脂降解,导致细胞溶解
D. ATP水解时断开磷酐键时耗能,但是整个过程却是放能的
【答案】D
【分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详解】A、肌无力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血钙过高、血钠过低、自身免疫病、突触信息传递障碍等,同理抽搐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并不只是血钙过低,A错误;
B、细胞中核酸包括DNA和RNA两大类,所以水解产物是8种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也是8种(1种磷酸基团+2种五碳糖+5种含氮碱基),B错误;
C、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应该破坏膜蛋白,而不是膜脂,C错误;
D、当ATP水解时,它会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或磷酐键),形成ADP和磷酸,这个过程中,断裂高能磷酸键所需要的能量(即“耗能”)是远远小于断裂后所释放出的能量的,因此,尽管在断裂化学键的瞬间需要一定的能量输入,但整体上,ATP水解是一个放能过程,D正确。
故选D。
2. 制备筛选支原体的培养基时,需要在基础培养基里添加动物血清、酵母浸液、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等。多数4~5d才能长出“油煎蛋”状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血清可提供营养和生长因子,促进支原体的生长和增殖
B. 可在筛选支原体的培养基里添加青霉素以防止杂菌污染
C. 支原体细胞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可以是连续的
D. 临床上常根据菌落的特征来确诊是否为支原体感染性肺炎
【答案】D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 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详解】A、支原体的生长和增殖需要培养基中提供营养和生长因子,动物血清可以满足上述要求,A正确;
B、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而支原体无细胞壁,故添加青霉素可以杀死其他杂菌,可以筛选出支原体,B正确;
C、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故支原体细胞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可以是连续的,C正确;
D、临床上检测是否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般是借助CT扫描肺部,并借助一些辅助指标进行判断,而不是依赖菌落的特征来确诊是否为支原体感染性肺炎,D错误。
故选D。
3. 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一般存在的是相同基因,但也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生物的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点存在的等位基因不一定来自基因突变的是( )
A. 自然界的一般豌豆B. 雄蜂
C. 雌果蝇D. 道尔顿的红绿色盲基因
【答案】C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ABD、自然界的豌豆是纯合子,雄蜂是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道尔顿(男性)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一般只能来自(显性或隐性)基因突变,ABD不符合题意;
C、雌果蝇是二倍体,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来自(显性或隐性)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符合题意。
故选C。
4. 贵州某白酒、红酒、酸奶、臭干等食品都离不开微生物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贵州某白酒若在江苏某地建设分厂,其品质难以达到原有水平
B. 红酒发酵所使用的接种特定微生物有助于控制酒品,主发酵后还需经过后发酵和陈化过程
C. 酸奶发酵接种的乳酸菌可以看作一个种群,排气时间间隔随发酵时间可依次递减
D. 臭干的臭味主要来自真菌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变质所产生的物质,炸制过程不但可以产生酯类等香味物质,还可以控制杂菌
【答案】C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农业、冶金、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详解】A、贵州某白酒若在江苏某地建设分厂,由于离开了当地特有菌种的发酵,因此其品质难以达到原有水平,A正确;
B、红酒发酵所使用的接种特定微生物有助于控制酒品,主发酵后还需经过后发酵和陈化过程,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红酒,B正确;
C、酸奶发酵是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不会产生气体,因此无需排气,C错误;
D、臭干等食品离不开微生物发酵,臭干的臭味主要来自真菌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变质所产生的物质,炸制过程不但可以产生酯类等香味物质,还可以控制杂菌,D正确。
故选C。
5. 目前在园林中广泛栽培的杂种香水月季的育种程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育杂种香水月季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 中国月季、法国蔷薇、香水玫瑰可能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
C. 来源不同的多种亲本逐个杂交可增加遗传多样性,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D. 杂种香水月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香水月季
【答案】D
【分析】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将两个各具有期望的优点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再经过选育就可能获得符合需要的新品种。
【详解】A、培育杂种香水月季的方式是杂交育种,其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中国月季、香水玫瑰、法国蔷薇等杂交后产生的后代可育,说 明它们是同一物种,B正确;
C、来源不同的多个亲本逐个杂交可增加遗传多样性,使多种优良性状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杂种优势,C正确;
D、杂种香水月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本香水月季或杂种长春月季,D错误。
故选D。
