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4学年七年级下册第三次适应性月考试卷语文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86029/0-17271081737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4学年七年级下册第三次适应性月考试卷语文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86029/0-17271081738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4学年七年级下册第三次适应性月考试卷语文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86029/0-17271081738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4学年七年级下册第三次适应性月考试卷语文
展开(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收回。
一 . 语文知识及运用(2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海面上月光飞舞,好像生出了一片静谧的白桦林。月光下的海似乎变得更加深邃,仿佛 蓄满了无尽的哀愁。那粼粼波光,如同梦境般的光影交错,令人沉醉。岸边有人在唱歌,婉 转而轻柔的歌声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 。这歌声似乎在酝niàng( )着更深的情感,让人感受到jué( ) 别的悲伤和分qí( )的无奈。 一片海就是一个世界,这里的每一笔波涛都描绘着生活的起落,每一阵潮声都像极 了生命的哀歌。
1.请给加点字注音。(3分)
深 邃 ( ) 静谧( ) 粼 粼 ( )
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3 分 )
酝niàng( ) 分 qí( ) jué( )别
3.“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使之成为一个博喻句。(4分)
婉转而轻柔的歌声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4.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 3 分 )
A.迎春花的枝条缀满了鹅黄的花朵,在春风中花枝招展。
B.他整夜都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直到曙光初透,才睡意渐起。
C.对手上场了,那咄咄逼人的眼神让她感到非常不安。
D.漫天的雪花飘飘洒洒,宛若身披白纱的女神莅临人间。
5.名著阅读(6分)
在《朝花夕拾》的名著交流会上,小唐和班级同学有了这样一番对话,请结合《朝花夕拾》 中的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唐:我发现鲁迅在《朝花夕拾》里写了两位自己的老师,他们个性鲜明各有不同。比如 ① ,这位老师治学严谨且毫无民族偏见,这让在异乡留学的鲁迅无比感动。
小宋;还有一位是 ② 老先生!他方正、博学,虽然对学生很严格,却严而不厉。
小明:你们说的对,但是在我看来,有一个人虽然不是老师,却给儿时的鲁迅带来了知识 的火种,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这个人
小元:我知道!这个人是③ 吧!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④ 读起来既令人捧腹,又觉得温馨。
小清:《朝花夕拾》展现的是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的追忆与思考。 既弥漫着慈爱柔和的温情,也包含了⑤ ,比·如⑥ (情节概括)。两
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6.综合性学习(8分)
近日,荷兰格纹贝克学校代表团一行来到重庆一中,开展了为期6天的深入交流,重庆 一中为远道而来的荷兰友人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一中学子,请你完成 以下任务。
(1)一中师生们为荷兰代表团成员制作了欢迎卡,卡片封面印有不同字体的“欢迎”二字,
对下列所选字体判断并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甲项所选书体为行书,它字体方正,端庄大方,笔力雄健。
B. 乙项所选书体为楷书,它笔画连绵,有潇洒飘逸之风。
C. 丙项所选书体为篆书,它结构极简,具圆柔之美。
D. 丁项所选书体为隶书,它“蚕头雁尾”,左右分展,古朴典雅。
(2)欢迎会上小艾同学想就木次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即兴创作一副对联,上联已经写出,请 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帮她写出下联。 ( 2 分 )
宾客盈门 促膝长谈 同话
救育未来 两国发谊 期待
上联:高朋满座共享国际视野
下联 :
(3)离别在即,小依同学想挑选一件体现本地特色的礼物,赠送给她结识的新朋友——荷 兰教师爱丽丝,请你从下列物品中推荐一种,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3分)
重庆火锅底料 “巴渝十二景”明信片 西湖龙井茶 小说《红岩》
我推荐:
推荐理由:
二 .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8分)
(一)古诗文默写与文化常识(13分)
7.默写填空。
(1)_ ,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2)捐躯赴国难, 曹植《白马篇》
(3) ,清风吹我襟。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4)东晋谢道韫因“ ”一句声名大噪,被世人称为“咏絮之才”
(5)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6)《天净沙·秋思》中刻画诗人羁旅行役中愁苦形象的句子是; ,
7.请将下面三个诗包补充完整;并结合地图和诗句内容,在表格中填入对应地点的番号。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句了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9.请根据文意补充句中省略的部分。(2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1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班级开展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3-17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叙事类文章的学习探讨。 (20分)
邮差
张建春
① 一条土路悠悠地向山外延伸,晴天里还好,雨天里一路泥泞。可也就这一条路,将山 里山外联系了起来。
②土路上跑得最多的山外人是邮差,也称为信使, 一周一趟,风雨无阻。
③起先邮差还是个小伙子,但跑着跑着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发,就有了风刻的皱纹, 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纹理。
④邮差叫许文灿,马爷和马奶叫他“文灿”。
⑤许文灿上山, 一周一趟,都是直奔马爷、马奶家。马爷、马奶的家在山旮旯里,房子 躲在山石的皱褶里,偏僻得很。
⑥许文灿气喘吁吁地将自行车停在山石的皱褶边,必大声喊:“马爷、马奶,我来了! 报纸来了,信来了!”
