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小学松鼠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松鼠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为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选词填空,句子俱乐部,课外阅读我能行,课外阅读,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为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2)这件工艺品做工精细,玲珑别致,让人爱不释手。
3.选词填空。 充足 足够
(1)临近冬天,松鼠会储存 的粮食,用来安然过冬。
(2)蟋蟀筑巢的地方一定是阳光 的。
因为……所以……即使……也……无论……都……
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
(3) 狂风刮树,松鼠 会下到地面。
(4) 下雨,雨水 向四周流去,这就是圆锥形房子的好处。
(5) 鼠窝很小很窄, 十分舒适安全。
4.句子俱乐部。感悟课文《松鼠》中的语句。
(1)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 。这句话介绍了 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 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 ”“ ”,乖巧不言而喻。
(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 。作者用了三个动词“ ”“ ”“ ”来表现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 能力,从而更显出它“ ”的天性,由此表现出它的“ ”。
5.本文(《松鼠》)共6个自然段,下面 种分层方式是正确的。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6.选出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哼哼声。
B.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C.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D.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7.同学们,关于写动物的文章,你一定已经读过不少了吧,你能否回忆一下,写动物,要交代清楚哪些方面呢?试按下列提纲整理一下。
(1)我读过的关于动物的文章有(写出文章题目):
(2)我最喜欢的一篇是:
我喜欢它是因为:
(3)写动物的时候,作者一般都会写清楚动物的样子、
(4)我积累的关于描写动物动作的词语:
(5)我积累的关于描写动物样子的词语:
8.课外阅读我能行。
①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都有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②针鼹长着一张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一只针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个小时外出觅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利用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
③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2)针鼹的食物来源有哪些?用“ ”画出来。
(3)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
①据估计,一只针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②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个小时外出觅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据估计,一只针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②针鼹长着一张管状的长嘴。
③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9.课外阅读,完成问题。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放学了,一队红领巾扛着扫帚,抱着柴禾,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
原来,是去奉爷爷家。奉坤祥老爷爷双目失明,家住文庙村,生活很不方便,全靠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 1983年春天,四川苍溪县远山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乡亲们说:“我们村里来了小雷锋啦!”
五个春秋过去了,队员们的活动从没间断,“学雷锋小组”的队伍也壮大了。他们分成两组,轮流到奉爷爷家帮着抬水、煮饭、洗衣服和打扫房屋。
一次奉爷爷感冒了。周跃才摸了下奉爷爷发烫的手,就飞快地跑到乡医院去请医生。医生开好药方,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奉爷爷抓了药。老队长关伯伯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切,他流下眼泪,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夏天,山里的蚊子多。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奉爷爷的灶该翻修了,队员们凑在一起,量好了尺寸,设计了灶样,花了一个星期天的工夫,新灶打好了。在奉爷爷屋后的空地里,他们挥动小锄,翻好土地,种上了菜籽。过节了,队员们给奉爷爷送来糖果等礼品。奉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拉着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
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学雷锋小组”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呀,却永远不败。
(1)用“‖”给文章分四段,概括各段段意。
(2)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文中讲的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哪些内容表现了南方农村当地特点?
(3)文中有些语句直接点明中心,请把它们写下来。
(4)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你是怎样理解本文题目的?
17 松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xiá chà miǎn
xùn jiǎ xiǎn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杈:读“chā”时意思为一种农具。多为树杈(chà)加工制成,用于叉取禾草,也有铁制的。读“chà”时意思为植物的分枝。故“树杈”的“杈”应读“chà”。
故答案为:
xiá chà miǎn
xùn jiǎ xiǎn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2.为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②
(2)这件工艺品做工精细,玲珑别致,让人爱不释手。 ①
【考点】多义词.
【答案】(1)②;
(2)①。
【分析】考查了多义词。“多义词”也就是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了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原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释。
【解答】(1)玲珑:指人灵活敏捷。故选②。
(2)玲珑:指雕塑精巧细致。故选①。
故答案为:
(1)②;
(2)①。
【点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词意,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词,在不同语境中要通过反复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3.选词填空。 充足 足够
(1)临近冬天,松鼠会储存 足够 的粮食,用来安然过冬。
(2)蟋蟀筑巢的地方一定是阳光 充足 的。
因为……所以……即使……也……无论……都……
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
(3) 即使 狂风刮树,松鼠 也 会下到地面。
(4) 只有 下雨,雨水 才 向四周流去,这就是圆锥形房子的好处。
(5) 虽然 鼠窝很小很窄, 但是 十分舒适安全。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选词填空题目考查了学生依据语境对词语(包括实词、虚词)的理解、辨析、恰当运用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区分所给每组词语的词义、词性、感情色彩等,然后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填空.
【解答】充足:指在数量等方面能满足要求或需要的.足够:达到应有的或能满足需要的程度.所以(1)选足够,(2)选充足;
(3)前后句子关系为条件关纱,选择“即使…也…”合适.