6.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B. 演替120d后该裸石上的群落出现垂直结构
C. 图中演替的前120d,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持续减少
D. 120d后,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量固定在一定状态
【答案】A
【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裸石没有存在过植被,也没有土壤条件,因此,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A正确;
B、随着演替的进行,该裸石上的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不是到120d后才出现垂直结构,B错误;
C、由图可知,演替的前120d,随着演替的进行,新增物种数目减少,但物种数还是在增加的,到120d时新增物种数为0,即不再增加,因此演替的前120d,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一直在增加,C错误;
D、120d后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A。
7. 进化理论是理解生物学现象及其背后本质的一把利器,而且是在不断发展的。达尔文在1859年提出进化理论后,他对研究兰花的进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各种各样的兰花适合传授花粉的精巧结构让他赞叹不已。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分子水平比较不同兰花,发现基因组差异比细胞色素c(一种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蛋白质)差异更明显
B. 兰花的这种进化中的“适应”是指一定的形态结构只为了完成一定的功能
C. 不同昆虫口器长度与不同兰花花距之间的“适应”有助于减少不同昆虫之间生存斗争强度,有助于兰花的有序遗传与进化
D. 兰花的进化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生物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从分子水平比较不同兰花,发现基因组差异比细胞色素c(一种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蛋白质)差异更明显,因为基因组中包含了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A正确;
B、该兰花及昆虫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形成该兰花细长的花距及该昆虫细长的口器相互适应性特征,即兰花的这种进化中的“适应”是指一定的形态结构与相应功能的适应性,B错误;
C、不同昆虫口器长度与不同兰花花距之间的“适应”有助于减少不同昆虫之间生存斗争强度,有助于兰花的有序遗传与进化,即兰花及昆虫细长的花距和口器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兰花的进化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生物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故选B。
8. 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求真,科学方法的训练使人拥有严密的逻辑和批判性的思维。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用“完全归纳法”修正细胞学说
B.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的作用
C.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了CO2中氧的去向
D. 沃森和克里克用“概念模型”揭示DNA双螺旋结构
【答案】B
【分析】一、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二、模型分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指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细胞的观察和研究,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找到动植物细胞的共性,建立了细胞学说理论,A错误;
B、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从提出假说到实验验证,反映了“提出假说”的作用,B正确;
C、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了CO2中碳的去向,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用“物理模型”揭示DNA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B。
9. 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 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 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 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答案】A
【分析】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二、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K+内流为顺浓度梯度,可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
B、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A。
10. 江苏省某市的河滨生态公园通过多年生态修复,已呈现“一河清水,两岸秀色,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生物课程基地的部分学生对公园内鸟类和植物进行相关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银杏林中高低错落的银杏树形成的垂直结构为鸟类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 公园两岸的物种由于河流的分隔而产生了地理隔离
C. 调查公园中某种古树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样方大小为1m×1m
D. 公园内不同鸟类生态位之间的差异提高了对环境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能力
【答案】D
【分析】一、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二、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详解】A、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而银杏林中的所有银杏树构成种群,银杏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的是个体差异,A错误;
