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一轮】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
专题11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7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7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生物的变异和进化7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11生物的变异和进化7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01 基因突变
【例1】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谷氨酸被替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基因突变后,mRNA中的碱基数目没有改变
B.该基因突变并未改变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C.氨基酸序列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
D.患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
【答案】B
【分析】人的镰状细胞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详解】AB、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的,由基因中的一个A/T被T/A替换,因此,基因中碱基数目没有改变,但是改变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A正确,B错误;
C、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该突变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替换为缬氨酸,使得氨基酸序列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C正确;
D、镰状细胞贫血的患者,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D正确。
故选B。
【变式1-1】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M、m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 基因,研究发现,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m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
C.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
D.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
【答案】C
【分析】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⑤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对生物界的种族繁衍和进化来说,产生了新基因的生物有可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从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很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详解】A、根据题意,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导致M突变为m,因此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因此无法判断m是否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B不符合题意;
C、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根据题意,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因此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末次盛冰期后气温逐渐升高,m基因频率升高,M基因频率降低,因此推测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上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2】大部分囊性纤维化患者编码CFTR蛋白(一种转运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对,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例可以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编码CFTR蛋白的正常基因中至少含有1524个碱基对
C.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所发生的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
D.大部分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根本病因是CFTR蛋白中的氨基酸数量减少
【答案】D
【分析】正常基因控制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合成,患者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转运功能异常,由于少了一个氨基酸,说明病人控制CFTR蛋白的结构的基因可能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详解】A、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有两种,该实例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
B、根据“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可知,编码CFTR蛋白的正常基因中至少含有508×3=1524个碱基对,B正确;
C、据题意可知,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中缺失了3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
D、大部分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根本病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对,D错误。
故选D。
02 基因重组
【例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一定能发生基因重组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C.表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分析】基因重组: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叫作基因重组。
(2)类型: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除此之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无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重组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会发生在受精过程中,B错误;
C、白化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基因重组至少要涉及两对等位基因,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是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变式2-1】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密不可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
B.精卵随机结合增加后代的多样性
C.基因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能发生自由组合
D.生物多样性更有利于适应自然环境
【答案】C
【分析】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A正确;
B、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基因多样性,B正确;
C、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染色体互换,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组合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受精过程并未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形成的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D正确。
故选C。
【变式2-2】某猫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用字母A(a)~F(f)顺序表示,下图为其中一条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甲为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位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基因与C基因发生位置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A基因整体缺失,最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若甲处为基因e和基因f,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D.D基因中插入一小段碱基序列,会引发基因重组
【答案】B
【分析】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染色体的某一段缺失引起变异;染色体中增加某一段引起变异;染色体的某一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也可引起变异。
【详解】A、B基因与C基因发生位置互换,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A错误;
B、A基因整体缺失,最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片段缺失,B正确;
C、e、f分别为E、F的等位基因,若甲为ef,可能是由于四分体时期与另一条3号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易位,C错误;
D、D基因中插入一小段碱基序列,会引发基因突变,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考点二 染色体变异
01 染色体结构变异
【例1】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下图中的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甲、乙两种交叉互换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图甲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图乙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D.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乙可以导致丁的形成
【答案】D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详解】A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C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形成,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也可以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即易位),B正确;
D、丁表示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互换,所以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戊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所以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D错误。