(4)前后句子关系是条件关系,根据语境,选“只有…才…”合适.
(5)前后句子为转折关系,选:虽然…但是….
故答案为:
(1)足够
(2)充足
(3)如果 就
(4)即使 也
(5)虽然 但是.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完成.
4.句子俱乐部。感悟课文《松鼠》中的语句。
(1)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 从河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 。这句话介绍了 松鼠横渡溪流 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 树皮 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 扬帆 ”“ 使舵 ”,乖巧不言而喻。
(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 灵敏的反应与动作 。作者用了三个动词“ 跑 ”“ 躲 ”“ 逃 ”来表现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 快速应变 能力,从而更显出它“ 十分警觉 ”的天性,由此表现出它的“ 乖巧 ”。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语段选自课文《松鼠》,这是一篇说明文,生动具体地分述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思路清晰,结构严密,语言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解答】(1)本语段主要描写了松鼠如何渡过小溪,表现了松鼠聪慧的特点。
“横渡”是指从河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 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2)本语段主要写出了松鼠“警觉”的特点,主要考查了学生结合具体的词语理解句子的能力。
“只要……就……”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用这一句式表现了松鼠 灵敏的反应。句中描写松鼠的动词为“跑”“躲”“逃”这三个连续的动作,来表现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天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故答案为:
(1)从河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 松鼠横渡溪流 树皮 扬帆 使舵;
(2)灵敏的反应 跑 躲 逃 快速应变 十分警觉 乖巧。
【点评】课内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阅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5.本文(《松鼠》)共6个自然段,下面 种分层方式是正确的。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划分段落层次.
【答案】B
【分析】略
【解答】B
【点评】略
6.选出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哼哼声。
B.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C.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D.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D
【分析】考查学生对于修辞的判断。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解答】A.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哼哼声。此句没有运用修辞。
B.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此句没有运用修辞。
C.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此句没有运用修辞。
D.此句把水晶比作地毯上的花。是比喻句。
故选:D。
【点评】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在平时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
7.同学们,关于写动物的文章,你一定已经读过不少了吧,你能否回忆一下,写动物,要交代清楚哪些方面呢?试按下列提纲整理一下。
(1)我读过的关于动物的文章有(写出文章题目):
《松鼠》,《猫》
(2)我最喜欢的一篇是: 《松鼠》
我喜欢它是因为: 读完之后,我喜欢上来这只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
(3)写动物的时候,作者一般都会写清楚动物的样子、
生活习性。
(4)我积累的关于描写动物动作的词语:
鸡飞狗跳、张牙舞爪、动如脱兔
(5)我积累的关于描写动物样子的词语:
四蹄生风、贪吃好睡、昂首嘶鸣。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习作之前如何列提纲,要求把我们读过的写动物的文章给它列个提纲,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1)如我们学过的关于动物的课文如:布封《松鼠》,老舍《猫》等,可根据题干所提示的直接列提纲。
(2)选自喜欢的一篇如《松鼠》,因为读完之后,我喜欢上来这只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
(3)写动物一般要先写出动物外形,生活习性等。
(4)描写动物动作的词语如:鸡飞狗跳、张牙舞爪、动如脱兔;
(5)描写动物样子的词语如:四蹄生风、贪吃好睡、昂首嘶鸣。
故答案为:
(1)《松鼠》,《猫》
(2)《松鼠》
(3)读完之后,我喜欢上来这只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
(4)鸡飞狗跳、张牙舞爪、动如脱兔;
(5)四蹄生风、贪吃好睡、昂首嘶鸣。
【点评】写动物作文时可先观察动物,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写作时可以用上学过的好词佳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8.课外阅读我能行。
①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都有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②针鼹长着一张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一只针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个小时外出觅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利用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
③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介绍了针鼹的觅食 。
(2)针鼹的食物来源有哪些?用“ ”画出来。
(3)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
①据估计,一只针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②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个小时外出觅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据估计,一只针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列数字
②针鼹长着一张管状的长嘴。 打比方
③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举例子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1)介绍了针鼹的觅食;
(2)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3)①“据估计”表明一下数据只是推测,没有经过精确的统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一般”表示只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③举例子。
【分析】语段从针鼹的食物来源和觅食特点两方面介绍了针鼹的觅食。结合内容认真分析。
【解答】(1)考查了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针鼹的觅食。
(2)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可知,针鼹的食物来源。
(3)考查了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①“据估计”表明一下数据只是推测,没有经过精确的统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一般”表示只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考查了说明方法。结合内容理解,①从“一只、一天、上万只”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②把“针鼹的长嘴”比作“管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③从“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介绍了针鼹的觅食;
(2)针鼹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3)①“据估计”表明一下数据只是推测,没有经过精确的统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一般”表示只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③举例子。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9.课外阅读,完成问题。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放学了,一队红领巾扛着扫帚,抱着柴禾,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
原来,是去奉爷爷家。奉坤祥老爷爷双目失明,家住文庙村,生活很不方便,全靠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 1983年春天,四川苍溪县远山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乡亲们说:“我们村里来了小雷锋啦!”
