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2.4 线段的和与差精品课时作业
展开1.已知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CD=1,则AB=( )
A. 1B. 2C. 3D. 4
2.已知线段AB=2022 cm,C是直线AB上一点,BC=1000 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 )
A. 1011 cmB. 511 cm
C. 1511 cmD. 511 cm或1511 cm
3.现有5种说法: ①−a表示负数: ②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③−13πxy2的系数是−13: 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⑤若AB=BC,则点B为线段AC的中点. ⑥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线段的长度.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4.(2022合肥瑶海区期末)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的长为8,线段BC的长为12,M是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 ( )
A. 14B. 2C. 2或14D. 2或12
5.如图,BC=12AB,D为AC的中点,DC=3cm,则AB的长是( )
A. 72cmB. 4cmC. 92cmD. 5cm
6.如图,BC=12AB,D为AC的中点,DC=3cm,则AB的长是( )
A. 72cmB. 4cmC. 92cmD. 5cm
7.已知在同一直线上有A,B,C三个点,且AB=3,BC=2,则AC的长为( )
A. 5B. 52C. 5或1D. 52或1
8.已知点P在线段AB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 AB=2APB. BP=12ABC. AP+BP=ABD. AP=BP
9.已知AB=6,下面四个选项中能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是( )
A. AC+BC=6B. AC=BC=3C. BC=3D. AB=2AC
10.如图,小莹利用圆规在线段CE上截取线段CD,使CD=AB.若点D恰好为CE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CE=12CDB. CE=2DEC. AB=CED. AB=12DE
11.如图,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①DB=3AD−2AB;②CD=13AB;③DB=2AD−AB;④CD=AD−CB.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12.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则AB=3BD;②若AC=BD,则AM=BN;③AC−BD=2(MC−DN);④2MN=AB−C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如图,AC=13AB,BD:DC=3:5,E为AD的中点,若AB=24,则CE的长为______.
14.已知线段AB=96 cm,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在线段AB上,且CE=23BC,则DE的长为 .
15.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D,E,AD=2.5 cm,DE=1.7 cm,则BE的长是 cm.
16.如图,数轴上A、O、B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2、0、6,数轴上的点C是AB的中点,则OC=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8分)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1)如果CB=8cm,AD=6cm,求AB的长;
(2)如果AB=20cm,CB=8cm,点E是CD的中点,求EC的长.
18.(本小题8分)
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直线AB上的一个点,且AC=4cm,点M为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BM的长度(自己根据题意画图求解).
19.(本小题8分)
已知,如图,线段AD=10cm,点B,C都是线段AD上的点,且AC=7cm,BD=4cm,若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求BC与EF的长度.
20.(本小题8分)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若线段AC=12cm,AC:CB=3:2,D、E两点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
21.(本小题8分)
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BC=3,D是直线AB上一点,且AB=32AD.求线段CD的长.
22.(本小题8分)
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中点,求证:DE=2AM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及中点的定义,熟悉中点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中点定义解答即可.
【解答】
解:∵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CD=1,
∴AD=2CD=2,
∵点D是线段AB的中点,
∴AB=2AD=4.
2.【答案】A
【解析】略
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正负数、单项式的系数以及线段中点的定义.根据定义对每一项作出判断.
【解答】
解:①当a<0时,−a表示正数,①的说法错误;
②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正确;
③−13πxy2的系数是−13π;③的说法错误;
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
⑤若AB=BC,则点B为线段AC的中点.错误;当A,B,C在同一直线才成立;
⑥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错误.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分情况讨论.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C在B的右边或当点C在B的左边,分别根据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
【解答】
解:①当点C在B的右边,
因为BC=12,M是线段BC的中点
所以BM=CM=6,
因为AB=8,
所以AM=AB+BM=14;
②当点C在B的左边,
因为BC=12,M是线段BC的中点
所以BM=CM=6,
因为AB=8,
所以AM=AB−BM=2
故选:C.