⑦马爷、马奶双双应答:“文灿,文灿啦!”山跟着回应:“文灿,文灿啦!”一座山 都知道邮差许文灿进山了。
⑧许文灿进山是马爷、马奶家的节日——有报纸看,有信读,有欢笑,时而还有捎过来 的包裹。包衰里都是些山里没有的古怪的东西,比如好吃的、好用的。
⑨许文灿把报纸信件送到了,不是拔腿就走,还要在马爷、马奶家待上半天——上午到, 下午走:下午来,要到天擦黑才下山。许文灿有理由 就给他们一家送邮件,送到了工作 就完成了。
⑩马爷、马奶巴不得许文灿多待些时候。他们和他唠嗑,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话,许文 灿也不闲着,在房前屋后找活儿干,干得顺汤顺水。马爷、马奶喜欢看许文灿吃饭。许文灿 吃得杳,对山菜特别钟爱,每次都将马爷、马奶烧的饭菜吃个精光。不过,从山外寄来的包 裹中的吃食,许文灿是坚决不吃的,许文灿只吃山货。马爷不止一次悄悄对马奶说:“文灿 的吃相和儿子一样。”马奶点头,接着眼眶就红了。
⑪儿子早些年当兵去了好远的外地, 一去就没回来过,这期间信没断过。所以许文灿 才经常来送邮件。报纸也是儿子订的,儿子知道马爷爱看报纸,订了好几份。
⑫报纸不能天天送,许文灿一周送一次, 一送一堆,够马爷看的了。
⑬儿子的信大约一个月一封,字写得工整,把在部队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儿子来信, 马爷、马奶是要回的,先是马爷亲自回,之后让许文灿代回。这样过了几年时间,有一天 马爷突然对许文灿说:“不回了,知道儿子在部队好好的就行。”说这话时,马爷长长叹了 口气,没想到山也作了回应,发出一声长叹。
⑭马爷、马奶发现,许文灿送邮件的时间多是在周六或者周日,盘桓在山中的时间也 越来越长。马爷就对许文灿说:“多陪陪父母。”马奶跟上说:“早点儿回去吧,孩子、老 婆一大家呢。”许文灿就呵呵笑: “都要陪的,都要陪的。”
⑮许文灿每次下山,马爷、马奶坚决不让许文灿空手,有时给几捧栗子,有时是一两 个南瓜,有时是一小袋山菜……许文灿不客气,拿上头也不回地走。许文灿不敢回头, 一回
头泪就掉地上了。
⑩ 路好了,许文灿再来送邮件就不瞪自行车了,改成了开车。每周末来一次是少不了
的.有时中间也来, 一待半天。许文灿没告诉马爷、马奶,自己已经退休了。
⑩ 马爷比马奶走得早,走得也突然。那天是星期天,许文灿刚到,从车上搬下报纸、 包裹之类,还高兴地说:“有信,有信呢。”马爷把信接到手中,还没拆封,手一抖,竟不 省人事了。马爷临终前,拉着许文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都知道,都知道……”许文灿 没敢接腔,泪水横流。
⑩ 马爷走后,许文灿还是每周来送邮件。迎接许文灿时,少了马爷的一句:“文灿, 文灿啦!”马奶苍老的声音落单了。只有她自己的声音在山里转: “文灿,文灿啦!”
