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是我国在西部地区的实验项目,是全球第一个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的工业化示范工程。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然后将氢和捕集的二氧化碳,利用催化剂合成液态的甲醇(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液态阳光”的生产( )
A. 适合在全国大范围推广B. 是对太阳辐射的直接转化
C. 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D. 从消费角度解决我国资源安全问题
2. 相比传统光伏发电,“液态阳光”的特点是( )
①制造不受季节与地区限制 ②成本较低
③跨区域调配较便利 ④技术要求更高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3. 甲醇的推广使用( )
A. 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B. 快速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C. 可以全面替代传统能源D. 能够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液态阳光”的生产适合在太阳能丰富的地方推广,我国四川盆地太阳能欠缺,不适宜推广,A错误。是对太阳辐射的间接转化,中间还有一些流程,B错误。此生产消耗了二氧化碳,有利于碳中和,C正确。该生产无法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只能缓解,D错误。故本题选C。
【2题详解】
因为是利用了太阳能,因此也受季节和地区的限制,①错误;此过程技术含量较高,生产成本较高,②错误,④正确;由于是液态,因此方便储存和跨区域调配,③正确。故本题选D。
【3题详解】
甲醇可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无法解决,A错误;无法快速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B错误;全面替代传统能源太过夸张,C错误;甲醇的推广可以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的潜力,D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我国太阳能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
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 生肖虎B. 生肖虎与兔之间C. 生肖兔D. 生肖兔与龙之间
5. 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E,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杆影应指向东南,读图可知,生肖虎 、生肖虎与兔之间均在东北方向, 生肖兔在正东,只有生肖兔与龙之间在东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5题详解】
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太阳东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杆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东北,因此一日内被杆影转过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时分,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下图为二战时欧洲西部某次战役使用的等高线作战图。主阵地负责伏击敌军,前沿观察哨负责快速发现敌军,用无线电向指挥部汇报位置,开战后需安全地撤回主阵地协同作战。指挥部负责指挥全局,为前后方通讯信息枢纽,且有一定后勤、医疗功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最佳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部位置分别是( )
A. ①地和⑤地B. ②地和⑥地C. ③地和⑦地D. ④地和⑥地
7. 伏击主阵地的布置可能主要考虑( )
①公路拐弯,车速较慢②陡坡凸坡,易守难攻③坡度平缓,易于出击④森林较密,利于隐蔽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前沿观察哨负责快速发现敌军,应位于视线良好,不被地形阻挡,利于观察的地方,由敌军车队行进方向可知,②地可以在整个敌军行进线路上快速发现敌军,适合设置观察哨,②地符合;⑥位于主阵地西侧,在敌军行进路线的后方,较为安全。①和⑤在开战之后都无法安全撤回主阵地,④地是最晚发现敌军的地方,且距主阵地远,不利于指挥全局,③距离敌军不够近,不适合做观察哨,且⑧地在主阵地后方坡地上,不利于观察敌情,②和⑥对,故本题选B。
【7题详解】
公路拐角,车速会变慢,有利于防止敌军加速逃跑,①正确。该地是陡坡凹坡,②错误。主阵地等高线密集度,坡度较陡,③错误。当地森林较多,利于隐蔽伏击,④正确。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导致无法通视。
甲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乙图为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 关于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W1和W2两者皆无法通过地幔B. W2为纵波
C. W1和W2可以在任何物质中传播D. 能通过地核的是W1
9. 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 3000kmB. 3500kmC. 4500kmD. 4000km
10. 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8. B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传播同样的距离,W1用时长,说明其速度慢,应该为横波;W2用时短,说明其传播速度快,应该为纵波,地幔是固态,纵波横波都能通过,A错误,B正确;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可以通过液体和固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C错误;能通过地核的是W2,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图甲可知,在4500km距离时,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C正确;3000km深度纵波和横波时距差约为4.5分钟,A错误;3500km深度纵波和横波时距差约为5分钟,B错误;4000km深度纵波和横波时距差约为5.5分钟,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乙图为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以M、N、Q三地为圆心的三圆交点处即为震中位置,因此正值位于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024年1月28日,中国与泰国签署互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协定将于3月1日正式生效。某旅游团计划于北京时间2024年3月2日8:55从北京出发,乘坐飞机(飞行时间3小时5分钟)前往曼谷,于当地时间2024年3月8日14:35从曼谷返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泰国首都曼谷(100°31′E,13°45′N)位于中国首都北京(116°20′E,39°59′N)的( )
A. 西北方向B. 东北方向C. 西南方向D. 东南方向
12. 该旅游团落地曼谷时,与曼谷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2/3B. 1/3C. 3/4D. 1/4
13. 若飞机从北京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经线飞行8小时,可能到达的纬度约是( )
A. 30°SB. 60°SC. 30°ND. 60°N
【答案】11. C 12. A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东经度数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数顺地球自转方向递减,纬度数越往北度数越大为北纬,越往南度数越大为南纬。东西半球的界线为20°W和160°E。据材料分析可知,曼谷坐标(100°31′E,13°45′N),北京坐标(116°20′E,39°59′N),因此曼谷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据题可知,该旅游团出发时间2024年3月2日8:55,为120°E的地方时,经过3小时5分钟的飞行,落地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024年3月2日12:00,由此计算可知,此时西四区为0时,则与曼谷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西四区到东十二区,共16.5个时区,约2/3。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在经线圈上,相差1纬度实地距离差111km。飞机从北京沿经线飞行,飞行的距离为1110×8=8880km,飞越80度。若向正北飞行,则越过北极点到60°N,D正确。若向正南飞行,则越过赤道到达40°S,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位置,因此某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无法看到北极星。地球上某地东西方向的判断要注意观察两地的经度,若为同经度,则沿向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向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若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则按照劣弧定向的原则进行定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于2022年10月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研究,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距今1.48亿年到1.5亿年之间,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读下图“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奇异福建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晚期B. 中生代早期C. 中生代中期D. 新生代早期
15. 推测“奇异福建龙”的生存环境可能是( )
A. 干旱的沙漠B. 广阔的海洋C. 寒冷的冰原D. 茂密的森林
16. 据地质年代表可知( )
