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2.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同时,教师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xiōnɡ bèi
兄 倍
易错提示:
“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不是已和己。
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
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
明确: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有别于今天的山东省。
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意。
明确:“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逢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
明确: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内心更添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
4.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的大意。
明确:“我”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5.理解古人“登高”的意义。
明确:登高是古时候的习俗,在重阳节这天,人们要登高避灾。
6.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
明确: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际描写。诗人只是联想到以前在家 中时,每逢重阳节,都会和兄弟们进行一样的活动,然而如今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加了,内心更添愁闷的思绪。
7.课外拓展:你还记得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明确: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103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这是一份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热身,新课呈现,精读古诗,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