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一轮】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
专题07 细胞的生命历程(7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细胞的生命历程(7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细胞生命历程7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7细胞生命历程7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细胞的增殖
01 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分析
【例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位置上
D.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答案】D
【分析】本题是考查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的过程、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区别。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裂成两个细胞核,然后是整个细胞从中部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无染色体与纺锤体的形成;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区别是纺锤体的来源不同,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
【详解】A、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缩裂成两个细胞核,然后是整个细胞从中部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核膜不消失,A正确;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质的分裂是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缩裂成两部分从而把细胞质分开,B正确;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中央,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是着丝粒断裂使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选D。
【变式1-1】单细胞生物眼虫在适宜条件下通过纵二分裂进行增殖。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核膜不解体,核内出现纺锤体,具体过程如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B.②→③过程中,着丝粒移动到与身体纵轴垂直的赤道面上
C.③→④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分离的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④→⑤过程中,赤道面位置出现许多囊泡,囊泡聚集成细胞板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纵二分裂过程中,仍然具有分裂之前遗传物质的复制,分裂过程中通过纺锤体、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确保核遗传物质精准分配。
【详解】A、①→②过程主要是DNA分子复制,复制结果是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A错误;
B、②→③过程主要是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同时细胞核内出现纺锤体,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整齐地排列于细胞核的中间位置,过程中核膜不解体,着丝粒不会排列于细胞赤道板的位置,B错误;
C、③→④过程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且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平均移向细胞核两极,C正确;
D、眼虫无细胞壁,④→⑤过程中,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
故选C。
【变式1-2】下列有关人的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染色体逐渐形成的同时核膜逐渐消失
B.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
C.后期,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裂成两个
D.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
【答案】A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前期,染色体逐渐形成的同时核膜逐渐消失,A正确;
B、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核DNA数目一半,B错误;
C、后期,着丝粒断裂不是纺锤丝的牵引的,C错误;
D、动物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
故选A。
02 细胞周期的调控及同步化
【例2】科学家用含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花,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时,细胞周期的时间为19. 3h
B.一个细胞周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长
D.蚕豆根尖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0~2h、第19.3h~第21.3h、第38.6h~第40.6h都表示分裂期;第2h~19.3h、第21.3h~第38.6h都表示分裂间期。其中第2h~第21.3h、第21.3h~第40.6h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A、图中2~19.3表示分裂间期,19.3~21.3表示分裂期,2~21.3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因此细胞周期的时间为19.3h,A正确;
B、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错误;
C、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为物质准备期,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后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时间比分裂期的长,C正确;
D、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遗传信息不变,蚕豆根尖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变式2-1】1953年,Hward和Pelc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苗,然后于不同时间取根尖做放射自显影。根据实验结果,将细胞周期划分为4个时期:G1期、S期、G2期和M期。绝大多数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都由这4个时期构成。有些细胞发生分化后会暂时停止细胞分裂,长期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这些细胞称之为G0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长度及比例肯定各不相同
B.生物的体细胞包括持续分裂的细胞和高度分化丧失分裂能力的细胞
C.细胞周期中的间隙期细胞虽暂时离开细胞周期,但仍能进行新陈代谢
D.染色体的形成、复制和移动等活动,保证了S期复制的DNA分子的均分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G0期细胞暂时停止细胞分裂,长期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说明没有离开细胞周期,仍然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
【详解】A、不同生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度及比例一般不相同,但也有出现相同的情况,A错误;
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G0期细胞没有离开细胞周期,仍然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所以生物的体细胞包括持续分裂的细胞、暂时停止细胞分裂的G0期细胞和高度分化丧失分裂能力的细胞,B错误;
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G0期细胞没有离开细胞周期,仍然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而且是活细胞,只要是活细胞就会进行新陈代谢,C错误;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间期进行了DNA复制,每一条染色体形成了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两组相同的子染色体进入不同的子代细胞中,所以染色体的形成、复制和移动等活动,保证了S期复制的DNA分子的均分,D正确。