5.【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段的中点,两点间的距离的有关知识,设BC=xcm,求出AB=2xcm,AC=3xcm,根据线段中点求出CD=1.5xcm,即可求出x.
【解答】
解:设BC=xcm,
∵BC=12AB,
∴AB=2BC=2xcm,AC=AB+BC=3xcm,
∵D为AC的中点,
∴AD=DC=12AC=1.5xcm,
∵CD=3cm,
∴1.5x=3,
解得:x=2,
即AB=2xcm=4cm,
故选B.
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段的中点,两点间的距离的有关知识,设BC=xcm,求出AB=2xcm,AC=3xcm,根据线段中点求出CD=1.5xcm,即可求出x.
【解答】
解:设BC=xcm,
∵BC=12AB,
∴AB=2BC=2x,AC=AB+BC=3xcm,
∵D为AC的中点,
∴AD=DC=12AC=1.5xcm,
∵CD=3cm,
∴1.5x=3,
解得:x=2,
即AB=2xcm=4cm,
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①如图,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
∵AB=3,BC=2,
∴AC=AB+BC=3+2=5;
②如图,当点C在AB上时,
∵AB=3,BC=2,
∴AC=AB−BC=3−2=1
综上可知,AC的长为5或1,
故选:C.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②当点C在AB上时,分别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
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是本题的关键,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对每一项分别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A.若AB=2AP,则P是线段AB中点;
B.若BP=12AB,则P是线段AB中点;
C.AP+BP=AB,P可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则不能确定P是AB中点的条件是C;
D.若AP=BP,则P是线段AB中点.
9.【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中点定义,注意:如果一个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那么这个点就叫作这条线段的中点,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注意点C的位置.
解答此题首先判断点C是否在线段AB上,然后判断是否把线段AB分成了两段相等的线段.
【解答】
解:A.如图1,AC+BC=6,C不一定在线段AB中点的位置,不符合题意;
B.如图2,AC=BC=3,点C是线段AB中点,符合题意;
C.如图3,BC=3,点C不一定在线段AB上,所以点C不一定是线段AB中点,不符合题意;
D.如图4,AB=2AC,点C不一定在线段AB上,所以点C不一定是线段AB中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因为点D是CE的中点,所以CD=AB=DE=12CE,CE=2DE,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提示:由条件知,3AD−2AB=3AD−2(AD+DB)=AD−2DB=AD−AC=CD=DB,故①正确;易知CD=14AB,故②错误;2AD−AB=2AD−(AD+DB)=AD−DB=AD−CD=AC,故③错误;AD−CB=(AC+CD)−AC=CD,故④正确.所以正确的是①④.
1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解题时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各个线段间的关系.
根据中点的概念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判断即可.
【解答】
解:①若AD=BM,则AM=BD,
由M是AD的中点,得AM=MD,则AM=MD=BD,
故AB=3BD;
②若AC=BD,则AD=BC,
由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可得AM=12AD,BN=12BC,
故AM=BN;
③因为AC=AM+MC=DM+MC,BD=BN+DN=CN+DN,
所以AC−BD=DM−CN+MC−DN,
又因为DM−CN=MC−DN,
故AC−BD=2(MC−DN);
④因为MN=MD+CN−CD=12AD+12BC−CD=12(AD+BC)−CD=12(AB+CD)−CD=12(AB−CD),
故2MN=AB−CD.
综上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
故选:D.
13.【答案】16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中点,线段和差有关知识,根据AC=13AB,AB=24,可得AC、BC的长,已知BD:DC=3:5,可得BD、AD的长,因为E为AD的中点,可得AE的长,又因CE=AE−AC,可得CE的长
【解答】
解:∵AC=13AB,AB=24,
∴AC=8,BC=16,
设BD=x,则CD=16+x,
∵BD:DC=3:5,
∴x:(16+x)=3:5,
解得:x=24,
∴BD=24,AD=48,
∵E为AD中点,
∴AE=12AD=24,
∵AC=8,
∴CE=AE−AC=16
14.【答案】56 cm或8 cm
【解析】略
15.【答案】0.8
【解析】略
16.【答案】2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线段中点的定义.