B、两岸的物种并不都会因河流的分隔而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如鸟类就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因此,公园两岸的物种不一定会由于河流的分隔而产生了地理隔离,B错误;
C、古树体积大,调查它的种群密度样方大小可是10m×10m,C错误;
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减少了生物之间的竞争,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故选D。
11. IAPs是细胞内源性的凋亡抑制因子,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该因子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活性和参与调节核因子NF-KB的作用来抑制细胞凋亡。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IAPs可以进入细胞核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
B. IAPs的合成受到基因的控制,但不一定在核糖体上进行
C.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会内陷并与某些细胞器融合形成凋亡小体
D. 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答案】B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IAPs可以参与调节核因子NF-KB的作用来抑制细胞凋亡”可知,IAPs可以进入细胞核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A正确;
B、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所以该物质的合成也受基因的控制,IAPs是一种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会内陷并与某些细胞器融合,如溶酶体等,形成凋亡小体,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凋亡抑制因子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B。
12. 下表是细菌和真菌细胞中主要成分的干重含量(单位:%),严格意义上讲“C/N比”是指微生物培养基碳源中C原子与氮源中N原子的摩尔数之比(阮是蛋白质的旧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表格可推知,细菌培养基的C/N比一般比酵母菌的高
B. 为了方便测定和计算,也可以用培养基中还原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比来表示C/N比
C. 合理调节C/N比可控制微生物生长速率、产物合成能力和代谢产物的分布
D. 培养基配制时“以粗代精”“以废代好”“以氮代阮”“以纤代糖”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原则
【答案】A
【分析】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由表可知,细菌培养基的C/N比一般比酵母菌的低,A错误;
B、还原糖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等,为了方便测定和计算,也可以用培养基中还原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比来表示C/N比,B正确;
C、微生物不同时期对于营养物质的需要求不同,合理调节C/N比可控制微生物生长速率、产物合成能力和代谢产物的分布,C正确;
D、培养基配制时“以粗代精”“以废代好”“以氮代阮”“以纤代糖”实现了物质的充分利用,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原则,D正确。
故选A。
13. 水培的洋葱植株主要包括管状叶、鳞片叶和根三个部位,是高中生物实验的明星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于洋葱管状叶的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不同层析液分离出的色素条带顺序可能会有不同
B.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渗透压基本一致,均可用于0.3g·L⁻¹的蔗糖溶液进行的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实验
C. 基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的植物有丝分裂实验需要控制好取材时间、解离时间和染色时间等
D. 用同样的方法提取等质量洋葱根尖分生区和成熟区组织的DNA,成熟区的提取量小于分生区
【答案】B
【分析】洋葱作为实验材料:(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A、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基于洋葱管状叶的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不同层析液分离出的色素条带顺序可能会有不同,A正确;
B、与动物细胞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渗透压存在差异和梯度,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渗透压理论上小于内表皮 细胞,且由于蔗糖分子进出细胞速率较慢,一般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其自动复原需要滴加清水并进 行引流操作,重复多次,B错误;
C、基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的植物有丝分裂实验需要控制好取材时间、解离时间和染色时间等:如解离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若过短无法充分分离,过短则导致过于酥软,C正确;
D、成熟区细胞比分生区细胞多大液泡,在加上成熟区细胞核DNA不复制,等质量成熟区组织DNA含量一定小于分生区组织,D正确。
故选B。
14. 96孔板在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具有普遍应用。下列生物技术中一般不适合用到96孔板的是( )
A. 高通量筛选某种高产突变菌种
B. 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和抗体检测
C. 早期胚胎的培养和胚胎分割
D. 精子的体外培养和筛选
【答案】C
【分析】96孔板是一种多孔板的实验室器材,具有多种应用,其主要作用包括细胞培养、基因研究、药物研发和食品安全、DNA测序与PCR、样品储存与处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流量测量等。
