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02(上册1~2单元)含答案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 难度系数:0.7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24分)。
1.(6分)用联想法积累字词、文化知识。
当他读到《荷叶·母亲》这段时,他联想到同音同形的现象。
半夜听见fán①杂的雨声,我觉得有些fán②闷。从窗内往外看,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在窗口徘徊了一会,我忽然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2分)根据相同的拼音写汉字。① ②
(2)(2分)由相同偏旁的“徘徊”联想到《秋天的怀念》也有一个类似的词[qiá cuì] ③ ,也是两个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形容人面色差。
(3)(2分)关于称呼,由语段中“红莲”联想到莲花的别称“菡萏”,可见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称呼与叫法。例如发表意见,自谦时叫做 ;尊称时叫做 。(A.高见 B.愚见)
2.(2分)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散曲家。
B.左迁,即“降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所以,古代也常用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
D.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3.(2分)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条理清晰的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谋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只有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②现在的书,不光花色品种多,而且有的书越来越小。
③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④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资料的内容,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拍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
⑤“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A.⑤④③①②B.②⑤④③①C.②⑤③④①D.②⑤①④③
4.(8分)古诗文默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文中体现出的情感、精神、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食量。读“我寄愁心与明月,(1) ”我们感受到李白对王昌龄的关心;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2) , 的诗句蕴含新旧更替的自然理趣。马致远眼中的“夕阳西下,(3) ”中一样的乡愁,不一样的景致;我们还能读到曹操笔下秋日山海的壮阔景象:“树木丛生(4) 。 ,洪波涌起”;读到朱自清笔下“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5) , ,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春的快乐。
5.(6分)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2分)主持人李华想在开场白中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诗句,使语言更加精彩。根据你的积累,你建议他用 , 这句诗。
(2)(2分)活动中,同学们对有关友情的成语颇感兴趣,请你参照示例,根据成语出处猜成语。
示例一:《后汉书》:“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成语:推心置腹
①《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成语:
②《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成语:
(3)(2分)在自我展示环节,小明准备了一段介绍自己的文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修改。
我叫小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平时不大出门,喜欢待在家里看书。【甲】 这次《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我以后要多参与集体活动,认识并结交朋友,【乙】还要向老师和同学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可将“ ”改为“ ”。
二、阅读(46分)
(一)(14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6.(3分)作者重点描绘了济南的哪三幅山景图?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4分)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从修辞的角度)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从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角度)
8.(4分)第④段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雪后的小山的?找出显示作者写作顺序的词语,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9.(3分)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但结尾写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二)(11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寸之间
赵丽宏
①古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两代人之间,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为一寸,而祖孙之间的距离为二寸。
②我没有见过我的租父,因为他在我出生前几年就去世了。我和祖母的接触,也就是童年的三四年时间,我吃过祖母烧的饭菜,穿过祖母做的布鞋,祖母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我们几个调皮的孙儿补袜子的情景,在我的记忆里如此温馨。在记忆里,祖母是慈爱的象征,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的微笑和声音,记得她枯瘦的手抚摸我脸颊的感觉。
③和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是我的外婆,我和外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时间很短,还不到一年。印象中外婆是个劳碌的人,要照顾很多人的饮食起居一天到晚忙着,没有时间和我说话后来,我们全家搬出去住了,但是去外婆家,却是我们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事情。
④等我稍大一点,我发现外婆原来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一次,我去看外婆,从床底下的一个箱字里拿出几本线装书,还是她当年读私塾时用过的书,一本是《千家诗》,另一本是《古文观止》她说:“这里面的诗,我现在还能背。”我便缠着外婆要她背古诗,她也不推辞,放开喉咙就大声背了起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外婆背唐诗摇头晃脑,像唱歌一样,一副陶然自得的样子。