⑩ 许文灿没有改变,马奶也没有改变,只是马奶不看报,就不让许文灿再送报了,她 说 : “省两个钱是两个钱。”许文灿没听马奶的,还是送,送得更勤了。
2马奶的最后几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马奶一到周六就把目光投向大门口, 一直要望 到许文灿来。许文灿从没让马奶失望。许文灿总是开着车,还是邮差的角色,到养老院一待 大半天。过去许文灿到马奶家还有些活儿干.在养老院无事可做。许文灿就不停地和马奶说 话 ,但马奶无话,只是用浑浊的眼睛看许文灿, 一直看,看得许文灿的心一阵阵抽搐。
②马奶是九十五岁走的,走前.许文灿守在马奶身边。泪一个劲儿地流。许文灿想说什 么,马奶摇头制止,缓缓地说: “我知道,文灿,我知道的……”许文灿的心就碎了。
②马爷、马奶都不在了,许文灿隔段时间还会去山的皱褶里,让山风吹吹,拾取“文灿, 文灿啦”的余响。
③许文灿是马爷、马奶儿子的战友,马爷、马奶的儿子早牺牲了。许文灿当了邮差、信 使,传递着虚假的信息。延续着深挚的战友情。
(选自《小小说选刊》公众号2023年6月12日)
13.小艾读到文章结尾才得知许文灿原来不是真的邮差,这点在前文早已埋下伏笔,请找出
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 4 分 )
14.小艾在品读人物语言时,认为第⑥段这个画线句子可以删去“我来了!”使其更加简洁。 请写出你的看法。 ( 4 分 )
许文灿气喘吁吁地将自行车停在山石的皱褶边,必大声喊:“马爷、马奶,我来了!报 纸来了,信来了!”
15.读了这篇文章,小艾被许文灿感动,尤其被第③段这个画线句子感动,请从人物描写的
角度分析她感动的原因。(4分)
起先邮差还是个小伙子,但跑着跑着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发,就有了风刻的皱纹, 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纹理。
16.小艾在读到第2段这个画线句子时,发现马奶看似无话,实则有话想对许文灿说,请你 帮助马奶,用第一人称写出她想说的话。 (4分)
但马奶无话,只是用浑浊的眼睛看许文灿, 一直看,看得许文灿的心一阵阵抽搐。
17.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写词:坚守、谎言、真情、成全、陪伴你能结合文章内容,围绕期中的一词谈谈感受吗。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写景类散文的学习探讨(20分)
树于城的意象
林夕
人间四月芳菲尽.姹紫嫣红逐渐落下帷幕。然而在山城重庆,除了烂漫繁花,更多的城 市街景才刚刚登场。你看大街小巷的那些树,他们守护着这座城,时刻展现出挺拔伟岸、玉 树临风的气质。
黄葛树
最具这座城市气质的树莫过于黄葛树。无论在陡峭的山崖,还是城市街道,或者楼宇之 问的罅隙,总能看到他们郁郁芊芊的枝叶,根须道劲盘绕。黄葛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它们 能把根扎进悬崖峭壁,斜倚山势而倔强生长。在重庆中山四路的道路旁,几棵长在石壁上的 黄葛树成为了这条最美街道的独特风景。它们的根牢牢抓住石壁,枝干在直立的崖壁上突兀 而出。葱郁繁茂的枝叶在空中投下点点斑驳。这是怎样顽强的树,只要种子落地就能生根, 穿破石头的阻挠,在烈日炎炎里给人们一片荫凉。
这又是一种特别能怀旧的树。只有这种树,你在一年四季能看到它们在落叶。春天,或 许巷头的黄葛树长出片片新绿,生机盎然。等你走到巷尾,你会发现另一棵黄葛树落叶满地, 那些枯黄的叶片纷纷飘下,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降落。人们会诧异,同是黄葛树为什么在 春天的样子却是这样的天壤之别?原来,黄葛树在哪个时候被种下,以后每一年都会在这个 时候落叶。他们会一直记得种下的那一刻,用飘落的仪式来完成生命的重生。年年岁岁,让 这一刻长进生命的年轮里;岁岁年年.每一次落叶纷飞时就让怀念深入骨髓。用轰轰烈烈一 地零落与这座城市交融,用一生的深情守护它们爱着的城。
泡桐树
泡桐树应该是重庆的“原住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庆的寻常人家总爱在小院里 种上一两棵泡桐树。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院子里就种着一棵泡桐树。泡桐树树干笔直,叶片呈心形,叶片上 有一层软软的绒毛,摸上去很细腻。每年清明前后,泡桐的新叶还未长出,泡桐树就会开满 紫色的花。 那些花一串串, 一层层,密密麻麻,堆叠起来像高举的一束束紫色的火焰。我 总 会在泡桐树下仰望满树的花开.那些淡紫色的花瓣显得朴素雅致。每一朵像紫色的风铃.花 蕊带着一层浅浅的黄,精致而清新。
A. 因为泡桐树的木质松软,不适合建造房屋,父亲常说这种树除了花好看,没有多大 用途。我却不以为然,总觉得她应该有丕为我们知道的惊艳之处。
女儿四岁那年开始学习乐器。走进乐器行,各种乐器琳琅满目。突然,低沉而悠远的琴 声传来,似明月初升,山涧溪流潺潺。琴声悦耳,立刻引来围观。“这是古琴,它是我国一 种历史悠久的乐器。”“它是用什么木材做的?”一个好奇者问。“它的材质是泡桐树。泡 桐树木质轻,纹理美观,是优秀的中国乐器木材……”弹奏者热心介绍。“泡桐,泡桐 …… ” 小时候院子里的那一棵泡桐树又浮现出来,那一树紫莹莹的泡桐花,摇曳在微风里,摇曳在 我遥远的记忆里。曾经以为它只是平庸的一种木材,却不曾想到,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被用来 制作古琴。