根据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6,求出BC即可求出OC.
【接的】
解:∵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2和6,
∴线段AB=6−(−2)=8,
∵点C 是AB 的中点,
∴BC=12AB=4,
∴OC=OB−BC=6−4=2.
17.【答案】解:(1)∵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AD=CD=12AC,
∵AD=6cm,
∴AC=12cm,
∵CB=8cm,
∴AB=AC+CB=20cm;
(2)∵AB=20cm,CB=8cm,
∴AC=AB−CB=12cm,
∵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AD=CD=12AC=6cm,
∵点E是CD的中点,
∴EC=12CD=3cm.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有关知识.
(1)因为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AD=CD=12AC,已知AD=6cm,可得AC的长,又因CB=8cm,可得AB的长;
(2)已知AB=20cm,CB=8cm,可得AC的长,因为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CD的中点,可得EC的长.
18.【答案】解: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BC=AB−AC=12−4=8cm,
∵点M是线段BC的中点,
∴BM=12BC=12×8=4(cm);
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BC=AB+AC=12+4=16cm,
∵点M是线段BC的中点,
∴BM=12BC=12×16=8(cm),
综上,线段BM的长为4cm或8cm.
【解析】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和线段中点的性质,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注意分情况讨论,利用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
19.【答案】解:由线段的和差,得
AC+BD=AC+BC+CD=AD+BC,
又因为AC+BD=7+4=11cm,
由AD=10cm,得AD+BC=11cm,
解得BC=1cm;
由线段的和差,得
AB+CD=AD−BC=10−1=9cm,
由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得
AE=12AB,DF=12CD,
由线段的和差得
EF=AD−(AE+DF)=AD−(12AB+12CD)=10−12(AB+CD)=10−92=112 cm.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等知识,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AB+CD)的长,再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12AB+12CD)的长是关键.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的长,进而可得(AB+CD)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E+DF)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EF的长.
20.【答案】解:由AC=12cm,AC:CB=3:2,得CB=8cm,
由线段的和差,得BA=AC+BC=12+8=20cm,
由D、E两点分别为AC、AB的中点,得
AD=0.5AC=6cm,AE=0.5AB=10cm,
由线段的和差,得DE=AE−AD=10−6=4cm.
【解析】根据AC:CB=3:2,可得CB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B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AE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
21.【答案】因为C是线段AB的中点,BC=3,所以AC=BC=3,AB=2BC=6.因为AB=32AD,所以AD=4.当点D在线段AB上时,CD=AD−AC=4−3=1;当点D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CD=AD+AC=4+3=7.所以线段CD的长为1或7
【解析】见答案
22.【答案】证明:延长AM至N,使MN=AM,连接BN,
∵点M为BC的中点,
∴CM=BM,
在△AMC和△NMB中
AM=MN∠AMC=∠NMBCM=BM
∴△AMC≌△NMB(SAS),
∴AC=BN,∠C=∠NBM,
∵AB⊥AE,AD⊥AC,
∴∠EAB=∠DAC=90°,
∴∠EAD+∠BAC=180°,
∴∠ABN=∠ABC+∠C=180゜−∠BAC=∠EAD,
在△EAD和△ABN中
∵AE=AB∠EAD=∠ABNAD=BN,
∴△ABN≌△EAD(SAS),
∴DE=AN=2MN.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延长AM至N,使MN=AM,再只证AN=DE即可,这就是“中线倍长”,实质是“补短法”.
延长AM至N,使MN=AM,证△AMC≌△NMB,推出AC=BN=AD,求出∠EAD=∠ABN,证△EAD≌△ABN即可.
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章 有理数1.2 数轴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sx/tb_c40539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有理数1.2 数轴优秀一课一练</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湘教版(2024)2.4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数学湘教版(2024)<a href="/sx/tb_c40493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4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优秀测试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优秀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线段的和与差》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