故选D。
【变式2-2】细胞周期控制系统通过周期性激活随后关闭关键蛋白质来调控细胞周期,磷酸化反应和去磷酸化反应是细胞用来改变蛋白质活性开或关的最通用的方法之一。细胞周期控制系统的核心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它们的活性呈周期性升降。如图所示为推动细胞从G2期进入M期的复合物M-Cdk的活化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激酶(Weel和Cak)使M-Cdk的不同位点发生磷酸化,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磷酸化的M-Cdk无活性,需要磷酸酶去除Cdk上任意一个磷酸基团才能活化
C.活化的M-Cdk可激活更多的Cdc25,进一步促进M-Cdk的活化,这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D.推测活化的M-Cdk在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之前会失活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分裂期(M期);G1期、S期和G2期共同组成间期,细胞要连续经过G1→S→G2→M。
【详解】A、不同激酶(Weel和Cak)使M-Cdk的不同位点发生磷酸化,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磷酸化的M-Cdk需要磷酸酶去除Cdk上的抑制性磷酸基团才能活化,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活化的M-Cdk能通过促使Cdc25活化性磷酸化,活化性磷酸化又促使活化的M-Cdk生成,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的活性呈周期性升降,M-Cdk的作用是推动细胞细胞从G2期进入M期,因此在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之前会失活,D正确。
故选B。
考点二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
01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分析
【例1】下图甲、乙、丙为某二倍体雌性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甲为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图乙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相对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丙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为第一极体,此时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图甲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可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c时期
C.图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可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d时期
D.处于图乙BC段的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2条或者4条X染色体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丙图中a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组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组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且染色体∶DNA=1∶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图中显示的是某二倍体雌性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示意图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只能为第一极体,若发生了互换或基因突变,此时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
B、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与图丙中的c相对;即图甲所示细胞所处时期可对应图乙的DE段,以及图丙的c时期,B正确;
C、图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d时期,C正确;
D、BC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2,对应的分裂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不存在4条X染色体的情况,D错误。
故选D。
【变式1-1】如图表示人体(2n=46)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表示减数分裂,则cd段各时期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若表示减数分裂,则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
C.若表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段
D.若表示有丝分裂,则ef段细胞的DNA分子为92个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ac段表示细胞分裂的间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ef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
【详解】A、若该图为减数分裂,则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或23条染色体,A错误;
B、若该图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cd段的某一时期,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且纺锤体出现在分裂前期,即cd段,C错误;
D、若该图为有丝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则ef段的细胞的核DNA分子为92个,但细胞中还含有细胞质DNA,D错误。
故选B。
【变式1-2】如图是雄果蝇细胞(2N=8)分裂和受精作用相关过程中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 )
A.连续变化的曲线图中着丝粒分裂了3次
B.细胞中核DNA数目是染色体两倍的时期只位于CD、GH、MN三个区段中
C.IJ、MN区段的细胞中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GH和LM
【答案】A
【分析】分析曲线图: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LM表示受精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M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A、a表示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曲线,b表示减数分裂相关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曲线,c的L→M表示受精作用,MQ区段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从曲线中可看出,连续变化的曲线图中发生了2次有丝分裂,1次减数分裂,故着丝粒分裂了3次,A正确;
B、CD段中包含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后期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IJ区段包含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此时着丝粒未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中核DNA数目是染色体的两倍,B错误;
C、IJ区段表示减数分裂Ⅱ过程,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L→M表示受精作用,MN区段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GH区段,即减数分裂Ⅰ后期,D错误。
故选A。
02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例2】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操作正确是( )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为: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分成2份,每份个含有一个细胞核,然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新的细胞膜,最后一个细胞分为2个新细胞。