【详解】高通量筛选某种高产突变菌种、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和抗体检测和精子的体外培养和筛选,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培养基,且细胞都较小,适合用96孔板,而早期胚胎的培养和胚胎分割也需要用到大量的培养基,但胚胎的体积较大,不适合用到96孔板,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 不同实验会用到不同的“水”,这与不同实验的原理相关。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时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清水滴中展平
B. 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过程中,常用生理盐水稀释细胞悬液
C. 探究胰岛素降血糖的效果实验中,对照组小鼠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常规的PCR反应体系的配方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无菌水(三蒸水)
【答案】B
【分析】生物学实验中用到的水有:清水、蒸馏水、无菌水、生理盐水等,它们用在不同的实验中,如清水用在比较粗放的植物实验中,无菌水主要用在无菌培养条件下,动物细胞相关的实验通常用生理盐水,制备培养基时为了保证组分含量的准确,通常用蒸馏水配制。
【详解】A、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实验材料为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因此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清水滴中展平,A正确;
B、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一般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液进行稀释,这里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具有等渗、无菌和提供适宜营养物质等功能,B错误;
C、探究胰岛素降血糖的效果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胰岛素,则实验组应注射适量胰岛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正确;
D、常规的PCR反应体系的配方中,50 μL的液体中含有 28〜33 μL的无菌水,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 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图1、图2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实验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着丝粒分裂,使细胞停留在中期
B. 实验中再用低浓度的KCl处理一段时间,目的是使细胞膨胀,便于染色体分散良好
C. 图1是芹菜花粉母细胞为材料的实验结果,主要依据是出现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D. 据图1和图2可判断该品种芹菜细胞中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答案】BC
【分析】据图1分析,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则代表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图2中染色体行为互不干扰,属于芹菜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详解】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
B、用低浓度的KCl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染色体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吸水涨破,B正确;
C、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表示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由此可知,图1是芹菜花粉母细胞为材料的实验结果,C正确;
D、由图只能判断可能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不能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C。
17. 粗糙型链孢霉是一种真核生物,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孢子。已知孢子大型(R)对小型(r)为完全显性,黑色(T)对白色(t)为完全显性。下图表示某合子形成孢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子的基因型为Rrtt
B. a和c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C. b的基因型应该是RrTt
D. d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BD
【分析】根据题意和示意图可知,合子经减数分裂形成四种类型的个体,a为白色的大型个体,基因型为Rt;b为黑色的大型个体,基因型为RT。
【详解】A、根据题意和示意图可知,合子经减数分裂形成四种类型的个体,a为白色的大型个体,基因型为Rt;b为黑色的大型个体,基因型为RT;另两个分别为黑色的小型个体(rT)与白色的小型个体(rt),因而合子基因型为RrTt,A错误 ;
B、c是a有丝分裂得到的,a和c的基因型是相同的,都是Rt,B正确;
C、b为黑色的大型个体,基因型为RT,C错误;
D、d本应该是小型的孢子,故其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D。
18. 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宫颈癌,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每个人细胞表面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PV疫苗和细胞因子可分别充当B细胞活化的第一和第二信号
B. HPV感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
C. 预防性HPV疫苗主要通过诱导有效的体液免疫来抵抗HPV感染
D. 治疗性HPV疫苗则主要通过刺激细胞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感染或已变异的细胞
【答案】BCD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是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以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作战,细胞免疫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详解】A、再HPV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的过程中,HPV疫苗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A错误;
