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展开1. 细胞学说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它揭示了()
A.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B.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C. 生物界细胞的多样性D. 植物和动物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阐明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2. 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B. 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C. 冷箭竹和熊猫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
C、动物体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体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C正确;
D、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层次的范畴,生态系统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和生物群落,说明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属于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D。
3. 大肠杆菌、颤蓝细菌、青蛙细胞和人体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C. 细胞膜、细胞质、核膜D. 细胞壁、细胞膜、核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真核细胞中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详解】大肠杆菌和颤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青蛙和人体细胞都是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没有细胞壁,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C.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
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B错误;
C、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C错误;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
5. 酵母菌与蓝细菌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
A. 有无细胞结构B. 有无细胞壁
C. 有无细胞核D. 有无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细胞中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以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详解】A、酵母菌和蓝细菌都有细胞结构,A错误;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酵母菌与蓝细菌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正确;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6. 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B. 原核生物如支原体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C. 水华的形成与淡水中蓝细菌和绿藻等的大量繁殖有关
D. 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发菜细胞、细菌和念珠藻都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和哺乳动物红细胞均为真核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A错误;
B、支原体无细胞壁 ,B错误;
C、水华的形成与淡水中蓝细菌和绿藻等的大量繁殖有关,C正确;
D、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7. 构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A. CB. HC. OD. N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详解】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因此构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因此它们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也不同。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是( )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4种),而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含氮碱基(A、U、G、C)、磷酸,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油脂、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 检测油脂实验中,染色后应用清水洗去多余的染液
C. 检测还原糖时,斐林试剂应现用现配
D. 检测蛋白质通常用双缩脲试剂,其中 A 液和 B 液需等体积混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4)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检测蛋白质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A错误;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多余染液,B错误;
C、斐林试剂利用的是溶解状态的氢氧化铜和还原糖发生反应,故检测还原糖时,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C正确;
D、检测蛋白质通常用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2mLA液后再加入4滴B液,不需要等体积混合,D错误。
故选C。
10.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检测其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向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的糖类都是还原糖
B. 进行脂肪的检测时,选取野果最薄的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并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
C. 进行蛋白质的检测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后观察
D. 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长期使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①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与斐林试剂(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CuSO4溶液)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②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0.1g/ml的NaOH溶液和0.01g/mlCuSO4溶液)发生作用产生紫色。
【详解】A、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若向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还原糖,并不是含有的糖都是还原糖,A错误;
B、对该野果的切片进行脂肪检测时需要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后转用高倍镜再观察,B错误;
C、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会出现紫色反应,C正确;
D、斐林试剂应该现配现用,D错误。
故选C。
11. 脂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A. 储存能量、保温、缓冲B. 构成生物膜的结构
C.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 携带生物的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可保温及缓冲减压。(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质中的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还能起到保温、缓冲的作用,A正确;
B、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此外胆固醇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正确;
C、脂质中的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
D、脂质没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均需自由水参与
B. 沙漠地区的植物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较高
C. 血红蛋白含铁说明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HCO3-、HPO42-能维持血浆pH稳定,说明无机盐能调节酸碱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某些无机盐的含量减少会出现相应的缺乏症;