⑤外婆喜欢的唐诗大多是描绘春天景色的,听她背诵这些诗句,我不禁心驰神往飞向春光烂漫的大自然去了。
⑥外婆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去给外婆拜年,从我的童年时代一直到中年,年年如此。小时候是跟着父母去,成家后是和妻子一起带着儿子去。外婆长寿,活到了九十四岁,前年才去世。去世前不久,我带儿子去才看她,她躺在床上,还用最后的力气背唐诗给儿子听。
⑦儿子和外婆之间,是“三寸”关系了,他对外婆的称呼是“太太”看到他和外婆拉着手交谈,我感到欣慰儿子不知道什么二寸”和“三寸,但我从小就让他懂得要爱长辈,要关心老人
⑧儿子和我的父母这“二寸”之间,真可谓亲密。父亲卧病在床的时候,我无法带儿子天天去看他,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先打一个电话给父亲,祖孙之间的通话很简单,总是儿子问:“公公,你好吗?公公,身上痛不痛?”然后是父亲问孙子;“你在学校里快乐吗?功课做好了没有?”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对话,对我的父亲来说,却是他离开人世前最大的快乐。听听孙子稚气的声音,感受来自孙辈的关怀,胜过天下的山珍海味后来,外公外婆去世后,我便再也没有可以维系的“二寸”之间的长辈关系了
⑨每年春天,我和儿子总要陪着母亲去扫墓站在长辈的墓前,遥远的往事又回到了眼前,亲近犹如昨天一寸”和“二寸”之间,此时便又失去了距离。
(选自《赵丽宏美文精粹》,有删改)
10.(3分)文章围绕外婆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1.(2分)文章第①段引用古人的比喻,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12.(4分)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外婆背唐诗摇头晃脑,像唱歌一样,一副陶然自得的样子。(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总是儿子问:“公公,你好吗?公公,身上痛不痛?”然后是父亲问孙子:“你在学校里快乐吗?功课做好了没有?”(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13.(2分)小新同学想把本篇文章作为课文《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拓展阅读篇目,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这两篇课文说明理由。
(三)(13分)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之子长文①,有英才。与季方②之子孝先③,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长文:陈元方之子,陈群。②季方:陈元方之弟,陈堪。③孝先:陈季方之子,陈忠。
【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④,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⑥,万里如一⑦。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探望。②履行:做事情。③绥:安抚。④恣其所安: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⑤孤:我。⑥周旋:指应酬交往。动静:活跃社会与安定社会的做法。⑦万里如一:到处都相同。
(三则材料均选自《世说新语》)
14.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掌握。
(1)(2分)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中的加点词。
①期日中( ) ②太丘舍去 ( )
(2)(2分)各种文言现象积累——在空格内填上相应内容。
(3)(1分)查字典释义。
15.(4分)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但现在此成语之意和乙文中表达之意完全不同,甚至“难”读音也不同。请根据上述提示,猜猜乙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2)【丙】文中,元方面对“究竟谁效法谁”的问题,是如何回答的(用自己的话)?
元方以孔子和周公作比,说明家君和哀公也是一样的情况:
16.(4分)结合三则短文,谈谈你对陈元方的认识。
(四)(4分)古诗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2分)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请说说你的理解。
18.(2分)诗歌最后一句还有人写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五)(4分)名著阅读
19.(2分)以下两幅图,分别能让你联想到《朝花夕拾》中的哪两篇文章?
画 A:“在古代做孝子好难啊! ” 画 B: “给我去背书! ”
A B
20.(2分)【阅读感受】《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代表作,请写出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三、作文(50分)
21.作文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和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课文中的形象、作者的意图……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是一个通假字,通“ ”
词类活用
孤法卿父:“法”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周公不师孔子:“师”本来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 ”
一词多义
“下车引之”的“之”解释为“ ”
“陈元方之子长文”的“之”解释为“ ”
从图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 (填序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次月考02 全国统编卷(1-2单元 原卷+答案+答题卡)2024-2025学年统编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次月考02 全国统编卷(1-2单元 原卷+答案+答题卡)2024-2025学年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全解全析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2单元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参考答案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2单元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答题卡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答题卡统编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统编1-5单元)试题-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统编1-5单元)试题-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全解全析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5单元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5单元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答题卡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答题卡统编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解析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四句叫颔联,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