A. 元古宙大气中没有氧气B. 古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盛行
C. 中生代大型哺乳动物繁盛D. 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答案】14. C 15. D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距今1.48亿年到1.5亿年之间,结合图片内容该时间段属于145~201百万年之间的侏罗纪,而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奇异福建龙是侏罗纪时期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的一种鸟翼类,可以判断该时期属于裸子植物繁茂的时代且该地位于纬度较低的福建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产生了大量氧气,A错误;中生代属于裸子植物繁茂的时代,裸子植物极度盛行,B错误;中生代卵生哺乳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大型哺乳动物繁盛是在新生代,C错误;地质历史上有古生代和中生代两个重要的成煤期,D正确。故选D。
【点睛】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千米,创造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下图示意库布齐地区地理位置。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自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说明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
(2)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泥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
(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沙漠广布,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且临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加剧蒸发,为沙漠扩张提供动力。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向黄河入泥沙1.6亿吨,而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同时当河流流速减缓后,泥沙会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后,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导致下游洪水泛滥;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水量减少等。
【小问3详解】
太阳能电池板的布置有利于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阻挡风沙;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地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新能源,保障当地农民生活用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2)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3)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泰北山地地势起伏大,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泰北山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预防高温对人类健康影响。
(2)可以促进茶叶种植生产规范化,保证茶叶原料的质量;有利于茶产品生产的规范性,从而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有利于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3)优化监管服务体系,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丰富茶文化内涵,深化茶旅全要素融合;依托数字技术,加强茶文化国际传播。
【解析】
【分析】本题以茶房村生产酸茶和红碎茶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工业区位、工业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中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多在500米以上可知,泰国北部山地地势起伏大,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为腌制酸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由图中纬度可知,泰国北部山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而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有利于从身体健康,从而泰北山地民族有吃酸茶习俗。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生产集中化使种植茶叶的茶农更趋于发展大订单,批量化的趋势,可以促进茶叶的种植生产规范化,保证茶叶原料的质量;生产集中化可以统一茶叶质量,统一茶叶口感,有利于茶产品的生产的规范性,从而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生产集中化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有利于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小问3详解】
酸茶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可以优化监管服务体系,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协同合作,组织民众广泛参与,尊重文化传播规律,充分考虑茶类非遗发展时空特征,兼顾各地区茶类非遗持续发展,优化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政策;可以发掘传统的茶技、茶史、茶俗、茶具、茶祭、茶歌、茶人、茶故事等茶文化资源,并对其加以科学保护与利用,丰富茶文化内涵,深化茶旅全要素融合;在茶文化营销方面,要与时俱进,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直播等新兴的传播手段,联合新媒体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加强茶文化国际传播。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冷湖镇原是一座石油小镇,后来因资源枯竭逐渐衰败废弃。1980年后,依托区域气候条件和矿产资源,发展盐化工业,促进了经济发展。
因冷湖独特的天文观测优势,2018年在距离冷湖镇70千米的赛什腾山顶(海拔4200米)开始建设世界顶级的天文观测基地,到2022年2月底,共有9个天文望远镜项目在此“扎堆落户”。冷湖所属的海西州地方政府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宣布启动“冷湖火星小镇计划”,建设以科学、科普、科幻为核心的文创旅游基地。图左为冷湖地理位置,图右为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图片。
(1)简述冷湖建造盐湖化工生产基地有利条件。
(2)说明赛什腾山顶建设世界顶级天文观测基地的优势条件。
(3)分析海西州政府打造以科学、科普、科幻为核心的“火星小镇”的原因。
【答案】(1)附近煤炭、盐沼等丰富,盐湖化工发展的原料较为充足;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有利于卤水蒸发;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大,满足石化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之前因石油工业的开发)陆路运输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水汽少,夜间晴天较多,适宜天文观测;周边人口城市稀少,光污染少。
(3)冷湖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自然环境荒凉,与火星表面的地貌特征较为相似;冷湖石油资源枯竭,经济发展亟需转型;素质教育背景下研学旅行、科幻影视发展市场广阔;可以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冷湖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天文观测基区位、服务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附近煤炭、盐沼等丰富,盐湖化工发展的原料较为充足;深居高原内陆地区,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有利于卤水蒸发;地广人稀,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大,满足石化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之前因石油工业的开发)陆路运输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小问2详解】
由文字资料可知,该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深居高原内陆,气候干旱,水汽少,夜间晴天较多,适宜天文观测;地广人稀,周边人口城市稀少,光污染少。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冷湖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自然环境荒凉,与火星表面的地貌特征较为相似;冷湖石油资源枯竭,原有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经济发展亟需转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研学旅行、科幻影视发展市场广阔;可以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增加收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中山市汕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5,39),②处等深线, 甲地位于, 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中山市汕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甲地位于, 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