2、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都有水参与,A正确;
B、沙漠地区的植物细胞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含量升高,细胞代谢减弱,抗旱能力增强,B正确;
C、叶绿素分子含镁、血红蛋白含铁,说明无机盐在细胞内可以组成复杂化合物,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错误;
D、血浆pH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CO3-、HPO42-等离子)有关,说明无机盐能调节酸碱度,D正确。
故选C。
13.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 形成肽键的方式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 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三是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四是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蛋白质千差万别,但形成肽键的方式相同,都是脱水缩合的结果,A错误;
B.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是蛋白质千差万别的原因之一,B正确;
C.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C正确;
D.多肽链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的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14.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某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该氨基酸的分子式为( )
A. C5H11O2NSB. C3H7NS
C. C4H11O2SD. C5H10O2NS
【答案】A
【解析】
【分析】每个氨基酸中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和R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ABCD、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结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又已知该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S-CH3,那么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
A. 空间结构B. 氨基酸种类
C. 氨基酸D. 氨基酸排列顺序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形成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三肽→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等空间构型变化→蛋白质。
【详解】A、烫发时,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故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A正确;
B、该过程中,肽键没有断裂,氨基酸种类没有增多或减少,B错误;
C、该过程中,氨基酸数目和结构均未改变,C错误;
D、该过程中,只是二硫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故氨基酸排列顺序没有改变,D错误。
故选A。
16. 肽酶X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时具有专一性,肽酶Y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时具有专一性。经肽酶X、肽酶Y共同处理,1分子多肽Z(氨基酸总数大于3个)水解可得到3个天冬氨酸,该水解过程中消耗的水分子数可能是()
A. 4个B. 5个C. 6个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脱出一分子水后形成肽键将两个氨基酸连接起来的过程。
【详解】据题意可知,1分子多肽Z可水解得到3个天冬氨酸,但不知这3个天冬氨酸的位置,分情况讨论:
① 3个天冬氨酸都不位于多肽Z的两端,且3个天冬氨酸不相连,要想得到1个天冬氨酸,需要用肽酶X、肽酶Y断裂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和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即需要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因此水解可得到这3个天冬氨酸需要消耗2×3=6分子水。
②3个天冬氨酸中有一个位于多肽Z的一端,且3个天冬氨酸不相连,要想得到位于一端的天冬氨酸,需要用肽酶X或者肽酶Y断裂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和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即需要断裂1个肽键,消耗1分子水,需要得到其他2个天冬氨酸,则需要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因此水解可得到这3个天冬氨酸需要消耗1+2×2=5分子水。
③3个天冬氨酸中有2个位于多肽Z的两端,且另一个天冬氨酸不与端部的天冬氨酸连接,要想得到位于一端的天冬氨酸,需要用肽酶X或者肽酶Y断裂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和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即需要断裂1个肽键,消耗1分子水,需要得到中间那个天冬氨酸,则需要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因此水解可得到这3个天冬氨酸需要消耗1+1+1×2=4分子水。综上所述,该水解过程中消耗的水分子数可能是6、5、4,因此D正确。
故选D。
17. 蛋白质是由若干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某种蛋白质由5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组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
A. 113个B. 105个C. 114个D. 11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详解】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5+109=114个,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 新冠肺炎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全员核酸检测可有效防止疫情发生扩散。通过咽拭子检测法即可判断人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原因是()
A. 新冠病毒的核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 新冠病毒的核酸具有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新冠病毒的核酸可以控制生物的遗传和蛋白质的合成
D. 新冠病毒的核酸是由核糖核苷酸连成的单链
【答案】B
【解析】
【分析】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2、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常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
【详解】A、所有生物的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A不符合题意;
B、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新冠病毒的核酸具有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符合题意;
C、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能控制生物的遗传和蛋白质的合成,C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中的RNA一般都是由核糖核苷酸连成的单链,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在日常生活中“控糖”能够很好预防肥胖、高血压等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控糖”就是不吃糖,从而降低摄糖量B. 纤维素不能被消化吸收,对人体健康无益
C. 纤维素和淀粉彻底水解的产物相同D. 糖类在人体内的作用主要是转化为脂肪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多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糖原、淀粉、纤维素。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中的纤维素、核糖、脱氧核糖不能供能。
【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人类不可能不摄入糖,A项错误;
B、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是纤维素可促进肠胃的蠕动,对人体健康有益,B项错误;
C、纤维素、淀粉彻底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C项正确;
D、糖类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氧化分解供能,D项错误。
故选C。
20. 如图为核苷酸长链结构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a和b都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
B. 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只有1个
C. 在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③连接起来