五个春秋过去了,队员们的活动从没间断,“学雷锋小组”的队伍也壮大了。他们分成两组,轮流到奉爷爷家帮着抬水、煮饭、洗衣服和打扫房屋。
一次奉爷爷感冒了。周跃才摸了下奉爷爷发烫的手,就飞快地跑到乡医院去请医生。医生开好药方,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奉爷爷抓了药。老队长关伯伯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切,他流下眼泪,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夏天,山里的蚊子多。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奉爷爷的灶该翻修了,队员们凑在一起,量好了尺寸,设计了灶样,花了一个星期天的工夫,新灶打好了。在奉爷爷屋后的空地里,他们挥动小锄,翻好土地,种上了菜籽。过节了,队员们给奉爷爷送来糖果等礼品。奉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拉着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
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学雷锋小组”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呀,却永远不败。
(1)用“‖”给文章分四段,概括各段段意。
(2)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文中讲的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哪些内容表现了南方农村当地特点?
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事。四川省苍溪县文庙村。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
(3)文中有些语句直接点明中心,请把它们写下来。
“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里都热闹起来。”队长关伯伯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奉爷爷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4)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运山小学的“学雷锋小组”的少先队员精心照料双目失明的奉爷爷的事,使奉爷爷心中永远感到温暖而受到乡亲们的称赞,赞扬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像山沟里的报春花,永开不败。
(5)你是怎样理解本文题目的?
借物喻人
【考点】记叙文.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文记叙了运山小学的“学雷锋小组”的少先队员精心照料双目失明的奉爷爷的事,使奉爷爷心中永远感到温暖而受到乡亲们的称赞,赞扬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像山沟里的报春花,永开不败。
【解答】(1)考查了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结合内容理解。从“放学了,一队红领巾扛着扫帚,抱着柴禾,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原来…”可知,第1﹣2自然段写的是一件事可概括为:一队红领巾去奉爷爷家。从“五个春秋过去了,队员们的活动从没间断,‘学雷锋小组’的队伍也壮大了。”可知,第3自然段写运山小学的“学雷锋小组”给奉爷爷送温暖受到乡亲们的称赞。从“一次奉爷爷感冒了。周跃才摸了下奉爷爷发烫的手,就飞快地跑到乡医院去请医生…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可知,第4自然段写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使双目失明的奉爷爷感到心中永远是那么温暖。从“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学雷锋小组’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呀,却永远不败。”可知,第5自然段写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2)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1983年春天,四川苍溪县远山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五个春秋过去了,”“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可知,这篇文章写的是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事。文中讲的事情发生在四川省苍溪县文庙村。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蚊帐”“竹子”是南方农村当地特点。
(3)考查了文章中心。结合内容理解。从“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里都热闹起来。”队长关伯伯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奉爷爷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这些句子可知文章的中心。
(4)考查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结合内容理解。从“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里都热闹起来。”队长关伯伯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奉爷爷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这些句子可概括文章的中心:本文记叙了运山小学的“学雷锋小组”的少先队员精心照料双目失明的奉爷爷的事,使奉爷爷心中永远感到温暖而受到乡亲们的称赞,赞扬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像山沟里的报春花,永开不败。
(5)考查了理解题目。结合内容理解。从“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可知,“山沟沟里的报春花”比喻“学雷锋小组”的少先队员们。借物喻人。
故答案为:
(1)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一队红领巾去奉爷爷家。
第二段:(第3自然段)段意:运山小学的“学雷锋小组”给奉爷爷送温暖受到乡亲们的称赞。
第三段:(第4自然段)段意: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使双目失明的奉爷爷感到心中永远是那么温暖。
第四段:(第5自然段)段意: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2)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事。 四川省苍溪县文庙村。 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
(3)“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里都热闹起来。”队长关伯伯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奉爷爷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4)本文记叙了运山小学的“学雷锋小组”的少先队员精心照料双目失明的奉爷爷的事,使奉爷爷心中永远感到温暖而受到乡亲们的称赞,赞扬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像山沟里的报春花,永开不败。
(5)借物喻人
【点评】考查了了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低年级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狭窄 (xiá jiá)
分杈 (chā chà)
勉强 (mián miǎn)
驯良 (xún xùn)
矫健 (jiǎ jiā)
苔藓 (xiān xiǎn)
①精巧细致
②灵活敏捷
狭窄 xiá (xiá jiá)
分杈 chà (chā chà)
勉强 miǎn (mián miǎn)
驯良 xùn (xún xùn)
矫健 jiǎ (jiǎ jiā)
苔藓 xiǎn (xiān xiǎn)
①精巧细致
②灵活敏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按要求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主题积累,看拼音,写词语,按要求查字典填空,辨字组词,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我会选,课后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