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标分析
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由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两部分构成。通过完成上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任务,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这样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还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在教学中应根据探究得到的两个结论,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导分析,便可较容易地得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变形式。通过例题进行公式的简单运用,教材提供的两个简单计算例题,应注意在解题方法、思路、格式方面要求规范。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已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物理关系,并且获得实验数据,为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学生易混乱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误认为电阻受电流与电压的影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核心素养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难点:1.运用数学推理、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两个实验的结论。
2.类比压强公式,尝试写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3.在展示上节课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由数据写出数学表达式,找系数与物理量之间的特点,验证表达式是否成立。
学生回顾、讨论、描述。
请学生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实验的交流与评估。
环节二:欧姆定律
1.介绍科学家欧姆的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的公式:I=UR。
注意:电压不由电流决定,电阻也不由电流和电压决定。
例1 判断正误。
(1)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2)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导体中的电流也为0。( )
(3)由R=UI可得: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
(4)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
(5)对同一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不变。( )
(6)由I=UR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7)由U=IR可知,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 )
感受科学精神,归纳结论。
理解欧姆定律描述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判断对错。
通过介绍欧姆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远大志向。
通过练习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欧姆定律
小结:R=UI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跟这段导体中的电流之比等于这段导体的电阻,它是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来决定的,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凡是有关电压变化或电流变化造成电阻变化的说法均是不对的。
环节三:欧姆定律的应用
1.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练习:
(1)将一只灯泡接在家庭照明电路上,若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 000 Ω,则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毫安?
(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3 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6 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 Ω;当它两端的电压为0 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Ω,通过它的电流是 A;当通过它的电流为0.1 A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Ω。
例2 一个阻值为0.002 M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0.1 A,那么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图象题
甲、乙两导体的I-U图象如图所示。
类型1:图象上找点
当导体甲两端的电压为2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
类型2:计算电阻大小
甲、乙两导体的电阻R甲、R乙为多大?
类型3:将甲、乙串联或并联
(1)若将甲和乙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 2 A,则电源电压为多少?
(2)若将甲和乙并联接在2 V的电路中,干路电流为多少?
学生解答:
(1)通过它的电流I=UR=220V1000Ω=0.22 A=220 mA。
(2)5 5 0 5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学生解答:
类型1:4 A。
类型2:R甲=U甲I甲=3V6A=0.5 Ω,R乙=U乙I乙=3V3A=1 Ω。
类型3:
(1)U甲=IR甲=2 A×0.5 Ω=1 V,U乙=IR乙=2 A×1 Ω=2 V。电源电压U=U甲+U乙=1 V+2 V=3 V。
(2)I甲=U甲R甲=2V0.5Ω=4 A,I乙=U乙R乙=2V1Ω=2 A。干路电流I=I甲+I乙=4 A+2 A=6 A。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3 在温度一定时,连接在电路中的两段导体a和b中的电流I跟其两端的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导体a的电阻是5 Ω
B.导体b的电阻是10 Ω
C.当导体a两端的电压是2 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 A
D.当通过导体b的电流是0.1 A时,它两端的电压是1 V
3.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综合计算
注意:各个物理量要对应同一个用电器。
练习: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5 Ω,R2=10 Ω。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则R1两端的电压为 V,R2两端的电压为 V,电源电压为 V。
例4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 V,电阻R1=30 Ω、R2=20 Ω,则通过R1的电流为 A,通过R2的电流为 A,电流表的示数为 A。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复习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串联:
I=I1=I2、U=U1+U2、R=R1+R2。
并联:
I=I1+I2、U=U1=U2、1R=1R1+1R2。
学生解答:
1 2 3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到的知识。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成果。
环节四:问题思考
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将5 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 Ω的定值电阻时,为什么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请你用公式分析。
2.为什么“调大R滑”能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恢复原来示数,请你用公式分析。
小组合作讨论并请一名学生上台进行展示解说。
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设计
第2节 欧姆定律
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3.应用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十七章第2节。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电阻r=10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