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评课ppt课件
展开1.母亲一生中值得叙述的事迹有很多,本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迹?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填写下表。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
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支持、慰勉“我”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2.文章从两大方面叙述了母亲的事件,请分别进行概括。
3.这样伟大的母亲,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教育和影响呢?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3)“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品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怎么理解“不得不”一词?)
“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竟”字有何深意?)
在这样的语境中,“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和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进行对比,表现出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却使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十分生动感人。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理解下列议论性语句的含意,体会其作用。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一句议论兼抒情,表达了“我”对母亲所遭遇的不幸的同情。母亲承受了这样的丧子之痛,却能够坚强地撑起这个家,值得赞许。
夹叙夹议,赞母亲之坚强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一个“好”字是对母亲辛勤劳动的最好评价,饱含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赞美与崇敬之情。凡是需要做的事,似乎没有母亲不能做的。
精当议论,赞母亲之勤劳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永不能”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也与首段的“永远”一词相照应。“哀痛”“无法补救”强调了母亲对于“我”的特殊意义。后一句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全体劳动人民的赞美,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篇末抒情议论,点明全文主旨
夹叙夹议夹叙夹议就是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它要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一般具有概括、简明扼要的特点。议论是叙述的点睛之笔,要恰到好处,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文章的主旨。
作者在塑造母亲形象的时候,采取了选取典型事例的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指通过某件事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也是我们写作学习的技巧。这种方法写作时需要注意哪几点?
(1)选择能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注意事例要新鲜感人。 (2)用典型的细节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通过细节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 (3)事例的先后安排要有序,事与事之间的衔接过渡要自然。最能表现人物个性、品质,吸引读者的事例要详写,其余的可略写,注意详略得当。
[案例1]一阵冷风吹来,我裹了裹身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暖和了许多。我突然发现,衣服上的针脚又密又匀,于是,我的思绪回到了临行前的那一晚:我正忙着打点行装,无意中一瞥,看到母亲正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缝制衣服,灯油掉在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上,母亲竟浑然不知,只是一针一线地缝着。母亲头上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闪着白色的圣洁而又温暖的爱的光芒……
从母亲缝制衣服的动作、布满老茧的手、白发等细节,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案例2]我又看了看垫在座位上的紫毛大衣,回想起了这件御寒之物的来历。听父亲说,那天母亲环顾四周,家徒四壁,想起当初陪嫁的那对银手镯还在,于是她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她怕惊醒当时正在他们房间睡觉的我。父亲说她轻轻地拉开抽屉,把用手帕包裹着的手镯稳稳地放在自己的手上,再缓缓地揭开手帕,端详着那对闪闪发亮的银手镯,像是看着自己要出远门的孩子一样,眼里含着泪花。最后,她把手帕盖上,紧紧地攥着手镯,轻轻地走出门去……
通过写母亲忍痛割爱为自己买来大衣一事,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现了母亲爱子心切的特点。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学习这一写法,写一个片段,做到先叙后议。
(示例)我拿起望远镜,俯视着海滩。天啊,我又看到了最不想看到的画面!一个中年男子把一个空瓶掷向大海,空瓶又被海浪打回来了。然而另一个画面却扣住了我的心弦,那中年男子旁边,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把瓶子捡了回来,不等那中年男子再夺过去,便一路小跑把空瓶扔到了附近的垃圾筒。她回到中年男子身旁,似乎在说着什么,中年男子抓抓头,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头,咧嘴一笑。我的心被触动了,我忽然发现美就在身边。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
1.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妈妈任劳任怨,为我们做这做那,头上的白发日渐增多。B.有些生意人为富不仁,靠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发财致富,实在可恶。C.90多岁的祖母仍然不辍劳作,我们劝她好好休息,但她却说自己劳动惯了,歇不下来。D.为了瘦身,李婷婷节衣缩食,结果上午第一节课就昏倒了。
D项“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不符合语境。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C.“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母亲的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之情。D.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叙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
D项应是“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
文章通过深情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母亲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那个人,我们一定要感恩母亲!善待母亲!
1.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文章。2.完成晚练2。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19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回忆我的母亲教学ppt课件</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识体,走近作者,探寻背景,认识文体,基础梳理,初读感知,朗读课文,初读思考,理清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19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藤野先生背景图课件ppt</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精读课文理清线索,研读课文品析语言,结合材料体会情感,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技法演练,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19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藤野先生教课ppt课件</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识体,走近作者,探寻背景,认识文体,基础梳理,初读感知,朗读课文,初读思考,理清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