B、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白细胞都会识别自身细胞表面的HLA而不攻击自身的细胞,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下降,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T细胞(或白细胞)呈递抗原信息,可能会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增加患子宫颈癌的风险,B正确;
C、预防性HPV疫苗主要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即产生抗体产生来抵抗HPV感染,C正确;
D、若机体已侵染HPV,则部分HPV寄生于宿主细胞,因此治疗性HPV疫苗则主要通过刺激细胞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感染或已变异的细胞,D正确。
故选BCD。
19. 免疫PCR是对微量抗原的一种检测方法。下图是利用该技术检测牛乳中微量抗生素的流程图:首先将抗体1固定在微板上,冲洗后加入待检的牛乳,再加入DNA标记的抗体2,进行PCR扩增,最后进行电泳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微量抗原抗体反应通过PCR技术间接扩增放大,从而达到可检测的水平
B. 如果第三次冲洗不充分则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现象
C. 图示中的DNA必须是牛乳基因中的DNA片段
D. PCR扩增产物的量与牛乳中抗生素的量呈正相关
【答案】ABD
【分析】免疫PCR是一种抗原检测系统,将一段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标记到抗体2上,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体2会和固定抗体1、抗生素形成复合物“固定抗体1—抗生素—抗体2”,再用PCR方法将这段DNA进行扩增,通过检测PCR产物的量,即可推知固定抗体1上吸附的抗生素的量。
【详解】AD、微量抗原抗体反应,是通过PCR技术扩增抗体2上连接的DNA,最后通过检测扩增产物—DNA的量来确定抗生素的量的方法。因此,PCR扩增产物的量与牛乳中抗生素的量呈正相关,抗原、抗体的数量可通过PCR技术间接扩增放大,AD正确;
B、微量抗原抗体反应,利用的是PCR技术扩增“固定抗体1—抗生素—抗体2”上连接的DNA,如果第三次冲洗不充分,可能使残留的、呈游离状态的抗体2上的DNA也作为PCR的模板参与扩增,会出现假阳性现象,B正确;
C、免疫PCR中所用的DNA不选用受检样品(牛乳)中可能存在的DNA。待检测的牛乳中可能含有牛乳腺细胞的DNA(其上含有牛乳基因的DNA片段),若图示中的DNA用牛乳基因中的DNA片段,经过PCR扩增后的产物中,不仅有抗体2上的DNA扩增产物,还可能有牛乳中本身含有的牛乳基因片段的扩增产物,使检测结果偏大,C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8分。
20. 某种微藻能够在盐度跨度较大的环境中生存,这与其体内的脂质代谢密切相关。图1表示该微藻脂质代谢的相关过程,甲、乙、丙代表细胞器,①②代表膜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分别主要通过形成______(结构)来增大内部膜面积,其主要意义是______。它们又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主要依据是______。
(2)丙代表______。与结构①相比,结构②的基本骨架是______。
(3)图中能将脂酰辅酶A分解为乙酰辅酶A的场所有______。
(4)细胞中有许多“生产线”,图示表明细胞各结构不仅能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还在功能上协调______的功能。
(5)该种微藻可以通过胞内脂肪的合成或分解来适应不同的盐环境。图2是不同盐浓度下该微藻细胞的数量变化。NaCl浓度/%
①推测在盐胁迫条件下,脂肪______,从而提高______,以适应盐胁迫的环境。
②实验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3%时,该微藻生长增殖较快,某同学认为该条件不一定是利用该微藻工业发酵生产脂肪的最佳条件,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可能是______。
a.该条件下单个细胞中脂肪产量可能因为快速增殖而难以积累
b.工业发酵除考虑产品生成情况,还需考虑生产成本
c.实验室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不一定一致
【答案】(1)①. 类囊体薄膜和嵴为酶、色素(光合色素、细胞色素)等提供附着位点 ②. 有利于代谢的高效有序进行 ③. 甲、乙的遗传和代谢大部分受核基因控制,同时也受自身基因控制
(2)①. 内质网 ②. 磷脂单分子层
(3)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
(4)把各种细胞器分开,确保同时进行的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
(5)①. 分解(水解) ②. 渗透压 ③. abc
【分析】图1中甲为叶绿体,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乙为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丙是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和线粒体由双层生物膜构成,是细胞中的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内质网由单层生物膜构成。
【小问1详解】图中甲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薄膜增大其膜面积,图乙为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凸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需要大量酶的参与,增大膜面积可为酶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有利于代谢高效进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需要光合色素和相关酶的参与,因此增大该处膜面积可为酶(色素)提供更多附着位点,有利于光合作用高效进行;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在它们的基质中,DNA上的基因可表达为相应蛋白质,但这些基因的表达仍然受到核基因的调控,因此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小问2详解】丙结构中能合成脂肪,脂质主要在内质网中合成,因此丙代表内质网,内质网是由单层生物膜构成的细胞器,其膜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而结构②油滴是由膜结构包裹着脂肪分子,因脂肪分子是疏水性物质,只能与磷脂分子的疏水性的尾部共存,因此结构②只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亲水性的头部排列在外侧,疏水性的尾部排列在内侧,结构②由磷脂单分子层构成其基本骨架。
【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在结构乙线粒体基质中,脂酰辅酶A分解为乙酰辅酶A,在过氧化物酶体中,脂酰辅酶A分解为乙酰辅酶A。