D. HIV病毒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连接磷酸和五碳糖的化学键,②为连接五碳糖和含氮碱基(A)的化学键,③是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键,a是核苷酸,b不能称为一分子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中应该是五碳糖的5'端和磷酸相连,图b为五碳糖的3'端和磷酸相连,不是一个核苷酸)。
【详解】A、a是核苷酸,b不能称为一分子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中应该是五碳糖的5'端和磷酸相连,图b为五碳糖的3'端和磷酸相连,不是一个核苷酸),A错误;
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有2个,除了3'端的五碳糖质连接1个磷酸,B错误;
C、由图可知,在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③连接起来的,C正确;
D、HIV病毒有4种碱基(A、U、G、C)和4种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21. 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B. 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D.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详解】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水、无机盐等多种物质,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因而影响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正确;
B、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B错误;
C、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C正确;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B。
22. 关于细胞膜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分布在细胞膜表层的蛋白质是不均匀对称的
C. 细胞膜上的所有蛋白质、磷脂分子都可以运动
D. 细胞膜上一些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可以和多糖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细胞膜上的磷脂和绝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因此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具有流动性。(3)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被,具有识别功能。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分布在细胞膜表层的蛋白质是不均匀对称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
D、细胞膜上一些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可以和多糖结合分别形成糖蛋白和糖脂,D正确。
故选C。
23. 单细胞伞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结论是,细胞核是生物遗传性状的控制中心
B. 该实验的结论是,生物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质有关
C. 该实验的结论是,单细胞伞藻的帽的形状由伞柄决定
D. 该实验的结论是,单细胞伞藻代谢活动在假根中完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菊花形的伞柄嫁接到帽型的假根上,长出帽型的伞帽,帽形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型的假根上,长出菊花形型的伞帽,因此伞藻的形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详解】因伞藻的细胞核在基部,由题图实验结果可知,嫁接后的伞藻,细胞核来自哪种伞藻,伞帽的形态与之相同,说明伞藻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决定的,进而推知细胞核是生物性状的控制中心。A正确。
故选A。
24. 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a含有核酸一定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细胞器b是蓝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C. 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
D. 图中三种细胞器都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表格分析可知:细胞器a中含有微量核酸,因此是线粒体或叶绿体;细胞器c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因此确定其为核糖体;细胞器b中只有含蛋白质和脂质,因此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
【详解】A、细胞器a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且该细胞器取自植物,可能为线粒体,也可能是叶绿体,A错误;
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具有膜结构,不含核酸,植物细胞中符合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而蓝藻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题表细胞器c是核糖体,故细胞器c是蓝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B错误;
C、细胞器c含蛋白质和核酸不含脂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产生的水中氢来自羧基和氨基,C正确;
D、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涉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不涉及液泡、叶绿体等,故图中三种细胞器不一定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D错误。
故选C。
25.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质基质呈半透明的胶质状态B. 细胞质中支持它的结构是细胞骨架
C. 细胞质基质在活细胞内呈流动状态D. 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漂浮于其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中半透明的胶体部分,充填于其它有形结构之间;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是:为各种细胞器维持其正常结构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为各类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活动供给所需的一切底物,同时也是进行某些生化活动的场所;提供细胞器的稳定微环境。
【详解】A、细胞质基质呈半透明的胶质状态,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A正确;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功能,细胞质中支持它的结构是细胞骨架,B正确;
C、细胞质基质在活细胞内呈流动状态,能进行物质的分配,C正确;
D、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D错误。
故选D。
26. 下列各项表示细胞结构与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染色体——DNA、蛋白质B. 细胞膜——磷脂、蛋白质
C. 细胞骨架——多糖、蛋白质D.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细胞质内的蛋白质纤维构成的,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
故选C。
27. 细胞内运输物质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可以推测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
A. 脂肪和蛋白质B. 蛋白质和磷酸
C. 脂质和蛋白质D. 多糖和脂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
【详解】细胞内运输物质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可以推测囊泡膜的成分与细胞膜相似,细胞膜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磷脂最为丰富,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28. 下图表示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结构③⑤均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静态结构
B. 靠近④的囊泡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定相同
C. 囊泡的转移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
D. 分泌蛋白在结构②上合成,但受结构①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由图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核,②表示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高尔基体,⑤表示细胞膜。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结构③⑤均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动态结构,A错误;