今年四月初,经过曾家岩轨道站时,看到在临崖步梯栈道的最高处,三两棵秀颀的树木 挺立而出,苍劲的枝干旁逸斜出,枝头开满紫色的花儿。我凝望许久,终于惊喜地发现:那 是我久违的泡桐树啊!她们默默生长在这座城市繁华的边沿,固守着初心不变。每一枝向上 伸展的树枝缀满浅紫的风铃,等风来时仿佛就能环佩叮当。我想泡桐树作为一棵树的形象, 一生不攀援,不逢迎,不炫耀。她们安静地固守,努力向上生长,用树的尊严告诉人们何为 抱朴守拙。
蓝花楹
蓝花楹是近几年在重庆越来越常见的树木。 初夏时节,开满树巅的蓝花楹,氙氢出蓝紫 色的云霞,她们会不期而遇地闯入你的世界,让你一见倾心。在江北的北滨路,在牛角沱立 交桥,在观音桥的道路旁, 一排排的蓝花楹,枝叶婆要,苍翠欲滴。蓝紫色的云烟犹如在中 国水墨山水里,饱蘸花青晕染出如梦如幻的意境。这样澄澈的蓝,似大海的深邃辽阔;这样 忧郁的蓝,浓得似化不开的哀愁;这样深情的蓝,在初夏为这座城讲述着一个缠绵悱恻的爱的故事。
轻轻路过蓝花楹身旁,风中飞扬的绿叶如一双双羽翼,树巅的一抹蓝辉映蓝天的蔚蓝。 你抬头仰望那些蓝得晶莹的花儿,天地间只剩这样的色彩依偎着你,拥抱着你,足以慰藉这 尘世踽踽踟蹰的苍凉。偶尔,随风飘舞的蓝花楹会调皮地落到你的肩上,你会被她们灵秀别 透得一尘不染所征服: 一袭华丽的蓝色礼裙,裙裾里露出莹白的花蕊,散发着一层柔和的光。 你转身凝望时,仿佛一双清澈的眸子正与你对视。这样柔弱的花儿,这般娇好的模样,可是 地们却勇敢地从树梢一跃而下。每当看到飘落一地的蓝花楹,我总会拾起一两朵,仔细端详, 心中感叹:蓝花楹啊,蓝花楹,你们美丽了一生,宁可玉碎,不求瓦全。
树,拔地参天,不蔓不枝。他们以巍然俊秀的意象挺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座城 市都会有树与他们同气连枝。 一棵树生长在一座城,它们也会感染这座城的气息,长成盘根
错节的乡愁。
(选自《重庆晚报》2023年05月29日有删改)
18.读完此文,小艾同学想拍一段短视频放到学校视频号,去展现山城树的风貌。请你帮助她完
成下面三组镜头脚本的未尽部分。(4分)
视频脚本
19.重音,是对句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请你参照示例,找出下
面这个句子需要重读的词语做两条批注。 (6分)
示例:黄葛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它们能把根扎进悬虚峭壁,斜倚山势而倔强生长。 批注一 :重读“扎”,强调黄葛树生命力顽强,表达作者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批注二:重读“斜倚”,强调黄葛树生长环境的险峻,表达作者对黄葛树顺应环境顽强生长
的赞美之情。
初夏时节,开满树巅的蓝花楹,氙氮出蓝紫色的云霞,她们会不期而遇地闯入你的世界,让你一见倾心。
批注一:
批注二:
20.阅读散文要品味独特而有味的语言,请按要求赏析文中下列画线句。(6 分)
① 那些花一串串, 一层层,密密麻麻,堆叠起来像高举的一束束紫色的火焰。(从修辞
角度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分 )
② 你抬头仰望那些蓝得晶莹的花儿,天地间只剩这样的色彩依偎着你,拥抱着你,足以 慰藉这尘世踽踽踟蹰的苍凉。 (从修辞角度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3 分 )
21.小艾认为,在朗读时间受限时,可以删除文中画波浪线的A 段,你认同她的观点吗?请 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说明理由。 ( 4 分 )
A. 因为泡桐树的木质松软,不适合建造房屋,父亲常说这种树除了花好看,没有多大 .用途。我却不以为然,总觉得她应该有不为我们知道的惊艳之处。
四、作文(55分)
2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要求: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律用A、B、C 等英文字母 代替:不得抄袭。
(一)史铁生在黑暗中自暴自弃时,母亲用隐忍坚强的爱温暖鼓励他,使他在精神上重新“站 立”;海伦·凯勒在寂静的世界里痛苦摸索时,莎莉文老师用爱包容着她,点亮了她生命的 底色……成长岁月,总有一些人来到我们生命中,用一份情,温暖了那一段寒冷或晦暗的时 光,打动了我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请以“那一段时光,他/她 了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 二)迟子建曾说:“只要青山流水仍在、明月清风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 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座春山曾让你欣喜雀跃, 是否有哪一夜的月色让你黯然神伤?
请 以“记忆深处的风景”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重庆一中2023—24学年初一下第三次适应性月考语文答案
1.sui、mi、lin
2.酿、歧、诀
3.浪花,海面上出现了奔腾不息的浪花,像珍珠,像音符,像一朵一朵的白玫瑰,也像一群可爱的娃娃,在沙滩上跑来跑去。
4.D
解析:D.使用有误,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回速,答给人压力。该成语褒贬误用。