【小问4详解】图中各细胞结构均由生物膜构成,这些结构不仅能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细胞内的生物膜还能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小问5详解】①一分子脂肪可水解为一分子甘油和一分子脂肪酸的,在盐胁迫下,外界环境的渗透压可能大于微藻细胞液的渗透压导致细胞失水,因此推测在盐胁迫下,脂肪分子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分子,增加细胞液中的分子颗粒数,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以适应盐胁迫的环境。
②利用该微藻生产脂肪的最佳条件之一应为在相同时间内脂肪的总生产量最多时的条件,图2中实验结果只能得知在NaCl浓度为3%时,细胞增殖速率较快,但无法得知在该条件下单个细胞中的脂肪产量是否是最多,该条件下单个细胞中脂肪产量可能因为快速增殖而难以积累;
且工业生产中还需考虑经济成本,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工业发酵除考虑产品生成情况,还需考虑生产成本;
实验室模拟是理想条件,在实际生产时因环境因素等原因,可能与实际生产结果不一定一致,因此该条件不一定是利用该微藻工业发酵生产脂肪的最佳条件。
故选abc。
21. 我国引种互花米草最早用于生态修复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花米草对我国滨海湿地的危害开始显现,目前互花米草已被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图1、2分别是某沿海湿地在互花米草入侵初期和入侵12年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网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能够防风固沙、阻挡潮流,因而最初被引进用于生态修复,主要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生多样性的直接价值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态价值。
(2)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是通过测定食物中稳定同位素(如13C)确定食物来源,选择碳元素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循环。
(3)与图2相比,图1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初期大型底栖动物食物网的复杂性较高,这是因为入侵初期的互花米草植株矮小细密,且生物量较低,可为底栖动物提供______。入侵12年后,浮游植物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扩展造成危害,除了与其自身的高繁殖力、生长优势、高适应性有关外,还离不开______等非生物因素的助推。
(5)互花米草的迅速扩张严重影响到滨海湿地的生物多种性,研究人员开展互花米草的控制和综合利用研究。
①对互花米草的治理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下列不属于生物方法的是______。
A.在互花米草分布区筑堤并在堤内大量灌水,减少互花米草根部氧气供应
B.在人力难以到达的互花米草分布区内,使用无人机喷洒灭草剂
C.在近海滩涂种植海桑、秋茄、桐花树、海榄雌、红树等植物
D.春季互花米草萌芽期,对互花米草分布区采取全区域的刈割或“刈割+翻耕”
②麋鹿常食互花米草,图3是科研人员构建“互花米草防治与麋鹿保护耦合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在构建该生态系统时,必须合理确定麋鹿的______。麋鹿适当强度地采食和踩踏会使互花米草将更多的能量用于______,从而阻断互花米草繁殖,降低群落优势度。
(6)从互花米草的引入,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有哪些?____________。
【答案】(1)①. 间接 ②. 小于
(2)①. 有机物以碳链为骨架(有机物都含有C) ②. CO₂
(3)①. 食物和栖息场所等 ②. 互花米草大量生长,遮挡水面的光线,浮游植物因为光照不足而不能生长、繁殖
(4)海洋洋流运动
(5)①. ABD ②. 投放数量和季节 ③. 自身的生长
(6)外来物种的引入要考虑生态安全,且防控时间要适度延长;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时优先选择本地伴生物种;对外来物种的引入要建立防溢出机制(合理即给分)
【分析】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以及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此外,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潜在价值。
【小问1详解】生物多样性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例如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生态价值(间接价值)。
【小问2详解】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有机分子的骨架,因此,可用碳元素作为标记确定食物来源;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生产者固定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中有机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被分解为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因此无机环境有生物群落之间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小问3详解】在生物群落中,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互花米草入侵12年后,由于互花米草大量生长,遮挡水面的光线,浮游植物因为光照不足而不能生长繁殖,导致浮游植物消失。
【小问4详解】互花米草与其自身的高繁殖力、生长优势、高适应性有关外,还离不开海洋洋流运动等非生物因素的助推。
【小问5详解】①A、在护花米草分布区内大量灌水,改变土壤温度和湿度,属于物理防治,A正确;
B、利用灭草剂消灭护花米草,属于化学防治,B正确;
C、种植海桑、秋茄、桐花树、海榄雌、红树等植物防治护花米草,利用了群落中种间竞争的原理,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
D、“刈割+翻耕”利用机械直接清除护花米草,属于机械防治,D错误。
故选ABD。
②在构建生态系统是,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即需要合理确定麋鹿的投放数量和季节;麋鹿适当强度的采食和踩踏,导致护花米草植株受伤,不再适合繁殖,将导致护花米草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
【小问6详解】从互花米草的引入,提示我们外来物种的引入要考虑生态安全,且防控时间要适度延长;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时优先选择本地伴生物种;对外来物种的引入要建立防溢出机制。