【详解】A、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后先漂洗,防止解离过度,A错误;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在盖玻片上加上载玻片,然后用拇指按压载玻片,才能镜检,B错误;
C、分生区细胞有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C正确;
D、题图中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才能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C。
【变式2-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细胞所在细胞周期中的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装片的一般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观察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时,需用甲紫溶液染色
C.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
D.染色体呈细长盘曲的丝状时即判断该时期为末期
【答案】D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
B、观察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时,需用甲紫溶液等碱性染料染色,B正确;
C、制成的装片现在低倍镜下观察,再换成高倍镜观察,由于中期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故观察时,需在高倍镜下找出中期的细胞,再找其它时期的细胞,C正确;
D、间期染色体也呈细长盘曲的丝状,D错误。
故选D。
【变式2-2】下列关于“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叙述合理的是( )
A.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细胞,观察这个细胞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解离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按体积比1:1配制
C.染色可以用健那绿染液或者苯酚品红溶液处理
D.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
【答案】D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由于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A错误;
B、解离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体积比1:1配制,B错误;
C、本实验可用醋酸洋红液、苯酚品红等碱性溶液代替龙胆紫染液对染色体染色,健那绿染液是对线粒体染色,不能使用健那绿染液对染色体染色,C错误;
D、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D正确。
故选D。
考点三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01 细胞的分化
【例1】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没有分化,所以没有全能性B.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越高
C.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会严重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
【答案】C
【分析】一般来说,细胞全能性高低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全能性表达越困难,克隆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在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是最高的。
【详解】A、受精卵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最高,A错误;
B、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表现全能性就越难,B错误;
C、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C正确;
D、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对自身身体是无害的,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D错误。
故选C。
【变式1-1】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称为“管家基因”;另一类是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称为“奢侈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合成酶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属于奢侈基因
B.若人体某细胞能表达核糖体蛋白基因,表明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C.在发生分化的细胞中只能找到奢侈基因而不能找到管家基因
D.不同细胞在形态、功能等方面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表达的奢侈基因不同
【答案】D
【分析】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中的基因有些表达,有些不表达。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核糖体蛋白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称为“管家基因”;另一类是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称为“奢侈基因”。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详解】A、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属于管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和ATP合成酶基因都是管家基因,这赋予了每个细胞都有能合成蛋白质和ATP的功能,卵清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属于奢侈基因,A错误;
B、核糖体蛋白基因属于管家基因,在每个细胞中均表达,某细胞表达了该基因不能说明该细胞已发生分化,B错误;
C、在发生分化的细胞中,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都能找到,C错误;
D、不同细胞在形态、功能等方面有差异,表明细胞发生了分化,根本原因在于细胞中奢侈基因的表达不同,D正确。
故选D。
【变式1-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能呼吸合成ATPB.能翻译合成胰岛素
C.能转录合成mRNAD.能复制合成核DNA
【答案】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并合成ATP,故据此不能判断细胞是否分化,A错误;
B、只有胰岛B细胞才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所以细胞分泌胰岛素说明其已经高度分化,B正确;
C、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都能进行mRNA的合成,C错误;
D、能进行分裂的细胞都能进行DNA的复制,这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D错误。
故选B。
02 细胞的衰老
【例2】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和细胞核体积均减小
B.新生儿体内也存在衰老的细胞
C.细胞生命活动中产生的自由基可导致细胞衰老
D.老年人出现白发与酪氨酸酶活性下降有关
【答案】A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变大,A错误;
B、新生儿体内存在衰老的细胞,如表皮角质层细胞,B正确;
C、自由学说认为细胞衰老主要是因为生命活动产生自由基攻击生物膜、DNA和蛋白质等,以及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使DNA序列受损而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
D、黑色素的形成需酪氨酸酶的催化,老年人出现白发与酪氨酸酶活性下降有关,D正确。
故选A。
【变式2-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斑”的出现是由细胞衰老导致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衰老与细胞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和维持细胞内稳态能力下降有关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代谢能力下降,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能力都会降低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同时线粒体结构也发生改变
