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往事依依(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往事依依(2)01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往事依依(2)02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往事依依(2)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3.激励学生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像巴金那样仰望深邃的星空:或许,你曾像冰心那样折叠纸船以思念母亲:或许你也会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甚至带给我们终生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文章——《往事依依》,相信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预习检查、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正音释词。
    读准字音:
    徜徉(cháng) 浩淼(miǎ)
    绚丽(xuàn) 阴晴雨晦(huì)
    婵娟(chán) 雕镂(lòu)
    镌刻(juān) 慷慨(kǎi)
    红紫芳菲(fēi) 缭乱(liá)
    年华:时光,年岁。华,指时光。
    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身历:亲身经历。
    重读:重新读,再一次读。
    雨晦:风雨如晦。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绚丽:灿烂美丽。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万端:(头绪)极多而纷繁,各种各样。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依稀:模模糊糊。
    凝注:凝聚,凝结。
    2.作者简介。
    于漪(yī),人民教育家。1929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7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她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也获得了党和人民给予教师的最高荣誉,但她却总说,自己“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在学做老师。”
    3.标题理解。
    标题表明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依依”指“十分留恋”,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4.写作背景。
    《往事依依》是作者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写的,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概括“往事”。
    1.作者依次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概括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文章共写了六件事:
    ①小时我看山水画
    ②小时我看《评注图像水浒传》
    ③童年我读《千家诗》
    ④初中听国文老师朗诵《南乡子》
    ⑤初中听代课老师朗诵《南归》中的诗
    ⑥聆听老师的教诲
    归纳为:看图、读诗、听课,都与读书有关。
    2.同学们,于漪老师所写的四件往事都和读书有关,同学们觉得选材重复吗?为什么?
    明确:不重复,这些读书的事情发生在作者不同的年龄,而且作者当时读书的感受也不相同。
    3.作者深情回忆了看画、品诗、听课等依依往事,那么,作者回忆的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起来的呢?
    明确:(1)有承上启下的段落
    如第3小节,概述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下文对读《千诗》的美好回忆。
    再如,第5小节“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
    (2)句中有个重要的字 “也”字。一个“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如,第5小节中“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一个“也”字引出了另一个国文老师的讲课情状。
    总结: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4.浏览全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点题,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7):文章的主体部分,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
    第三部分(8):结尾由事入理,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并呼应开头,再次点题。
    任务二:品读往事、体验情怀
    1.齐读2段,思考: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感受?对我成长有何影响?
    看图时感受:
    百看不厌。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
    看图——身历其境,乐在其中
    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启发“我”的形象思维,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2.读第3段:
    勾画: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感受?
    思考:本段有何特点?
    读诗时感受:沉醉意境,美不胜收
    特点:引用了许多诗句,使文章文采斐然, 使作品更加生动、深刻,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学阅读体验、还通过诗歌的表达方式,更深刻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3.讨论交流:课文中引用《千家诗》诗句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美感,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4.分组读第4段,思考: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感受?对我成长有何影响?
    感受的语句:
    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影响——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5.比较阅读:两位国文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有何异同?
    6.欣赏诵读两首诗,感受其中的情味。
    明确:两首诗,一古一今,一个慷慨悲壮,一个伤感动情。作者的回忆描写越具体,说明这些事在她内心的记忆越深刻,“依依”之情越突出。
    7.第5段为什么“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至今难以忘怀?
    明确:年轻的代课老师用自己满含深情的朗诵,演绎着田汉《南归》中的诗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怀恋之情。这种感情深深感染着“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8.齐读第7段。
    思考: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想通过回忆往事给青少年什么建议?你对自己的读书有何改进?
    明确:一方面,启发青少年要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做一名懂得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9.结尾“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①“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②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此,“金色的回忆”一语也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10.为什么这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明确: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而且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读书,不仅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也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任务三:品读语句,感“依依”之情
    1.默读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依依之情的句子,在书旁空白处批注理由。
    ①示例:“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批注:“搜索枯肠”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里用鲜明的对比,突出几件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反而历久弥新。既照应标题,又引起下文。
    ②“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批注:结尾直抒胸臆,点题,照应题目,强调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之大,表达了十分留恋之情。
    ③“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批注:化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句,说明诗句在作者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④“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批注:“几十年过去”“至今”可以看出时间过去之久,“镌刻”“信口背出”看出记忆之深。
    ⑤“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批注:用“只要……就……”突出两位国文老师朗诵时的情状已经定格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从加点词角度)
    赏析:“凝视”意为聚精会神地看,写出“我”看画时的专注,表现了“我”对这幅山水画的痴迷。
    作者在写两位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2)原文: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正面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老师朗诵时摇晃的动作和学生的感受,生动地写出了老师朗诵时的沉浸、陶醉及对学生的影响。
    (3)原文: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赏析: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凝注”写出了老师教学时的专注神态,富有深情;学生的“鸦雀无声”“被深深感动了”从侧面表现出了国文老师的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
    3.如果将文章的题目《往事依依》改为《难忘的几件小事》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两个题目虽都揭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往事依依”更形象地表达出对往事的怀念,有依依不舍的意味;同时,题目新颖、含蓄,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意对即可)
    4.创意表达:对往事说“依依”
    示例:
    往事依依,小屋里的山水画,你我朝夕相见,就像儿时的密友,每次面对你,我总是展开想象的翅膀,顷刻间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是你让我年幼的心灵开始感受国画的意境,领略山川的秀美……
    往事依依……
    ……
    任务四:探成长源头、谈获得启示
    1.接下来,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和助读资料,一起来找寻于漪老师的成长源头。
    助读资料:于漪(1929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我1929年出生于历史名城镇江,中华文化的熏陶使我在少年时代就有了美好的憧憬:做一个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
    在中小学读书是认真而努力的,“做一名深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好老师”,在许多优秀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我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明确:于漪老师少年时代就深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深受优秀教师的影响,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她成长的源头。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源头的,于漪老师的成长还有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
    2.本文语言质朴,写的也都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却能给我们的成长以不小的启示。你能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吗?可以从读书意义、读书方法等角度来谈。
    【示例一】读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开启我们的心智,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自觉、认真、主动地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示例二】本文谈到了一些读书方法,如作者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和读《千家诗》时运用的图文结合法、联想想象法,国文老师教的诵读法,都值得我们在读书时借鉴运用。
    三、本课小结
    于漪深情追溯了童年、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抒写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向于老师学习,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希望多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板书设计:
    不同点
    相同点
    老师
    国文老师
    代课国文老师
    都是国文老师
    所教内容
    宋词(古)
    现代诗(今)
    都是抒情诗词,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诵读课文的特点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学生们的感受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学生都被深深感动
    学生都深受感染
    对“我”产生的影响
    从此喜欢读辛弃疾的词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928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论语十二章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了解作品,诵读感知,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拓展体验,课外延伸,第七则,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教案</a>,共5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走近作者,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你学习这篇课文有何启示?,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往事依依(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