22.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以免疫介导为主的促炎型肝病,如不进行临床干预,可迅速发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目前常采用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图1是该病部分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患者糖皮质激素部分分泌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看,图1中CYP2D6和FTCD可能是一类______,抗原提呈细胞呈递抗原信息给辅助性T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图1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调节方式有______。
(2)机体免疫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存在免疫细胞的功能性筛选,即淘汰免疫能力过强和过弱的免疫细胞,其主要意义是______。
(3)TNF-α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它可以刺激下丘脑合成、分泌______,从而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上升。长期大剂量应用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因机体存在______调节机制,从而使内源性激素减少,甚至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研究表明,人体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约90%以上与内环境中CBG结合呈无活性状态,而外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却在人体内呈高活性状态,原因可能有:______。
(4)为研究地塞米松改善模型鼠(人工诱导肝衰竭)病情的效果,研究人员使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鼠肝脏免疫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结果说明,地塞米松在改善模型鼠病情中发挥______(选填“免疫抑制剂”或“免疫激活剂”)作用。
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鼠肝衰竭早期施用地塞米松使肝内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多,由此推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改善实验鼠肝衰竭中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抑制组织修复 B.促进组织修复
C.诱导促炎型细胞发生凋亡 D.抑制促炎型细胞发生凋亡
【答案】(1)①. 自身抗原 ②.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③.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避免免疫系统的免疫效应过强或过弱
(3)①. 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 ②.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③. 负反馈 ④. 其不与CBG结合;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4)①. 免疫抑制剂 ②. BC
【分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除了抗体,其他一些物质,如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
【小问1详解】①由图可知,CYP2D6和FTCD可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最终发生自身免疫病,说明其可能是一种自身抗原;
②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接受信息,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③图1中既有B细胞发挥作用,又有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说明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
【小问2详解】机体淘汰免疫能力过强和过弱的免疫细胞,其主要意义是避免免疫系统的免疫效应过强或过弱,从而引起免疫功能异常疾病;
【小问3详解】①TNF-α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②刺激下丘脑后最终导致机体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加,表明下丘脑分泌的物质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③长期大剂量应用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后,由于负反馈调节机制,可抑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内源性激素分泌减少;
④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能不与CBG结合,且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导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人体内呈高活性状态。
【小问4详解】①模型鼠是免疫功能过强,地塞米松能改善模型鼠的病情,加入地塞米松后,体内大部分免疫细胞减少,说明地塞米松是免疫抑制剂;
②地塞米松可改善模型鼠的病情,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而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可改善实验鼠肝衰竭,其作用应是促进组织修复、诱导促炎型细胞发生凋亡,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23. 为了将某纳米抗体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运用重组酶技术(无缝克隆的一种)构建质粒,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PCR扩增片段F1时,一般需剔除荧光蛋白基因下游部分序列,以确保融合基因在后续表达时不受阻断。这里的“下游部分序列”包括______。
(2)有关基因序列如图2。引物F2-F、F1-R应在下列选项中选用______。
A. 5'-GGTGCAAC-3'B. 5'-CGAGCTGC-3'
C. 5'-GTTGCACC-3'D. 5'-GCAGCTCG-3'
(3)用于转化的培养基一般是分装到______中进行湿热灭菌,而将灭菌好的培养基转移至培养皿的过程称“倒平板”。