D.根据自由基学说,清除氧自由基,可以延缓细胞衰老,减少“老年斑”发生
【答案】B
【分析】老年斑是由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造成的,主要是脂褐素的堆积。出现“老年斑”是衰老的一种标志。
【详解】A、细胞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和维持细胞内稳态能力下降会引发细胞衰老,A正确;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代谢能力下降,多种蛋白质的合成能力都会降低,但有些导致衰老过程发生的相关蛋白的合成反而增多,B错误;
C、细胞衰老过程中代谢速率减弱,参与代谢的线粒体数量会减少,同时线粒体结构也发生异常变化,C正确;
D、根据自由基学说,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致使细胞衰老,清除氧自由基可以延缓细胞衰老,减少“老年斑”发生,D正确。
故选B。
【变式2-2】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可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复制衰老学说认为,随着细胞不断增殖,端粒会逐渐缩短直至引起细胞产生损伤应答,启动细胞衰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端粒的主要成分很可能是和蛋白质
B.黑藻、绿藻、蓝藻、褐藻等藻类都可用于细胞复制衰老学说机制的研究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衰老不能用复制衰老学说做出解释
D.同一物种的胚胎干细胞染色体的端粒长度往往较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端粒要长
【答案】B
【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引起衰老。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从而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
【详解】A、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因此端粒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和DNA,A正确;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因此不含端粒,不能用于细胞复制衰老学说机制的研究,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含染色体,因此其衰老不能用复制衰老学说做出解释,C正确;
D、由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分裂次数多于同一物种的胚胎干细胞,因此同一物种胚胎干细胞的染色体的端粒长度往往较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端粒要长,D正确。
故选B。
03细胞的死亡和自噬
【例3】下列现象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是( )
A.因创伤引起的细胞坏死
B.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
D.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
【答案】C
【分析】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有利于机体稳定,而细胞坏死是有外界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
【详解】A、由创伤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不符合题意,B错误;
C、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可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符合题意,C正确;
D、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不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
【变式3-1】细胞自噬通俗的说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它可以发生在细胞受损、微生物入侵、细胞衰老或营养缺乏时,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甚至可能诱导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是一种细胞自噬
B.细胞可以通过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C.某些因细胞自噬而引起的细胞凋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是不利的
D.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对某些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答案】C
【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溶酶体可以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属于细胞自噬,A正确;
B、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特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
C、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对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有利的,C错误;
D、细胞自噬发生障碍可能引起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因此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对一些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变式3-2】细胞焦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之一,在抗击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启动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第二步是炎症小体活化后裂解Pr-Caspase-1形成具有活性的Caspase-1,Caspase-1裂解GSMD白产生具有活性的N端与C端,N端促使细胞膜穿孔而死亡;第三步是释放IL-1β到细胞外扩大炎症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焦亡与促炎因子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有关
B.检测Caspase-1的活性可判断细胞发生焦亡还是坏死
C.细胞焦亡与细胞内液渗透压发生剧烈变化密切相关
D.细胞释放IL-1β并扩大炎症反应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D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 A、细胞焦亡过程中启动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说明细胞焦亡与促炎因子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有关,A正确;
B、由题干可知炎症小体活化后裂解 Pr-Caspase-1 形成具有活性的 Caspase-1 是细胞焦亡的过程之一,所以检测 Caspase-1 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细胞发生焦亡还是坏死,B正确;
C、细胞焦亡时 N 端促使细胞膜穿孔,会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所以细胞焦亡与细胞内液渗透压发生剧烈变化密切相关,C正确;
D、在抗击感染性疾病中,细胞释放 IL-1β并扩大炎症反应有利于机体清除病原体,对维持内环境稳态有一定积极作用,D错误。
故选D。
考点一 细胞的增殖
【题型1】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分析
【题型2】细胞周期的调控及同步化
考点二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
【题型1】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分析
【题型2】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考点三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题型1】细胞的分化
【题型2】细胞的衰老
【题型3】细胞的死亡和自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2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 交汇题型过关练(含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