B、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靠近④高尔基体的囊泡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囊泡的转移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分泌蛋白在结构②核糖体上合成,但受结构①细胞核的控制,D正确。
故选D。
29.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 蓝藻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形态。
【详解】A、染色体之所以叫染色体就是因为它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
B、细胞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细胞分裂末期(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消失,B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其只有裸露的环状DNA构成拟核,拟核区域不能形成染色体,C错误;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D正确。
故选C。
30.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位于细胞正中央的细胞核
B. 我们在实验室拍下的细胞核的精美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只允许大分子物质自由通过
D.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但细胞核不一定位于细胞正中央,A错误;
B、我们在实验室拍下的细胞核的精美照片不属于任何模型,B错误;
C、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RNA、蛋白质等,除此之外,一些小分子可以通过,C错误;
D、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本质相同,都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DNA储存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正确。
故选D。
31. 科研人员发现,将用丙酮处理后的哺乳动物红细胞膜平铺在水面上,得到的膜面积约为红细胞膜面积的2倍,且膜面积的大小与水温有关。下列对此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红细胞膜是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的
B. 在水面上磷脂分子的头部在下,尾部在上
C.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D. 该实验表明,红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磷脂最为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A、由于红细胞膜是平铺在水面上的且水面上的膜面积是红细胞膜面积的2倍,所以可推断红细胞膜是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的,A正确;
B、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所以在水面上磷脂分子的头部在下,尾部在上,B正确;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则磷脂分子可以运动,C正确;
D、该实验只能证明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2层的,不能证明红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错误。
故选D。
32. 下列有关各种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B. 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其内都含有叶绿素
C. 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D. 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中心体:无膜结构,由两个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液泡:单膜,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详解】A、内质网是一个膜性管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A正确;
B、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B错误;
C、高尔基体的功能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分类和包装,C正确;
D、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B。
33. 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 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核有关
B. 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说明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C. 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 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的分裂过程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DNA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细胞核控制着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使生物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
【详解】A、将伞形帽伞藻的假根和菊花形帽伞藻的柄嫁接,将长成伞形帽伞藻,不能说明形态建成与细胞核有关,因假根中也存在细胞质;若要证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还需加核移植实验,因此,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A正确;
B、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中,有细胞核的可以增殖分化,而没有细胞核的不可以,说明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B正确;
C、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无核的一半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可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D。
34. 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将红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而对其加热后,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细胞膜和液泡膜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色素流入水中,使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结构,但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正常情况下,花青素无法扩散细胞外,加热后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通过液泡膜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使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D符合题意。
故选D。
35. 下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研究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荧光分子标记法
B. 分离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C. 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放射性3H标记亮氨酸
D.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建构数学模型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分别将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做标记,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进行融合,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呈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由于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大小不同,所以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③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时,用3H标记的亮氨基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④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详解】A、可以利用荧光分子标记膜蛋白的方法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通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器,B正确;
C、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C正确;