故选:D。
5.①藤野先生②寿镜吾③长妈妈④给鲁迅买《三字经》⑤深沉而深刻的悲怆⑥在长妈妈病逝多年之后,早已逝去孩童天真的鲁迅发出了他那特有的生命的祈祷与呼唤。
(1)C.“甚至已超出体育竞技意义本身”错误。由原文“通过大量的细节、精彩的瞬间,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新的重要窗口”可知,“甚至已超出体育竞技意义本身”属于无中生有,文本没有涉及。故选C。
(2)B.“将浪漫的西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错误。由原文“篆刻和汉字巧妙融合进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造型中,灵动飘逸的冬奥会徽应运而生”可知,篆刻和汉字属于东方文化,所以应该是“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故选B。
(3)推荐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故答案为:
卤阳湖公园
卤阳湖公园是一个天然内陆型湖泊湿地水域、沼泽、草甸和森林等原生态显著的湿地公园,是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里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还有杨爵拜水、宣帝游猎等遗址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卤阳湖公园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人文气息浓厚,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好地方。
7.(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视死忽如归
(3)薄帷鉴明月
(4)物是人非
(5)归雁洛阳边
(6)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7.(1)水何澹澹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回乐峰前沙似雪
8.(1)约会,约定时间 (2)放弃,抛弃
9.友人、太丘、友人
10.(1)对照自己的孩子责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朋友很惭愧,下车问他怎么了
11.A
12.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浮气躁,换一种方式,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13.(1)许文灿以战友的名义为老两口订报、写信、寄包裹;退休后,许文灿坚持照顾老两口,为他们养老送终。
14.(2)“文灿,文灿啦”运用反复的句式,通过马爷、马奶重复的话语,流露出他们因许文灿到来而激动喜悦的心情,表现出老人对亲情的渴望。
15.(3)他知道儿子早就牺牲了,信是许文灿为了安慰他们,以儿子的名义写的;他知道许文灿是以送邮件为名,替儿子来照顾他们的。
16.(4)重情重义,心地善良:许文灿和战友有着深挚的战友情,在战友牺牲之后,就到战友家乡当邮差,肩负起照顾战友父母的重任,数十年如一日,为他们养老送终;不辞辛劳,无私付出:上山的路遥远难行,但许文灿每周风雨无阻,到马爷、马奶家里去照顾他们,给他们带好吃的、好用的,帮他们干活,不求任何回报;细心体贴,尊重老人,关爱老人:他在两位老人面前从不提战友牺牲的事,从不提自己代战友照顾他们的事,也不提自己已经退休的事,只是默默付出。
17.(5)我赞同乙同学提出的标题“邮差”。小说中许文灿当兵回来就到战友的家乡当邮差,借送邮件的机会去照顾战友的父母。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离不开许文灿邮差的身份,“邮差”这一工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邮差许文灿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同时标题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8.①根从薯块中挤出来②叶子长密成画③甚是期待④忍不住
想要轻抚的冲动
19.加点词表明了番薯辗转运送的过程,传递着伯母对我们一家人
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
20.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嫩芽比作笑脸,并将嫩芽拟
人化,写出了番薯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我”的喜爱之情。
21.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由故乡的番薯因为一份机缘, 像花一样活着,想到农家子弟来到一座陌生城市,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由物及人,生发联想,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中心做铺垫。
22.