故选D。
【变式1-1】野生型酵母菌的某对同源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位置如图①所示,经诱变处理后,获得了三种突变体,其相应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分别如图②③④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突变体②③④染色体上改变的基因
B.三种突变体的变异均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C.果蝇的正常翅突变成缺刻翅最可能属于突变体③的变异类型
D.突变体④的变异类型增加了基因A中的碱基数量
【答案】C
【分析】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人慢性粒白血病(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易位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详解】A、用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到突变体②③④变异的染色体形态,不能观察到染色体上改变的基因,A错误;
B、突变体②的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B错误;
C、突变体③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果蝇正常翅突变成缺刻翅即是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C正确;
D、突变体④的变异类型增加了基因A的数量,没有增加基因A中的碱基数量,D错误。
故选C。
【变式1-2】X射线及其他射线和某些药品容易诱发染色体畸变,在分裂后期两个着丝粒分别向两极移动时,染色单体的两个着丝粒之间被拉紧形成桥,称为染色体桥,“染色体桥”可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断裂。某小鼠(基因型为Aa)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基因A/a所在的一条染色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桥”结构,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精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可能发生片段缺失
C.该精原细胞理论上产生3种基因型的配子
D.含“染色体桥”结构的细胞基因组成为AA或aa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经X射线及其他射线和某些药品处理后,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形成“染色体桥”结构,当两个着丝粒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则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根据以上信息答题。
【详解】A、“染色体桥”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A正确;
B、由于“染色体桥”可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断裂。因此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可能大小不同,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分向两个子细胞,故精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可能发生片段缺失,B正确;
C、若形成“染色体桥”的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且“染色体桥”断裂发生在两个A之间,则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基因型为A、A,未形成“染色体桥”的a基因所在的次级精母细胞可形成两个含a基因的精细胞,即形成含A或a的两种配子;若形成“染色体桥”的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且“染色体桥”断裂发生在两个a之间,则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基因型为a、a,未形成“染色体桥”的A基因所在的次级精母细胞可形成两个含A基因的精细胞,即形成含A或a的两种配子;若染色体桥断裂时,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或A转接到了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则最后形成的所有精细胞基因型为A、aa、0或AA、a、0,C错误;
D、该小鼠基因型为A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含“染色体桥”结构的细胞基因组成为AA或aa,D正确。
故选C。
02 染色体数目变异
【例2】农业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葡萄(2N=38)茎段上的芽,然后将茎段扦插以获得四倍体葡萄。研究发现,四倍体葡萄中约有40%细胞中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而剩余的细胞均表现正常,故被称为“嵌合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进染色体多次复制
B.“嵌合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38条染色体
C.“嵌合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2、4或8个染色体组
D.“嵌合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答案】C
【分析】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不能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葡萄是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38条,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是19条,B错误;
C、“嵌合体”中有的细胞是原来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有的是加倍过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加倍过的细胞如果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就可能含8个染色体组,C正确;
D、“嵌合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错误。
故选C。
【变式2-1】现代香蕉的栽培种由尖叶蕉(AA)和长梗蕉(BB)两个原始种通过杂交而来,其中A、B分别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各包含11条染色体。二倍体香蕉产量较低,三倍体香蕉中AAA和部分AAB的风味较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AAA与AA杂交产生AAA属于多倍体育种
B.AAB香蕉减数分裂可形成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C.三倍体香蕉因为减数分裂异常而很难形成种子
D.尖叶蕉和长梗蕉杂交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C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的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详解】A、AAAA与AA杂交产生AAA属于杂交育种,A错误;
B、AAB香蕉减数分裂可形成4种类型的配子,但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不同,B错误;
C、三倍体香蕉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和比例都极低,很难形成种子,C正确;
D、尖叶蕉和长梗蕉杂交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变式2-2】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研究发现,少数火鸡的卵细胞可以与来自同一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极体结合,进而发育成子代(注:WW的胚胎不能存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中无W染色体
B.该方式产生的子代属于单倍体
C.该方式产生的子代均为雄性
D.该方式产生的子代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分析】火鸡的ZW型性别决定中,ZZ为雄性,ZW为雌性,WW胚胎不能存活,根据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类型即可判断子代的性别。
【详解】A、雌火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其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W染色体,A错误;
B、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称为单倍体,故该方式产生的子代不属于单倍体,B错误;
C、由于少数火鸡的卵细胞可以与来自同一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即ZW与ZW个体杂交,由于卵细胞可以与来自同一次级卵母细胞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总是雄性,C正确;
D、该方式产生的子代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03 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例3】芸薹属栽培种中二倍体芸薹、黑芥和甘蓝通过相互杂交和自然加倍形成了四倍体种,关系如图(图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自然加倍可能是由于骤然低温影响着丝粒的分裂造成的
B.芥菜与甘蓝杂交产生的子代为三倍体,子代体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C.芸薹、黑芥、埃塞俄比亚芥等芸薹属的六个栽培种属于同一个物种
D.图示埃塞俄比亚芥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只有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分析】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叫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叫多倍体。
【详解】A、骤然低温能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染色体自然加倍,骤然低温不影响着丝粒的分裂,A错误;
B、芥菜(AABB)与甘蓝(CC)杂交,子代体细胞含3个染色体组 (ABC),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能杂交且能生下可育后代的为同一物种,芸薹、黑芥、埃塞俄 比亚芥等芸薹属的六个栽培种都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黑芥和甘蓝形成埃塞俄 比亚芥的过程中发生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低温诱导,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基因重组,低温诱导过程 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B。
【变式3-1】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最后获得的是单倍体
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C.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四倍体
D.二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三倍体无子西瓜,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分析】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方法:杂交→自交→选优。