D、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是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D错误。
故选D。
36. 正常情况下,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衰老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假设细胞衰老不由二者共同决定),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 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 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 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融合后的细胞的衰老状况
D. 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观察移植后细胞分裂的次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自变量是细胞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不同,需要将二者分开,观察细胞的分裂能力。
【详解】A、将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离,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该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由于缺少细胞质或细胞核引起,A错误;
B、将体细胞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成克隆动物,观察其生活年限,只能说明核移植对寿命的影响,不能说明决定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B错误;
C、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融合后的细胞的衰老状况,无法说明衰老是由于细胞核引起还是细胞质引起,C错误;
D、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得到两种细胞,第一种细胞中是年轻的细胞核和年老的细胞质,第二种细胞是年轻的细胞质和年老的细胞核,观察分裂次数后,分裂能力弱的细胞中年老的部分,即为决定细胞衰老的部分,D正确。
故选D。
37. 下列关于细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B. 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
C. 细胞质由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组成
D. 活细胞中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有利于物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其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②与细胞运动、分裂、 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是指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其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②与细胞运动、分裂、 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B错误;
C、细胞质由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组成,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C正确;
D、活细胞的细胞质可以不断地缓慢流动,这种运动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气体的交换、细胞的生长和创伤的愈合等,D正确。
故选B。
38. 以黑藻为材料,用显微镜观察其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选择黑藻为材料是因其叶片大而厚,利于观察
B. 适当降低温度可使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
C. 黑藻叶绿体的分布不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D. 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答案】D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选择黑藻为材料是因其叶片小而薄且叶绿体较大,利于观察 ,A错误;
B、适当降低温度会使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减慢,B错误;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黑藻叶绿体的分布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
D、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因叶绿体有颜色,便于观察,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应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物,D正确。
故选D。
39. 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由此可见,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详解】AC、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AC错误;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B错误;
D、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由此可见,与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正确。
故选D。
40. 提取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将其放入水中可以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下图所示),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相应细胞,下列关于细胞膜和脂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因为其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B. 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C. 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 该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是利用它们都具有流动性这一功能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2、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形成脂双层是因为其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A正确;
B、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B正确;
C、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C正确;
D、该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是利用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D错误。
故选D。
41. 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氢键是水分子间的弱吸引力,决定了水的流动性,是物质运输所必需的
B. 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均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
C. 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唯一通道
D. 分泌蛋白运出细胞的过程可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运输物质的方式由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吐、胞吞。
【详解】A、一个水分子的氧端和另一个水分子的氢端会形成弱的引力即氢键,氢键易形成和断裂,在不断的形成和断裂,使水在常温下呈液态,具有流动性,进行物质的运输,A正确;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细胞形态,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生物膜系统中的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B正确;
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水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C错误;
D、分泌蛋白运出细胞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42. 图所示为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据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两种膜对甘油、CO2、O2的通透性不相同
B. 脂双层不能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 人工膜对K+,Cl-的通透性相同,且低于生物膜对两种离子的通透性
D. 生物膜对H2O分子的通透性小于人工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氧气、二氧化碳、性激素通过生物膜与人工脂双层膜的通透性相同,说明是自由扩散;K+、H2O、Cl-的通透性在生物膜上比较快,说明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性激素、CO2、O2通过生物膜与人工脂双层膜的透性值相同,说明其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协助,A错误;