温暖我的瞬间
瞬间是夜幕间的昙花,转瞬即逝,也是昙花的美.丽;瞬间是夜空中的烟花,炫彩夺目,也是烟花的悲壮;瞬间是月夜中的流星,划过天际,也是流星的骄傲。醇厚的豆浆卷携着母爱特有的温度,在我年少的心中那样涓细地流淌而过。荡涤了杂念,赶走焦灼与 不安,一直很温暖。
升入毕业班的我学业骤然紧张起来,每一个交替的晨昏中,只留下伏案低头的姿势和堆垒渐高的试卷。试卷的白,是冷酷如零度以下的坚冰、令人不时感到寒冷与害怕的颜色。
不过母亲似乎比我还要忙碌。自我上了初三,她便不时从图书馆借来《饮食本草》一类的书,在我不屑一顾的眼神里,乐此不疲地调配着我的日常食谱。“不会有什么用处的'。”我打击她,她却依然干得专心。
那日晚自习后回家,餐桌上不知几时坐落着一只庞然大物,乳白色的塑料外套上印着铅黑色的“九阳豆 浆机”。妈妈一-边捏着说明书,一边得意地看着惊诧不已的我,说:“想喝什么,我给你做!”我却没搭理 她,“ 还真能折腾。”我想着,一转身便去奋斗作业了。
冬夜的温度是凉如秋水的寒冷,抛物线和动态几何搅得我心情烦躁,交交错错的辅助线里,缠着我模 糊不清的思绪。“烦死了。” 正当我掷笔不打算再做时,妈妈端着杯豆浆悄然探身进门,“不要急,待会儿再想。
来,先把这个喝掉。”再回神时,手里已有了初春和炉火的温度,妈妈的眼里闪动着不尽的温柔与爱怜。我一-低头,饮尽豆浆。
白色夹杂湿润母爱的液体瞬息间浸润我的每个灵敏器官,流淌不息的暖意停聚在心房,蓄满了温情。再次埋首于题海时,我已不再躁乱如初始了。想着妈妈的眼睛,掌心便渐渐有了温暖,思路也渐次清明,沉下心来,完整的答案如豆浆液体安静地流泻到卷底。
无数个这样的日夜,白色温和的豆浆中和了试卷带来的恐惧,那深沉浓郁仿佛用母亲的心血煮成的豆浆,带着平静而温润的香气,弥散在我心中,指引我. 更加坚定不移地面对挑战,超越痛苦,在- -次次的挫折面前勇敢无畏地攀登。
就让瞬间成为了永恒,那来自母爱的瞬间,带着母亲的温暖,汇聚成融融的暖流,在给我力量,在给我,源源不断向前跃进的动力。诗句
番号
A. ,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B.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镜头
拍摄对象
特写镜头
预期呈现的效果
第一组
黄葛树
1
表现黄葛树顽强的生命力
棵生机盎然, 一棵落叶满地
2
第二组
泡桐树
3
表现泡桐树的抱朴守拙
第三组
蓝花楹
蓝得晶莹澄澈的蓝花楹花朵从 枝头、树梢飘落
4
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年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这是一份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年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共13页。
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年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语文: 这是一份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年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语文,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 -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语文: 这是一份人教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 -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语文,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