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3、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4、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详解】A、单倍体育种先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一般获得纯合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最后获得的不是单倍体植株,A错误;
B、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通过人工诱变获得多种诱变产物,而后选择获得其中的高产青霉素菌株,B正确;
C、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叫作单倍体,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单倍体而不是四倍体,C错误;
D、若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为同一物种,他们杂交后代应为可育后代,但三倍体无子西瓜不可育,不能产生可育配子,故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为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变式3-2】人们平常食用的西瓜是二倍体,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然后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会长出三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株的培育过程中两次传粉的目的不同
B.四倍体母本上所结果实的果肉细胞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无子西瓜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D.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分生组织细胞没有经历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B
【分析】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种植三倍体西瓜的种子,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得到三倍体西瓜。
【详解】A、第一次传粉是为了进行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是为了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果实,A正确;
B、四倍体母本上结出的果实,其果肉细胞细胞为母本的体细胞,故果肉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
C、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正确;
D、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已经完成,前期秋水仙素发挥作用,抑制纺锤体形成,后期着丝点分裂,但不形成两个子细胞,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B
考点三 生物的进化
01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例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B.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C.种群中若A/a基因频率不变,则基因型频率(AA、Aa、aa)也不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直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A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详解】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即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且由于遗传的稳定性和多变的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导致适应具有相对性,A正确;
B、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B错误;
C、种群中若A/a基因频率不变,则基因型频率(AA、Aa、aa)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自交。C错误;
D、基因突变能直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会直接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A。
【变式1-1】自然选择有如图所示的四种类型:①定向选择:保留种群中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②平衡选择:整体的遗传变异得到保持;③稳定选择:淘汰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保留中间类型个体;④分裂选择:按照不同方向保留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中间类型个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选择属于定向选择
B.平衡选择不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生物不能进化
C.稳定选择通常会减少遗传多样性,群体基因型趋向于纯合
D.分裂选择能够保持或增加变异类型,有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B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抗生素相当于自然选择,对细菌的抗药性选择属于定向选择,能够选择并保存耐药性强的个体,A正确;
B、平衡选择中整体的遗传变异得到保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平衡选择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生物可以进化,B错误;
C、稳定选择能够淘汰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保留中间类型个体,通常会减少遗传多样性,群体基因型趋向于纯合,C正确;
D、分裂选择能按照不同方向保留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中间类型个体,能够保持或增加变异类型,有可能形成新的物种,D正确。
故选B。
【变式1-2】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鲟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C.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
【答案】C
【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详解】A、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所以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A正确;
B、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进而影响生物的进化,故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B正确;
C、群落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故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C错误;
D、不同生物的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可以揭示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可以揭示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故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D正确。
故选C。
0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例2】“加拿大一枝花”原产北美,适应能力强,作为入侵种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因而危害性较大。从进化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拉马克的进化观点,加拿大一枝花与本地植物存在生存斗争
B.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加拿大一枝花更能适应本地的环境
C.按照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加拿大一枝花的根系越来越发达是用进废退的结果
D.按照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加拿大一枝花的种群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答案】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主要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拉马克观点不存在生存斗争,A错误;
B、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适应环境的被保留,加拿大一枝花更适应本地环境,B正确;
C、“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不是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C错误;
D、加拿大一枝花的种群基因频率也会改变,D错误。
故选B。
【变式2-1】.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到现代生物进化论理论的发展,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剖比较不同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也是不定向的
D.捕食者的存在让某种生物的数量不会过多,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的、非常重要的证据是化石证据,A错误;
B、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捕食者的存在不会让某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利于生物多样性形成,D错误。
故选B。
【变式2-2】公鹿往外用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现代公鹿角发达是以下哪一过程作用的结果
A.用进废退B.定向变异C.自然选择D.由神创造
【答案】C
【详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公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公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公鹿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这是适者生存;没有发达鹿角的公鹿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不会遗传下去,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经过一代代的选择进化,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公鹿。可见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C。
考点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题型1】基因突变
【题型2】基因重组
考点二 染色体变异
【题型1】染色体结构变异
【题型2】染色体数目变异
【题型3】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考点三 生物的进化
【题型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题型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2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1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练习含答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酗酒危害人类健康,关于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