B、据图可知无机盐离子通过脂双层和生物膜的通透性不同,故能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错误;
C、横纵为人工膜的通透性,由图可知,人工膜对K+、Cl-的通透性相同,且低于生物膜对两种离子的通透性,C正确;
D、由图可知,生物膜对H2O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H2O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不止一种,可能是直接通过脂双层还可能是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
故选C。
43. 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的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c>b>aB. 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c=b≥a
C. 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丙>乙>甲D. 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壁伸缩性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
2、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后复原的现象。
【详解】A、据图可知,质壁分离的程度丙大于乙大于甲,由此可推知,实验前,蔗糖溶液的浓度为c>b>a,A正确;
B、一般来讲,质壁分离后的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外液浓度基本是相等的,根据图中3个原生质层的体积判断细胞液浓度是甲<乙<丙,所以试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a<b<c,B错误;
C、实验后丙的失水是最多的,导致质壁分离后丙的细胞液浓度是最大的,也是吸水能力最强的,因此丙>乙>甲,C正确;
D、实验后丙的失水是最多的,导致质壁分离后丙的细胞液浓度是最大的,判断细胞液浓度是甲<乙<丙,D正确。
故选B。
44. 研究人员用某种植物细胞为材料进行了两组实验:甲组将细胞置于物质a(蔗糖或KNO3)配制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中,10分钟后测定细胞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乙组将细胞置于某种浓度的b(蔗糖或KNO3)溶液中,每隔2分钟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实验的选材不可选用黑藻叶肉细胞
B. 乙组实验过程中,4分钟时细胞吸水能力比2分钟时弱
C. 甲组实验用的是KNO3溶液,乙组实验用的是蔗糖溶液
D. 乙组实验过程中,8分钟时细胞液的浓度应大于初始细胞液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代表甲组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某溶液中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浓度越高,原生质体的体积越小,说明甲组细胞置于的溶液是蔗糖配置的溶液;图2乙组植物细胞置于某物质溶液中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变小,之后逐渐恢复甚至变大,说明乙组细胞置于的物质配成的溶液是KNO3溶液,这是因为植物细胞会主动吸收K+和NO3-。
【详解】A、黑藻是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有中央大液泡,置于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因此该实验可以用黑藻叶肉细胞,A错误;
B、分析图2可知,4分钟时乙组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体积较2分钟小,细胞液浓度更大,因此吸水能力更强,B错误;
C、分析图1可知,物质浓度越高,甲组植物原生质体体积越小,说明甲组细胞置于的溶液是蔗糖溶液;分析图2可知,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变小,之后逐渐恢复甚至变大,说明乙组细胞置于的溶液是KNO3溶液,C错误;
D、乙组实验过程中,8min时细胞体积虽等于初始体积,但由于该过程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了K+和NO3-,因此这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初始的细胞液浓度,D正确。
故选D。
45. 人体肠道内寄生的一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痢疾内变形虫通过胞吐分泌蛋白分解酶会使细胞膜的面积变小
B. 人体细胞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与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方式相同
C. 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 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胞吞或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痢疾内变形虫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的过程,通过膜的物质运输,会使细胞膜的面积变大,A错误;
B、人体细胞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是主动运输,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两者方式不同,B错误;
C、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且也需要与膜上的靶蛋白结合,然后定向发生胞吞或胞吐,显然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C错误;
D、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和“胞吐”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该过程的进行依赖膜的流动性,并且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46. 下列关于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被动运输②都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③都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④一些较小的分子如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⑤自由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而协助扩散既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④⑤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运输方向为高浓度到低浓度(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①②③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都不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①③正确,②错误;
④一些较小的分子如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④正确;
⑤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⑤错误。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7. 如图所示,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到物像乙的应为②④⑤组合
B.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 若丙中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中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前,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大,目镜相反;放大倍数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找、移、转、调”,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详解】A、由图可知,①②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②比①的放大倍数大,③④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⑤⑥是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物像乙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对应甲中组合应为①④⑥,A错误;
B、从乙转为丙(低倍镜转变为高倍镜),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使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或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
D、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倒立的虚像,若丙中观察到的细胞位于乙中右上方,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继续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像往左下方移动,D正确。
故选D。
48. 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 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红细胞的