(4)转化后的大肠杆菌采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时,需通过预实验控制好抗生素的浓度,以防止______且稀释涂布的平板上菌落数______(选填“需”或“无需”)介于30~300个。抗性平板上未长出菌落的可能原因有______。
(5)分析上述信息可知,本实验纳米抗体基因表达强度的测定宜采用______。
(6)用于免疫治疗的纳米抗体,其分子大小只有传统抗体的1/10,但内部存在更多的二硫键,结构更稳定。与传统抗体相比,纳米抗体的优点有______。
a.相对分子质量小,能有效地穿透浓密的组织,到达传统抗体无法到达的地方
b.相对分子质量小,免疫原性弱,减少免疫排斥的发生
c.结构稳定,有助于药物持久、稳定地发挥作用
d.给药后能迅速通过肾脏等系统的过滤排出身体,减少对机体影响
【答案】(1)终止密码子对应序列和终止子等
(2)BD
(3)锥形瓶(试管)
(4)①. 浓度太低失去选择效应;抗生素浓度太高将转化的细菌也淘汰 ②. 无需 ③. 重组过程失败、转化过程失败
(5)一定条件下检测受体菌的荧光强度
(6)abcd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小问1详解】融合基因一般是为了实现两个基因的同步转录和翻译,所以必须剔除终止子和转录成终止密码子的部分序列。
【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引物F2-F和 F1-R应该包含 EGFP 尾部和 AnB1 头部的序列,且等长反向互补,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小问3详解】用于转化的培养基一般是分装到锥形瓶或试管中进行湿热灭菌。
【小问4详解】①抗生素浓度须适宜,防止浓度太低失去选择效应;抗生素浓度太高将转化的细菌也淘汰;
②转化后的大肠杆菌需采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时,菌落数可能低于30,所以无需介于30~300个;
③抗性平板上没有出现菌落,最常见的原因是未能有效实现重组质粒构建,或未能进行有效转化,导致抗性平板上未长出带有抗性质粒的菌落。
【小问5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将纳米抗体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进行融合表达,所以纳米抗体基因表达强度的测定宜采用一定条件下检测受体菌的荧光强度。
【小问6详解】a、纳米抗体只有传统抗体的1/10,分子更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a符合题意;
b、纳米抗体是传统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片段,意味着纳米抗体与传统抗体同源性比较近,它的免疫原性比较低,减少免疫排斥的发生,b符合题意;
c、纳米抗体内部存在更多的二硫键,其结构更稳定,作用的时间更长,有助于药物持久、稳定地发挥作用,c符合题意;
d、纳米抗体的分子质量小,给药后能迅速通过肾脏等系统的过滤排出身体,减少对机体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abcd。
24. 茄子花色、果色均受两对花青素合成基因(A/a、B/b)的控制,在果中花青素合成基因的表达还受D/d的调控,在花中花青素合成基因的表达不受D/d的控制。科研人员选择两种突变体茄子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绘图表示F₁的三对基因A/a、B/b、D/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_____。
(2)F₂白花白果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₂紫花白果与F₁回交,后代中紫花白果的概率______。
(3)将F₁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是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基因D发生某种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影响的机制如图2。
①从茄子花色、果色的遗传来看,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②图中基因突变的类型是______,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2)①. 15 ②. 25/72
(3)紫花紫红果:紫花白果:白花白果=1:1:6
(4)①. 不是一一对应(线性)的关系 ②. 碱基对的替换 ③. 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导致肽链中氨基酸排序发生改变(肽链变短),蛋白质功能改变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由图1可知,F1紫花紫红果自交F2紫花紫红果:白花白果:紫花白果=27:28:9,为(3:1)3的变形,故A/a、B/b、D/d三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三对等位基因A/a、B/b、D/d的位置关系是三对基因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①F1紫花紫红果自交F2紫花紫红果:白花白果:紫花白果=27:28:9,为(3:1)3的变形,因此F1的基因型为AaBbDd,F2代紫花:白花=(27+9):28=9:7,故紫花为A_B_,白花为A_bb、aaB_、aabb,故紫花红果为A_B_D_(有8种基因型),紫花白果为A_B_dd(有4种基因型),故白花白果的基因型有27-8-4=15种;
②F2紫花白果A_B_dd与F1(AaBbDd)杂交,(1/3AA、2/3Aa)×Aa得aa2/3×1/4=5/6,A_为5/6,同理B_为5/6,dd×Dd得dd为1/2,故F2紫花白果A_B_dd与F1(AaBbDd)杂交后代中紫花白果的概率是5/6×5/6×1/2=25/72;
【小问3详解】将F1测交AaBbDd×aabbdd,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1:1:1:1,后代表型及比例是紫花紫果:紫花白果:白花白果=1:1:6;
【小问4详解】①由图2可知,从茄子花色、果色的遗传来看,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线性)的关系;
②图中基因突变的类型是碱基对的替换,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的原因是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导致肽链中氨基酸排序发生改变(肽链变短),蛋白质功能改变。
成分
细菌
酵母菌
元素
C
48
48
N
12.5
6
化合物
蛋白质
55
32
糖类
9
49
EGFP基因序列:5'-ATGGTGAGCAAGGGC……GACGAGCTGTACAAG-3'
AnB1基因序列:5'-CATGTCCAGCTGCAG……CCAAAACCACAACCA-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2024届山东高考模拟预测密卷(解析版),共28页。
这是一份[生物]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考联考模拟预测(解析版),共19页。
这是一份[生物]2024届江苏省高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质基质中过高浓度的Cys,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