C. 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这种物质的转运速率
D. 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中构型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图中转运方式顺浓度梯度进行,动力是浓度差,A错误;
B、乙醇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B错误;
C、图示的物质运输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不会提高这种物质的转运速率,C错误;
D、由图可知,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载体蛋白形状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49. 如图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以看出Cl-比Mg2+运输速率快B. 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外
C. 所有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和能量D. Cl-在肺泡细胞运输受阻,会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柱形图:Na+细胞内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K+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Mg2+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Cl-细胞内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Cl-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详解】A、图示只能反映细胞对不同离子吸收的量,而不能反映离子运输速率,A错误;
B、K+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将K+运出细胞,B错误;
C、当离子以协助扩散进行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Cl-肺泡细胞运输受阻,易引起囊性纤维病,会影响人体健康,D正确。
故选D。
50. 1950年,科学家用氢的同位素标记水分子进行研究时,发现水分子在通过细胞膜时的速率高于通过人工膜(只含磷脂双分子层)。1988年,科学家成功分离到水通道蛋白,证明水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分子更多的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
B. 水通道蛋白在转运水分子时需与水分子结合
C. 细胞可通过增加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来增加吸水速率
D. 水通道蛋白转运分子时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水分子更多的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A错误;
B、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水通道蛋白每次转运水分子时不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错误;
C、细胞可以通过增加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来增加吸水速率,该过程的吸水方式是协助扩散,C正确;
D、水通道蛋白转运水分子时方式是协助扩散,该方式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个大题,总分50分)
51.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春化和光照两大阶段。收获后的种子可以制作加工成各类食品,食品被人体消化吸收后通过一系列代谢来提供营养。具体途径如下图所示。
(1)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含水量会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_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_。
(2)冬小麦种子中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大多是_____(“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脂质中_____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且是构成_____的重要成分。
(3)某同学要减肥,制定了高蛋白高淀粉低脂的减肥餐,请根据图示信息,评价该方案_____(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_____。
【答案】51. ①. 上升 ②. 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寒冷的能力越强(或者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
52. ①. 不饱和 ②. 胆固醇 ③. 动物细胞膜
53. ①. 无效 ②.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小麦种子主要通过氧化分解葡萄糖来供能,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可实现蛋白质和脂肪之间的转化。
【小问1详解】
冬季来临时,冬小麦细胞内自由水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逐渐上升,可以避免气温下降,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增强了植株的抗逆性,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小问2详解】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冬小麦种子中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它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小问3详解】
由于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所以高蛋白高淀粉低脂的减肥餐对减肥是无效的。
52.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在[ ]中填序号,_____上填文字)
(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图中的细胞膜结构模型名称为_____,该模型属于_____(请选填“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
(2)该模型中,结构[ ] 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图中_____侧(请选填“A”或“B”)代表细胞膜的外侧,因为该侧分布有[ ] _____。
(3)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时能够变形,这与细胞膜的_____性有关。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_____的种类和数量。
(4)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人体下列细胞中最适宜选取作为提取材料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
A.口腔上皮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答案】(1) ①. 流动镶嵌模型 ②. 物理模型
(2) ①. 2 磷脂双分子层 ②. A ③. 3 糖蛋白
(3) ①. 流动性 ②. 蛋白质
(4) ①. D ②.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核膜和细胞器膜,容易获取纯净的细胞膜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1表示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3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则A侧为外侧,B为内侧。
【小问1详解】
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图中的细胞膜结构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小问2详解】
图中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3表示糖蛋白,由于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A侧为外侧。
【小问3详解】
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时能够变形,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图中1表示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
【小问4详解】
许多细胞器和细胞核是有膜的,为了排除其他膜的干扰,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人体下列细胞中最适宜选取作为提取材料的是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核膜和细胞器膜,容易获取纯净的细胞膜。
53. 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内填标号)
(1)图示为_____细胞结构模式图,判断依据是_____。
(2)该细胞的边界是[ ]_____,其成分是_____。
(3)若该细胞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_____,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
(4)[6]是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
(5)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填数字),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填数字)。
【答案】(1) ①. 高等植物 ②. 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没有中心体
(2) ①. 2 细胞膜 ②. 脂质(磷脂)和蛋白质,少量糖类
(3) ①. 4 叶绿体 ②. 12 细胞液(或液泡)
(4) ①. 核仁 ②. 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5) ①. 4、9 ②. 4、9、7
【解析】
【分析】该图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没有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模式图。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7核膜;8核孔;9线粒体;10内质网;11核糖体;12细胞液;13液泡膜。
【小问1详解】
因图中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没有中心体,故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模式图。
【小问2详解】
细胞的边界是2细胞膜,细胞膜的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糖类。
【小问3详解】
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中,色素主要存在于12细胞液中;如果是植物根尖成熟细胞,则图中不应有4叶绿体。
【小问4详解】
6是核仁,与某些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小问5详解】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和9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4叶绿体、9线粒体和7核膜。
54. 某种植物的培养液成分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液中含有_______种大量元素,P被植物细胞吸收后可用于合成_______(答出2种)等物质。
(2)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内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水分的作用是_______(答出2点)。
(3)Mg是构成该植物叶绿素的成分。为验证该结论,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实验过程:将生长状况良好且一致的若干株该植物随机分为两组,甲组用含Mg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乙组用等量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植株中叶绿素的平均含量。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则可证明Mg是构成该植物叶绿素的成分。
【答案】54. ①. 8 ②. 磷脂、核酸
55. ①. 离子 ②. 作为良好的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56. ①. 不含Mg的完全培养液 ②. 甲组的叶绿素平均含量高于乙组的(或乙组的叶绿素平均含量低于甲组的)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含量可分为大量元素(C、H、O、N、P、S、K、Ca、Mg)和微量元素(Fe、Mn、B、Zn、M、Cu)。最基本元素是C,基本元素是C、H、O、N,主要元素是C、H、O、N、P、S。
【小问1详解】
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培养液中含有H、O、N、P、S、K、Ca、Mg共8种大量元素,磷脂、核酸、ATP等物质含有P,故P被植物体吸收后可用于合成磷脂、核酸等物质。
【小问2详解】
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内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钠离子、氯离子等,少数与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水分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其中自由水的作用是作为良好的溶剂,以及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小问3详解】
为验证Mg是构成该植物叶绿素的成分,自变量为Mg的有无,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可分别用含Mg的完全培养液和等量不含Mg的完全培养液进行培养, 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植株中叶绿素的平均含量。若Mg是构成该植物叶绿素的成分, 则甲组的叶绿素平均含量高于乙组的(或乙组的叶绿素平均含量低于甲组的)。
55. 图甲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图乙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_____,“壁”是指_____。
(2)图甲细胞处于上图状态时,则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_____;此时细胞液浓度_____外界溶液浓度。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____。(答出两条)
(3)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_____(“顺”或“逆”)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_____性。
(4)为了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探究。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___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若_____,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是主动运输。
【答案】(1) ①. 原生质层 ②. 细胞壁
(2) ①. 外界溶液 ②.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③. 该细胞是死细胞;该细胞是根尖分生区细胞;该细胞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3) ①. 顺 ②. 特异(专一)
(4) ①. 抑制细胞呼吸 ②. 乙组细胞吸收速率小于甲组细胞吸收速率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大于、等于或小于三种可能。图乙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葡萄糖进小肠上皮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协助扩散,Na+进小肠上皮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质壁分离是指成熟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开,“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
【小问2详解】
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外界溶液;图甲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大于、等于或小于三种可能。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硝酸钾溶液的浓度过大,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或由于K+、NO3-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液,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也可能该细胞没有大液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小问3详解】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借助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进行运输的,是主动运输。将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专一性。
【小问4详解】
第一步(取材编号):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分别作不同处理):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抑制细胞呼吸,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三步(观察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a
67
20
微量
细胞器b
59
40
0
细胞器c
61
0
39
运输方式
能量
转运蛋白
方向
案例
自由扩散
不需要
不需要
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气体、乙醇、苯、甘油等
协助扩散
不需要
需要
高浓度到低浓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离子通道、水通道
主动运输
需要
需要载体蛋白
低浓度到高浓度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离子进出细胞
胞吐
需要
不需要
无
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胞吞
需要
不需要
无
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等
Ca(NO3)2
KH2PO4
MgSO4
Fe(NO3)2
H2O
1.000g
0.200g
0.250g
0.005g
1000mL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Ι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1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